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1-02-25 04:33:07

『壹』 王振忠的介绍

王振忠,196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考入本校中国历史地理研专究所,属1992年春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担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委理事、中国明史学会、上海史志学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并担任《历史地理》、《徽学》等刊物编委。历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以来中国史、社会史、徽学及域外文献研究。

『贰』 历史地理的介绍

《历史地理抄》是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历史地理学集刊,供历史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参考。中国历史地理学以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近现代学者有顾颉刚、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陈桥驿、石泉、邹逸麟、张修桂、葛剑雄、周振鹤、李孝聪、唐晓峰、辛德勇、韩茂莉、吴松弟等。

『叁』 1735年中国地图的专家观点

“《康熙皇舆全览图》绘成后,被藏进了内库,一般百姓无缘目睹,只有省巡抚一级才能看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韩昭庆教授对纸牌屋记者说,“直到上世纪20年代左右,这幅图的铜板才在沈阳故宫博物馆被发现,重新印刷。”
据韩昭庆教授介绍,参与绘图的法国传教士把这份地图带到了欧洲,于是,中国境内的全图反倒在欧洲通行开来,而非如在中国仅限于皇室高官才能一睹。在当时的欧洲,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地图。商人尤其喜欢这类图。“地图可以被画在茶杯上,墙壁上,或是画在羊皮上挂在屋里,作为装饰,相当常见。”
因为没有看到实物,韩昭庆教授对默克尔赠送的是否为霍曼及其家族成员制作的那份地图不能肯定。
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德国的霍曼及其家族曾给韩教授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在制图方面很有地位,”她说,“欧洲的很多图书馆都收有(霍曼及其家族绘制的地图)。就我在美国看到的,霍曼家族的藏图,图书馆都是收藏的,还专门以家族名称(做分类),算做一个单独收藏类型。”
17世纪,法国地图学开始崭露头角,法兰西王室的制图家桑松在欧洲绘制中国地图的标准化过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他所画的中国地图,被认为对罗明坚、利玛窦、卜弥格、卫匡国与曾德昭等五位耶稣会士工作的综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振鹤说。
对默克尔送的这张中国地图,周振鹤教授告诉纸牌屋记者,粗看起来依然是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的模式,与《康熙皇舆全览图》扯不上关系。“我过去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最早的德国人画的中国地图是1737年的,还是卫匡国的模式。(默克尔送的)这幅1735年的(地图)我没有提到,倒是新的信息,很有意思。”

『肆』 马强的学术兼职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韩国《亚洲研究》通讯编委,四川大学历版史地理研究权所兼聘教授,陕西理工学院“汉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咨询专家,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理事,中国唐史、宋史学会会员。2007年曾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担任三国文化节目主讲嘉宾。

『伍』 王振忠的人物履历

王振忠,196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考入本校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9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担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委理事、中国明史学会、上海史志学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并担任《历史地理》、《徽学》、《江南社会历史评论》、《中国人文田野》等刊物编委。历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贵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相关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日本创价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客员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
独立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曾赴日本、法国、土耳其、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地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及讲学,与海内外学界同行有着密切的长期联系,受聘担任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档案研究系古文书研究项目合作教授,参与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并具体组织、主持过数次重要的学术活动。

『陆』 中国地理学会的出版书籍

(1) 《中国自然地理》(总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在编委会领导下,由我会具体组织实施)
(2)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科学出版社,1980年)
(3) 《中国自然地理》(气候),(科学出版社,1984年)
(4) 《中国自然地理》(地表水),(科学出版社,1981年)
(5) 《中国自然地理》(地下水),(科学出版社,1981年)
(6) 《中国自然地理》(土壤地理),(科学出版社,1981年)
(7)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3年,1988年)
(8)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科学出版社,1979年)
(9) 《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84年,1986年)
(10) 《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年)
(11) 《中国自然地理》(海洋地理),(科学出版社,1979年)
(12) 《中国自然地理》(自然条件与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
(13)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经济地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
(14)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年)
(15)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农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16)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交通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17) 《地理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8年)
(18) 《GEOGRAPHY IN CHINA》(Science Press, 1984)
(19) 《RECENT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IN CHINA》(Science Press, 1990)
(20) 《论地理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
(21)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
(22)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
(23) 《迈向21世纪的中国·城乡与区域发展》(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1999年)
(24)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5) 《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
(26) 《生态系统建设与区域持续发展研究》(测绘出版社,1997)
(27) 《1960年地理学术会议文集(地貌)》(科学出版社,1962年)
(28)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三年年会论文选集(地貌学)》(科学出版社,1965年)
(29) 《中国地理学会一九六五年地貌学术讨论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30) 《中国地理学会1977年地貌学术研讨会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
(31) 《中国地理学会第一次构造地貌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1984年)
(32)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科学出版社,1985年)
(33) 《喀斯特地貌与洞穴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年)
(34) 《地貌及第四纪研究进展》(测绘出版社,1991年)
(35) 《地貌过程与环境》(地震出版社,1993年)
(36) 《喀斯特景观与洞穴旅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年)
(37) 《地貌实验与模拟》(地震出版社,1993年)
(38) 《地貌、环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
(39) 《资源、环境、区域开发研究》(科学出版社,1988年)
(40) 《机遇与挑战——90年代的地理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41) 《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科学出版社,1988年)
(42) 《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开发》(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
(43) 《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科学出版社,1990)
(44) 《生物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3)
(45) 《资源产业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年)
(46) 《地理学创新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47) 《1978年中国地理学会陆地水文学学术会议文集》(科学出版社,1981年)
(48) 《中国地理学会第三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86年)
(49) 《中国地理学会第四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测绘出版社,1989年)
(50)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2年)
(51) 《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全国水文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7年)
(52) 《中国雨水利用研究文集》(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
(53) 《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1980年)
(54) 《工业布局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1年)
(55) 《农业布局与农业区划》(科学出版社,1982年)
(56) 《地理学与农业》(科学出版社,1983年)
(57) 《城市气候与城市规划》(科学出版社,1985年)
(58) 《国土规划与经济区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59) 《数量地理学在生产布局中的作用》(科学出版社,1988年)
(60) 《环境中重金属研究文集》(科学出版社,1988年)
(61) 《环境中污染物及其生物效应研究》(科学出版社,1992年)
(62) 《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63) 《地图学的开拓与进展——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
(64) 《遥感新进展与发展战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柒』 曹树基的个人简介

曹树基,来1956年4月生,江自西鄱阳县人,历史学博士。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该系的创系主任。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

『捌』 历史地理的附录

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化,以及环境与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学科。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又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编著)
学科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并不属于历史学,而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文。中国历史地理却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的研究成果始终是其他各个分支所不可或缺的。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因为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现象,却都是发生在过去的,所以离不开历史文献资料和对历史本身的认识。而历史研究也同样不能缺少对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条件——历史本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舞台——的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历史地理的传统,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献这样的条件所决定的,因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地理学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利用成果,同时又能从历史文献中吸取丰富的、无法替代的泉源。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的频繁决口改道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人们社会生活也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的记载,但出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的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到清代,沿革地理学的成就达到了高峰,是乾嘉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革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发源于1900年前的《汉书·地理志》,并可以追溯更长的历史。但是沿革地理不等于是历史地理学,两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的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政区和疆域、地名、水道的变迁,后者却包括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探求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掌握它们的规律。中国的沿革地理虽然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却一直没材形成一门学科,所以数百年来除了有少数几位专治沿革地理的学者之外,大多只是历史学家、经学家、训访学家、文学家、金石家的副业,它的成果主要也是作为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注释检索之用。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一般说来需要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它的研究成果既可用于解释自然发展规津,也可用于解释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特定条件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很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这在中国是本世纪中才具备的条件,所以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成立于1934年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还是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的。1935年,《禹贡》开始正式使用“中国历史地理”这个名词,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但从此后《禹贡》的内容和学者们的研究方面、方法来看,还是侧重于沿革方面的。面且,不久爆发的抗日战争和随之进行的内战使禹贡学会的活动不得不停顿,学者们的愿望无从实现。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的教育部所列出的大学历史系课程中还只有“沿革地理”。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其中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的意见最为有力。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不久,北京大学率先在地理系中招收了历史地理专业的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室。此后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也先后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室、教研室,有的还招收了专业本科生。到60年代初,有关学者对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以及它与沿革地理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取得了基本一致的意见,仅个别人还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到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出现了多年的停顿,集中反映历史地理研究成果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还是在70年代末大体完成了。
中国历史地理学取得长足进步的时期。一种全国性的大型丛刊《历史地理》已经出版了十六辑,并以其学术价值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在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召开了四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和不少地区性的和专题性的讨论会。数十名专业研究生完成学业,取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并陆续成为各研究机构的中坚力量和分支学科带头人,开拓了不少新的研究领域;他们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原有的研究人员。一批总结性的论文集、概论和开拓性的专著先后问世,大批新的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尽管以一门完整的学科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不少空白的分文和地区,尤其是在人文地理方面和边疆地区;还缺乏系统的学科理论和现代化的研究手段;与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幅员相比,专业研究人员尤其显得太小,但我们还是可以这样断言:经过近40年的努力,中国历史地理学这门学科已经基本形成了,从30年代的《禹贡》开始的、从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的转变发展过程已经基本完成了。
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奠基者:顾颉刚
近代历史地理三大家:侯仁之、史念海、谭其骧。
现当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有:陈桥驿、石泉、邹逸麟、张修桂、葛剑雄、周振鹤、李孝聪、唐晓峰、辛德勇、韩茂莉等。 1、如同历史学一样,历史地理学探讨的是有关往日的问题。
2、如同历史学的资料与理论一样,历史地理学的资料与理论是未定的。
3、辩论是历史地理学实践的中心。
4、历史地理学本质上关注时间过程中的地理变化。
5、历史地理学在总体上是地理学的核心,不是地理学的边缘。
6、历史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点综合体,而不是关注空间分析。
7、历史地理学特别突出特定地点的历史特性。 历史文献研究法
野外考察法
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1、航空照片、彩红外遥感的判识
2、田野考古与环境考古
3、孢粉分析与古植被和古地理环境 对历史学的意义
对地理学的意义
现实功能:历史边界、中外关系、行政区划、地区差异、经济开发、社会变迁、文化区域、旅游资源、人口与移民、民族分布与迁移、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减灾防灾、国土整治等很多方面都能够提供决策咨询。 传统沿革地理
《禹贡》杂志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立
几大历史地理学家和研究机构:
顾颉刚
谭其骧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史念海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侯仁之与北京历史地理研究
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 《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
《历史地理》,复旦大学主办,(1981年创刊)
《历史自然地理》(1982年创刊)
《环境变迁研究》,北京大学主办

『玖』 周振鹤的介绍

周振鹤,1941年生于厦抄门,袭1959-1963就读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矿治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士,1983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为我国首批两名文科博士之一。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行政区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地方制度史、近代新闻史、以及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