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济宁市一模考试地理

济宁市一模考试地理

发布时间: 2021-02-22 16:42:33

㈠ 如何看待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采用的高三线上一模

看来什么时候起来济南济宁是2020年采用的高线三一模式的话,你可以帮开

㈡ 济宁市地理生物结业考试成绩查询

这个成绩一般不会透露,即使中考成绩发下来你不太有可能看到.
方法1:直接问老师
2 登录回济答宁教育网
3登录济宁招考网
注意:这个成绩只作为学业参考分A B C D
不必太在意这个分数,另外如果你还记得地理答案的话可以M我,我有地理卷子答案.

㈢ (2013济宁一模)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甲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表为该灌木丛第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在生物群落中分布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种群数量不是一层不变,而是在某值上下波动的.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种群数量达最大值时出生率=死亡率.
(3)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寄生在田鼠体内,使田鼠发生瘟疫.
(4)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故第三营养级的同化能量=3.1×109-(4.6×108+6.6×108+1.53×109)=0.45×109百万千焦.能量在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0.45×109/3.1×109)×100%≈14.5%.
(5)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垂直结构
(2)环境容纳量(K值)=
(3)寄生
(4)第一14.5%
(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

㈣ (2014济宁一模)下图中各点叙述正确的是()A.A点位于南半球,东半球B.B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

结合抄各点的坐标进行判断: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A、A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原叙述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B点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
C、C点所在的纬线是最长的,叙述错误,赤道是世界上最长的纬线,越往两极纬线越短;故不符合题意;
D、D点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叙述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才会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㈤ (2013济宁一模)在竖直平面内,以虚线为界分布着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和足够大的匀强磁场,各区域磁场的

(1)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则有:qv0B=m

v
2

㈥ 求山东省济宁市2017高考一模地理解析版答案,只要选择题,要解析!很

你应该是不住在深圳吧?现在报纸都开始登了,今年的中考都不允许外地生在这高考了,所以2017异地高考可能性极小……

㈦ 今年济宁市地理应该会考哪些内容

1.抓“概念”重“消化”
复习时,要十分重视概念,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理解、消化、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时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教学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问题中进行。老师重视概念教学,学生对概念就特别留心,“扣”得很严。经过长期训练后,学生分析、回答问题时就严密多了。
2.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3.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这不仅仅是纬度位置决定的,与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向)、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作如下努力:
(1)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如,上海为什么能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这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所处地形区、农业基础、原料来源、历史因素、技术力量等方面综合评估。
(2)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要素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往往是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破坏生态环境。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证实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如: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水蚀、风蚀,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气候恶化。这些变化又会影响植被的恢复。这一恶性循环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足以证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
掌握了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后,就可避免观察事物时的单一性、片面性、简单化,从而认识地理事象的复杂性、整体性、内在联系性。
4.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事物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每一区、一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就是同一区域内部也不会一模一样。
如:为什么欧洲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却没有?为什么亚洲季风盛行而欧洲却没有形成?这一问题要从海陆位置、气压差异和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上去思考,也只有从这里入手分析才能切中事物的要害。像这类“个性”问题还有很多,如:为什么地处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为什么地处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为什么纬度较高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全国夏季温度最高的地方?
5.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流的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6.抓“一般”推“特殊”
这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摸透了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后,就可推知个别的、特殊性地理事物的特征。如,从气压带、风带和世界气候图上,可找出这样一条规律:凡是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英国、法国西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同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智利西部南纬40°—60°的地带,同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7.抓住“对比”找“异同”
用比较法学习地理是一种常见而且有明显效果的方法。比较的范围可大可小,比较的内容可多可少。即可综合比较,也可单项比较;既可从自然条件方面比较,也可从经济条件方面比较;既可进行纵向比较,又可进行横向比较;既可对同类事象比较,又可对相关而不同的事象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8.抓“新知”拓“视野”
每年都要涉及一些教材以外的新知识。所以,对报刊上的“新闻”不可不留神。诸如:(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6)人类面临的问题——资源、人口、环境。这些信息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他们灵活掌握地理知识很有帮助。

㈧ 山东省济宁市2014年初中结业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这也叫题吗????????

㈨ (2014济宁一模)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PAD⊥底面ABCD,且PA=PD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