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地理学的概念
⑴ 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这两个学科有交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简单地说生态学侧重生物,生物地理学侧重地理。
生态学不能说是生物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生态学是综合了多种学科,而且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是生物学和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研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一门学科。即生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研究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和它相关的各种问题的科学。
按其性质可分为描述生物地理学和解释生物地理学,其中,解释地理学可分为生态生物地理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
按其问题和方法分,有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系统地理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等涉及植物相和动物相的分布,即生物的区系分布及生物生态地理学这两大分支。此外根据作为对象的生物群来划分,有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昆虫地理学等。
(1)动物地理学的概念扩展阅读:
“生态学”(Ökologie)一词在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词logos (意即:研究)和oikos (意即:房屋、住所)构成。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由此,生态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⑵ 动物地理界什么意思
研究对象是动物分布区和动物区系。
动物地理学 研究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专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属学科。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动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常分为生态动物地理学和历史动物地理学。前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动物生态地理群(即与现代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动物整体)。后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动物分布区和动物区系。动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地球上动物分布的基本规律,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牛动物资源、恢复与定向改变动物群提供科学依据。
⑶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3)动物地理学的概念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
⑷ 什么是动物学
动物学(zoology),是揭示动物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它研究动物的种类组成、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
目录
渊源和发展
学科分支
概述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
研究方法
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意义
动物学方面的科学家
埃尔顿廷伯根洛伦兹弗里希劳伦兹施旺冯·符瑞西华莱士
同名图书(一)
内容提要: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与评论:
同名图书(二)基本信息动物学简介目录渊源和发展
学科分支
概述动物形态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
研究方法
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意义
动物学方面的科学家
埃尔顿廷伯根洛伦兹弗里希劳伦兹施旺冯·符瑞西华莱士
同名图书(一)
内容提要:
图书目录:
编辑推荐与评论:
同名图书(二)
基本信息动物学简介目录展开
动物学(2张)编辑本段渊源和发展
动物学历史悠久,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密切。在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社会,人类就逐步认识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及身体结构,继而尝试饲养驯化有益的动物,防治有害的动物,积累了一些动物知识。在4700年以前殷商的甲骨文中,可以辨认出许多兽、鸟、鱼、虫等字,后来的象形文字也把“虫”、“鱼”、“犭”作偏旁,可知已有一定分类观念。3000多年前的著作《夏小正》中即记载了“五月浮游出现,十二月蚂蚁进窝”等生态现象。春秋时代的《诗经》中述及动物达100余种。2500年前的《尚书·禹贡篇》中记载了当时 9个大区域的经济动物种类,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的萌芽。距今2000多年前的《周礼》中把动物分为毛、羽、介、鳞、蠃5类,大致相当于现代动物分类中的兽类、鸟类、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汉代《尔雅》中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 5类,每篇都写了近百种动物。隋唐时期的《扁鹊难经》提到人体血液循环现象比英国学者W.哈维约早1000年。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许多渔、桑、农、牧的经验。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以侧线鳞数作为鱼类分类的重要性状,至今沿用。公元265~420年的晋代,中国已率先编纂了动物图谱,稽含的《南方草木状》(304),绘制了人们利用蚂蚁扑灭柑橘害虫的情景,是世界生物防治的最早范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描述了 400多种动物,许多还附有外形图,堪称动物学史上伟大的典籍。 西方于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系统描述了几百种动物,被誉为动物学之父。老普林尼编写的37卷的《博物志》中,第7~11卷为动物学内容。 16世纪后,动物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术著作纷纷问世,其中分类学和解剖学的进展尤为迅速。17世纪显微镜的问世,更推动了微观领域中组织学、胚胎学及原生动物学的繁荣。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 C.von林奈创立了动物分类系统及双名法,将动、植物分为纲、目、属、种和变种5个阶元,奠定了现代分类学的基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J-Bde拉马克提出了物种进化的思想,认为动物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可以变化、发展和完善。同时期的居维叶也在比较解剖学及古生物学方面作出了贡献。19世纪中叶德国生物学家T.A.H.施旺阐明了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1859年,英国科学家C.R.达尔文确立了生物进化的学说,用“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始和生动具体的实例,剖析自然界动物的多样性、同一性、变异性等,推动了动物学的前进。20世纪进化学说的新成就又进一步证明,突变产生了新的遗传基础在进化中有重要的意义,自然选择和生殖隔离使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不同方向发展。 20世纪以来,由于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促成了动物学的飞跃。当今的动物学,已由过去的观察描述阶段,上升到了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高峰。编辑本段学科分支
概述
以研究对象划分,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原生动物学、寄生虫学、软体动物学、昆虫学、甲壳动物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等。按研究重点和服务的范畴,又可划分为理论动物学、应用动物学、资源动物学、仿生学等。传统的主要分支为:
动物形态学
研究动物体内外形态结构,以及在个体发育及系统进化中的变化规律。包括:①解剖学,专门研究动物器官的构造及相互关系,它最初是纯描述性的科学,布丰和居维叶证明结构与功能相关,现代形态学也注意研究功能;②细胞学和组织学,研究细胞和器官的显微结构;③比较解剖学,用比较现代器官系统的差异,来研究动物的进化关系,19世纪曾对进化论的建立作出了很大贡献;④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胚胎的形成、发育以及整个动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另外还有古动物学等。随着科学的发展,有的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
猫的骨骼
动物生理学
研究动物机体功能,以及一般生理现象,如营养、生长、繁殖等,与医学和畜牧学的关系密切。近年来,还依研究进展的情况,分出内分泌学、免疫学、酶学等。
动物分类学
已由过去的简单分类,发展为系统分类学,研究动物各类群间彼此的异同及其相同和相异的程度,把它们分门别类,列为系统,以阐明它们的亲缘关系及进化过程和规律。现代分类学已在过去林奈分类阶元的目之下,补加了科,在界和纲之间,增加了门,每一阶元又可细分,如亚纲、亚目、总科、亚种等。20世纪的分类学,力图使分类系统反映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和历史。
动物生态学
研究动物与其所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间的相互关系,已由过去的个体生态研究,发展为种群生态、群落生态乃至于生态系统研究。近年来,航天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态学家对于外层空间的注意,从而将动物放进生物圈来作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此有关的还有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包括本能、学习、记忆等,从原生动物的游泳模型到人猿社群组织和通讯,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动物地理学
研究动物种类在地理上分布的状况,以及动物分布的方式和规律,同时,从地理学角度来研究各个区域中的动物种类和分类的规律。常被称为地动物学。这个分支与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相结合,对各地区的动物区系进行全面的研究,提出自然保护、资源管理及自然改造等规划,可称之为动物区系学。
动物遗传学
向来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但由于遗传学研究对象常常包括整个生物界,故有人认为,动物遗传难以继续列为分支。当前,遗传学和细胞学、酶学等结合,从微观上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其中研究蛋白质和核酸分子结构和演变的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特别活跃的研究领域。由于对基因物质的深入探索,使定向改变动物性状,引导新种形成,已成为可能。
⑸ 动物的概念是什么
动物分类知识
世界上各国有各国的语言,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在不同地方的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名称,如野牛在云南被称为白袜子,黑熊在东北被叫做黑瞎子。这就给生物学家在研究它们时,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带来了麻烦,为解决这个问题,全世界的生物学家使用统一的标准来命名动物和植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学名。由于这些名称主要来源于拉丁语,所以又叫拉丁名。就像我们的名字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一样,动物的学名也由两部分组成:属名和种名。属名相当于我们的姓,告诉人们自己属于哪个家族,种名是自己的名字,可以在属内进一步对这一物种给予确认。学名是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十八世纪建立的。 属是动、植物分类的一个单元,分类是生物
拉丁名和人的姓名类似
丹顶鹤的分类地位 学家为了更好的研究生物之间的彼此关系而建立的一个系统。类似的物种可归并成一属,类似的属可归并为一科,类似的科可归并为一目,类似的目可归并为一纲,类似的纲可归并为一门,类似的门最终归并为一界。形成界、门、纲、目、科、 属、种等单元组成的完整的分类系统。如梅花鹿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鹿科、鹿属;丹顶鹤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鹤形目、鹤科、鹤属。这就像我们使用的通信地址一样,知道了国家、省、市、区和街道名,可以很方便的找到收信人,同样知道了一种动物的门、纲、目、科、属,就可以确定它的分类地位,也就能知道它和其它种动物在进化上的关系,比如常见的马、牛、驴和猪四种动物,虽然都是哺乳动物,属哺乳纲,但马、驴同属奇蹄目、马科,而牛和猪属于偶蹄目,牛属于牛科,猪属于猪科。所以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在进化上,马和驴的亲缘关系要比牛和猪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
除动物界外,还有植物、真菌类(如蘑菇)、原核生物界(如细菌)及单细胞生物界(如草履虫)界,这五界共同组成世界生物界。人类也属于动物界,分类地位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和猩猩、猴子在同一个目。所以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和我们共同拥有同一个地球,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梅花鹿的分类地位
在传统笼养动物园中,动物展览就是按照动物分类排列的,一排鹿舍,把鹿科动物都放在一起;一排食肉兽舍,把老虎、狮子、豹放到一起。虽然它们在分类上相近,但地理分布、生活环境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如东北虎和马鹿都生活在森林中,构成复杂的生物关系,但老虎在食肉兽展区而马鹿在几百米以外的草食区展出,游客无法把它们联系起来。现代动物园是按生态地理区域概念来排列动物展区,东北虎和构成同一食物链的草食动物一起展出,向游客解释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鹿是虎的食物,虎能控制鹿的种群规模,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的关系,都是复杂生物多样性网络中的一个环节。所以人类应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而不是其中的一部分。
⑹ 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生物地理学抄于19世纪早期袭产生并迅速发展。达尔文关于物种形成和生物演化的理论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洪堡被誉为植物地理学的创建人,华莱斯用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综合了动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出了著名的“华莱斯线”。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突变”是生物种内遗传变异的基本来源,导致形成亚种和新的物种,而且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说明了物种形成、系统发育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理论的兴起和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麦克阿瑟和威尔逊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说明了岛屿生物群落的平衡点与拓殖和灭绝速度的关系。
⑺ ∶)生物地理学 到底算生物学还算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生物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生物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群及其组成成分在地球表层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以及形成、演变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其分支学科主要有植物地理学和动物地理学。此外,尚包括历史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区系的起源、分类、扩展和灭绝;生态生物地理学:根据有机体与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来阐明生物分布的现状;古生态学:是上述两个分支学科的中间过渡;栽培生物地理学:研究栽培植物及驯养动物的起源、演化、分布及其与人类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论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群起源、分布、演变、发展的基本理论。
生物地理学于19世纪早期产生并迅速发展。达尔文关于物种形成和生物演化的理论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洪堡被誉为植物地理学的创建人,华莱斯用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综合了动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出了著名的“华莱斯线”。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突变”是生物种内遗传变异的基本来源,导致形成亚种和新的物种,而且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说明了物种形成、系统发育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理论的兴起和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麦克阿瑟和威尔逊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说明了岛屿生物群落的平衡点与拓殖和灭绝速度的关系。
⑻ 动物概念
动物是自然界生物中的一类,主要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等,约一百三十万种。根据zoo3权威推崇出的最新动物定义为:自身无法合成有机物,须以动植物或微生物为营养,以进行或维持生命活动的生物。
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称之为动物界。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料,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动物的分类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成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类。 动物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除以上两种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动物也有多种分类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解剖,可以发现有的动物体内有脊柱,有的动物体内没有脊柱,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注意:人也属于动物,而且是高级动物。
⑼ 动物地理学的研究简史
动物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记述阶段
中国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诗经》,记载有100多种动物的分布。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动物南北分布的界线。公元前5~前3世纪的《尚书·禹贡》篇中也有对中国九州经济动物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记述有 500多种动物的分布。公元初古罗马普林尼(老)的《自然历史志》、16世纪末中国明朝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1596)等,都记述有各类动物的分布。 从18~19世纪。此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C.von 林奈《自然系统》的问世,建立了动物分类学的系统,科学的动物地理学开始出现,在欧洲出现了专门叙述动物分布的著作,主要的动物地理学文献有:《哺乳动物分布》(1777)、《昆虫区系》(1778)、《俄罗斯-亚洲动物区系》(1811)、《鸟类分布及决定其分布的自然环境》(1818)等。
第二个时期自19世纪中至末期,动物地理学在C.R.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发展,他的《物种起源》(1859)第一次用进化论观点阐述了动物的分布及其成因。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英国进化论者A.R.华莱士,系统地探讨了动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对P.L.斯克莱特所划分的世界陆栖动物的分布区(界)进行了补充修正,成为现代陆栖动物地理区划的基础。他于1860年提出的华莱士线,近几十年引起了板块学说支持者的重视;他的名著《动物的地理分布》(1876)是历史动物地理学的最重要文献;他创立了物种的产生和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关连而一致的理论,被推崇为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20世纪初至今。由于生态学的发展,对动物分布的探讨逐步转向对生态因素的分析、动物群的结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逐步形成生态动物地理学。较有影响的著作有R.黑塞的《生态动物地理学》(第1版,1937;第2版,1951)。此阶段海洋动物地理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代表著作有:瑞典S.埃克曼的《海洋动物地理学》(1935、1953),美国J.C.布里格斯的《海洋动物地理学》(1974)。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全国自然区划工作的推动,动物地理区划研究首先得到发展,一些学者对陆栖脊椎动物、海洋动物和昆虫区划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奠定了中国动物地理研究的基础。
代表性著作有:
《中国鸟类分布名录》(郑作新,第1版,1955、1958;第2版,1976)、
《中国昆虫生态地理概述》(马世骏,1959)、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与中国昆虫地理区划》(郑作新、张荣祖、马世骏,1959)、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张荣祖、1979)、
《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李思忠,1981)等。
⑽ 动物的定义是什么
动物的概念
动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类。一般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有机物(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为食料,因此具有与植物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进行摄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动物的分类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 成为脊索动物和无脊索动物两大类。
动物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除以上两种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动物也有多种分类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解剖,可以发现有的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有的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编辑本段]动物种类
脊椎动物中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等五大网类.
脊椎动物 特征 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脊索只见于胚胎期).脊柱保护脊髓.脊柱与其他骨骼组成脊椎动物特有的内骨骼系统. 有明显的头部,背神经管的前端分化成脑及其他感觉器官,例如眼,耳等.脑及感觉器官集中在头部,可加强动物对外界的感应. 身体由表皮及真皮覆盖.皮肤有腺体,大部份脊椎动物的皮肤有保护性构造,例如鳞片,羽毛,体毛等. 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腔内有舌,多数有牙齿,亦有肝及胰脏. 循环系统包括有心脏,动脉,静脉及血管.排泄系统包括两个肾脏及一个膀胱.有内分泌腺,能分激素(荷尔蒙)调节身体机能,生长及生殖.
无脊椎动物中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腔肠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线形动物八大类.所以无脊椎动物占世界上所有动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http://ke..com/view/7866.html?wt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