A. 地理上怎么考大气环境保护
现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里就是环境问题,所以,地理里就显的更加的重要了,那就是一定要考的了,还有好多的问题,比如,社会的和谐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和平与战争问题怎么解决,人们都在讨论,并想办法。
B. 大气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降水
海陆的温度
沙尘暴等天气
洋流
厄尔尼诺 拉尼娜等现象也和大气运动有关
植被分布
总之大气是地理环境的一部分 影响在各个方面
C.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
第二章 大气环境预习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中臭氧、二氧化碳、水汽的作用:
2.对流层的特点是:
3.平流层的特点是: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
5.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指
三、大气的运动
6.热力环境示意图的画法
7.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
8.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的不同
四、全球性大气环流
9.近地面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情况(画图)
10.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
11.海陆分布使亚洲、太平洋气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是
1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风向是——----————————————,
成因是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3.冷锈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14.暖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15·影响我国天气主要的锋面是—
16.请画出气旋、反气旋的气流状况并说明其天气特征?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点
17.气候的形成因子包括
18.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
19.分析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是
七、气候资源
20.特点有———
21.气候资源对农业的影响是———。
22.气候资源与建筑的关系是———。
八、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23.台风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24.暴雨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25.干早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26.寒潮的分布、时间、危害、防御措施是
九、大气环境保护
27.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措施
28.臭氧层的破坏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29.酸雨的成因、危害、措施
参考答案
1.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水汽既吸收红外线,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物质。
2.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密切。
3.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4.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尘埃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空气分子等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5.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放出长波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6.课本上的热力环流图。我贴不上。。
7.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8.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而近地面风向因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个交角。
9.A.信风带
B.西风带
C.极地东风带
1.赤道低压带
2.副热带高压带
3.副极地低压带
4.极地高压带
10.以北半球为例,气压带、风带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1、夏季:亚洲——形成亚洲低压 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形成亚洲高压 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
12.东亚: 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 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重要原因,其次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如南亚夏季西南季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13.过境时出现大风、雨雪天,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其雨区主要在锋前。
14.过境时多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天气转好。其雨区在锋后。
15.冷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6.课本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报歉我不会贴图,,,嘿。
17.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人类活动、下垫面。
18.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最高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19.①光分析气温特点(从纬度位置和下垫面)
②再分析降水状况(从大气环流角度出发)
20.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较大的变率。
21.决定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22.气候资源与建筑关系①是日照与街道方位;②风向与城市规划。
23.我国沿海、亚洲东部及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夏秋季节,强风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特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滥。风暴潮则能破坏海堤等。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24.除我国西部沙漠地区外都可能出现,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夏半年;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预报。
25.我国的北方持别是华北、西北地区,春季、夏季;造成粮食减少,人畜饮水困难等: 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26.除青藏高原、海南等地外都可能受到寒潮侵袭。冬半年;特别是农作钩受冻害,并引发多种灾害。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27.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
28.主要是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加国际协作保护臭氧层,减少氟氯烃的排放。
29.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会使鱼类死亡,土、水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人体健康;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对煤中的硫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D. 地理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
A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因素。区域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E.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问题。8
你的答案说明你明确了高低气压,初始方向是对的,由c指向d,但是在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所以北半球右偏,,变成了东风。
F. 地理洋流类问题、大气环境问题
一般暖流给其来流经的地源区带来__温暖、湿润__天气,寒流一般给其经过地区带来__寒冷、干燥__天气,洋流对其流经的__大陆沿岸气候、海洋渔业、以及大洋航行___等多方面都有影响。
人类可以通过___调水工程____、__建水库_____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__选择__性吸收。平流层___臭氧___吸收紫外线;对流层__水汽和二氧化碳____吸收红外线;__无选择__性反射。__选择_性散射。
G. 一道关于大气环境的地理题目
D
雷暴发生在对流层,飞机爬升到平流层,这些天气现象都不会发生,在那飞行最安全
H. 高考地理:环境问题
第一题:这道题主要是讲一种大气以及全球各种因素之间的不同运动和联系专所导致的,属所以这类题的灵活性很大。对于考试来说,做这种题一定要把握住它的重点。
答案: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这些都是大气生物圈内运动物质的不同载体,它们会根据不同的运动(如:三圈环流、水循环等)使得一处的地理环境而影响到其他地方。
第三个选项是在过绝对,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地球早就不行了。
第四是理论性错误。
第二题: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是却远超我国的其它产业,而工业污染又是我国的主要污染源。A选项的白色污染不能被称为主要污染,只能被算作污染之一。C的面积则更小。
第三题:针对全球性问题,重要的是共同性原则,只有共同发展,共同治理,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环境问题进行改善。《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提出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
I. 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大气污染物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地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粗糙曲面,当气流沿地面流过时,必然要同各种地形地物发生摩擦作用,使风向风速同时发生变化,其影响程度与各障碍物的体积、形状、高低有密切关系.
山脉的阻滞作用,对风速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封闭的山谷盆地,因四周群山的屏障影响,往往是静风、小风频率占很大比重,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体形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都能造成气流在小范围内产生涡流,阻碍气流运动,减小平均风速,降低了近地层风速梯度,并使风向摆动很大,近地层风场变得很不规则.一般规律是建筑物背风区风速下降,在局部地区产生涡流,不利于气体扩散.
2.山谷风:它发生在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山谷风在山区最为常见,它主要是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如图2-14所示,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使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在高空形成了由山坡吹向山谷的反谷风.它们同山坡上升气流和谷地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在夜间,山坡和山顶比谷地冷却得快,使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在高空则形成了自山谷向山顶吹的反山风.它们同山坡下降气流和谷地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
J. 地理大气环境地理大气环境了讲解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8Akg0Z2e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