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A.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意义:
1.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的自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晨昏线(圈)—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晨线—夜到昼;昏线—昼到夜。
2.地转偏向力作用效果: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运动速度越快,地转偏向力越大;越向高纬,地转偏向作用效果越明显。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3.地方时
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图册11页。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例如: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而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度116°E的地方时。
时刻的计算
区时:1.确定中央经线(时区) 2.东加西减(时区之差)
地方时:经度差15度,地方时差1小时;经度差1度,地方时差4分。
日期变更线:两条,即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零时线(24时线)。日界线在180 º经线附近,但并不完全重合。零时线在地球表面的位置是自东向西变化的。
日期的计算
穿过零时线,东加西减,计算方法和时刻的计算相同 (即,地方时计算的结果在0和24区间之外,大于24,日期加一天。小于0,日期减一天);
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东减西加。
就这些了,还要什么?
B.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内,一半是黑夜。容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回答完毕 ,感谢你的提问,希望对你有帮助,记得采纳给好评呦,祝你学习进步!
C. 高中地理怎么学好及地球自转公转意义总结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
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多做题目,因为这张主要是计算题目,不是死东西。要从做题目中巩固知识。
D.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高 一人教版,一定要详细啊
你只需要知道以下三方面就可以了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回半。一半是白天,一答半是黑夜。
哟与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E. 高一地理必修一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因为地球上的方向是用经线和纬线做标准的,而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转而旋转,北半球的经纬内线都在持续向左转容,水平运动物体相对向右偏,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自西向东运动的物体,由于地球自转,该物体由于惯性会有沿这个纬圈向外的趋势。(注意该纬圈垂直于地轴,那个转盘实验可以解释,这里不再赘述),这个沿纬圈向外的趋势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部分,一部分垂直向上(即垂直地表面,地表面与该点相切),一部分往南(这里要注意体会,最好画图),所以向东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地转偏向力分为两部分,即向上的力和向南的力。向上的力很小,一般可以忽略。
北半球自东向西运动的物体,正好相反,该物体会有沿这个纬圈向内的趋势,这个视示力分解为垂直向下和向北的地转偏向力。
F.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绕抄轴自转这一事实袭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两个极点,就几乎不可能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还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水上升,在中高纬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G. 考研地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内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容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
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H.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
意义:
1、产生了昼夜交替
2、1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3、地方时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