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学探诊七年级下册

地理学探诊七年级下册

发布时间: 2021-02-22 00:41:59

㈠ 学,探,诊 七年级上册历史答案(人教版)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动脑筋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1 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P3-P6动脑筋
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
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
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
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可以从几条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
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P6活动与探究
2.看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
提示:可先观看前面彩页图1《北京人的生活》,从画面左边那个持尖状石器使劲挖掘植物块根的动作中寻找答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P8-P10动脑筋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10练一练:D
P10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蒸食物。
2.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
3.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P14动脑筋
1.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
P15练一练 :D
P15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2)故事会:你还听到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举例:①炎帝发明了农业、医药、陶器。②阪泉之战……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P20-P23动脑筋
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P24练一练;C
P25活动与探究
1.制表: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项。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约前1600年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约前1300年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 西周灭亡 周幽王
2.你能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吗?自上而下分别为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P28动脑筋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对话: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P28练一练 写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时代的两件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P29活动与探究
看一看:思考一下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什么关系?
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的特点。夏朝青铜器目前发现虽少,但仍说明夏朝已具备制造青铜器的工艺技术。随着发展,青铜器产品进一步趋向生活化,青铜刀、锥、鱼钩、铃的出土都足以说明这一点。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由文化来演绎。只有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只有集合劳动人民智慧,才能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P31动脑筋
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
P34练一练 :A
P34-P35活动与探究
1.成语故事会: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可搜集的成语故事还有:数典忘祖、管鲍之交、老马识途、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卧薪尝胆等。
2.老人说:“史书记载: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多万人,真够狠的。”
小孩说:“史书记载未必可靠。坑杀赵国四十多万降卒,秦将由起手下,至少要有八十多万人。他上哪儿找那么多人?” 判断:他们谁说得有理?
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专家辨伪正误。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采取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辞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P37-P39动脑筋
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P39练一练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P39-P40活动与探究
1.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寻找得多。
开始出现铁农具,已使用牛耕,修都江堰,一些土地由国家所有转变为私产,奴隶主转化为封建主,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商鞅变法,封建制度逐渐建立,等等。
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
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P42-P43动脑筋
1.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
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戈”,用戈砍人头就是“伐”字。(“人”和“戈”都是象形字,“伐”是会意字。)
2.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想一想,这件事能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
P45练一练 ;C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P47-P48动脑筋
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2.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①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②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P49-P50活动与探究
1.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孔子“仁” 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
2.女孩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全是对立的,吵得可热闹啦!”男孩说:“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 男孩说的有理。
3.填表: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论语》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经》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孙武 战国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后面的课也有,只是由于字数限制没发。需要给我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㈡ 七年级下英语学探诊答案 人教版的 十二个模块 还有后面的卷子答案 图片清楚也行 财富还可以更多

谁知道你是哪个版本的。。。
你发张图片上来呗

㈢ 七年级下册英语学探诊答案,要全部单元的。如果说抄答案不好的话就请转身离开。。。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欧拉小学就被开除了,因为他问的问题太多,给老师太多的难堪。有人说欧拉是先会算术后会说话的,高斯也是这样,高斯一岁时就能发现父亲账本上计算的错误,不过这肯定是传说。但是欧拉很小就知道等周原理:在周长固定的所有图形,面积最大的一定是圆。

大名鼎鼎的约翰.贝努力是欧拉父亲的朋友,第一次见到六岁的欧拉就被欧拉问住了:"我知道一个数6,它有因数1,2,3,6,加起来是6的2倍;还有一个数28,有因数1,2,4,7,14,28,加起来也是28的2倍,还有多少这样的数?"这类数叫做完全数,还是欧拉,最终给出了偶数完全数的表达式,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对于奇数的情形,谁要是能正确证明有或者没有,现在肯定能拿到数学最高奖。欧拉17岁获得了瑞士巴赛尔大学的硕士学位,欧拉太专注数学,以至于贝努力不得不规定,吃饭时间不许看书。他19岁时被俄罗斯卡德琳娜女王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

欧拉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出的方法不知开创了多少个数学分支。欧拉因为解决著名的七桥问题开创了拓扑学,歌德巴赫猜想是因为歌德巴赫和欧拉的通信而出名的。任何一个正整数都一定能写成不超过四个平方数之和是欧拉最早证明的,这可是将近两千年无人解决的问题。数论,几何,力学,天体力学,到处留下欧拉的足迹。现代数学的符号和表达式,如三角,指数,e,i,π 等等,都是欧拉创立的。历史上第一本流行的微积分教科书也是欧拉写的。后来所有的微积分教科书,或者是抄袭欧拉的,或者是抄袭抄袭欧拉的。

欧拉研究数学,就像人在呼吸,鸟在飞翔一样自由和自在。

欧拉早就发现了‘变分法'可是当他发现法国人拉格朗日也有这类思想时,就把自己的藏起来不发表,把出名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欧拉由于看书过多,年轻时就瞎了一只眼睛,到59岁时,他的左眼也逐渐失明了。正当他抢在完全失明前抢救资料时,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一切资料。

欧拉大部分工作是在失明以后完成的,包括四平方定理。

欧拉的两个学生因为计算一个无穷级数答案不一样发生争执,失明的欧拉用心算找出了小数点后第50位的错误,结果证明这两个学生都算错了。这就是欧拉。

格言:

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一个常数,但对于勤奋者来说,它又是一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要多59倍。”

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间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

近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谈到天才时是用加法来描述的,他说:“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

㈣ 学习探究诊断 地理 必修一 答案

你把题目告诉我,我可以教你,但是你只要答案,第一,我不知道题目,也就没有内答案,第二,容我就是有题目,也不会给你答案。因为,知识,是需要学习的,而不是用来应付的。学到的知识是属于自己。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你花钱学习,钱花了,而没有学到知识,这是不划算的。希望能帮助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㈤ 2011西城区七年级下英语期末模拟测试(一)答案(学探诊后附加的那卷子里有)

参考答案
西城区七年级下英语期末模拟测试(一)
一、
1. 2.C 3.D 4.C 5.A 6.C 7.B 8.B 9.D 10.A 11.D 12.B 13.A 14.B 15.B 16.C 17.B 18.D 19.C 20.B
二、
1.B 2.A 3.D 4.B 5.C 6.A 7.D 8.C 9.A 10.B
三、
A)1.A 2.B 3.A 4.B 5.D
B)6.A 7.B 8.D
C)9.B 10.C 11.B 12.A 13.D
四、
1.asleep 2.dangerous 3.unhappy 4.knocking 5.count
6.writers 7.actor 8.more popular 9.buildings 10.first
五、
1.D 2.C 3.A 4.F 5.B
六、
1.Did, have 2.When, where was 3.didn't do some 4.It took, to do 5.will be
七、
1.week 2.plane 3.sightseeing 4.stay 5.visit 6.culture 7.present 8.forward
八、
1.go for a walk 2.good for us to 3.at the age of
4.famous for, millions of 5.am looking forward, taking
九、
1.Yes, they did.
2.From South America.
3.Because they thought they were poisonous.
4.They fed their pigs and chickens.
5.Irish.

㈥ 学探诊七年级下册答案 实数2 我这有题目 要速度给答案啊 必有重谢

如此简单,自己动脑筋做呀

㈦ 学探诊 七下 语文

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词语中注音完全错误....
的一项是( )。 A、确凿.(zháo) 桑葚.(shân) 相宜.( yí) B、肿.胀(zǒng) 叮嘱.(zū) 骊.歌(lì) C、丑陋.(lîu) 菜畦.(qià) 嫉.妒(jí) D、瞬.息(sùn) 幽寂.(jì) 延绵.(mián) 2、以下成语中没有错别字.....
的一项是( )。 A、人迹罕至 B、人声鼎佛 C、荒草妻妻 D、来势匈匈 3、联系语境,解释词语有误......
的一项是( )。 A、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拗: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B、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挪窝儿:这里指起床。) C、那只最后从蛋壳里爬出来的小鸭是那么丑陋,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不仅在鸭群中是如此,连在鸡群中也是这样。 (讪笑:善意的笑。)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书塾: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
4、把下列词语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
的一项( )。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__________,我在那路口久久_________,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___________在丛林深处。
A、探索 站立 消失 B、涉足 站立 不见 C、涉足 伫立 消失 D、探索 伫立 消失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春游,使众多同学开阔了视野。B、能否合理安排时间,是决定考试胜败的关键。 C、春天的平潭,是美丽的季节。 D、我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6、下列诗句中停顿完全正确....
的句子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7、下列的说法有误..
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写的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游玩的过程。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标题不仅指的是爸爸的夹竹桃花败落,也指的是她爸爸去世了。 C、《丑小鸭》一文是作者安徒生的自我写照。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强调的是积极向上,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8、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
的一项是( )。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C、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9、下列文言文词语解释中有误..
的一项是( )。 A、世隶.耕(属于) 父异.焉.
(对此(感到)高兴) B、并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立刻完成)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D、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彼其..受之天也(他) 10、法布尔的《昆虫记》又译为( )。
A、《昆虫物语》 B、《昆虫生活》 C、《昆虫的快乐》 D、《昆虫奥秘》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背诵默写。(10分)
⑴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______。 ⑵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⑷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竹里馆》中写夜寂人静,明月相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的季节,写出了清山明月悠远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10分)完成《童年》简介表格。(作者、小说类型、主人公处一空1分,讲述内容、再现内容处每空2分,主人公喜欢的人处每空3分,共10分)《童年》简介 名著名称 《童年》
作者 小说类型
主人公

讲述内容 再现内容
主人公喜欢的
人(写3个)

13、XX中学七年X班正在举办题为“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邀请你参加以下环节。(10分) 1、请你仿一仿。仿写这段话中的画线部分。(2分)

3
若成长是一篇著作,那么烦恼便是藏在段落深处的错字;如果成长是一张白纸,那么烦恼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微小的东西似乎是似曾相识,似乎是一直打扰着我们,在成长的大自然中,过去那似微风抚面般的学习,现已被暴风雨般的学习和压力的进攻吹散在记忆的深处了。 但我知道,没有烦恼,就没有我以后美好的未来。
2、请你说一说。叙述一下你现在的烦恼和烦恼出现的原因。(4分)
烦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一谈。叙述一下你将如何解决这个烦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文阅读与理解。(40分)
一阅读《伤仲永》,完成14-19小题。(20分)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③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4、用“/”为文中划线句标出停顿。(断三处,不要求加标点,3分)
父 异 焉 借 旁 近 与 之 即 书 诗 四 句 并 自 为 其 名。 1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书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旁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方仲永的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原文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8、第③段的议论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伤仲永》,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来谈谈自己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附加题(共10分,选做,不算入总分)
一阅读《<列子>杞人忧天》,回答26-29题。(8分)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2分)
(1)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_________________(2)因往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屈伸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翻译句子。(2分) (1)奈何忧崩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人忧天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致相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从探究的角度上看,你是如何评价这位“忧天”的杞人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大家喜欢对联吗?那么就一起完成下面的第30题对联题吧!(2分)
30、①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②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1分)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B 7、C 8、B 9、A 10、A
11、 ⑴竹中窥落日 ⑵弹琴复长啸 ⑶夜发清溪下三峡 ⑷散入春风满洛城
⑸凭君传语报平安 ⑹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⑻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2、高尔基 自传体小说 阿廖沙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到外祖父教我去人间混饭吃这段时期的生活 (回答“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得1分) 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好事情”、(曾经是邻居的)三兄弟(写其中三个即可) 13、(1)附在背面的一个瑕疵。
(2)(3)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4、父 异 焉/借 旁 近 与 之/即 书 诗 四 句/并 自 为 其 名。 15、1、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 2、附近,这里指邻居。
3、同县的人。 4、通达聪慧。
16、1、从此只要指物做事,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以观赏的地方。
2、他之所以成为平常人,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17、第一阶段: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第二阶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18、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可见后天的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性。 19、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0、盲人虽看不见大千世界,但胸中却装着个美好的世界,可以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 21、热爱生活、自强不息、为他人着想、关爱孩子等 细节略
22、因为第4段已有“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而这一次是怜悯和施舍一个很有自尊的人。第一次认为他趁着停电发不义之财而指责他。
23、一个人不管身体有多么的残疾,他的心还是一样地热爱着生活,向往美,渴望爱。 24、例: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
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抓住关键字,言之成理)
25、要求:抒发内心的感慨,语言得体,感情真切。 26、(1)通“无”,没有(2)告诉,使人明白 (3)你 (4)放心的样子 27.(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 (2)大地是由土块和石块组成的,它们充满着四方,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土块和石块的。 28.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它与俗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含义大致相同。 29.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30、①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②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㈧ 七年级下数学学探诊全部答案

老师怎么都这样、、、我的也被收了、、、谁有九下的答案、、、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