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理水平考试2014
⑴ 2014年广东省遂溪院洋青镇生物,地理学业初中水平考试成绩查询
上官网去查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⑵ 2014年一月份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报名成功!
一、考试时间及科目
全年共安排二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安排在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第二次考试安排在2014年6月9日(星期日)。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安排如下:
1月11日、6月9日上午
1月11日、6月9日下午
(15:00-16:30)
(8:30-10:00)
(10:40-12:10)
化学、思想政治
生物、地理
物理、历史
二、报名时间
(一)2014年1月11日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在2013年11月12~16日。
(二)2014年6月9日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在2014年4月9~18日。
三、报考对象和条件
(一)2014年1月11日考试,接受我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含各类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的往届生,下同)报名参加考试。2014年6月9日考试,接受我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二年级学生、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报名参加考试。
(二)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相应年级的,可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省户籍考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期间,未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拟在我省报考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须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2.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
3.高中阶段教育在校一年级学生。
四、成绩公布和使用
(一)2014年1月考试成绩在1月下旬公布,2014年6月考试成绩在7月下旬公布。
(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考生参加2014年(含1月和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2014年及以后的普通高校录取的依据。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将失去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机会。
(三)非广东省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得的成绩能否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由户籍所在省招生委员会确定。
(四)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期间取得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其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考试部门统一组织的,按规定办理成绩转入手续后,我省予以认可;否则我省不予以认可,考生拟在我省报考普通高校招生(含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高职类面对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等各类单考单招)的,必须按规定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请各招生考试机构根据上述安排,做好考试组织各项工作,并通知有关学校安排好教学工作
⑶ 广东水平测试地理的一道题
我也是广东的考生,不过我是学文科的哦
我们说形成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原因回主要是水答分和热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种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
而经度地带性是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也就是降水会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越来越少
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纬度不同而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就是随着纬度的不同热量也会不同.
然后你看一下题目,就只是B和D.再看一下题目中列举的3个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3个地方的不同是不是经度?3者是不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关系?肯定不是的吧,那么就不是水分的差异了.从南到北最主要的不同是热量的不同.(因为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
如果还不能理解的话,你再想一下,我们怎么比较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降水哪个多哪个少呢?2者都是季风气候,都是雨热同期(温度高的时期也是降水多的时期),夏季降水都非常多的,所以主要是热量不同导致的吧
⑷ 寻求广东省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地理,政治,历史的各类试卷
2011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天体属于卫星的是
A-火星 B.太阳 c.月球 D.金星
答案:C
2.下列企业最应布局在居民区下风向地区的是
A.服装厂 B.饮料厂 c.手机装配厂 D.水泥厂
答案:D
3.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大气的运动状态和性质分别为
A.下沉扩散、干燥 B.辐合上升、湿润
c.下沉扩散、湿润 D.辐合上升、干燥
答案:B 图1为不同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图中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5.图中丁国将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重 B.少年儿童比重大、失业率高
C.人口总数少、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数量多、劳动力过剩
答案:A
6.地面辐射
A.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逆辐射 B.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随温室效应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D.属于短波辐射
答案:B
7.下列城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北京 B.东京 C.伦敦 D.新加坡
答案:C
8.许多城市在近郊都有鲜奶厂,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市场
答案:D
9.当地中海沿岸处于炎热干燥季节时,下列现象符合实际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广州昼短夜长
C.北京盛行偏北风 D.长江进入枯水期
答案:A
10.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恒定性 D.周期性
答案:B
11.下列自然灾害中,由外力作用推动的是
A.地震 B.海啸 C.火山爆发 D.干旱
答案:D
12.许多海外华侨乐意回自己家乡投资建厂。下列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个人偏好 B.气候宜人 C.交通发达 D.资源丰富
答案:A
13.我国从中亚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海洋运输D.管道运输
答案:D
14.图2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③表示的是
A.搬运作用
B.侵入作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C
15.太阳活动增强可能导致的现象有
A.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大阳高度角增大
B.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C.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D.地球不同纬度自转角速度差异增大
答案:C
16.下列自然地理要素中,不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植被 B.岩石 C.气候 D.土壤
答案:B
17.能够正确描述地球自转的是
A.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自转的周期是1年
C.不同纬度的自转线速度相同 D.自转轴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答案:D
18.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列日常行为中不值得提倡的是
A.分类放置生活垃圾 B.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自备购物袋购物 D.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19.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等级越高的城市,城市
A.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c.数量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D.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答案:D
20.决定一定区域内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民族构成 C.人口密度 D.城市化水平
答案:A
21.9月10日我国教师节的这一天
A.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B.北半球昼短夜长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答案:A
22.城市内部商业区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气候类型 B.科技发展水平
c.居民受教育程度 D.市场和交通状况
答案:D
23.图3各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台风大气运动状况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24.聚落分布与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山区聚落
A.呈带状分布在宽阔河谷地带 B.以团块状集中分布于山脊
c.呈放射状分布于陡坡 D.以同心圆状分布在山间峡谷
答案:A
25.城市化进程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城市人口不断减少 B.城市面积不断扩大
c.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D.乡村人口比重不断增大
答案:B
26.对工业区位布局影响日益减弱的因素是
A.原料 B.劳动力素质 C.市场 D.科技
答案:A
27. -些发达国家人们在迁出城市若干年后又迂回城市,是由于
A.乡村用地日益紧张 B.乡村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D.城市地价不断上涨
答案:C
28.我国北方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大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目的是
A.增加降水量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日照时数 D.改善热量条件
答案:D
29.下表为某地农民平均年收入构成情况,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C.混合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30.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有
A.青藏高原抬升 B.海平面上升 C.南极永久冰川面积扩大 D.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答案:B
31.下列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基本相同的是
A.有色冶金厂、制糖厂 B.啤酒厂、面包厂
C.服装加工厂、水泥厂 D.电子设备制造厂、火电厂
答案:B
32.图4所示风带,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图4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33.下列地区的气候不受沿岸洋流影响的是
A.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 B.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C.非洲热带荒漠气候 D.南美洲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A
34.下列在同一区域集聚的各组工厂中,彼此之间在生产上完全没有产业链联系的是
A.钢铁厂、汽车厂、橡胶厂 B.面包厂、制伞厂、水泥厂
C.服装厂、机械厂、造船厂 D。塑料厂、织布厂、印染厂
答案:B
35.假设某河流自西向东流,流水对北岸的侵蚀比南岸严重,而且在该区域一年中有两次
太阳直射,则该河流所处的纬度可能是
A.20°S B.20°N C.30°S D.30°N
答案:A
36.我国南方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比北方大,主要是考虑
A.热量差异 B.降水差异 C.文化差异 D.人口差异
答案:B
37.大型物流企业的中转仓库一般位于
A.城市中心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近郊区
答案:D
38.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定期休渔 B.竭泽而渔 C.毁林开荒 D.刀耕火种
答案:A
39.在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叠加起来可以进行
A.城市水域面积计算 B.工农业生产总值估算
C.商业网点选址分析 D.环境质量实时监测
答案:C
40.下列河流中,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是
A.塔里木河 B.珠江 C.淮河 D.海河
答案:A
41.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木材产量 B.改善生态环境 C.确保薪炭林供应 D.提供就业机会
答案:B
42.图5为台湾岛铁路分布示意图。影响台湾岛铁路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河流 C.气候 D.地形
答案:D
43.导致内蒙古高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日照时数 B.海拔高度 C.年降水量 D.风速大小
答案:C
44.下列行为中,能造成明显水体污染的是
A.蓄水发电 B.网箱养鱼 C.封山育林 D.南水北调
答案:B
45.下列区域通常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干旱区 B.自然带 C.气候带 D.行政区
答案:D
46.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数量 C.科技 D.原料
答案:C
47.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A.珠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干旱地区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非洲、兰州市、湿润地区
答案:B
图6是某地近地面气压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8~49题。
48.7—9日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热带气旋 B.温带反气旋 C.急行冷锋 D.准静止锋
答案:A
49.该天气系统控制期间,最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细雨连绵 B.狂风暴雨 C.秋高气爽 D.艳阳高照
答案:B
50. -艘货轮在大洋中航行,为了准确找到它,必须知道该货轮
A.排水量、体积 B.航向、航速
C.所处经度、纬度 D.所处海域风向、洋流流向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性缺水;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
短缺称为资源性缺水。据此回答51~52题。
51.下列城市中,资源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A.杭州 B.广州 C.南昌 D.石家庄
答案:D
52.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江苏太湖、安徽巢湖、云南滇池)地区水质性缺水问
题突出。其污染物未源不包括
A.化肥农药残留物 B.生活污水 C.原油泄漏 D.工业废水
答案:C
53.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将来可能会
A.一月份0°C等温线将整体向南推移
B.内蒙古草原将会变成亚寒带针叶林
C.海南岛的陆地面积将会比现在小
D.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答案:C
图7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54—55题。
54.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砍伐 D.过度养殖
答案:A
5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开垦陡坡,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填水域造耕地,扩大种植规模 D.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答案:D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
观。据此回答56—58题。
56.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 →“东方不夜城”
答案:B
57.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D
58.该游客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变化,主要是
A.人工改造自然的结果 B.水分差异形成的结果
C.自然灾害影响的结果 D.热量差异造成的结果
答案:B
59.图8为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答案:B
60.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其主导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A.南疆的棉花种植—热量
C.河西走廊的棉粮种植—水源
B.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市场
D.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光照
答案:C
三、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61.某大型肉食品加工企业将生产基地由广东迁往湖南,是因为湖南
A.气候适宜 B.水质优良 C.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 D.原材料丰富、廉价
答案:CD
62.我国西南地区植被类型多样,原因是
A.位于中高纬度,光照充足 B.位于中低纬度,水热充足
C.山地面积广,地形起伏大 D.人工栽种的外来树种多
答案:BD
6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下列防护
林与其主要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
C.沿海防护林—防止赤潮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消烟除尘
答案:AB
64.图9所示局地热力环流,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答案:AC
65.下列省区有大范围石质荒漠化现象的是
A.黑龙江省B.贵州省 C.云南省 D.江苏省
答案:BC
66.下列水域容易发生富营养化的是
A.地下河 B.湖泊 C.山间溪流 D.河口
答案:BD
67.若要监测和分析某市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最快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电子通信
答案:AB
68.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沿岸湖泊面积萎缩,造成的后果可能有
A.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加剧 B.长江上游枯水期流量减小
C.湖区地下水位上升 D.湖区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AD
69.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有
A.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
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答案:AC
70.下列地区与其主要农业生产类型对应合理的是
A.华北平原—水产养殖业 B.鄱阳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C.四川盆地—大牧场放牧业 D.塔里木盆地—绿洲农业
答案:BD
⑸ 求2014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地理的试卷及答案!
⑹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如何报名成功!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招生办公室(考试中心):
为做好201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织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及科目
全年共安排二次考试。第一次考试安排在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第二次考试安排在2014年6月9日(星期日)。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安排如下:
1月11日、6月9日上午
1月11日、6月9日下午
(15:00-16:30)
(8:30-10:00)
(10:40-12:10)
化学、思想政治
生物、地理
物理、历史
二、报名时间
(一)2014年1月11日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在2013年11月12~16日。
(二)2014年6月9日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在2014年4月9~18日。
三、报考对象和条件
(一)2014年1月11日考试,接受我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含各类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的往届生,下同)报名参加考试。2014年6月9日考试,接受我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二年级学生、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应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报名参加考试。
(二)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相应年级的,可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省户籍考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期间,未参加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拟在我省报考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须报名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三)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2.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
3.高中阶段教育在校一年级学生。
四、成绩公布和使用
(一)2014年1月考试成绩在1月下旬公布,2014年6月考试成绩在7月下旬公布。
(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考生参加2014年(含1月和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2014年及以后的普通高校录取的依据。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将失去被普通高校录取的机会。
(三)非广东省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取得的成绩能否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由户籍所在省招生委员会确定。
(四)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期间取得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或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其考试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考试部门统一组织的,按规定办理成绩转入手续后,我省予以认可;否则我省不予以认可,考生拟在我省报考普通高校招生(含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高职类面对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等各类单考单招)的,必须按规定参加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请各招生考试机构根据上述安排,做好考试组织各项工作,并通知有关学校安排好教学工作。
http://www.eeagd.e.cn/xyspbm/
⑺ 2013广东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真题2013广东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真题
http://www.doc88.com/p-6874714814495.html
⑻ 2014广东省江门市地理中考试题及答案
不会吧,主要考心脏,血液循环,食物链等这方面。
⑼ 2010广东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191403.html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选择题
1.亚运会期间一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D)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C)
A.北半球,向南运动 B.北半球,向北运动
C.南半球,向南运动 D.南半球,向北运动
3.检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A)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B)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C.从西半球到东半球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5.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B)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有的自然环境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D)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率阔叶林
D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
7.下列自然景观只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B
A 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苗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8.季风气候最经典的地区是 A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西部
9.图1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与线段a.b.c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C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10.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茂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C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均衡性
11.据报道,2009年10月岛国马尔代夫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水下6米深处举行了特别会议,讨论海平面上升对该国的影响。此举旨在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的环境问题是 D
A.臭氧层空洞 B.地面沉降 C.海啸问题 D.全球变暖
12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D
A.铁路运输业
B.信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
13.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C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14下列日照图中(图二,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D
A ① B ② C.③ D.④
15.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
A.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16.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 C
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17.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B
A.社会经济落后 B.自然条件恶劣
C.开发历史较短 D.矿产资源贫乏
18.最终决定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C
A.国家政策 B.科技水平 C.视场需求 D.交通条件
19.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 大的地区是B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由图可知(D)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21.有关城市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加
B.城市化改变了居民就业机构
C.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D.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改变了太阳高角度
22.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A)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手青藏高原阻拦,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23.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B)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4.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B)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景观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景观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荒漠--冰川景观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25.某城镇盛行东南风,拟建一化工厂(如图4示意),下列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2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27.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D)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28.图中说示的环境问题是(C)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 全球变暖
29.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30.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B)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31.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变化
读图6,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2-34题。
32.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B)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33.如果该图表示海路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B)
A.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环节②为径流
C.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环节④为降水
34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大气环流,则(C)
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丁处为晴朗天气
C.丙处为高压 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
35.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对此进行动态监测,
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A)
A.3S(RS.GIS.GPS)技术 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测
C.实时录像监控 D.实地调查
36.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小的是(D)
A.武汉 B.广州 C.西安 D.井冈山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图7),完成37-39题
37.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B)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38.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C)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
39.为缓解我过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C)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 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大战林业
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
40.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D)
A.气象灾害减少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C.全球温度带北移 D.海平面上升
41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图8,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A)(图8)
A.① B.② C.③ D.④
42.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43.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A.GIS B.GPS C.RS D.RS和GPS
44.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域类型是(C)
A.海洋 B.乡村 C.城市 D.草原
45.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B)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46 下列货物运输与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应最合理的是(B)
A 50万吨煤炭从山西运往天津----水路运输
B 从北京运往美洲海地的救援物质-----航空运输
C 北京郊区水库的活鱼运往城内市场-----铁路运输
D 20万吨粮食从大连运往广州-----公路运输
47.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A)
A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山东丘陵
B 长江流域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干旱地区
C 亚热带 中纬度 亚欧大陆 东北平原
D 广东省 湖南省 广州市 湿润地区
48.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人地矛盾最剧烈的时期是(C)
A采猎时期 B农业时代 C工业时代 D后工业时代
49.图9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
A滑坡 B修建大坝 C 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50.应对淹塞湖危害最佳措施是(C)
A撤离淹塞户上游居民 B加固淹塞体 C开挖泄洪通道 D一次性摧毁
二.单选选择题
51 图10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示意图 由图可知该功能区功能是(B)
A 商业区 B 住宅 C工业 D行政
52.城市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
A气候因素 B宗教因素 C经济因素 D地形因素
53.图11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C)
A.白天,海风 B.夜晚,海风
C.夜晚,陆风 D.白天,陆风
54.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B)
A.樵采天然植被 B.开发利用太阳能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加大煤炭的开采
55.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读“甲、乙两类工业生产成本构成示意图”(图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57题。
56.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是(D)
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工资投入 D.科技投入
57.乙类工艺部门最可能是(A)
A.制糖工业 B.印刷工业 C.航天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西藏墨脱县,是我国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8-60题。
58.墨脱公路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C)
A.终年多雨 B.植被茂密 C.地质条件复杂 D.公路设计等级高
59.该县境内雅鲁藏布江河段航运价值低,起主要原因是(B)
A.封冻期长 B.落差大 C.流量小 D.含沙量大
60.墨脱公路建成后有利于(B)
A.发挥该县的交通优势 B.加强对外物资和文化的交流
C.改善生态环境 D.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三、双项选择题:
61.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此时BD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是每年的一月初 D.是每年的七月初
62.下列地理过程属于分化作用的是AB
A.植物根系撑大岩石裂隙 B 烈日暴晒岩石破碎
C 风力侵蚀星辰风蚀蘑菇 D 暴雨冲刷形成冲沟
63、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C
A 诚实化水平是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值
B 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用地
C 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D 城市化影响工业化,工业化对城市化不产生影响
64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是CD
A 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 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制冷物质
C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65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有利于AD
A 航运、发电和灌溉
B 防治水污染,净化水源
C 鱼类洄游产卵,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D 调节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抵御洪水
66 城市中大面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AD
A 净化城市空气 B 减轻酸雨危害
C 防治水土流失 D 减轻“热岛效应”强度
67 图13为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BD
A 甲表示劳动力数量因素
B 乙表示原料因素
C 乙表示信息因素
D 甲表示市场因素
68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CD
A 人口压力大 B 人口分布不均
C 经济技术水平低 D 环保法规不完善
69 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快,主要表现在BC
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城市规模扩大
C 城镇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70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合理的是BD
A 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 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C 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 D 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地理试卷(B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B D B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A C B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B D A D C A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B C A D B C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D A C B B A C A 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C C B A D A C B B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BD AB BC CD AD AD BD AC BC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