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考试卷
Ⅰ 如何出好一份地理试卷
一、命题指导思想:
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积累,关注学生的运用与实践,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所学知识量的测试,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命题中不能只注重重点而忽略非重点,应最大可能地把学生所学知识尽可能多地进行考查。
2、注重测试学生理解、方法和能力三个方面。
3、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试。
4、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命题原则
教师总是要以教学测量为手段,经过分析、综合,进行判断,以得知自己的或他人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的状态,进而与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相对照,获取准确具体的结构;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认识主体,也总是要努力以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为标尺来评判自己的学习结果与进展。
1. 教学测量与评价应遵循的准则
(1) 准确、全面——理解地理学科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测验和评价包括: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思维、技能和能力、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2) 有计划、有目标——按学习进程,循序地实施测验和评价
(3)适量、适合——控制测验次数、科学选择测验时间、内容和形式
2、命题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不能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
指导性—— 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适切性——试题的难度比例适当 独立性——试题独立相互不牵连
合理性—— 评分标准简便、准确
明确性---题目语意清楚,文句简明扼要,答案明确合理,无二义性
全面性---覆盖面既要大,又要突出重点,保证试题在所测内容上具有代表性,力求做到各个部分的比例适当。
层次性---试题本身的层次性;整张试卷难度分布的层次性
以生为本---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激励性、人文性 形式的创新
3、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的考试内容重点范围进行命题,记忆性的试题要少而精。在一份试卷中,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试题要占较大的比例,非选择题等要把考生引向独立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回答问题。
4、考试内容与要求要与《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内容相一致,不能脱离纲、本要求出偏题、怪题,应该按提出的层次性要求,既注重考查重点知识,又要适当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既考查地理双基,又要考查地理各种能力,尤其地理填图、读图、析图能力。注重试题题目易、中、较难三个层次的比例。
5、试卷中各种题型的采用和搭配要合理得当(地理题型一般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类),试卷、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必须科学严谨、公正无误。
6、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融合,知识块间的联系,概念、原理、规律的合理搭配,知识与能力整合,以及各种类型题目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与其他学科知识、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热点问题的联系与运用。
三、命题程序
出试卷分为三个阶段:准备、出卷、检查与校正,在这三个阶段中主要须解决好这样的几个问题:
①知识点全面覆盖:先首要对所考查对象加以梳理,选出必考的知识点,力求做到试卷对内容的全面覆盖。通常应着眼于《Ⅰ卷》的必考题型中对内容完成较为全面的覆盖。 ②知识重点、难点考查:多以《Ⅱ卷》的题目加以考查,设问要严谨,过渡要自然,难易有层次,每小题都要有学生易答的问题,不要一难到底,更不要出现连环套。
③分值分布合理、答案要全面无争议;要使整卷版面美观,特别是要做到格式统一、字体行距合适;试卷易于评阅,易于同组内分工流水作业。①与②是在准备与出卷的主要工作。而检查与校正(包括地理图表或图幅的清晰度及大小)则是对三个方面的全面检查。
1、明确考试目的:
学校的各种考试都有一定的目的。由于各种性质的考试,其目的不同,那么命题的难易程度、各类知识的比例、试题形式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命题前必须明确考试目的。
2、研读相关内容:
出题前要研究地理会考、中考、高考要求,认真研读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内容包括知识点的层次类型(记忆、理解、应用)、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了解、熟悉、掌握、熟练掌握、拓展延伸)。确定基础题、中档题、提高题的比例;还要研究学生的实际;学校对考试的具体要求,准确掌握命题标准。要出一份好的试卷, 必须要吃透教材和教学大纲。试题要充分体现教学目的和大纲要求,尽量的突出重点,覆盖面广。同时,考试必须要考一些实质性的东西, 杜绝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3、设计命题计划和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计划是编制试题的依据,是科学设计试题、周密安排考试内容、便于命题。命题计划应包括两项内容:
⑴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考试的内容范围、方法目标、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
⑵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Ⅱ 生物地理考试试卷
那个年级的?我这里是八年级的生物试卷,不知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一、请你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应拨打哪部电话寻求救助? ( )
A.110 B.120 C.119 D.121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移入器官的细胞相当于: ( )。
A.抗原 B.抗体 C.一种酶 D.生长激素
3.血液呈鲜红色,出现一股一股涌出现象的是 ( )。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 C.毛细血管出血 D.心脏出血
4.李明天天锻炼身体,而且还接种了各种疫苗,请你判断其目的是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上述三个选项都正确
5.在生命起源的过程中,原始海洋的作用是 ( )。
A.为合成有机小分子提供能量 B.为原始生命的诞生提供场所
C.使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 D.使地球上的温度逐渐降低
6.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 )。
A.谈虎色变 B.望梅止渴 C.看小说感动得流眼泪 D.吃食物分泌唾液
7.王丽爷爷患了糖尿病,下列物质中可以治疗糖尿病的是( )。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 D.性激素
8.下列哪一项能作为区分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依据。 ( )
A.体温恒定 B.心脏四腔 C.用肺呼吸 D.生殖发育
9.鸟一天吃许多食物,但并不能影响其飞行,其原因是( )。
A.鸟的食物都易消化 B.鸟的消化吸收的能力强且直肠短
C.鸟的呼吸频率快 D.鸟的每分钟心搏次数多
10.腊肉类熟食和果脯的保存依据是 ( )。
A.高温灭菌 B.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
C.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 D.高温消毒和防止与细菌和真菌接触
11.近年来,有些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破坏,主要由于( )。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地震 C.火山爆发 D.地壳运动
12.蚯蚓所需要的氧气是通过( )结构进入体内的?
A.刚毛 B.口 C.肛门 D.体表
13.使用加碘食盐和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预防 ( )。
A.糖尿病 B.地方性甲状腺肿 C.侏儒症 D.巨人症
14.在被子植物中,往往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的器官是( )。
A.根、茎、叶 B.根、叶 C.根、叶、花 D.花、果实、种子
15.中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下列植物中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银杏 B.柳树 C.玉米 D.西瓜
16.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上升后又下降 C.缓慢上升 D.保持相对稳定
17.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们有责任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内,保护生物物种的深远意义是( )。
A.保护环境 B.保护基因库 C.保护植物 D.保护动物
18.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有( )。
A.小猴拉车 B.大山雀喝牛奶 C.蚯蚓走迷宫 D.蜘蛛结网
19.我市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它所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是( )。
A.熊猫 B.野鸡 C.丹顶鹤 D.东北虎
20.在探究生物学问题时,确定了研究课题后,进行实验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研究者 ( )。
A.发现的问题 B.观察的结果 C.提出的问题 D.得出的结论
2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2.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推移装片的方向是 ( )。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左上方
23.杨树生长速度很快,在其粗树干上距离地面1米处做一个标记(钉一个钉子),几年后,发现钉子和地面的距离 ( )。
A.远远大于1 m B.还是1 m C.略大于1 m D.不足1 m
24.杂技演员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的哪一部分起主要作用?( )
A.大脑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25.我们常吃的西瓜和西瓜子分别属于植物体的 ( )。
A.果实和种子 B.茎和种子 C.茎和果实 D.种子和果实
26.小红突然患急性阑尾炎,这时在她的验血报告单中,数量明显增多的是 (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27.蕨类植物在结构上比苔藓植物高等,主要表现在( )。
A.有真正的根 B.有真正的茎 C.有真正的叶 D.有真正的花
28.有这样一种血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它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这种细胞是 (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29.某人在黄昏时就看不清东西,这种人平时应多吃些( )。
A.胡萝卜 B.糙米 C.马铃薯 D.豆腐
30.能促进钙、磷在骨中沉积的营养成分是( )。
A.维生素D B.维生素C C.维生素B D.维生素A
二、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0分)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苔”是指_______植物,由此可以判断,这段台阶一定处于_______环境中。
32.鱼是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表常常有_______,用_______呼吸,通过_______的摆动和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
3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_______和所占的_______总是维持在相对___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4.下图是_______标志。
35.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36.请写出两个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 。
37.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 到 ,由 到 ,由 到 。
38.通常所说的“新生植物的幼体”是指 。
三、自主拓展(20分)
39.资料分析(选择其一进行解答、两题都答则以第一题为所选择的题,11分)
(1)对于生物进化的研究,需要看懂一种特殊而美妙的文字,那就是化石。它以一定的方式在地球上写下了我们所生存环境的变迁,记载了生物的诞生、进化的历史。地层的每一层就好比一页纸,地层里的化石记录着生物进化的信息,所有地层串联成生物进化的历史。
从以上资料中,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是什么?为什么?
(2)从前有个老太太,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大女儿嫁给染坊的老板,小女儿嫁给卖雨伞的商人。老太太挂念两个女儿,下雨天担心染坊的布晾不干,晴天又担心小女儿家的雨伞卖不出去,所以整日愁眉苦脸,一天天地忧郁憔悴起来。这时,有位高人路过,了解了原委后便指点她说:“只要把想法换一换,下雨天想小女儿的伞,天晴了想大女儿的布,你就是一个幸福无比的人。”老太太照此去做,果然灵验,每天快乐无比,健康长寿。
老太太前后所处的境遇并没有改变,是什么原因使苦恼老太太变成了快乐老太太?
40.分析与推断(9分)
下面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样品,请根据主要物质的浓度回答:
尿液是样品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原尿是样品_______,理由是_______。
血浆是样品_______,理由是_______。
四、互动探究(选择其一进行解答,两题都答则以第一题为所选择的题,15分)
41.(1)问题:怎么能知道我们呼出二氧化碳?
实验材料:石灰水、玻璃杯若干个、吸管若干个。
提示:石灰水与二氧化碳混合后会变成牛奶样(混浊)的东西。请你作出假设并实施计划解决问题,再请你猜想一下能得出什么结论。
你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
猜想的结果:______________ 。
(2)鼠妇也称“潮虫",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属。体椭圆形,长15~20毫米。生活在陆地潮湿处,人们常于花园、花坛、山坡或草坪中潮湿的石块或砖头下发现它。当人们用较强的光束照射它时,它能很快爬开;当人们把它放在不利其生活的环境中时,它能通过爬行而避开;当其周围同时存在对其生活有利和不利的环境时,它能爬到有利其生活的环境中。现有鼠妇40只,硬质和干燥的泥土、清水、笔记本、手电筒、秒表或手表等器材若干,请设计探究潮湿或光照(选择其一做答)是否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写出实验假设、实验步骤、预期的结果。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牵线搭桥(6分)
42.将下列器官与相应功能连线
口腔 分泌胆汁
咽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
食道 食物的通道
胃 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小肠 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肝脏 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将食物推入大肠
六、请你识图分析(9分)
43.(1)根据下图“鸡卵的结构”,请你自己将8条指示线标上1~8号,并将其名称填到下面相应号码后面: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5._______ 6._______ 7._______ 8._______
(2)卵黄中央盘状的小白点是_______,受精后开始发育成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鸟卵为什么有这么复杂的结构呢?这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吗?
附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B 6.D 7.C 8.D 9.B 10.B
11.A 12.D 13.B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C
21.A 22.D 23.B 24.B 25.A 26.B 27.A 28.B 29.A 30.A
31.苔藓 阴湿 32.黏液 鳃 尾 鳍 33.数量 比例 稳定 34、绿色食品
35.森林古猿 36.(略) 37.水 陆 低等 高等 简单 复杂 38.胚 39.(1)化石(参考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54—55页)(2)保持愉快心情的调节方法有很多,换位思考也是调节心理健康的好方法(参考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91—92页) 40.A 尿液中含有无机盐、尿素、尿酸等(经过肾小管重吸收后没有了蛋白质和葡萄糖) B 含微量的葡萄糖无机盐(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 含有0.1%葡萄糖、0.9%无机盐及一定量的蛋白质等(使血液中血浆的成分) 41.(略) 42.(略) 43.参考新教材八年级下册17页
有八年级的,不不知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Ⅲ 怎样才能提高地理选择题的准确率
高考地理选择题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答题正确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的成败。选择题题目虽小,但其覆盖的范围却可能很大,如时间跨度、空间跨度、知识点跨度、思维跨度等,甚至超过了一些综合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每一道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用,切忌凭运气去胡乱猜测。
1. 认真阅读试题材料,明确考查的内容——认真审题
做任何试题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审题,做选择题也不例外。在解答选择题之前,先要认真阅读试题给出的相关资料,然后结合问题判断试题中哪些内容是解题所需的、哪些内容是关键的、哪些内容是干扰信息诱使你犯错误的。在试题与答题卷分开设置的情况下,读题时就可把上述要点内容用笔圈注出来,以提醒自己注意。
一般而言,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
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如试题的设问是“为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该城市应”,四个备选项中有“植树种草,扩大绿化面积”,粗心的同学会认为该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扩大绿化面积确实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然而这些同学在解题时,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试题设问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中的“排放”二字,显然扩大绿化面积并不能减少尾气排放,只不过能降低尾气排放造成的危害而已。
有时,粗心的同学会将“此时”“该季节”“近年来”等看起来不太重要的信息忽视,从而在简单的试题上栽跟头。如试题的设问是“近年来,某地荒漠化面积显著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实际上“近年来”就是提示考生应选择人为原因,因为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在短时间内一般是不会变化的。
( 2 )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
大多数情况下,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 3 )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
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 4 )注意题组中各题之间的关系
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会导致无法解题。与此相反,有些题组中还经常出现条件不断变换的情况,解题时千万不要将上题中的条件作为下一题的已知条件,否则极易受到干扰,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解题时应将它们看作是一道道独立的试题。
2. 选择恰当的方法,高效快速解题——正确解题
( 1 )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オ
( 2 )精确计算法
地理学习中会遇到不少的计算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计算、气温的计算等,计算类选择题经常会在试题中出现。在解答这类题时,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结合有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最后在备选项中找出与计算结果一致的选项即可。
( 3 )因果联系法
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不少命题者据此编制出一系列具有因果联系的选择题。在解答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先要认真审题,分析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找出题干和选项之间的联系,然后就此探究现象的成因或追寻某种现象可能带来的结果。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设置障碍:①选项本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科学性;②选项虽然正确,但选项和题干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③颠倒了因果关系,如要求选择出题干中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而给出的则是题干中内容会导致的结果。
( 4 )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解题时,要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解题效率。
( 5 )优选法
选择题有时所给选项有一个以上甚至全部都符合题目要求,而试题又明确说明该题为单项选择题,这时,考生切不可怀疑试题出了问题(尤其是高考试题),而应采用优选法,即从这几个符合条件的选项中,找到最符合题意的或最佳的选项。
( 6 )排除法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 7 )特例反证法
反证法是解答地理选择题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反证法,就是在解题时,并不是直接判断某选项描述的正误,而是通过逆向思维,找出不符合选项描述的特例,进而来确定选项的错误,从而排除一个个障碍。用特例反证法来解答的选择题,在语言描述上一般较有特色,大多选项中会出现“全”“都”“均”等语气比较肯定的词语。
( 8 )排序法
地理事物或现象按其分布的位置、范围等特征,会有一定的序列分布,对其某一特征按某一规律排序是考题中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对此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楚事物或现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