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三前三章试卷及答案
Ⅰ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检测卷答案
你好:第一题是不是俄罗斯?
答案如下:
1-5     ADCAC
6-10   BABCD
11-15  BABDB
16-20  CDCAA
21-22 CD
Ⅱ 求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第三页的活动题的答案详解
1、我国北方来冬季相对南方自更加寒冷漫长,因此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较强(其他因素:历史人文因素)
2、北方冬季更加寒冷,民居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冬季保温御寒;南方夏季湿热漫长,民居墙体轻薄,利于夏季通风透气
3、我国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加,民居屋顶坡度加大,利于排水;另外越向南,对保温要求逐渐降低,对通风纳凉的要求逐渐增加,因此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Ⅲ 高二地理必修三试卷
我可以帮你出
Ⅳ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一章题目
B,精耕细抄作需要充足的劳动力。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的几次地形破碎大规模迁移,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口越来越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该地区的水稻制种业可以精耕细作。地形破碎直接导致该地区不能够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水网稠密,耕地破碎导致该地区不能够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再加之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水平,粮仓地位逐渐下降。精耕细作可以使单产提高,是一个优势。技术水平其实不低,主要是受稠密水网影响,难以大规模生产。
Ⅳ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
p7。  1 表中四个地来区,A地区城源市水平最高,因为A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产值超过第二产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最发达。AB两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比较高。C.D两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的比重,因为这两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比较高。D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为该地区地域产业值比重最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低。(完)
······
对不起,太多了,没办法一一答来,第二题有是有表格的,又长。
哈哈,我本来不是买湘教版的,买错了。我要买人教的,哈哈,刚好看到你的问题就顺便看看能不能帮帮你的了。  我上次也上网狂查,都查的不是那么的确切。
你可以到网络文库里去找找。不过我找的有点难,你试试吧!
Ⅵ 地理必修三单元检测三答案
DBBAD CBBBA CBBCB ADABB DACCD
Ⅶ 地理必修三测试题!急!
期末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都处在大河的入海口
C.同属地势平坦的大平原
D. 都临海洋
“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 2--3 题。 
2.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 泥沙淤积 ② 蒸发加强 
③ 围湖造田 ④ 降水减少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3.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烷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加大湖盆 
④长江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大堤间土小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荒漠化是荒漠扩张的过程
B.荒漠化的防治战略和对策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
D.土壤有机质减少是荒漠化迹象之一 
5.关于我国湿润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6.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  
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
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7~9题。
7.“树干高耸,树冠成阴,有明显层次,树种繁多、藤蔓密布,阳光难以照到地面。”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种植被的特色(   )
A.③    B.②      C. ①     D.④
8.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
A.①②⑥     B. ④⑥⑦      C. ②④⑤   D.②③⑤
9.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
A. 苔原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 1 0-13 题。
10.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 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  人为的污染 
③ 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1.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烧煤、石油,排放 CO2    
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 
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        
D.海洋资源开采及赤潮现象 
12.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 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已加人 WTO ,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 
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13.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的					
B.海陆位置不同造成的
C.气温随经度位置的变化造成的			
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的
14.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是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15.下面哪一条铁路线是山西煤炭外运专运干线(       )
A.哈大线    B.陇海线	 C.大秦线    D.宝成线
16.图一中表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与图示内容相符的是()
A.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荒山		
B.a水田  b旱地   c草地  d林地
C.a水田  b旱地  c林地  d草地     	
D.a水田  b林地   c草地  d荒山
17.有关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B.区域发展面临失业率升高、人口增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C.经济增长加快,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
D.人地关系已趋缓和
18.梯田田埂的水平延长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等高线基本平行
19.梯田的修筑,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坡向   B.土壤类型   C.形态   D.物质组成
20.下列关于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实施亚马孙开发计划而修建 	
B.从大西洋沿岸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
C.促进了东部移民进入雨林区	
D.修建雨林公路利于热带雨林的保护
21.世界经济的“太平洋时代”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B.地理大发现之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美国南北战争之后
2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23.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江淮地区     
C.江汉平原      D.东北平原
24.下列关于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B.该区雨林破坏的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
D.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5.下表是今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a	242.4	1.5	57.5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1.根据所学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北京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              。
 (2)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                 物体的位置。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以迅速计算出               物体的空间位置。
(3)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彩色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判断,该地区           用地面积在缩小,而                用地面积在扩大。
(4)下列活动中,可以应用我们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的有                (多项选择)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商业网点布局                      
D.人口出生率的计算
2.(12分)下图为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示意图,读图后完成: 
 
(1)请选择其中一项工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建设该工程的艰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重要意义。
(2)西电东送工程中,全国有北、中、南三线,请说出北线与南线各主要依靠何种能源产生巨大的电能输出,电力各输往哪一主要工业区。
线路	依靠能源	输往工业区
北线	 	 
南线	 	 
 
3.读“五大湖地区图”(图四),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A是			市,是最重要的			(矿产)产区。
(2)图中B是			市,C是			市,E是			市,其中有“汽车城”之称的是			,享有“钢都”之称的是			(填字母)。
(3)图中虚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实线箭头表示		(矿产)的运输方向。
(4)图中各城市共有的工业部门是			工业,该种工业布局的方式属			型,发展该种工业的有利条件有:资源条件是				    ,交通条件是			   ,农业条件是				  ,历史条件是				。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比较图7中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乙		
(2)图中甲区域A、B区域农业发展的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4)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3.C4.A5.C6.C7.C8.B9.A10.B  11.D12.A13.B 14.D15.C16.C17.A18.D19.C20.D21.C22.A23.A24.D25.B
二、综合题(50分)
1. (13分)	
(1)GPS   GIS
(2)静止 运动
(3)绿地(农业)建筑(城市)
(4)ABC
2.(共12分)
(1)(考生选择其中一项工程回答,建设艰巨性4分,意义4分,共8分。)
工程	建设困难	意义
西气东输	线路长,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投资大	有利于缓解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上海经济区能源紧张状况;有利于改变我国能源过分依赖于煤炭的状况;因减少了煤炭用量也使我国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得以改善。
青藏铁路	遇有冻土难题以及高原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投资巨大	有利于缓解青藏地区交通闭塞问题,在加强民族团结、支援西藏建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电东送	水电建设一次性投资大,火电建设要处理好对当地环境污染问题	可以缓解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减轻我国能源运输方面的紧张状况
南水北调	调水中、西线没有现成线路,工程浩大,投资巨大;东线沿运河调水,有相当河段要提水,耗费能源巨大	可以缓解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尤其解决华北地区长期以来供水紧张的状况。
3.(每空1分,共15分)
(1)德卢斯	铁矿	
(2)芝加哥	底特律	匹兹堡	C	E	
(3)铁矿石	煤炭	
(4)钢铁	资源(或煤铁复合体)	煤、铁资源丰富	五大湖和运河廉价水运条件	农业基础好	开发历史悠久(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
4.(10分)
(1)甲: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4分)
(2)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  (2分)
(3)低温(热量条件较差)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等 (2分)
(4)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