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微格教学设计
A. 怎么写地理微格教案
微格教学的英文为Microteaching,在我国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目前国内用得较多的是“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 微格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过程的简化不生动,微格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在这几分钟内要求教师或者师范生将平时40分钟课堂内容能够在这几分钟内完整呈现并且使得学生听懂,理解! 乍看之下认为不可能,但是微格教学要求,在前2分钟内将这次所要讲的重点内容提出,之后时间用于讲解,练习。 微格教学在初期被认为是单一简化教学过程,但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提高,微格教学的要求也更加高,要求教师在微格教学中精简用词,不废话,说话严谨,另外教师的体态,表情等方面也是同等上课要求!这对与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 根据多年的微格教学实践及国内微格教学研究情况,我们将微格教学的概念定义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B. 帮忙找一篇高中物理的微格教学教案,谢谢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技能教案(微格教学)
教学技能:运用多媒体技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科学合理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
引言: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叫做动力学。动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本节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原来静止的物体,用力推它,可以使它运动起来。持续用力推它,它将保持运动。不推了,它将停止运动。
请问:根据这一经验,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又能总结什么规律?
学生:
学生回忆相关生活经验。
学生可能回答:物体为什么运动了?又为什么停止了?
预期回答: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师:
肯定学生的问题和结论。
教师: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被誉为“科学天才”的亚里士多德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观点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权威的观点就一定是真理吗?
学生:不一定!
教师:
好!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接下来,我们把问题进行分解。
问题一:首先请大家思考:物体为什么由静止变为运动?
学生:因为你用力推了它。
教师:确实是推了。但是,你用力推物体,物体就一定运动吗?
学生:不一定。举例。
教师: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推了物体,物体就运动。我们要从物体受力的情况进行分析。请问,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学生: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上的支持力N,水平推力F和摩擦力f。
教师:为什么能推动物体?
学生:因为水平推力F比摩擦力f要大。
教师:能推动静止的物体,是因为推力比阻力大的原因教师:回答了物体为什么由静止到运动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思考:
问题二:运动的物体一定要持续地“推”吗?
学生:不要。举例如,使劲一推,手离开后,物体能继续向前滑行;用力踢球,球离开脚后能继续向前飞行。
教师:从此看来,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但是,请大家继续思考:
问题三:为什么物体又由运动变为静止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没有用力推了;因为有摩擦阻力等等。
教师:我们还是从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不推了,就是撤去了推力F,阻力有没有变化?
学生:阻力没有变化。
教师:因此,使物体停下来的真正原因是:物体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教师: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提出了问题:如果没有摩擦力,结果会是怎样?
学生:预期回答,物体就不停了。
教师:我们先看一个模拟演示实验:三辆相同的小车,从三个相同的斜面,从同样相同的高度,同样由静止开始下滑。这样,他们将以同样的速度到达水平面。而水平面的表面分别是毛巾、木版和玻璃。大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能总结什么样的规律?
学生:预期总结:在越光滑的表面,摩擦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还能想到什么?
学生:如果绝对光滑,小车将滑行无穷远!
教师:太棒了!我们同学能根据实验事实,进行科学抽象的思维了。伽利略也根据实验事实,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
教师:介绍理想实验并课件演示。
1)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2)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3)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因为永远也到不了原来的高度,所以沿水平面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学生:观察理想实验。
学生:总结伽利略的观点。
教师:根据实验,伽利略提出了他的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原因。设想没有摩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学生:重复并体会“理想实验”的方法。
教师:总结理想实验的方法。
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科学规律。
教师:介绍爱因斯坦对伽利略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C. 地理微格教学的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微格教学理论研究
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述
一、什么是微格教学
二、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微格教学的基本特点
四、微格教学的作用
五、微格教学与教育现代化
第二节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学习理论
二、当代教育理论
三、传播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
五、微格教学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微格教学的模式
一、斯坦福大学及芝加哥大学模式(美国)
二、悉尼大学模式(澳大利亚)
三、新乌斯特大学及斯特灵大学模式(英国)
四、对各国微格教学模式的分析
五、我国的微格教研模式
思考与练习
第二章微格教学实践研究
第一节微格教学设计
一、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概述
二、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原理
三、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第二节微格教学教案设计
一、微格教学教案的目标描述
二、微格教学教案的教学活动设计
三、微格教学教案的教学程序设计
四、微格教学教案的编写
第三节微格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一、理论学习和辅导
二、教学技能分析
三、组织示范观摩
四、指导备课
五、角色扮演
六、反馈评议
七、修改教案,反复训练
第四节微格教学技能的评价与反馈
一、微格教学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微格教学评价的实施
四、微格教学中的反馈
思考与练习
第三章教学基本功与地理课堂教学技能
第一节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一、教学态度
二、教学方法
三、教学组织安排
四、教学语言
五、课堂板书
六、教态
七、学科专业技能
八、应变能力
九、教学媒体
十、教学设计
第二节地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三、分析和组织地理教材的能力
四、优选和运用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五、设计和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六、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七、速绘、设计和运用地理略图、板画及各种常见地理图表的能力
八、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直观教具的能力
九、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十、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
第三节地理课堂教学技能及其分类
一、教学技能的含义
二、地理教学技能的分类
思考与练习
第四章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地理教学语言技能
一、教学语言技能的含义
二、教学语言的功能
三、教学语言技能的类型
四、教学语言技能的构成要素
五、教学语言技能运用的基本要求
六、教学语言技能的评价
第二节地理教学体态语言技能
一、体态语言的含义
二、体态语言的功能
三、体态语言的分类
四、体态语言的运用技巧
五、体态语言技能的评价
第三节地理教学“三板”技能
一、板书
二、板画
三、板图
四、“三板”技能的应用要求
五、“三板”技能的评价
第四节地理教学讲解技能
一、讲解技能的含义
二、讲解的功能
三、讲解的类型
四、讲解技能的运用要求
五、讲解技能的评价
第五节地理教学演示技能
一、演示技能的含义
二、演示的功能
三、演示的类型
四、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五、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
六、演示技能的评价
第六节地理教学提问技能
一、提问技能的含义
二、提问的功能
三、提问的类型
四、提问技能的构成要素
五、提问技能的应用原则
六、提问技能的评价
思考与练习
第五章调控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技能
第一节地理教学导人技能
一、导入技能的含义
二、导入的功能
三、导入的类型
四、导入技能的评价
第二节地理教学结束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含义
二、结束的功能
三、结束的类型
四、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五、结束技能的应用原则
六、结束技能的评价
第三节地理教学组织技能
一、组织技能的含义
二、组织的功能
三、组织技能的类型
四、组织技能的构成要素
五、组织技能的应用原则
六、组织技能的评价
思考与练习
第六章地理说课和评课技能
第一节地理说课技能概述
一、说课概念的界定
二、说课的基本特点
三、说课的功能
四、说课的类型
第二节说课的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说课的内容
二、说课的基本要求
三、说课案例
第三节说课的方法与技巧
一、说课前的准备
二、说课的方法
三、说课的技巧
第四节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一、说课与教案的关系
二、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三、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四、说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说课的评价
一、说课的评价标准
二、说课的评价方法
三、重视说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四、怎样评价说课
第六节地理评课技能
一、评课的内容
二、评课的功能
三、评课的形式
四、评课的原则
五、评课的注意事项
六、怎样开展课堂教学评价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微格教学与地理微格教研
第一节微格教研与传统教研
一、微格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区别与联系
二、微格教研促进师资队伍向能力型发展
第二节地理微格教研
一、事先的学习与研究
二、微格教研的形式与内容
第三节地理微格教研中的同侪训练
一、教
二、评价
三、再教
四、再评价
第四节以地理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多人同课异构”微格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
一、“多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特点与实施
二、“多人同课异构”的课例实践
三、“多人同课异构”微格教学评价的作用
四、“多人同课异构”微格教学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思考与练习
参考文献
后记
D. 微格教学教学设计这里怎么写“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不知道怎么写有哪些套用的写法吗
教师活动栏写教师如果进行教学的。如何启发教学,组织学生活动等。学生栏写学生如何学习的。多少学生发言,做题等问题。
E. 教学设计在微格教学中的意义
教学设计在微格教学中的意义,应该是体现教学理念的一种很好的呈现方式,是引领学生成长的一个模本
F. 地理科学校内实习怎么写教案和微格教学
一、区域活动
重点指导:语言区(英语角)、国画区
活专动目标:1、指导孩子属能主动大胆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
2、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和其他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
3、指导幼儿在游戏中能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各种区域活动物品
活动过程:1、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
2、幼儿自主游戏
指导要点:①幼儿能大胆开口说英语,鼓励用英语交往,并说完整的语句
②国画区注意颜色宝宝不混在一起
3、教师讲评
二、运动
拍皮球
活动目标:1、让幼儿进一步练习双手拍皮球
2、帮助双手拍皮球有困难的幼儿练习拍皮球
活动准备: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练习拍皮球
师:我们班这几天一直在练习拍皮球,等一下老师要看看哪些小朋友拍皮球有进步了,还要看看哪些孩子以前不会的今天会了
2、幼儿展示拍皮球
①教师请拍的好的幼儿拍给其他幼儿看
师:小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拍的好啊
②教师请拍皮球有困难的幼儿拍皮球
师:我们来帮助他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拍好皮球,好吗?
3、教师总结
三、生活活动
学垫毛巾
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学垫毛巾
2、在学垫毛巾时幼儿之间能产生互相友爱的感情
G. 微格教学的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案例一: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学校 授课教师
科目 语文 课文题目 《云南歌会》
导入方法 录音导入法 班级 八年三班
时间
分配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备注
教师课前准备好云南的民歌磁带,在课上给学生播放,把学生引入到那风景优美、文化灿烂的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一起去体会云南特有即兴歌唱,互相对歌,游戏传情的风俗。因此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听一听”里面传出的情歌。
学生听磁带,必定为那悠扬的歌声所吸引。因而兴趣大发。
案例二:中学信息技术微格教学教案
设计者: LMS 科目: 信息技术
课题: Photoshop图层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主要的教学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图层的概念、知道图层面板的按钮的功能、掌握图层的分类,并知道如何应用,能够应用制作奥运福娃明信片;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与上机真实体验学习,并会制作明信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美术、信息技术的情操,学生喜欢使用PS。
教学重点:图层的概念、图层面板按钮及其功能、图层的分类
教学难点: 图层面板按钮及其功能、图层的分类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教学行为 教学技能 学生行为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第1-4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我们要制作一张奥运福娃明信片,通过学习图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出像这样漂亮的明信片。好,首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什么是图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要点 导入
提问
板书 回答图层的概念
图层想象为硫酸纸(一种透明纸),其中一张放在其余纸张顶上。 PPT
板书内容:图层是一张透明的纸,不同的层可以进行独立操作,对其他层没有影响。
第4—5分钟 复述图层的概念,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还学习了图层面板的基本操作,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想知道要怎么做奥运福娃明信片,老师现在来示范一下。 讲解 PPT展示图层的概念以及图层面板的基本操作
第6-9分钟 演示如何制作奥运福娃明信片
在制作过程中,提问学生,复习图层的分类
板书制作流程 讲解
板书
提问 观看演示、回答问题 Photoshop演示奥运福娃明信片的制作。板书内容:
1. 制作邮政编码框¬——>普通图层
2. 制作“中国邮政明信片”等文字¬——>文字图层
3. 制作福娃邮票——>形状图层、普通图层、文字图层
4. 制作横线——>文字图层
第10分钟 复习讲课内容
讲解
提问
H. 直线与平面平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主要教学技能怎么写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专程标准》的属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