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考标准与诊断测试
❶ 如何学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对地理的爱好
其次要多看看地图,地图其实很重要
适当做些练习题
考试的时候别紧张,放松心态
❷ 高中地理学习指引与学业水平自我检测最新测试卷着本书,白色封面的和绿色封面有什么区别
这本书...但我不知道你杭州区域地理... “区域地理”的封面是黄色的...全名是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的新教程区域地理(全新版)“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❸ 无锡市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练习试卷
思想政治
命题指导思想
在2010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命题思想政治(必修科目)学业水平考试,教育部,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基础)“,”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江苏省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反映了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学术水平测试的要求,反映全面实现在二次接触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驱动和实践中的社会生活的学生高品质的教育的要求,重点应该是,以检查学生们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初次使用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分析,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测试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政策和普及程度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估和指导
 />的内容及其意义的理解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必修模块思想政治(经济生活),思想政治(政治生活),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4和2个半月测试从2009年至20010年的范围,一个重大的政治和时事。
 
(2)测试要求,以发展A(知道) - 识别或复制所学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哲学和电流事务,通常包含有关课程标准,知道,识别,鉴定,引用描述,复述的学习要求。
 B(理解水平) - 了解的知识和知识型经济的,政治意义的内在联系之间的哲学,一般包括课程标准“的理解,了解,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推理,整理,分析,欣赏的情绪学习的要求。 
 C(使用) - 书本上的知识,分析和解释有关社会现象,点的判断和评估,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程序一般包括使用课程标准,分析,审查,评价,比较,综合,勘探,设计,规划,坚持实践,建立学习需要。 
(C)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的测试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BR /生活和消费
测试内容测试的要求
商品的
意义的基本性能
货币概念,基本上是一个
 
感货币B注的两个基本功能的含义和法律问题的一个
信用卡功能的
外汇和汇率?
建立正确的观念,货币供应量和需求,商品价格上涨,需求为B 
价格与价值之间乙
 B  BR />企业价值决定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显着价值乙
 BR />法律内容和形式的价格变动BB 
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收入的影响生产和管理水平,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AA 
这意味着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乙
做理性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呢? 
 II的测试要求生产,劳动和管理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体现
醋酸意义的一个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BA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中国实施的系统的原因和意义,意义的B 
 
商业上的成功因素A 
 a> 
就业? 
劳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以保护劳动者的途径的权利和利益B 
储蓄存款类型一个
 
据中国的商业银行,储蓄和大型企业,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方式与C 
收入分配的异同
测试内容的测试要求
分布A <BR /职工个人的劳动成果,主要是公正和客观意义的必然性乙
分配的收入分配和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
是我们工作的主要部分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系统B 
我们的财务阿
税的基本含义,财政收入来源中的作用的B 
 
财政收入expenditure,,的财政deficit,这意味着,BR />乙
税法乙
公民的基本义务,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测试内容测试
市场,B />积极的作用,在税收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乙
限制,
意义
 A股市场的调整,中国的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方法,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乙
开发B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是影响一个
 WTO,科学发展的理念
向外界开放的原则的基本内涵,我们必须坚持分开的原则,自依赖乙
 
思想政治(政治生活)
 
 BR /> B 
广度和真实性的根本属性的公民政治生活中的测试要求的测试内容
国家的一个
我们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中国的人民民主乙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中的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一个
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B 
公民民主选举?
涉及几个方面的一个
公众的参与民主决策的政治生活中的序列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意义,居民委员会,发展基层民主
 
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的行使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众的正确行使监管要求?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测试内容测试的要求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乙
乙
基本原则,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府提供公民协助或投诉的行政监督体制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R /测试的测试要求
人大,人大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性质和参考
 
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意味着,
>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党,我们必须坚持到乙
中国共产党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这意味着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的发展,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功能的一个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关系B 
珍惜,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吗?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B 
在中国
现代国际社会的坚实基础
测试内容测试采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a> 
元素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权国家的地位和作用的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的一个
 
国家利益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国际关系乙
中国必须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吗? 
真正的国际竞争
 
我们的外交策略B,我们的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要求
生命的智慧和精神的时代的测试内容测试系统的概念
理念,理论的世界观是一个
统一的世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问题的哲学和科学哲学,一个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乙
理想主义的基本观点A <BR /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R />的唯一标准,探索世界,需要的
理念的追求真理的辩证唯物论
测试内容测试物质乙
世界的物质AA 
物质世界的
哲学的概念的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其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法律意义上的B 
对法律的尊重,合法吗? 
意识的性质和作??用?乙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做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实践的基础知识BA 
 
意义
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吗? 
 
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测试内容的测试要求
的意义唯物辩证法的一般特征A  
联系方式联系方式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意义的B 
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意义? 
发展的真正的B 
事情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
量变与质变的指导意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关系的基本看法的 BR />矛盾的含义乙一个
矛盾的普遍性的意义
 
一个特殊性的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B <BR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吗? 
 
关系的B冲突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意义的辩证关系
乙坚持两点,重点是统一的坚持?坚持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否定的含义和物质B 
辩证否定? 
建立一个创新和IV的感觉和理解的社会和值BR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B 
评价b 
价值吗?乙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指导作用,选择的测试内容测试要求乙
创造的人生价值?和C 
 
 4。了解的主要政治和时事
从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一个重大的国内和国外事务。 ...... />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这个阶段,主要原则和政策的基本路线。 
纸结构
(一)问题的比例
分为两类客观题和主观题,包括选择题客观题,判断题,主观项目包括简答题,探讨的问题。客观题和主观题得分比为7:3。 
(B)的比例,试题难度
简单的问题的论文,中等难度的问题,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比例大约7小时02分钟○Yimiao 
(C )的比例
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约30%的
思想政治(政治生活)约30%的
思想政治4(生活哲学):约30%。 BR /测试方式和时间
(a)测试
封闭写的书。 <BR /(B)
 75分钟的测试时间。 
(c)本试卷满分值
 100点。
❹ 求解答!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难吗
作为一个地理渣渣表示难。现在会考是不是变难了?我们那会就走走形式好多人抄的…
❺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高一地理记忆知识要点(部分) 
第一单元   宇宙环境 
            1.1 人类认识的宇宙 
1 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河外星系 
2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太阳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人类目前探索并准备移民的是火星 
          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3 总星系:我们观测到的宇宙,不是全部的宇宙,其中心是观测者。 
4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普通的行星,特点与其它行星比较并不特殊 
                地球是特殊的行星,因为目前的宇宙中只发现其有生命 
5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1)        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        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3)        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4)        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前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5)        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1.2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 太阳辐射是电磁波 
2 太阳能源来源是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3 太阳辐射能中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 
4 人类利用的太阳辐射能有:太阳能发电、热水器等,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5 太阳大气层分为三层:光球、色球、日冕 
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光球——黑子(原因是温度低于周围1500度)——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色球——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地球气候的变化 
(2)耀斑爆发时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3)对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1.3 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 开发宇宙 
(1) 空间资源:卫星通讯、太空实验等(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2) 太阳能资源(太空利用) 
(3) 矿产资源(月岩中有 ) 
2 保护宇宙环境:对太空垃圾的措施(推到其他轨道、带回地球) 
 1.4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 地球的自转 
 (1)方向是: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南天极俯视顺时针)(画南、北极地俯视图,赤道侧视图、其他角度的) 地轴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极星在地面上的高度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2)周期:恒星日——360度——真正周期——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360度59分——人类实用周期——24小时 
(4) 速度:南北极点无速度(速度为0)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60度纬线是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15度/小时,1度/4分钟) 
2 地球的公转 
(1) 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2) 近日点——1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快 
远日点——7月初——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较慢 
(3)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俯视逆时针) 
(4)周期:公转360度——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同向运动 
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是23度26分) 
地球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 
4 太阳直射点:唯一在地球上太阳光与成90度平角的光线在地面上的交点 
5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最北——北回归线——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 
最南——南回归线——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 
在赤道上——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春分日、秋分日 
公转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1.5 ---1。6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1 昼夜的形成: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2 太阳照亮的一半地球——昼半球,背向太阳的一半地球——夜半球 
3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太阳高度是0度 
 从立体几何学来说——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地方时 
1 较东的地方时刻较早(画经度示意图:东经度、西经度、东西经度0度经线和180度附近) 
2 区时划分的国际标准:0时区、东西十二区、东八区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沿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不一定是90度) 
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 
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5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找到直射点的位置是关键) 
夏 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一年中有两个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小值全球各地区只有一个,就是在当地的冬至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小结: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6 四季的划分 
 中国传统上的四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主要适用于我国的黄河流域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欧美国家四季的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为起点 
 北温带实际上使用的四季划分与气候相结合: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7 五带的划分  
 界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名称: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北温带、南温带——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 
 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第二单元 大气环境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1 低层大气组成:主要是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 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氮和氧(合占空气体积的99%),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而少量穿透大气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又起到杀菌治病作用。 
 水汽和固体杂质(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3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4 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 
(一) 对流层: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底部。 
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对流层的热源是地面 
(2)对流运动显著。原因:上部冷下部热 
 对流层厚度: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三圈环流图上,三圈的高度不同)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上升,气温降低,冷却成云致雨) 
(二)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高度 
特点:(1)气温的垂直分布,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原因:平流层的热量来源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臭氧层在22----27千米高度。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原因:上部热下部冷 
 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是天色屏障,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 
(三)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的高度,此处气压是0 
80----500千米的高度,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光谱:人眼可见的可见光区(0。4----0。76微米)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被大气削弱的最少,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紫外线区,主要被臭氧吸收 
红外线区,主要被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1)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这也叫选择性。 
(2) 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举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3) 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注意,还有一部分是可以到达地面的) 
 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交通信号灯中红色的不易被散射,远处看得见。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角成反比:太阳高度越大,被削弱的就越少。(同时记住,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的辐射就越强,因此,夏季,北半球虽然离太阳较远,但是,太阳高度大,白天长,气温就高) 
3 地面是大气对流层直接的热源(地面的长波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 
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举例:夜晚天空有云,气温较高 
5 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减小了气温的日较差。保温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气温提高到15度,形成了人类适宜生存的环境。 
6 全球热量平衡:整个地球的多年平均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结构。
2.3 大气的运动 
1 大气运动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2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3 大气的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由冷热不均造成 
 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由同一平面上的气压差异造成 
4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的,它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同一平面上,地面上冷的地方是高气压,热的地方是低气压,对应的在地面的上空,在上空的同一平面上,冷的地面的上空因空气下沉到地面,上空的密度变小,形 成上空的低压,热的地面的上空,因地面空气上升,形成上空的高气压(再次说明,天上与天上的同一平面比,地面与地面的同一平面比) 
注意记住:同一平面上,密度大气压高,密度小,气压低 
举例:城市风——热岛效应 
5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向流向低压区的力,这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如果大气在同一平面上的密度是均匀的,没有气压梯度,空气就不流动,也就是 没有风)这个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矢量),这个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疏密有关,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风速就大,等压线稀疏的地方风速就 小。 
6 风向与受力的关系: 
(1) 受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并指向低压 
(2) 受两个力:加上一个地转偏向力,风力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注意南北半球的偏力不同) 
(3) 受三个力:再加上地面摩擦力,摩风向等压线有一个交角(锐角) 
 注意:高空的大气只受到两个作用 
 友情提示:你会根据等压线画出风向吗?(气旋与反气旋图)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在规律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 低纬度环流:(以下所说的气压带与风带都是指近地面的名称) 
(1) 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2) 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3)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由北风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3 中纬度环流: 
(1) 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2)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 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4 高纬环流: 
(1) 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2)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极地,地转偏向力较大),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为了区别于信风带,极地的风带就叫极地东风带。 
小结: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学会画图) 
5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 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 
(2) 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注意:课本上的示意图,看太阳的位置,判断是二分二至日并能知道气压带和风带向南、北的哪个方向移动了。这会与地中海气候联系起来考。 
6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从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除南极洲附近以外(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近地面的气压带都被切成一块一块的,是块状而非带状。 
(2)以亚洲----太平洋地区为例 
夏季亚欧大陆上的印度低压(亚洲低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来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副高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北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切断了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来的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带的残余部分退到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 
7 大气活动中心,冬、夏季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大气活动中心。它们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对世界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8 季风环流 
(1) 定义: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部分,亚洲东部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其他地区也有季风(美国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3) 形成季风的原因: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二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举例:海陆势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东亚的冬、夏季风和南亚的冬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南亚的夏季风(西南季风),其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偏形成西南风。 
(4) 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的地区: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显著。 
(5) 东亚季风:(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 
 夏季风:来自北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多雨 
(6) 南亚季风:(热带季风) 
 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东北风(北印度海水逆时针流动) 
夏季风:来自南半球的西南风(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 
9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雨带的移动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 
 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梅雨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地区。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小结: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