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地理学术
Ⅰ 刘南威的主要论文
谈谈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广东广播资料4辑,1957年。
雷州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华南师院院刊,1960年。
防城至高雪隘间地形考察报告,华南师院院刊。
珠江三角洲自然地理区区划问题(与曾昭璇),华南师院学报,1960年5期。
对雷州半岛地貌类型划分问题的意见(与张杰人),1961年地貌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
论自然区划中等级单位的若干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1962年自然区划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4年。
自然地理区划理论与方法问题(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华南师院科学研究论文集,1964年。
十万大山自然地理(与曾昭璇),广东师院(原华南师院)学报,1974年1期。
我国的南海诸岛,广东师院学报,1975年1期。
我国古代的航海天文(与李竞、李启斌等),北京天文台台刊,1997年;华南师院学报,1978年1期。
我国热带界线问题的商榷(与曾昭璇、李国珍、周祜生),地理学报,1980年1期。
我国民间的航天文,天津航海,1981年3期。
我国古籍记载和民间导航星名考释,华南师院学报,1982年2期。
西沙、南沙群岛地貌与琼人俗名,热带地貌,1982年1期。
我国古代航海天文资料辑录(与李竞、李启斌、吴钟琤、王祚奇等),科技史文集(10集),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
漫话春夏秋冬,中学生之友,1983年3月。
南极和北极,中学生之友,1983年9月。
南海诸岛古地名初探,岭南文史,1984年3月。
南海诸岛,网络知识,1989年3月。
日本近海的海流,地理译极,1984年1期。
日本的六季天气,地理知识,1984年11期。
黑潮,对马暖流和亲潮,天津航海,1984年2期。
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华南师大学报,1985年2期。
南国师资大熔炉,地理知识,1986年12月。
日本的主要气象灾害,天津航海,1986年。
过洋牵星图(与李启斌、李竞),中国古代天文文物论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
从历史文献看中国热带地区范围(与曾昭璇),热带地理,1991年3期。
盲年不宣结婚吗(与林创家),澳门日报,1990年2月11日。
地球的左邻和右舍,澳门日报,1991年4月30日。
地球概论课程奠基人——怀念金祖孟教授,金祖孟教授学术思想及生平,华东师大,1991年。
华南师大自然地理40年,华南师大地理系科研成果总览,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1年10月。
中国古代对南沙群岛的命名,南沙群岛历史地理研究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
《台湾自然地理》序,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3年。
《曾昭璇传略》序,中华文化研究会,1993年。
广东省地理研究简史,历史自然地理研究,1994年1辑;广东省·地理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航海天文发展阶段,贵州师大学报,1994年增刊。
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地理科学,1994年1期。
《世界环境问题》序,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
THE NOMENCLTUR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IN ANCIENT CHINA,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1995年1期。
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陕西师大学报,1995年增刊。
《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中采用渔民习用地名意义,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华南师大学报杂志社,1996年2辑。
南海诸岛地名审定,南海诸岛地名论稿,科学出版社,1996年。
《城市生态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6年。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琼人俗名,中国地名,1996年4期。
《南沙群岛自然地理》述评,热带地理,1997年1期。
兼容并蓄,拓展科学(与曾昭璇、徐君亮),热带地理,1998年1期。
《人类环境学》序,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澳门日报,1998年2月15日;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
广东的北回归线地理标志,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
《北回归线与广西资源优势》序,北回归线专辑,台湾嘉义北回文教基金会,1998年10月。
台湾嘉义北回归线标志,中学地理参考,1999年3月。
中国的北回归线标志(与郑宗清),天文爱好者,1999年3期。
台湾花莲的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1999年6期;澳门《华侨报》,1999年6月2日。
广东省北回归线标志兴建的历史回顾,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顾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
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育,2002年2期。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地理教学,2002年10月。
广东北回归线标志纪念封(与黄就顺)澳门日报,2002年6月23日。
厄瓜多尔的赤道标志,澳门教育,2002年3期;地理教学,2002年11月。
厄瓜多尔的基多赤道纪念碑,天文爱好者,2003年3月。
广东地理界对北回归线标志兴建和研究的贡献,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2年11月。
广东高校的自然地理学教材建设,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广东,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澳门自然环境的考察和研究(与卓正大),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华南师大地理系地名学研究大事记(与张加恭),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碧海丹心赴永兴(与吴郁文),地理学在广东发展的回顾,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热带地理,2005年2期。
记载郑和下西洋使用牵星术的海图(与李竞、李启斌),地理科学,2005年6期。
《郑和航海图》中的导航星名考释,经济地理,2005年增刊。
纪念广州北回归线标志落成20周年,天文爱好者,2006年8期;《澳门日报》,2006年7月2日。
勤奋耕耘,善于创新,成就显著——缅怀曾昭璇教授,热带地理,2008年3期。
搞好课堂讲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热带地貌,2008年2期。
嘉义北回归线标志100周年,中国国家天文,2008年10月。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4期。
纪念广东省建成北回归线标志25周年,热带地理,2011年5期。
Ⅱ 热带地理的介绍
《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Ⅲ 热带地理和华师学报(自然科学版)哪个好
刊名: 热带地理
Tropical
Geography
主办: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
周期: 双月
出版专地:广东省广州市
语种: 中文属;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1-5221
CN: 44-1209/N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热带地理
创刊时间:1980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刊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主办: 西华师范大学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四川省南充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3-5072
CN: 51-1699/N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曾用刊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充师范学院学报
创刊时间:1980
前者是核心,前者比后者好 企鹅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Ⅳ 毕硕本的简介
毕硕本,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GIS协会会员,计算机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电气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网络与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12月被选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数据挖掘、三维可视化、气象信息融合、计算机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他省级科研项目22项。主持与参加的项目有:中国石油集团总公司科技项目“大庆油田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虚拟调控试验”,863计划项目“虚拟地理环境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南京师范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学科建设项目“田野考古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等。已在《计算机工程》、《地理科学进展》、《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系统仿真学报》、《古地理学报》、《热带地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已出版专著1部,编著2部,教材2 部。获得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厅局级3项,。现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5人,在读16人。
Ⅳ 中山大学出版的期刊有哪些
中山大学核心期刊目录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49 更新时间:2008-11-1
科学通报、中国科学.A、中国科学.B、环境化学、环境科学学报、生态学报、海洋学报、地理学报
、地理科学、自然资源、海洋科学、地理研究、经济地理、热带地理、水利学报、水科学进展、海洋通报、中山大学自然学报(自然版)、气象学报(中英文版)、大气科学(中英文版)、气象科技、热带气象、高原气象、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应用气象学报、气象科学、中国农业气象、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上海环境科学、环境污染与防治、重庆环境科学、农业环境保护、大气环境、海洋环境科学、生态学杂志、生态学报、热带海洋、土壤学报、海洋与湖沼、环境遥感、自然灾害学报、中国减灾、灾害学、泥沙研究、测绘学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给水与排水、中国给水与排水、环境工程、环境化学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摘自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Ⅵ 保继刚的科研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及比较研究(2005-2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旅游理论体系、结构功能及游憩商业区研究(2002-2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开发的区域效应研究”,批准号:49271032,1993—1995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旅游地理学的若干理论和方法初步研究,批准号:48900004,1990—1991,已完成。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及其调控研究,批准号:00101,2001-2003。
Australian Centre for Cooperative Research in Sustainable Tourism (CRC):An Analysis of the Outbound China Market to Australia,2000-2001。(与Trevor Sofield合作,主持广东部分)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Hong Kong Disneyland: Its Impacts on Tourism in the Pearl Delta Region. (与 John Ap合作,主持广东部分) 国家旅游局项目: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2006-)
国家旅游局项目:新疆喀斯特湖旅游发展规划(2005-)
地方规划项目:湖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
地方委托: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已完成
地方委托: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战略研究,2003-2004,已完成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2002-2003,已完成
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已完成
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997-1999,已完成
地方委托: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已完成
地方委托:桂林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999-2000,已完成。 · 保继刚等著:城市旅游——原理·案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 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 保继刚:走过三大洲,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
·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 保继刚等著:旅游规划案例,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 保继刚、钟新民、AlanLew主编: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 保继刚等: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 保继刚、钟新民等: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 保继刚、潘兴连、GeoffreyWall主编: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 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 保继刚、彭华主编:韶关市旅游发展规划研究,广州:地图出版社,1996。
· 保继刚、楚义芳、彭华: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陈传康、保继刚:北京旅游地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89。
· Stephen L.J. Smith 著,吴必虎译,保继刚校:游憩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 Ⅰ 旅游理论、方法、综述
· 保继刚: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反思及国际主题公园进入中国的透视,风景园林,2005年第2期,26-30。
· 保继刚、甘萌雨:广州旧城城市游憩商业区比较研究,风景园林,2005年创刊号,80-83。
· 宗晓莲、保继刚:解构纳西古乐神话——对一项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的人类学分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 保继刚、刘雪梅: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以广州滨江东为例,规划师,2005年05期。
· 张朝枝、徐红罡、保继刚:世界遗产地内索道乘客的特征、满意度及其影响——武陵源案例研究,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 保继刚:研究规范——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 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地理研究,2005,24(2):274-282.
· 龙江智.保继刚: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 周常春、保继刚:肇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兼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78-83。
· 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生态学杂志,2005,24(3):348-353。
· 李丽梅、保继刚:基于旅游者—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人地关系研究——以广西阳朔为例,中国旅游研究(China Tourism Research),2005,1(1):4-16
· 孙九霞、保继刚:社区参与的旅游人类学研究:阳朔遇龙河案例,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85-92。
· 朱竑,胡丽芳,保继刚:三峡旅游空间拓展影响下的湖北恩施旅游业发展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版),2005,44(1):112-116.
· 田美蓉著(保继刚点评):游客对歌舞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歌舞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1):12-19
· 保继刚、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研究,规划师,2004,11期:13-16。
· 保继刚、苏晓波: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 保继刚、甘萌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地理科学,24(3):365-370。
·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方法,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3):13-16,21。
·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文献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03,12(4):78-83。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旅游学刊,2003,18(6):111-119。
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旅游学刊,2003,18(5):26-34。
· 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规划师,2003,7期:32-38。
· 甘萌雨、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现代城市研究,2003,4期:22-25。
· 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从桂林旅游规划看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载: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保继刚、钟新民、刘德龄主编):21-35,2003,科学出版社。
· 保继刚、陈勇、钟韵:桂林市城市旅游的空间结构,载:发展中国家旅游规划与管理(保继刚、钟新民、刘德龄主编):147-158,2003,科学出版社。
· 保继刚:西部旅游开发的四大问题,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4(1):5-6。
· 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形成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17(5):1-6。
· 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地理研究,2002,21(5):608-616。
· 朱竑、柳意云、保继刚:老工业城市的旅游规划探索,经济地理(增刊),252-257,2002。
· 郑海燕、保继刚:桂林海外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经济地理(增刊),266-271,2002。
· Jigang Bao, Chao Zhang, Life Cycle Model in China 's Tourism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Danxia Mountain in Guangdong Province ,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Durban , South Afica ,2002.
· Jigang Bao, Tourism geography as the subject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 China , 1989-2000. Tourism Geographies 4(2), 2002, 148-152.
· 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科学,2002,22(4):489-493。
·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地理学报,2002,57(1):96-106。
· 保继刚、刘雪梅: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量化分析,旅游学刊,2002,17(1):44-48。
· 保继刚、文彤: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13-18。
· 郑海燕、保继刚:广东省居民潜在出游力的地区差异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3):70-74。
· 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JohnAp:香港迪斯尼乐园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旅游学刊,2001,16(4):34-38。
· Xu Honggang, Bao Jigang. A System Dynamics Study of Resort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n Tourism Region: A Case Study of Guilin ,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Thinking in Management, 250-256, Australia , 2000. Editors: G. Altmann, J. Lamp, P.E.D. Love, P. Mandal, R. Smith and M. Warren.
· 丁健、保继刚:特类喀斯特洞穴旅游生命周期探讨——以云南建水燕子洞为例,中国岩溶,2000,19(3):284-289。
· 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4):45-49,54。
· 保继刚、朱竑、陈虹:基于双赢战略的澳门-珠海旅游互动发展,热带地理,1999,19(4):348-352。
· 保继刚、吴必虎、陆林:中国旅游地理学20年(1978-1998),载《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吴传钧、刘昌明、吴履平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 李贞、保继刚、覃朝峰:旅游开发对丹霞山植被的影响研究,地理学报,1998,53(6):554-561。
· 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旅游学刊,1998,14(2):15-20。
· 保继刚: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6期,41-50。
· 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规划师,1998,4期,59-65。
·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地理学报,1997,52(3):237-245。
· 保继刚:科学认识旅游业及旅游规划,广东旅游,1997,第2-3期,16-17。
· 保继刚、陈云梅:宗教旅游开发研究——以广东南华寺为例,热带地理,1996,16(1):89-96。
· 戴凡、保继刚:旅游社会影响研究——以大理古城居民学英语态度为例,人文地理,1996,11(2):37-42。
· Fan Dai, Jigang Bao. The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A Case Study in Dali, Yunnan Province , China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6 ,( 2 ):132 -144 。
· 刘晓冰、保继刚: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地理研究,1996,15(4):92-100。
· 保继刚、彭华:旅游地拓展研究——以丹霞山阳元山景区为例,地理科学,1995,15(1):63-70。
· 保继刚、蔡辉:旅游开发对南昆山的经济影响研究,人文地理,1995,10(2):18-24。
· 李海东、保继刚:漂流专项旅游开发研究——以广东乐昌漂流为例,经济地理,1995,15(2):108-112。
· 保继刚: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 保继刚、彭华: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研究——以皖南三大名山为例,人文地理,1994,9(2):4-9。
· 保继刚:大型主题公园布局初步研究,地理研究,1994,13(3):83-89。
· 保继刚:喀斯特石林旅游开发的空间竞争研究,经济地理,1994,14(3):93-96。
· 保继刚:论旅游地理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7(2):11-18。
· 保继刚: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1992,31(4):133-136。
· 保继刚、梁飞勇:海滨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经济地理,1991,11(2):89-93。
· 保继刚: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人文地理,1991,6(3):36-41。
· 郭来喜、保继刚: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地理研究,1990,9(1):78-87。
· 保继刚:首都几个重要公园游客量预测,北京旅游发展战略,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185-194。
· 保继刚、楚义芳:七篇旅游地理硕士论文评介,旅游学刊,1989,4(1):62-66。
· 保继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初探,干旱区地理,1988,11(3):57-60。
· 保继刚、唐新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理论初探,云南社会科学,1988年5期,14-19。
·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地理研究,1988,7(3):44-51。
· 保继刚: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87,7(2):32-38。
· 保继刚:旅游者行为研究,社会科学家(桂林),1987(6):19-22;另载:人文地理研究(吴传钧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294-304。
Ⅱ 旅游开发
· 保继刚、古诗韵:珠海市RBD发展研究,城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p.10-15,保继刚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经济地理,2001,21(3):371-375。
· 保继刚、柳意云:武汉市主题公园发展探讨,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19(1):66-69。
· 保继刚:珠江三角洲主题公园发展回顾,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2):15-19。
· 保继刚、朱竑:珠海城市旅游发展,人文地理,1999,14(3):7-12。
· 朱竑、保继刚:广东文化中的弊端对广州都市旅游的负面影响,岭南文史,1999年3期,59-61。
· 保继刚、朱竑、刘晓冰:珠海市旅游发展模式及驱动机制研究,特区探索,1998,(5):19-21。
· 保继刚:深圳市主题公园的发展、客源市场及旅游者行为研究.建筑师,1996,第70期,4-20,26。
· Jigang Bao, 1996. Theme Parks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hina . Abstract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92nd Annual Meeting , Charlotte , North Carolina .
· 刘舸、保继刚:都江堰市旅游区位分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1994,14(2):86—88。
· 保继刚:广东小坑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2):51—55。
· 保继刚:深圳、珠海大型主题公园布局研究,热带地理,1994,14(3):266-272。
· 保继刚:云南省旅游区划及其分区开发研究,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3,5(增刊):40-48。
· 保继刚、蔡静影:潮州旅游业:困境、机遇、发展,广东旅游,1993年12期,9-13。
· Bao Jigang,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enzhen, Technical Program Abstracts of the 27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Congress, Washington.
· 保继刚:深圳市客源市场、宾馆酒店与旅游资源对应开发关系,深圳市旅游发展规划(陈传康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36-59。
· 保继刚、王云鹏:德宏旅游区位分析及其资源开发研究,德宏经济,1990年,1、2期合刊,36-44。
· 史静一、保继刚:遵义旅游区开发研究,贵州社会科学,1989年9期,24-28,37。
· 保继刚、戴金荣:黔东南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1期,41-45。
· 保继刚、周之穗、唐新民:试析滇中“三湖一山一市旅游区开发的层次结构,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文稿,1988年7期,16-22。
· 保继刚、周之穗等:云南省旅游业开发,云南国土,1988年总第十三期,13-27 。
Ⅶ 《热带地理》,这个期刊怎么样
您好,该杂志来之前是核心期源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
《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特别欢迎反映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论文,研究简报,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Ⅷ 地理学领域最新核心期刊排名那里下载啊
1.地理抄学报
2.地理研究
3.地理袭科学
4.人文地理
8.干旱区地理
6.中国沙漠
7.经济地理
5.地理科学进展
9.干旱区研究
10.湿地科学
11.经济地理
12.山地学报
13.地球科学进展
14.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5.热带地理
16.干旱区研究
17.极地研究
18.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湖泊科学
这是最新版核心K9、P9类的排名。
Ⅸ 热带地理这个杂志是什么级别
《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Ⅹ 蒋忠诚的近年来发表的论著
1、Jiang Zhongcheng, Yuan Daoxian, Discussion of ‘Hydro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forestation of the stone karst aquifers of south China’ by Peter
W.Huntoon, Ground Water, March一April, 1993
2、Jiang Zhongcheng, An analysis on formation of fengcong depressions in China, Carsologica
Sinica,vol.15, No.1-2, 83-90. 30届国际地质大会口头发言论文, 被编入荷兰VSP出版社出
版的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Environment Geology》,1996
3、蒋忠诚、谢运球,章程等,北京西山地区岩溶景观资源的保护方案研究,《自然资源》,1997年第6期
5、蒋忠诚,广西弄拉白云岩地区的岩溶地球化学研究,《中国岩溶》, Vol.16,N0.4,1997
6、蒋忠诚, 论中国岩溶峰丛洼地的形成,30届国际地质大会论文集中文版《环境地质》,地质出版社,1997
7、蒋忠诚,中国南方表层岩溶带的特征及形成机理,《热带地理》, 4期, 1998
8、蒋忠诚,西南岩溶石山的生态特征与环境治理方法探讨,《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地质出版社,1998
9、蒋忠诚,论西南岩溶石山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当代经济发展与改革文选》,西南科技出版社,1998
10、Jiang Zhongcheng,Yuan Daoxian,Source-sink of CO2 in Karst areas of China,《Epsodies》,Vol.22(1),1999
11、蒋忠诚,岩溶动力系统的元素迁移,《地理学报》1999,54(5)
12、蒋忠诚 袁道先,中国南方表层岩溶带的结构、岩溶动力学特征及其地意义,《地球学报》,1999,20(3)
13、蒋忠诚、试论广西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广西旅游资源》,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蒋忠诚,中国南方表层岩溶系统的碳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第四纪研究》2000年3期
15、蒋忠诚,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中国岩溶》,2000,19(2),
16、蒋忠诚、蒋小珍、雷明堂,运用和溶蚀试验数据估算中国岩溶区大气2的汇,《中国岩溶》,2000,19(3),
17、蒋忠诚,岩溶峰丛洼地生态农业优化模式探讨,《广西科学》,2001,7(4);
18、蒋忠诚、王瑞江、裴建国等,我国南方表层岩溶带及其对岩溶水的调蓄功能,《中国岩溶》,2001,20(2),106-110
19、蒋忠诚,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的土地整理,《广西国土资源研究文集》,广西科技出版社,2002
20、蒋忠诚,阻击石漠化,《中国地质调查》,2002年4期;
21、Jiang Zhongcheng,David Dian Zhang, Labile content of elements in karst environments and its effects to vegetation in south China,《Newsletter IGCP 448》,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3
22、蒋忠诚 袁道先,2003,西南岩溶区的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综述,《中国岩溶地下水与石漠化研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3-19
23、蒋忠诚、刘再华、裴建国等,我国西南典型地区表层岩溶水自动化监测初步成果,《地下水调查技术与方法论文集》,地质出版社,2004
24、蒋忠诚,广西及其生态环境领域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南方国土资源》,2004,23(11):19-22
25、蒋忠诚等,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技术与示范,《中国地质科学院1999-2003年科技成果汇编》,地质出版社,2004
26、蒋忠诚等,贵州盘县老厂竹根水成因分析,《地球与环境》,2005,33(1):11-15
27、蒋忠诚 夏日元 时坚等,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地球学报》,
2006,27(5):495-502
28、蒋忠诚,西南岩溶典型地区表层岩溶水的调查与开发,《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地质出版社,2006:1-11
29、徐胜友,蒋忠诚,我国岩溶作用与大气温室气体CO2 源汇关系的初步估算,《科学通报》,
vol.45(14), 1997
30、袁道先、蒋忠诚,IGCP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0年1期,49-55
31、姚长宏、蒋忠诚,西南岩溶地区植被喀斯特效应,《地球学报》,2001,22(2):159-164
32、周游游、蒋忠诚、韦珍莲,广西中部喀斯特干旱农业区的干旱程度及干旱成因分析,《中国岩溶》,2003,22(2):144-149
33、劳文科、蒋忠诚、时坚等,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中国岩溶》,2003,22(4):258-266
34、何子平、蒋忠诚、吕维莉等,岩溶动力系统对典型石灰岩土肥力特征的影响,《中国岩溶》,2001,20(3):230-235
35、裴建国、蒋忠诚,水城盆地岩溶水资源现状分析, 《中国岩溶地下水与石漠化研究》,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8-154
36、邓艳、蒋忠诚、蓝芙宁、李恩香,广西木论两种濒危植物的元素背景值比较,《中国岩溶》,2002,21(4):299-302
37、李恩香、蒋忠诚、邓艳,万华岩地下河系统,《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2期
38、蓝芙宁、蒋忠诚、邓艳等,广西岩溶区森林群落及其生态因子的比较研究,《中国岩溶》,2004,23(1):30-36
39、李恩香、蒋忠诚、邓艳,广西弄拉岩溶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主要土壤因子及溶蚀作用的特征,《生态学报》,24(6),2004
40、邓艳、蒋忠诚、蓝芙宁、侯满福,弄拉典型峰丛洼地生态系统中青冈林群落的小气候特征比较,《广西科学》,2004,43(3):236-242
41、邓艳、蒋忠诚、曹建华等,弄拉典型峰丛岩溶区青冈栎叶片形态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广西植物》,24(4):317-322
42、王瑞江、姚长宏、蒋忠诚,贵州六盘水石漠化的特征及成因研究,《中国岩溶》,2000,20(3):12-17 1、《北京西山岩溶》,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合著)
2、《中国岩溶动力系统》,地质出版社,2002,(合著)
3、《碳循环与岩溶地质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合著)
4、《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建设》,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