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高中地理考试四大能力

高中地理考试四大能力

发布时间: 2021-02-22 06:57:11

『壹』 高中地理会考考些什么,

你好,我是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一下是考点,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贰』 高中地理考哪些内容

高中地理主要分抄为三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一般认为自然地理较难学,涉及到一些数学换算,如区时,太阳高度角,时差等。另外有的还涉及到一些地球大气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和第三章的水循环。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很浅,只要你发挥一点数学(物理,化学)思维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地球很奇妙,很好玩。
有些内容可能不好记,像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旋反气旋,洋流等,你可以画图记忆,对比记忆,比如说气旋和反气旋我就记一个气旋,冷锋和暖锋就记冷锋。
高中地理对图的要求很高,要学好地不仅要会画简图帮助记忆和解题,还要有目标的记忆一些重要的地图信息,尤其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地形(山脉)和政区分布。
至于另外两部分,理解第一,掌握方法,一通百通。

『叁』 高中地理考试一般考什么内容

你现在是高二,在学区域地理吧
我觉得你要是选择文科,最好的学习是从现在开始只要有时内间容就看地图,世界地形图,每天一次的沿重要的经纬线看一遍它穿过的地形区,一直到熟悉得闭上眼,脑子里都能清晰的浮现出各地的地形。然后再每天看气候图,洋流图,直到,说到一个地点,你都能说出这个地点的地形,气候,如果是海洋,还能说出流经的洋流。再后来就是看分大洲的地图,熟悉各地的矿产,气候,冬夏风向,城市,工业农业分布,这些东西不是说要你每天去背它,只要你能坚持每天去看一遍,专心的看,我敢保证,半年后,你听地理课时会很轻松。

『肆』 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回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所持的正答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人类社会要更好的协调好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2)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野外考察与室内试验、模拟相结合,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特有的学习方式。 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3)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之间的综合研究。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综合思维。 将地理的综合思维确认为地理核心素养是基于对地理学科内容和学习思维综合性的考虑。

『伍』 高中地理考试有哪些技巧

哥们儿,高中地理真没啥好学的。你没事的时候看看学校发的地图册就好了,上课要尽量认真听版。
另外,地理这东西权要么是记忆,要么是简单的计算。记忆的话都是些能让你联系实际的东西,很容易记,计算也就是算算太阳高度角,经纬度,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关系,等高线等等,都有公式,狠好算。
说句不中听的话,就算你平时不学,考试前看看参考资料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陆』 学习高中地理,应掌握哪方面的能力

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比如“朝鲜不愿跟日本同一个时区”,这就是历史跟地理的融合。多去实地考察,石头、河流、天气都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柒』 学习高中地理,应掌握哪方面的能力

高考地理四大能力抄要求:
获取和袭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这应属前提能力)——学习的时候,可在看书这一环节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能力,多从教材的文字、图表中获取和提炼有用信息,抓住重点。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这应属核心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也就是当你对每一个地理问题都能理解透彻,落实到位的时候,你积累的地理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心应手地灵活运用知识,迁移知识了,解决问题了。
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这我把它理解为得分能力)——为什么说它属于得分能力呢?因为前面的能力要求你都做到了,但是一落到纸面上的时候,你不能准确地用地理语言来描述和阐释出来,说的都是大白话,那还是得不到高分的。突破的办法就是:平日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熟悉地理语言,多用地理术语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和地理原理。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科思维能力,也属基础能力)——在平日的学习过程中,应当多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运用地理规律、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将生活拉近书本,渐渐地你就形成了地理思维能力,掌握了地理思维方法了。

『捌』 如何提高地理四大能力

首先要把地图吃透,只有把地图吃透,其他的包括洋流、气候、人文、水文等这些你才能懂。想学好地理就要把地图吃透。
把整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分区域按照上面的四大项来整理笔记,从而方便记忆。

『玖』 如何培养高考地理要求的四项基本能力

1.正确表述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
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表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表述、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⑴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定性概括
要求有足够的地理基础名词、基本地理数据、基本地理图形语言等。基础地理名词指常见性、多用性、稳定性、独特意义的地理事物名称、地理概念等。
⑵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
这能力有二,一是从试卷上获取的地理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二是要熟记终身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次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相对数据只有在绝对数据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2.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
该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功底和能力从众多的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取舍、综合、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按题意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分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物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是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如北京市东经120°、北纬40°,与河北和天津相临。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具体的地理事物和抽象的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抽象地理事物与抽象地理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地理事物通过第三方与地理事物表现出来的位置关系和由这种位置关系所伴生的其他关系。如长江中下游流域,平原地形、亚热地区、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3.辨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
实现的地理事物是历史的地理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地理事物本身发展过程,及人们对它的认识都是辨证的。如西北风沙吞没聚落、草场、耕地,保留了历史文物。黄土高原水土流水带来黄河含沙量高,下游地上河,但也塑造了华北平原。
该能力实际上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够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手段。因为获取和正确解读必要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对相应的地理问题进行辨证地、历史地考察和分析到底达到什么水平,只有用完整的描述和阐释才能表现出来。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1.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的实质就是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界。用地理主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地理基础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数知识就越充足。图形语言在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学习地理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头脑建立“思维地图”,如地球两极、赤道和其它特殊经纬线,就是最基本的点、线状地理事物,叠加于其上的大洲大洋则是由线状边界圈定的面状地理事物,进而分布着主要国家、重要城市等,这些都是控制性的地理事物。把这些控制事物落实到图上,是学好地理和展现地理能力的坚实基础。有了的А基本的图形语言的把握作为基础,学生的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和概括问题时就具备了一些优势。

『拾』 中考地理考试能力层次Ⅰ、Ⅱ、Ⅲ分别代表什么

什么是Ⅰ类灯具,Ⅱ类灯具,Ⅲ类灯具? 参考答案 1.Ⅰ类灯具是指灯具的防触电保护不仅依靠基本内绝缘,而且还容包括附加的安全措施,即把易触电的导电部件连接...
https://www.ppkao.com/tiku/shi...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