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教资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

教资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2-23 00:54:51

A. 高中地理现行各教材几,哪个最契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的教学内容

现在过抄了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笔试,面试成绩什么样还不得而知,2017年可以考高中物理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但要想获得物理的教师资格证,还必须重新报考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不能与高中地理的笔试成绩共用。

B. 地理课程标准中对课改后的教学活动提出哪些教学建议

所谓实验就是着重抓实践,也就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的亲生经历或感受相结内合,让学有所用。这容样是为了进一步的把课堂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融合,这就是近年来新课标的出发点和本质的要求,其目的是在于培养出适合知识爆炸时代的合格的莘莘学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举个例子:问为什么白天在海滨吹海风(由海洋向陆地吹),晚上吹陆风(由陆地向海洋吹)? 原因:这是由于陆地于海洋的不同的升温速度导致的。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必须考虑到水与沙土的比热融谁大谁小的问题。

于是,就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了。
这就把地理知识学习与实验相结合了。

C. 教资考什么

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然后就是自己的学科

D. 云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的考试题型是什么分值比例是多少呢

云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理学科知识的考试题型&分值比例:

三、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是

A.太阳辐射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地势高低差异 D.下垫面性质差异

(2)《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出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①前30名城市中,拥有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有

A.辽、鲁、苏 B.苏、浙、粤

C.浙、闽、粤 D.苏、浙、皖

②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投资环境 B.旅游资源

C.城市景观 D.生态环境

2.简答题

(1)举例说出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2)有人说“初中区域地理教学应该要求学生多记地名。”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

3.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初中课堂教学导入片段,回答问题。

某地理教师在讲述地球上的五带时,这样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介绍了不同经度地点上的时刻不同,各个时区的区时不同。这一节课要讲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使我们了解地球上有哪五带、五带是怎么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五带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些特点,为以后学习世界的气候打好基础”。

问题:

①请就这堂课的导入方式予以评述。

②地理课的导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2)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新疆沙漠边缘的一些农场,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已有1万多平方千米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塔里木河沿岸的天然胡杨林,近20年来,林地面积已缩小一半,18万公顷的林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材料三: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古日乃湖附近的灌木梭林,近几十年已缩小了约30平方千米,导致1.2万公顷固定沙丘变为流动沙丘。

问题:

①描述图中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

②分析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4.教学设计题

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是:“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材料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比较”图:

问题:

(1)写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植被类型等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说明教学目标设计意图。

以上是教师资格考试网整理出的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专业科目考试是比较难的,考生一定要吃透考试大纲,努力复习,争取能在2019年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能顺利通过,距离下半年的考试还有半年的时间,考生还 有充足的时间复习。

E. 你对中学地理新课标的认识

中学地理新课标,我觉得就是指导我们如何去上好中学地理这门课程。中学地理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地理,对其教学知识与教学理念等都不甚了解,这就需要中学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怎样才能教育好学生。中学地理新课标指明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实施教学,包括过程中学生的领会、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学科能力、地理技能的掌握等。
从中学地理新课标中知道中学地理课程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课程就要围绕着这些教学内容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是按照知识线索、活动轨迹、高潮铺设来建构教学结构,而且在教学中要有提问与讨论等细节。
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学习有用的地理,这样有利于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有利于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还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包括开放式的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形态、课程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中学地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教师在角色上进行反思,教师要把地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学得彻底,这样才能有基础把学生教育好。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对于以后作为教师的路程有很大的帮助,这也要求我们把中学地理新课标这门课程学好。
总之,中学地理新课标对于中学地理教师是一项重要指标,对作为教师有比较高的要求,当我们学习中学地理新课标时要认真对待,这对以后教学有很大帮助,这就是对于中学地理新课标的认识。

F. 高级中学地理教资中《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考什么

我的建议是,你最好是买一本小蓝本来看看,反正也不是非常贵。需要硬性记住的,比如说:课程性质,理念,四个核心素养(近两年很火热)以及水平层级的划分,问题式教学。其他的个人感觉理解记忆为主。

G. 为什么要强调地理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地理涵盖的事物太多了,覆盖的面太宽了。如果没有一个课程标准,那地理老师内就可以随意发挥,对于学容生来说这样就会混乱,没有一个体系。所以要有一个地理课课程标准,让老师去按照标准来教学。这样就可以把地理的大框架和地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交给学生,至于学生怎么填充这个大框架里的空间,那就要看学生自己了。
不管学生以后会填充多少教科书以外的地理知识,学生都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地理框架、地理基础知识,看到和地理有关的信息也不会两眼一抹黑。

H.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考什么

《地理》考试复内容:制

  1. 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 教学知识与运用:
    熟悉初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初中地理课程设置和设计思路;掌握初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熟悉《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了解一般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分析教学内容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I. 考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都考什么课程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的课程有: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证的笔试考试科目

幼儿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初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中教师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文化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中职专业课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职实习指导考试科目: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9)教资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知识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笔试答题技巧

选择题

选择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是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具有概念性科学性、灵活性等特点。考查的内容往往是识记性质的.要求考生从4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这类试题一般知识覆盖面广、迷惑性强,表面看似容易,但若不注意审题,特别容易失分。这部分试题比较简单,在考试的过程中不应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选择题所占分数较高,是考生得分的关键,不能在这部分失分过多。选择题的答题方式有直接填写和机读卡填写两种,由考试省市决定。

填空题

填空题也是识记性质的,主要考查考生记忆知识的牢固程度。填空题要求所填入的内容一定要准确、简练。在这一部分考生没有选项可选,没有蒙混过关的可能,考生不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还要能准确地写出来,错字、别字不能得分。考生一定要仔细检查,不要做无用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花费太多时间,毕竟这一题目所占的分数不多,可以把剩下的时间集中到大题上去。

J. 如何解读《地理课程标准》之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枢纽。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尽可能缩小理想课程(课程标准)与文本课程(教材)、文本课程(教材)与实施课程(教学)之间的落差。下面,我们以“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这条课程标准为例,对这条标准进行解读示范。首先,对这条标准进行分解,确认其“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是什么。从这条标准可看出:“运用示意图”属于行为条件,“说明……”中的“说明”属于行为动词,“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属于认知的内容。第二,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的相应关系,确定其学习水平。国家课程标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对应中(见下表),“理解水平”包括有“解释、说明、阐明、……”,我们可以确定,本条标准认知要求属于理解水平层次。课程标准行为动词与水平要求 行为动词认知水平知识说出、举例、描述、辨认、列举、复述、背诵、回忆、选出、识别、再认、了解、确定等了解水平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理解水平运用、应用、使用、编辑、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等应用水平技能模拟、再现、重复、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等模仿水平完成、计算、查阅、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等独立操作水平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迁移水平摘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第三,依据“行为条件”分析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或者说基本能力的要求。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解释岩石是怎样形成,它们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方法与步骤。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能否提取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而归纳和解释地壳物质循环的基本过程。第四,通过不同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了解本条标准对认知内容的基本要求。我们手头的二种不同版本教材在落实本条标准的学习内容上不同,一是人教版,把“地壳物质循环”部分安排在内、外力作用的知识之后,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讲述地壳物质循环;另一是山东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内、外力作用之前讲述,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出发介绍“地壳的物质循环”。因此,两种内容的安排顺序不同,以至“地壳物质循环”学习内容的基本知识铺垫、呈现方式不大相同。一种认为,内、外力作用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另一种认为,矿物、岩石是地壳物质循环的基础。因而,前者并不过多讲述岩石的基本组成——矿物,而后者则增加了大量矿物的基础知识。二个不同版本教材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都讲述岩石的基本分类、三类岩石的形成、岩石间的相互转化及循环过程。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岩石”这一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重点是“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因此对于矿物、三大类岩石的具体特征等内容可以不在教学中进行讲述。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条件”、“行为动词”的要求,可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知识铺垫——岩石的分类、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