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与高校地理学院领导交流
①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院长是谁
现任抄院长 骆华松
姓名: 骆华松
性别: 男 民族: 汉
党派: 骆华松 出生年月: 1964-11-1
籍贯: 湖南 出生地: 湖南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博士
职务: 院长(正处级) 专业职称:教授
研究专长: 人文地理 担任导师: 硕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所在地区: 昆明
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的教授
石金峰:教授,博士生导师,校测绘学科带头人,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矿山测量协会(ISM)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测绘平差、可靠性理论、矿山三维GIS数据结构、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向的研究。出版专著3部,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5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杨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煤炭学会开采损害技术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矿山开采损害技术鉴定中心主要成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科技基金项目1项,煤炭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出版紧急1项以及横向课题等20余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先后获得国家教育部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
武文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GIS有数据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出版专著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完成“辽西被土地荒漠化遥感分析与植被建设层次研究”等科技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麻凤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人选,辽宁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开采沉陷与治理工程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的省部级基金项目10项,主持研究的科技项目中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著作三部,先后在《煤炭学报》等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宋伟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学科带头人,辽宁省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遥感图像处理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出版《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等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了省部级基金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近20项,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3项。主持开发的工程控制测量平差软件、数字化测图软件、城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在国内多家测绘部门和城市建设部门推广应用。曾获辽宁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
徐爱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获学士学位,1990年7月阜新矿业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12月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9年1月至2000年月在同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2003年11月起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工程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至12月,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收录12篇。
王佩贤:教授,硕士生导师,煤炭工业测量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测绘工程教研室与测绘工程实验室主任;编写教材两部,撰写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多项测绘工程(GPS控制测量、地形与地籍测量、变形观测、线路与桥梁测量、隧道测量与矿山测量等)科研项目,一直从事测绘仪器的检定、维修与开发工作。
李如仁:男,河北张家口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煤田地质系矿山测量专业,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工程测量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7年—2008年,在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空间地理研究所(Institute for Geospatial Research and Ecation, IGRE)做博士后工作。1990年毕业后,在河北省八宝山煤矿技术科工作;1995年—2004年,在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工作,2001年被评为副教授;2004年—2006年,在IGRE做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至今,担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时空分析与建模研究中心主任工作,兼任IGRE研究员。2004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加拿大、肯尼亚、意大利、瑞士等国家进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及学术访问。主要从事3S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参与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商务部、农业部、加拿大农业部等资助的多项科研项目。现任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CPGIS)技术转让与企业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崇倡(1973-),男,山东青岛人,硕士生导师,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青年名师。1996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并留校任教;2003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晋升讲师;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秘书、副主任、实验室主任、主任、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2005年在德国克劳斯达尔大学访问学者。
杨帆,男,湖北随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9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2007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11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历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量系科研秘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教学秘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变形监测与预报研究所主任等职。2007年以来多次赴匈牙利、泰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南非、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工作访问。主要从事地表沉陷监测及灾害治理、变形监测与预报、三维GIS与数字矿山、矿区环境评价与生态复垦规划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10余篇次)。
③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学院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前身为1958年的江西师范学院地理系,1962-1978年期间停办。1979年地理系恢复招生,1993年增设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1994年更名为环境资源科学系,1996年增设城市规划专业,1999年改名为城市与环境学院。2003年7月学校在对原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有关专业进行调整的基础上成立地理与环境学院。 学院现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自然地理学、地理教学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环境地理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地理学被评为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江西省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项目。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第二课堂。成立于1996年“蓝天”环保社团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特色学生社团,社团紧扣绿色环保宣传为主线,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环保调研和科普宣教活动,具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05年获“全国优秀学生社团”。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建系(院)以来,先后为省内外各级学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4000余人,造就了一批活跃在地理教育和地理研究领域中的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学院不仅是江西省地理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全省地理科学研究中心。由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共同领导的江西省国土开发整治研究所以及江西省地理学会、江西省遥感应用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江西省环境学会科普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西地理研究所等多个学术团体挂靠学院。
近年来,学院通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学术研究机构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和学术声誉,为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依托学院成立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设有鄱阳湖湖泊生态环境、湿地生态与环境健康、流域综合管理与区域发展、鄱阳湖生物多样性、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空间信息共享服务等研究方向。学院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契机,以鄱阳湖流域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紧密结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规划,积极开展资源利用、环境演变、自然灾害、国土整治、人口与城市化、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尤其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决策支持服务为重点,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研究,逐步形成鄱阳湖流域健康与生态安全、空间信息分析处理与系统应用、城乡人口与区域发展等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鲜明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使之成为鄱阳湖研究的重要基地。
④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对外交流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版港和台湾权等地区的相关机构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先后开展了近20项国际和粤港合作研究,主办了17次国际学术会议,学院教师经常到国外和香港进修、学习、讲学、考察、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学院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十分有益的基础。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今后将实施国际化、为地方服务、加强学科交流和资源共享与公平分配的发展策略,引导科研上档次、上水平、促影响,巩固提高人文地理学,振兴自然地理学,超常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和特色的研究型学院。
⑤ 西华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的院长是谁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
学院概况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6的地理系。在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和地方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1996年12月经四川省国土局同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了四川师范学院国土管理学院,2003年9月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已经成为一个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型学院。
师资力量全院现有教职工50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89%。另有客座教授7人,兼职教授9人,聘有美籍专业英语教师1人。
学科建设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本科专业,招收区域经济学、地理学科教学论、环境信息工程等专业和方向硕士研究生。2000年被批准为四川省地理科学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文地理学已成为四川省省级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环境保护、水文学也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建有资源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验室为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2006年被评为“教育部GIS工程中心MapGIS优秀实验室”,2007年获得了国家“653工程”MapGIS认证培训中心的资格。2009年丘陵地区国土资源统筹利用工程实验室被评为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 ................................学院领导
院长:翟有龙 负责全院统筹工作
副院长:张斌 负责科研\研究生工作 ,
雷金蓉 负责教学\实验工作
党总支书记:周申立 负责党总支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陈利 负责学生工作
本科专业地理信息系统(GIS) 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非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地理科学 师范本科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⑥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院长寄语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环境,规城矩市,擘划人生。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是你成长与发展的舞台,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 院长 陈建荣教授
⑦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学院 院长 杨玉盛 怎么样
人不错,幽默又风趣。领导都比较忙,那是肯定的。正所谓“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不要指望导师给你很大的指导。找工作时候。领导的学生就特别有优势。仅供参考!
⑧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的一些情况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情况,
可上学校官网查看。
有详细介绍。
祝你好运。
⑨ 与地理有关的几个问题
你地理好不来一定大学非要报自考地理方面的专业,大学的专业很多,如果你真的想报考地理又不想当老师的话,那只能对你说抱歉了,因为地理是理科的,除了地理教育也就是师范外是文理兼收别的地理专业都是理科的。另外你数学不好,据我所知数学不好学地理专业(现在给你说的地理专业不说师范,是理科的地理专业),根本就是一窍不通(我说的是大学,高中没关系,),地理真的很难,不说别的就最基本的高数就能把你难死,理工科数学不好的话真的很难学,大学地理不像高中那样真的特别简单,高中的简单,大学的简直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高中地理历史也是超级厉害,但我就没想过报考这方面的因为不想当老师,地理只有师范方向,历史不是师范的话得考研考博才行。怎么说呢大学的专业和高中基本没什么联系,你可以随便选,历史英语语文好的学这方面肯定省力了。。我建议你这种情况还是看看再说吧,毕竟你们现在对于大学专业方面的不懂,我们都是到了大学后对各个专业学什么有了初步的了解。到高考后你静下心再好好想想
⑩ 鲁东大学 地理与规划学院院长是谁
党 总 支 书 记 :孙锦争
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振华
党 总 支 副 书 记:孙洪彬
副 院 长:李世泰 吴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