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水文灾害
㈠ 怎样区分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
区别:
1、从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来看:水文灾害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即人力不可抗拒、难以控制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物质损毁等重大损失;气象灾害包括滥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破坏造成的世界气候反常等灾害。
2、从原因来看:气象灾害与太阳活动或其他宇宙现象,地壳变动等自然因素有关。
3、从分类上看:水文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泥沙淤积、厄尔尼诺现象等;气象灾害包括大气污染。
水文灾害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即人力不可抗拒、难以控制的造成人身伤亡或物质损毁等重大损失。水文灾害,风暴潮、海啸、泥沙淤积、厄尔尼诺现象等。上述灾害虽以自然界的环境优劣与人为事件划分出来,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关系更加密切。
气象灾害
因气象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气象灾害与太阳活动或其他宇宙现象,地壳变动等自然因素有关,人类活动可加剧气象灾害,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滥伐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破坏造成的世界气候反常等灾害。自然因素造成的气象。
(1)灾害地理学水文灾害扩展阅读:
中国重大气象水文灾害风险格局与防范: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灾害事件的强度不断增大,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异常强降水或低温事件频繁出现,如2008年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0年的西南地区大面积干旱,2011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等。
一般年份气象水文灾害占到自然灾害的70%以上。在20世纪90年代,气象水文灾害每年约造成200亿kg的粮食损失和2000亿元以上的经济损失,这在90年代中后期可达到国家GDP的3%~6%。气象水文灾害对国家安全、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人类健康和人民生命财产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目前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一些重大气象水文灾害发生都频率明显上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气象水文灾害造成的风险损失也可能越来越大。
因此,科学认识我国气候水文灾害发生的历史时空格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避免或减轻自然灾害,以及为较长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㈡ 8.地理问题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地震 滑坡 泥石流等 气象灾害-寒潮 洪水 干旱 水文灾害
八年级地理期末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1——30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60分)
我国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为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相信你一定能完成1——7题:
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A.东半球 南半球 B.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C.西半球 北半球 D.亚洲南部 太平洋西岸
2.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个数分别有
A. 24、5、3、2 B. 23、5、4、2 C. 23、4、5、2 D. 22、6、4、2
3.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回族 B.苗族 C.藏族 D.壮族
4.下列国家与我国接壤的是
A.日本 B.印度 C.泰国 D.韩国
5.在世界各国中,我国陆地领土仅次于
A. 俄罗斯和美国 B. 俄罗斯和加拿大 C.加拿大和美国 D.美国和巴西
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A.海南岛 B.台湾岛 C.钓鱼岛 D.崇明岛
7.我国13亿人口日,定为2005年1月的
A.2日 B.4日 C.6日 D.8日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对我国的的气候和河流的特点都产生重要影响,也给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请放飞你的思维完成8——24题:
8.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A.泰山 B.华山 C.庐山 D.黄山
10.800mm等降水线经过我国的
A.巫山——长江一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南岭——珠江线D.阴山——海河一线
11.下列是被称为我国长江上“三大火炉”的是
A.上海、重庆、南京 B.武汉、重庆、南京 C.九江、重庆、南京 D. 成都、武汉、南京
12.下列不处在季风区的城市是
A.广州 B.北京 C. 乌鲁木齐 D. 西宁
13.我国大多数地方降水多集中在
A.3——7月 B.4——8月 C.5——9月 D.6——10月
14.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
A.河南 B.福建 C.上海 D.山东
15.人们常说“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的地区是
A.四川 B.青海 C.新疆 D.甘肃
16.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
A.长江 B.黄河 C.淮河 D.额尔齐斯河
17.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长江 B. 额尔齐斯河 C. 黄河 D. 塔里木河
18.夏季我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A.漠河地区 B.新疆地区 C. 内蒙古高原 D. 青藏高原
19.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A.开发中上游的水能资源 B.修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C.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D.黄河下游控制泥沙流入
20.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特征叙述,比较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广泛的分布着疏松的黄土
B.黄土高原地表崎岖,岩溶地貌分布广
C.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多大河发源地
D.云贵高原一望无际,多优良草场
21.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冬季风活动不稳 B.夏季风不稳定
C.地形复杂多样 D.纬度差异大
22.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
A.气温 B.降水 C.活动积温 D.温差
23.下列山脉是南北走向的是
A.天山 B.秦岭 C.横断山 D.太行山
24.华北平原主要是由
A.黄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B.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C.海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D黄河、淮河、海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小。因此,我们要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做到合理利用、节约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努力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结合你平时积累的知识,请你完成25——30题:
25.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内陆地区的土地类型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旱地
26.我国水田与旱地的分布大致的分界线为
A. 珠江——南岭一线B. 长江——大别山一线 C.秦岭——淮河一线D. 海河——太行山一线
27.下列哪一组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A.煤矿、天然气 B.土地、石油 C.水、铁矿 D.森林、铜矿
28.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水调到
A.东北、华北 B、华中、华南 C、西北、华北 D、西南、东南
29.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由南到北排序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
B.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松嫩平原
D.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
30.作为我国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地区是
A. 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海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读图、填图、搜集相关地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准确的语言归纳一些地理现象、成因、规律的结论的能力,是我们学习地理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通过学习,我们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些能力,相信你可以运用你所学习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能力,能够完成下列问题:
31.读“中国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山脉名称:① ② ③
(2)盆地名称:④ ⑤ ⑥
(3)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是 山;大兴安岭东侧为 平原
(4)我国地形地势的第一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为 ,平均海拔 米以上
32、读“长江干流示意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支流的名称:A、 B、 ; 湖泊的名称D、
(2)将要建成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的名称:C、
(3)城市的名称:H、 G、
(4)城市E位于我国发达的 经济发达地带和 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城市F为 省的行政中心。
(5)长江上中游分界地点为
33.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图中A、B、C分别代表我国三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1)A是温度带中 带和 带的分界线;在A线的以南主要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在A线以北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图中
的 (字母);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的分界线是图中的 (字母)。
(3)我国三大棉区是新疆、 、
(4)在图上用符号“◎”画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的大致位置
3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对我国的气候和经济有哪些有利的影响?(3分)
(2)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3分)
(3)小王是南京人,春节期间准备到西安去旅游,假如你是小王的最好朋友,请你帮助他(她)选择至少二种交通方式及交通线路供他(她)选择(4分)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30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择的答案填入题后的表格中。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B B B C C A B B C C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C C B C C D C C A C B 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10分)
(1)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2)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2) 太行山、东北
(4)青藏高原、4000
32. (每空1分,共10分)
(1) 嘉陵江、汉江、鄱阳湖
(2) 三峡 (3)武汉、重庆
(4)长江沿岸(沿江)、长江三角洲、江苏 (5)宜昌
33、(每空1分,共10分)
(1)温暖、亚热、水稻、油菜、甜菜
(2)B、C (3)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34、(共10分):
(1)、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1分);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1分);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河内地经济联系 (1分)
(2)、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1分;)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1分;)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地递减(1分)
(3)、提供五种供参考(只要选择的是正确合理的可以给分,每选一种交通方式及交通线路2分,共4分)
①航空:乘飞机从南京飞往西安;
②铁路:从南京乘火车走京沪线经徐州转乘陇海线到西安;
③水运、铁路:从南京乘轮船沿长江航线到武汉,转乘火车走京广线到郑州,换乘陇海线到西安;
④水运、铁路:从南京乘轮船沿长江航线到重庆,转乘火车走成渝线到成都,换乘宝成线到宝鸡,换乘陇海线到西安;
⑤公路:乘汽车从南京到西安
请采纳。
㈢ 灾害地理学的分类
根据灾害的地理属性分为:
①气象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暴雨、冰雹、霜冻、冷版害、热害、沙暴权等;
②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
③生物灾害。主要指植被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天然森林火灾、植被退化、生物灭绝等;
④水文灾害。如洪涝、风暴潮、泥沙淤积等;⑤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层陷裂等;
⑥土壤灾害。如表土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当其达到一定强烈程度,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物质财富构成威胁或破坏时,始能称为灾害。
按照灾害波及的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区域性灾害。
依照持续时间的久暂分为长期性、季节性和暂时性、突发性灾害。
还可按危害程度分类。
㈣ 怎样区分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版)、低温、高温权、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文灾害应该是指由于径流原因而导致的灾害,如洪水,涝灾,凌汛等。好像还有风暴潮。
两者之间有交集。
㈤ 怎样区分气象灾害和水文灾害 最好用高中地理选修5的知识回答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回低温、高温答、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文灾害应该是指由于径流原因而导致的灾害,如洪水,涝灾,凌汛等.好像还有风暴潮.
两者之间有交集.
㈥ 地理类 城市灾害类有哪些sci
根据灾害的地理属性分为:
①气象气候灾害.如寒潮、台风、暴雨、冰雹、霜冻、版冷害、权热害、沙暴等;
②地貌灾害.如泥石流、滑坡、雪崩、水土流失等:
③生物灾害.主要指植被和农作物的病虫害、天然森林火灾、植被退化、生物灭绝等;
④水文灾害.如洪涝、风暴潮、泥沙淤积等;
⑤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地层陷裂等;
⑥土壤灾害.如表土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等.当其达到一定强烈程度,直接或间接对人类生产生活、社会物质财富构成威胁或破坏时,始能称为灾害.
按照灾害波及的地理范围分为全球性、区域性灾害.
依照持续时间的久暂分为长期性、季节性和暂时性、突发性灾害.
㈦ 地理学霸快来!!!风暴潮是水文灾害还是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专尘暴)、低温、高温属、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文灾害应该是指由于径流原因而导致的灾害,如洪水,涝灾,凌汛,还有风暴潮。
两者之间有交集。
㈧ 地理学角度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性
第一,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 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 “十年一遇、百年一遇”实际上就是对自然灾害周期性的一种通俗描述,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区域之间具有联系性。比如,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也就是说,某些自然灾害可以互为条件,形成灾害群或灾害链。例如,火山活动就是一个灾害群或灾害链。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第五, 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例如,全球每年发生可记录的地震约 500 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次, 造成破坏的近千次,而里氏7级以上足以造成惨重损失的强烈地震,每年约发生15 次,干旱、洪涝两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全球每年可达数百亿美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充满智慧的人类,可以在越来越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防灾减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利、化害为利、 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从这一点看, 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㈨ 学习灾害地理的意义
自然灾害会对我们造成损失,对我们生活甚至生命构成威胁,就像你身边有一个人会对你产生威胁一样,自然我们就会想要将威胁降到最低,最直接的办法是了解它,也就有了灾害地理。也不知道你懂了没有。。。
㈩ 研究灾害地理学的必要性是什么(越详细越好)
对灾害作出最全面的了解,才能在人类所能之范围内减少最大的伤害,包括给人类生存,经济,生活,健康与环境等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