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青年教师发言
⑴ 教师代表的发言稿
怎样写发言稿
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形式有:
①开门见山提出本人要谈的问题及对问题的看法,然后说明理由,最后照应开头对全文做简明的总结。
②直接写出要讲的问题或意见,可用序号1、2、3等表示,问题讲完,即告结束,不写开头和结尾。
郑德荣
开放分类: 科学家、吉林人
郑德荣,教授。吉林延吉人。195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任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吉林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长,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代理事长。共同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撰有论文《略论共产国际和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反对教条主义》等。
郑德荣 男,1926年2月生于吉林延吉县,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曾任东北师大副校长等职。1991年获国家特殊津贴、省优秀教师、长春市劳模等称号,他主持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全国高校147所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首榜。8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省部级规划项目7项,获奖17项。撰写主编《毛泽东思想史稿》、《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30部,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应邀为15个省市学界讲学、出席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在大会演讲。
一、教学及学科建设成绩卓著
任教55年,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曾长期为本科授课,1964年作为全省唯一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出席全国会议,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1978年全国首批招三年制研究生,1983年被教育部评为教授,198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系全国高校仅有的党史三个博士点之一的奠基人,至今共培养硕士生14人,博士生35人。他致力于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经常以新的科研成果,充实改革教学内容,以"培养独立科研能力贯穿指导博士生工作的始终"为题,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他还热衷于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每当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都能提出富有创见的重要意见。1979、1987年教育部召开的两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会议都被指定大会报告或发言。一次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编写党史教学大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问题;一次是党史同革命史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及其特点问题。发言稿被教育部推荐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通讯》专栏发表,总政印发给教材编写组参用。他是教育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学大纲两名召集人、统稿人之一。并为教育部主编教材四部,其特点是层次多、档次高、发行量大。其中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本,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文科通用教材,发行百余万册。《中国革命史教科书》是全国高师专用教材,《中国党史教程》是卫星广播教材,获省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成果奖。多次获校优秀教学奖、先进工作者奖并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两次,1993年获国家教委主办的曾宪梓教师奖(二等奖),先后荣获省优秀教师、省师德模范、长春市劳模及东北师大模范教师等称号。
二、科研成就突出
治学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执着于探索创新,不断推出新成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3项、省2项。撰写、主编的著作在国家图书馆藏有三十种。1983年出版的《毛泽东思想史稿》开创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修订本由中办为政治局委员配发),获教育部首届社科成果二等奖。1988年的《毛泽东思想概论》为全国首本,国家项目《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化》系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部专著,提出系列独到见解和新观点,《国情·道路·现代化》、《二十世纪三次中国社会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毛泽东思想新论》及《郑德荣文存》(三卷)系近年的新著。在《求是》、《中共党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等160余篇论文(独撰、第一作者)。仅2001-2007年,就有专著3部、文存1部(三卷),在CSSCI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8篇,其中国家级7篇。他的著述多属原创性,从宏观上把握学科体系,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其中有一批是改变学术界传统观点或填补空白,并提出创新见解。如共产国际与李立三“左”倾错误分歧的性质内容,经老一辈党史学家廖盖隆、胡华鉴定,认为对党史研究有建树。关于宁都会议的时间,经考证更改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日期,此事被胡乔木确认(《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写入《中共党史大事年表》。此外还有共产国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双效应、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改造与发展私有经济的两种不同政策、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等,并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十余项,历届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均获一等奖。他主持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荣获首榜。80年代以来,先后应邀为广东、浙江、陕西和北京等15个省市及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十余院校以及教育部、总政和党校举办的教师讲习班讲学。
三、理论为现实服务业绩突出
多年来,积极承担并完满完成省委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经常被约稿为地方报刊撰写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文章,特别是纪念党诞生八十周年和宣传十六大精神,被指定为省委宣讲团成员,为各地各界宣讲十余场,"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省委宣传部致东北师大党委函)。2001年先后两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采访,在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党风建设栏目分别播报。多次接受省、市电视台、电台采访,积极贯彻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咨政育人"的要求。2003年省委宣传部专致东北师大党委函,认为他"为我省社科理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他以自己学科的优势为政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我省理论工作作出很多实际工作,并得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为省委和社会所认可"。2005年省委宣传部领导在郑德荣教授从教55年大会上讲话,认为他是国内著名党史学家、省社科界领军人。
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1986年应邀出席美国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演讲,台湾《传记文学》有报道,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均有藏书,1994年参加"吉林省学术代表团"赴俄罗斯与科学院远东分院做学术交流。90年代初,被英、美国际名人传记机构分别编入名人传。在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北京党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封面)等专业学术刊物,均有专栏人物介绍。如今老骥伏枥,壮志不已,每年仍不断推出新成果,并以文入选,参加全国理论研讨会,多次做大会发言。2007年任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历史组评委,东北师大申报项目获通过。
【学习工作简历】
1941.2-1945.1 奉天省立第三国民高等学校
1945.2-1945.8 "新京"法政大学
1946.3-1945.6 沈阳临时大学补习班
1946.6-1949.9 长春联合大学(待甄别正式入学)
1946.10-1948.8 长春大学法学院法律系
1948.9-1949.4 东北大学二部二班(解放区)
1949.5-1952.10 东北大学历史系
1952.10-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及马列教研室副主任、政治系副主任(期间借调中央党史研究室任编写组副组长,主持工作)、东北师大副校长等职。
【社会学术兼职】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原常务理事兼毛泽东思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顾问原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吉林省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原理事长、中共吉林省委原重大决策咨询组成员、东北师大原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东北师大学报编委主任。
【教学工作】
本科: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
研究生:中共党史专题研究、土地革命战争史、毛泽东思想研究、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指导研究生情况(博士、硕士):
1978年研究生教学指导组组长承担部分课程,共招14人;
1987年招博士生承担全部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并指导论文,共招35人。
【主要科研方向】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共产主义与中国革命关系
【主要科研项目】
1.《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国家“七五”社科项目
2.《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家“八五”社科项目
3.《土地革命战争史》国家教委“七五”教材项目
4.《毛泽东思想体系论》国家教委“八五”社科项目
5.《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教育部“九五”项目
6.《毛泽东思想概论》吉林省“七五”社科项目
7.《毛泽东思想论纲(上、中、下)》吉林省“八五”社科项目
8.《中国廉政建设》子课题《中国政务公开制度研究》(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监察部2003年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
论文目录:
1. 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6-2
2.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人合撰)《人民日报》 2006-6-28
3. 西安事变与中共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论析 《高校理论战线》 2006-12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内涵及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5
5. 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杰出贡献(1976——1982)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5 以文入选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上海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6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伟大转机 《高校理论战线》 2005-7
7. 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7
8. 面向21世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4-1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东北师大学报》 2004-1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奠基人 《高校理论战线》 2004-2
11.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揭示 《高校理论战线》 2004-9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厚理论底蕴 《高校理论战线》 2003-4
13. 中国特殊国情、特色道路与现代化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2-2
14. 宁都会议若干问题释疑 《党的文献》 2002-4
15. 20世纪中国三次巨变的历史结论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2-6
16. 学海无涯治学有术 《人民日报》 2001-6-1
17. 中国特殊国情 特色道路与现代化 《东北师大学报》 2001-6
18.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党的文献》 2000-1
19.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创刊号1999-1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两次历史巨变比较研究 《中共党史研究》1999-6
21. 30年代初的周恩来与共产国际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8-3
22. 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中共党史研究》 1997-1
23. 略论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 《毛泽东思想论坛》 1995-1
24.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上海党史研究》 1995-2
25. 关于改造与发展私有经济两种不同政策的论析 《中共党史研究》1994-5
26. 毛泽东经济思想中的几个问题 《资本论与当代经济》 1993-4
27.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 《求是》 1993-22
28. 毛泽东农村根据地战略思想论析 《中共党史研究》 1992-6
29. 毛泽东对民主革命时期国情的分析和研究 《求是》 1992-9
30. 试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联系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4
31.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论坛》1991-4
32. 轮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东北师大学报》1986-5
3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反对教条主义 《东北师大学报》 1984-1
34. 共产国际与中国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党史资料丛刊》 1983-2
35. 共产国际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党史通讯》 1983-11/12
学术著作或教材情况
1.《郑德荣文存(三卷)》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6-1
2.《毛泽东思想新论》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6-5
3.《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 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2-8
4.《国情 道路 现代化》(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1-5
5.《中共党史教程》(第一主编)全国卫星广播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7
7.《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7-5
8.《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论》(合著) 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11
9.《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 东北师大出版社1993-10
10.《毛泽东思想论纲(上、中、下)》(合著)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11
11.《中国革命史教科书》(主编) 教育部指定专业课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4
12.《国共政权十年对峙史》(主编) 教育部教材建设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4
13.《毛泽东思想概论》(合著) 东北师大出版社1988-8
14.《毛泽东思想史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合著) 修订本由中办为政治局委员配发 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4
15.《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第一主编) 教育部指定通用教材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
【获奖信息】
1.《郑德荣文存(三卷)》2007-3 东北师范大学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特等奖
2.《国情•道路•现代化》 2006-12 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
3.《陈云在伟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杰出贡献(1976-1982)》2005- 吉林省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4.《抗日战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005- 吉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5.《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研究》 2003-12-1 东北师范大学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 2004-11-1 首届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成果奖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丛书之一 2002-1-3 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次历史性巨变比较研究》 1999-9-27 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50周年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1999-11 入选中共中央第二次全国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学术研讨会
8.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 2001-7-1 入选中共中央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 2002-1-8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9.《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述略》 2001-12 吉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0.《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战略与“三个代表”思想》 2001-6-20 吉林省纪念建党8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等奖
11.《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比较研究》 1998-12 入选全国党史系统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学术讨论会
12.《毛泽东思想论纲》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8-10-1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13.《30年代初的周恩来与共产国际》 1998- 入选南开大学举办的国际会议 1998-3-2 吉林省“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14.《西安事变若干问题的新思考》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5.《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997-12 吉林省1997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6.《毛泽东思想史稿》 1983-吉林省优秀成果奖 1986-3 甘肃省优秀图书奖 1995-10-1 教育部全国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17.《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1995-7-25 吉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最佳论文奖
18.《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贡献》 1994-3-10 《求是》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雄宝杯“毛泽东与中国”有奖征文三等奖 1995-12 吉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毛泽东思想概论》 198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5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2-10-20 国家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
20.《中共党史教程》 1991-2-15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21.《共产国际与党的六届四中全会》 1988-5-28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反对教条主义》 1988-4-30 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991- 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党史优秀论文一等奖
23.《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1988-4-30 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4.《共产国际与中国党的三次“左”倾错误》 1983-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5.《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 1981 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北方十五省市优秀图书奖
③汇报经验、情况的发言,内容比较系统,它包括情况叙述、经验介绍、体会收获等,这几方面的内容要连贯地写出来,构成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
写发言稿时,要注意三点:
①观点要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对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要实事求是的说明; 如果是汇报性的发言,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不必面面俱到。
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
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最好运用大众语言。还要讲清楚为什么要竞选这个岗位
⑵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经验发言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而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始终是学校工作的重心。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大发展,人事制度大变革,人才大流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冲击,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不能适应重点中学的要求。至1995年,学校共有教师143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94人,专科学历39人,中专学历10人,学历不达标教师计49人,占全体教师的34%。为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名师带动,全面开花,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名师带动
具体做法是:一推、二扬、三树、四培。
“一推”即推出去。长期以来,钟祥一中作为湖北省重点中学,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知识渊博,基础扎实,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校利用一切机会,表彰先进,尽可能的把有能力的教师推出去,扩大他们的影响,让他们成名成家,让他们享受荣誉。钟祥一中有特级教师11人:吴穹、王开洋、孙金荣、王德松(语文),卢克之(政治),郭克勖、郑国晃(数学),杜旻(英语),黄燊荣、吴远怀(物理),魏立贤(地理);专家型教师2人:孙金荣(语文),邵成云(物理);湖北省骨干教师5人:孙金荣、杜传家、李统元(语文),刘朝思(政治),范德宪(数学);荆门市高中各学科带头人19人:王开洋、孙金荣、杜传家、李统元(语文),郑国晃、陈国仿、朱德林、范德宪(数学),杜旻、施平(英语),张霓斌、邵成云(物理),李儒秀、魏太红(化学),任爱华(生物),温家柏、刘朝思、汪征路(政治),孟波(体育);钟祥市高中各学科带头人17人:王德松、李国贵、唐庆柱(语文),蔡兴刚、姚正生、李玉春、全德新(数学),程祥涛、李天明、张中江(英语),张顺祥(物理),陈世廉(化学),贺斌(政治),王成、刘丁清(历史),鲁德满、崔祖学(地理);钟祥市骨干教师是34人:邹祖斌、宋学政、熊兴国、夏家旺(语文),常绪珠、刘同享、周德丰、卢永金、姜家金、沈斌、王登清(数学),李显斌、周友祥、李永红、刘振霞、邓大忠、朱万朝(英语),杨应清、高遵旭、杨茂林、彭宜琴(物理),李洪安、曹永宪、易先明、肖家满、胡德英、胡新林、钟立松(化学),董斌、彭俊林(政治),沈旭东(地理),王忠诚、张光选、田永涛(体育)。2003年5月,根据荆门市教育局《关于评选第二届荆门市名师的通知》精神(第一届评选,因钟祥尚未隶属于荆门市,未参加评选),经全校教师投票推荐,钟祥一中入选荆门市第二届名师6人:王德松、杜传家(语文);陈国仿(数学);杜旻(英语);刘朝思(政治);胡晓峰(生物)。
“二扬”即大力表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在学校内部造成一种“教书光荣,立功受奖”的氛围,除了推出去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外,学校每年都要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评选“学习钱学森,争当好园丁”校园标兵24人。根据每年高考成绩,经市教委核定的“十佳班主任”“十佳备课组长”“十佳优秀教师”“十佳治跛能手”等先进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张榜公布,制作形象牌,以彰显他们的成绩,让一些教学成绩突出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成为名师。
“三树”即树形象、立标兵,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与激励作用。2002年秋,学校决定在新校区办公楼至学校前大门的环形大道上建立“名师名生”一条路,经过各教研组推荐,学校公示并经行政会票决,确定了钟祥一中第一批名师,学校拨专款为首批名师制作了形象牌,以彰显他们的成绩和贡献。钟祥一中第一批名师有:语文教师:王德松、王祖荣、杜传家、宋学政、邹祖斌、唐庆柱;数学教师:李玉春、范德宪、姚正生、郭嗣彪、曾刚、蔡兴刚;英语教师:张中江、李天明、李显斌、杜旻、程祥涛;物理教师:邵成云、杨应清、陶利民;化学教师:李华斌、陈世廉、胡德英、魏太红;生物教师:任爱华;政治教师:刘朝思、贺斌;历史教师:王成;地理教师:鲁德满;体育教师:孟波。
“四培”即送出去培训。为打造名师,培养造就名师队伍,学校近年来注重对有培养前途教师的培养和关怀。凡有教师学习的机会,学校都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去学习、观摩,以扩大视野,增长才干,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影响的名师。自1997年以来,钟祥一中共有50余位教师参加了湖北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2002年政治教师贺斌参加了全国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外出学习、观摩,有效地促进了名师队伍的建设。
(二)全面提高
具体做法是:一学、二促、三帮。
“一学”即加强学习,重点是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的学习,如“普通话通级培训班”“微机技术培训班”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了当前学校教学的常规方式之一,但许多教师对这一新技术是陌生的,为了普及信息技术,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电脑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电脑技术的运用能力。经过普通话训练班的学习,全校教师已有95%以上通级达标,达到了高中教师普通话能力的要求。二是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的学习,为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班的学习。2000年至2003年,全校各学科所有教师,都曾先后到沙洋师专培训1—2次,2003年秋学校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论著,如《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课程的反思与重建》等。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全体教师对新课程体系的认识和了解,更新了教学观念,为实施新课程标准,奠定了基础。三是学历达标的学习,为促进学历未达标教师的学习,学校鼓励在职教师以多种形式学习,以迅速实现学历达标,做一个合格的高中教师。目前,钟祥一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已达98%。
“二促”就是积极鼓励、严格要求、促进青年教师提高素质,成熟到位。学校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备、教、改、导”等环节对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都要完成“四个一”,即写好一份教案,上好一节公开课,出好一套试题,写好一篇论文。对刚分配到校的青年教师还要求他们上好达标课,过关课。对已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则要求他们上好优质课,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优质竞赛课。对于能够为学校争光,拿回奖励的教师学校还另予奖励。自1995年以来,我校有20多名教师获省优质竞赛课奖励,有50多名教师获荆门优质课奖励,其中数学教师高显政因课堂教学成绩突出,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专邀他说课并制成录像,向全省推广。
“三帮”即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帮助他们尽快成熟。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学校规定每个学期各教研组的计划中须有一条,要求每个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必须和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以老带新,互帮互学,帮助青年教师成熟到位。同时还鼓励本校教师向外校乃至外市外省名师拜师学艺,我校语文教师夏家旺于1997年向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六中语文老师胡明道拜师学艺,定期观摩,学习胡明道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从而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水平,成长为钟祥市的语文骨干教师。
总之,在打造名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方面,钟祥一中采取了得力措施,取得了可喜成绩。
⑶ 地理课代表发言稿
众所周知,只要你活在世上,不可以不懂地理。不论你将来做什么,找什么工作,以什专么方式谋生,都会用上地属理。不懂地理,你便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今天,我要竞选这个地理课代表的职务,一是希望坐上这个宝座,二是要锻炼一下我的演讲能力。 如果我是语文课代表,我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地理,这样以便于解答同学们不会的问题。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只有我成绩好,这个班也不能叫做优秀班级。所以,只要是我会的题,一定会丝毫不留的告诉同学们,与他们一起进步。 如果我是地理课代表,我一定会对的起这个名称,对的起同学们和老师对我的信任。每天,我会及时把作业上交给老师,记下没完成作业的同学们的名字,利利索索的干好老师交代给我的任务,帮助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让他们也跟上队伍。没有兴趣和情感,就学不好地理。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对地理感兴趣,喜欢上地理~~~~~
⑷ 高三开学青年教师代表在高三教师会上的发言稿
演讲稿
各位老师,领导:
大家好!
八月的~~,秋老虎依然气势汹汹,居高不下的气温就好像今天聚在这里的各位的热情。高三的冲锋号已经隆重吹响,三年的持久战已经进入最后的战略阶段,不久我们就会攻下属于我们的战略高地。再为巴蜀的高考历史添上闪耀的一笔。
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是具体而艰巨的!xxxx级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但确有很多困难之处,但我始终相信咱们xx级是个光荣而又战斗力的优秀集体,10个月后一定不辱使命,为巴蜀再添光。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就代表我们年级的所有年轻人表态,立下我们的军令状!
第一,要特别关爱学生。在这一场残酷的高考战役中,学生就是我们亲密无间的战友!他们直接关系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关心关爱他们就是关心关爱我们自己。考高是一座炼狱,对学生而言不仅是智力和学业的博弈,更是心理状态的比拼。所以非常时期我们要更加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多泡班,多对话,把关心普及每一个学生,不抛弃不放弃,与学生形成真正的战友关系。
第二,要特别团结抗战。“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奋战一直是我泱泱巴蜀的优秀传统。我们也会高举这面大旗,老中青三代教师并肩作战,各科教师协调配合,一定能够实现战略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出精良的巴蜀战队,在高考战场上所向披靡!
第三,要特别有信心和毅力。本着“敌弱我强,敌强我更强;敌进我也进,敌退我还进”的宗旨,一定要在这场战争中树立信心,不因过程中一点点挫折而气馁,不因奋战中一点点成绩而骄傲。要有最后战胜所有兄弟学校的信心和毅力,在这张持久战里比勇气,比耐心!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打好一诊二诊三诊的阵地战,稳妥推进巴蜀战舰的战斗水平,为最后一战充分准备!
第四,要特别注意落实。备课充分,讲解透彻,批改细致,有针对性的检测,有目的性的辅导是落实;经常到班,经常谈心,联系家长,也是落实;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知识误区,反应及时,措施得当,还是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总之,落实是根本。是巴蜀军团的秘密武器!
第五,要特别激情备考。高三苦,但我们不是苦行僧。我们始终要以饱满的热情,持久的激情备考,感染学生,感染家长。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要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一级战备的状态下,大练兵!
相信,明年盛夏的果实,一定属于xxxx级。
我不是文科老师不懂得煽情,最后以一副对联与各位战友共勉!
三年磨剑,昂首向天,敢问千军哪家敌手?
试锋六月,扬眉出鞘,勇除万难我辈威风!
这是我帮我一个好朋友写的
借给你用啦!
看在你离重庆这么远的份上,应该不会和他撞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