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环节
㈠ 求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设计
㈡ 新课改地理教学设计从哪些方面入手
1.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新课程标准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仅要看广度,还要看深度。倘若一味追求活跃课堂气氛,动不动就让学生讨论,很肤浅的问题也要让许多学生发表见解,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事实上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为此,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深度,教师必须切实做好学生的引导者:①适时设计知识或问题情景,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前台,使学生充分体验在自己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乐趣;②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参与意识不强的学生,应热情鼓励,并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使他们及时走出学习和发展的困境,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③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能力。
2.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教师还需把课本中由因到果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索和研究。例如:在讲授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时,教材是按照先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然后进行成因分析,再说明其影响的顺序进行编排的。我在这一节教学中则大胆进行尝试、创新,打破教材这种既定的由因导果的常规教学思路,新课导入时别出心裁地出示以下材料分析题:
图瓦卢是太平洋上面积仅为26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国,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岛上的居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世代相传。但近年来却发现这里海平面不断上升,岛上一些低凹地区房屋差不多已跟海面持平,海水涨潮时随时都可能淹到居民的家门口。2003年,图瓦卢国家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败,将要放弃自己的家园,举国移民新西兰。请问:造成这里海平面上升、迫使该国集体移民可能有那些原因?
该材料一呈现,学生就活跃起来,有的说可能是这个原因,有的说可能是那个原因,最后经过仔细分析和积极讨论,学生找出了海平面上升的根源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引起海水上涨,而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又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虽然最终得出的结论与课本一样,但教学过程和效果却大不相同,前者是简单的接受性学习,当教师由原因分析得出每一种结果,学生都会顺理成章地认为“那是当然”。而后者则带有一种发现学习的特点,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一个“可能有哪些原因”给予了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而学生得出的每一个结果最终得到了课本的证实,其情感体验就与前者截然不同。
3.重视演示操作,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地理是一门空间概念很强的学科,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展开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如地球的运动及其意义,时区、区时、地方时的计算,冷锋和暖锋,气旋和反气旋等等,这些知识均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总发现有的学生无论老师怎么讲也弄不懂,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阻碍了对这些抽象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呢?实地考察当然是最好的办法,但由于受现实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经常作实地考察,这就需要教师勤动手动脑,精心设计课内演示操作。
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高中地理必修1中,“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是一个难点,虽然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但直射点的位置直接关乎到接下来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教学,而实际上光凭教材中给出的那两段课文和插图根本就无法理解过来,本人在教学就曾遇到许多学生常问起:“地球是怎样一边自转一边公转的?太阳直射点又是怎样随之而移动的?”于是,本人就在课堂中做以下的模拟演示:以讲台面代表黄道平面,在其中央放置一电灯泡代表太阳,取一地球仪代表地球,将地球仪上赤道的某一点正对讲台中心的灯泡,然后手持地球仪按照自转方向紧贴讲台边框水平地慢慢滚动并逆时针绕讲台一周,在演示过程中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地球仪滚动(即地球自转)的同时绕讲台一周(即地球公转)时,地球仪上紧贴讲台边且正对电灯泡的点(即太阳直射点)变化。同学们怀着好奇而兴奋的心情观看整个演示过程,当他们看到地球仪绕讲台滚动时地球仪上紧贴讲台边且正对电灯泡的点在不断变化,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了。
㈢ 如何定义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再设计
地理实验情境教来学方法打破自了传统教师讲授法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抽象的地理知识。值得关注的是在地理课程中,地理实验情境教学除适用于季风形成原因教学之外,还可用于海水的运动、石油储藏原理、自然井的成因等地理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为目的,广泛推行和运用地理实验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㈣ 如何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专.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属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㈤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怎样进行创新
地理亦文亦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的特点,也涉及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地理课而言,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人类社会在发展, 地理环境在变迁, 所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在变化之中, 人类就更应重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树立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中学地理课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地理教学中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是指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结合实际,发挥空间想象和联想,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维。
在创新教育中,要求老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在师生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没有民主、平等的环境,也就缺乏了师生共融,那就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了。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灌输教学,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在课堂上要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老师要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这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才能让学生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心情。也只有在这种心态下,学生才会积极地去思考,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怀疑,敢于去想,敢于去说,才有利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我们老师要充分地相信学生具有这种创新能力,哪怕现在学生表现得不够好,我们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给他们信心。
那我们要怎么样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环境呢?我们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教师要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每一个学生的见解,观察全体学生的表现,注意把创新的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对待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教师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2)客观地、事实求是地评价学生的观点;(3)不讽刺嘲笑、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4)注意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能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也具有怀疑的精神,我们不能谋杀学生的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身边的事情,课本的知识有质疑的精神。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有问才有思,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想象、灵感等创新要素的活动。在一般的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疑问,很多老师都会生气,甚至是责备学生对老师不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禁锢学生思想,谋杀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所以我们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求异思想,那怕有些时候学生的想法有些错误,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给予一定的肯定,让他有信心去创新。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鼓励他们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要善于创设问题,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难。只有对传统的东西有怀疑的精神,才可能有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产生,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打破“思维定势”,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联系,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对学生的新问题新设想不要依据现有的认识做出对与错的简单判断。学生针对学习内容的任何所谓“不可能”或“荒诞不经”的想法都应受到教师的认可和鼓励,这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勇于质疑,不轻易地放弃,对学生来说是很难坚持的,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不断的求证当中收获成功。
创新源于问题, 问题是诱发创新的需要, 能产生创新动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根据这一特点, 教学中就要注意有意识的制造矛盾, 设疑问题, 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在地理教学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创造性情境教学, 就是要重视地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教师设计的导言能
㈥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怎么写
1.教学设计要从来“为什么源学”入手,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
2.根据学习目标,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者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学什么”;
3.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
㈦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设计
地理实验情境教复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师制讲授法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抽象的地理知识。值得关注的是在地理课程中,地理实验情境教学除适用于季风形成原因教学之外,还可用于海水的运动、石油储藏原理、自然井的成因等地理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地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为目的,广泛推行和运用地理实验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