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世界地理学家柏拉图

世界地理学家柏拉图

发布时间: 2021-02-20 00:26:09

1. 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急求,望高手解答,,,谢谢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罗马地理学继承了古埃及地理学运用数学探讨地理现象的传统,成为西方地理学发展的源流。其早期重要奠基人,是公元前 5世纪的希罗多德,他最早探索了历史上的人地关系、讨论了区域的界线;希波克拉底创立了人的 4种气质学说,探讨了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稍后,德谟克利特对宇宙的无穷性、大气现象的原因、生物对气候的依存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推测。柏拉图从唯心论出发,认为圆是最完美的对称形,演绎出圆的地球位于宇宙中心,这是球形说最早的概念。柏氏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唯物地认为地球和天体都是原质构成的,从实验材料和实地观察中进行了归纳判断,科学地证实了大地球形说。
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和《管子·地员》。《尚书·禹贡》按地理特征将古代中国版图分为九州,并概要记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和物产交通,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管子·地员》探索了中国土地的分类和山地植物的垂直带谱,是世界上最早对土地进行系统分类的作品
连年征战、麦加朝觐和商业航海活动,使伊斯兰世界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穆斯林旅行家,如马苏第等。十进位制和罗盘就是此期由中国经印度和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的。古代阿拉伯地理学的成就是不应忽视的。如921年,巴尔基搜集了阿拉伯旅行者的气候观察,编成了第一本《世界气候图集》;稍后,马克迪西提出将世界分成14个气候区的方案;11世纪早期,阿维森纳观察中亚山区,提出褶曲抬升山岳的运动和侵蚀切割地形的均变过程。
中国 这个时期在方志、沿革地理、域外地理、自然地理和地图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如法显的《法显传》、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研究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郦道元的《水经注》至今仍为考证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变的要著;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提出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用以解释华北平原形成的原因,较西方类似的见地早4个世纪。
(19世纪初~19世纪后期) 最杰出的人物是德国 A.von洪堡和C.李特尔(见彩图)。他们不仅是德国,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2. 最著名的地理学家是谁他的简介

中国应该是李四光吧
简介: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
中文名: 李四光
国籍: 中国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
出生日期: 188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 1971年4月29日
职业: 学者,科学家,地质学家
毕业院校: 英国伯明翰大学
主要成就: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
为中国原子弹作出了突出贡献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为中国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贡献
代表作品: 《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地质力学概论》
原名: 李仲揆
字: 仲拱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李四光
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在填写报名单时,他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随即灵机一动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从此便以“李四光”传名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赞赏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纪这样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途中,为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还特地取道莫斯科。 1920年 李四光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川。他先后数次赴
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地质构造。 1928年7月 国民政府决定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并选定了武汉大学的新校址(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选址的雕像)。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凌叔华.陈源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要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李夫人许淑彬接到李四光来信,说他已到了瑞士与德国交界的巴塞尔。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 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了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奋战在科学研究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中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专科学校、山东大学地质矿产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学系和物理学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名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李四光担任首任院长。1952年李四光再次应邀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 1958年李四光经何长工、张劲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民族民主主义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60年代以后,李四光因过度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还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以及地热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李四光早年为悼念一个好学生曾写过此诗,亦为其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研究的光辉写照。 崎岖五岭路,嗟君从我游。 峰峦隐复见,环绕湘水头。 风云忽变色,瘴疠蒙金瓯。 山兮复何在,石迹耿千秋。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支持了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始了大规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勘探部门相继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的时候,使滚滚石油冒了出来。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3. 世界上较著名的地理学家有哪些

徐霞客
顾祖禹
张相文
胡兆量
王恢
吴尚时
侯仁之
赵其国
国际著名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
林超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地理学家,珠穆朗玛峰的正名,就是他的功劳。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士光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
任美锷,著名地理学家和海洋学家
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教授、满志敏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李长傅先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谘询委员,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育民先生
沙学浚,著名地理学家
李旭旦教授(1911-1985)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恩涌老先生
蒋君章毕生从事教育、新闻工作,是著名的地理学家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
著名地理学家刘胤汉先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罗洪先

4. 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是个怎样的人

柏拉图(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2]亚里斯多克勒斯的意思是取名恰当的(well-named),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后来,柏拉图的名字就被延用下来。

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争议。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其实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

一般推测柏拉图出生的年份应该是在公元前427年五月七日或前428年的5月或12月 (如同其他早期的西方哲学家,他的出生日期也依然未知) 。柏拉图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雅典奴隶主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阿里斯通 (Ariston) 、母亲是伯里提俄涅 (Perictione) ,他在家中排行老四。

他的家庭宣称是古雅典国王的后代,他也是当时雅典知名的政治家克里提亚(Critias) 的侄子,不过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仍有争议。依据后来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 ,后来因为他宽阔的肩膀而被称为柏拉图 (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但第欧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流畅宽广 (platutês) 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额。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

柏拉图起初打算继承家族传统而从政,但后来情况发生变化。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随即“三十僭主”上台执政。“三十僭主”转而又被新的代议制政府取代。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等地以寻求知识。

据说他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Akademy创立了自己的学校—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学院的名字与学院的地址有关,坐落于一处曾为希腊传奇英雄阿卡得摩斯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学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学院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学院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

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在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人物生平

编辑

成长期28年

柏拉图(2张)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奥林匹克88届第一年),家世显赫,此年即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4年,伯里克利死后第二年,苏格拉底42岁(是年西西里莱翁蒂尼(Leontini)邦人高尔吉亚来雅典求援,告叙拉古入侵其邦)。

公元前423年4岁,阿里斯托芬《云》上演,苏格拉底在场观赏,当场现身示众,态度自若。

公元前421年6岁,据说是《理想国》发生时间(或所托时间)。

公元前420年7岁,进狄奥尼索斯学校,识字,听荷马等诗作。

公元前411年16岁,普罗塔哥拉被400人大会中人指控使人不信神,逃出雅典,在往西西里途中遇难(此前哲学家受迫害或驱逐、处死、或自愿放逐的还有阿那克萨哥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409-403年估计到过骑兵执勤,据说参加过3次战役。

公元前408年高尔吉亚在第93届奥林匹亚运动会上发表演说,呼吁雅典和斯巴达团结起来对付波斯。

公元前407年20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前曾向克拉底鲁学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据说曾想写戏剧,给苏格拉底看,被否定。

公元前405年叙拉古狄奥尼索斯推翻民主,建立僭主政权。

公元前404年23岁,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雅典三十僭主,柏拉图一度想从政,后失望。

公元前399年28岁,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在场)并被处死,苏格拉底死时柏拉图因病不在。[1]

游学期12年

公元前398年柏拉图与其他苏格拉底的弟子纷纷离开雅典到外地避风,到过西西里、意大利、埃及。

公元前392年35岁,在这前后,撰写早期对话:《申辩》、《克力同》、《游叙弗伦》、《拉齐斯》、《吕西斯》、《查米迪斯篇》。

伊索克拉底在雅典办学园,教演讲术。

公元前390年出访:毕达哥拉斯学派掌握的政权等。

公元前388年访叙拉古狄奥尼索斯一世,结识其女婿狄翁(时狄翁20岁),与狄翁成为至交(此其间据说曾得罪僭主被卖作奴隶,由安尼舍里斯赎身)。[1]

讲学期20年

公元前387年40岁,回到雅典,开始个人讲学,或说此年建立学园,此前后撰写对话:《普罗塔哥拉》、《美诺》、《尤息德谟斯篇》。

又中期著作:《理想国》、《会饮》、《斐得若》、《费多》等最具戏剧性的对话。

公元前385年苏格拉底案的平反:立苏格拉底雕像。

公元前384年43岁,亚里士多德生,德谟斯提尼生。

公元前387年在雅典西北郊外的陶器区建立学园。“不懂几何学者勿入此门。”世称“柏拉图学院”。

公元前376年高尔吉亚死。

公元前371年底比斯军在伊巴密浓达指挥下,大败斯巴达。

公元前370年德谟克利特死,据说柏拉图曾想购其书付之一炬。[1]

著述期20年

公元前367年60岁,将学园交欧多克索(即欧多克索斯)主持,自己带弟子和友人第二次往叙拉古,当年老狄奥尼索斯(狄奥尼索斯一世)死,狄翁摄政,此时柏拉图已声名远播希腊及以外。

亚里士多德来雅典学习(据说讲善,仅剩亚里士多德一人听)。

公元前366年狄奥尼索斯二世继位,狄翁(狄奥尼索斯二世的姐夫)逃离,柏拉图怅然离开叙拉古。

公元前363年64岁,第三次往叙拉古,被扣留,被逐。

公元前357年70岁,放弃政治活动,全力著述,晚期著作有:智者、政治家、斐里布、蒂迈欧篇。

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大帝出生。

公元前348年晚年最后的著作是:法律篇,伊璧诺米篇续篇,刚开篇即去世。

公元前347年春季(三月?)去世,遗嘱对用于校舍的房产,不许出售、转让。留下四家奴,释放一奴隶,财产很少。

公元前344-343年狄奥尼索斯二世最后被推翻,亚里士多德任亚历山大教师。[1]

思想观点

编辑

唯心主义

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性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图把太阳比作正义和真理,强调我们所看见的阳光只是太阳的形式,而不是实质;正如真正的哲学道理、正义一样,是只可见其外在表现,而其实质是不可言说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分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

柏拉图在《律法》(The Laws)则指出,“宪法国家”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的国家。他在该书中同样指出,妇女和男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和训练。

柏拉图企图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部门。他认为:“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可以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The cosmos itself seemed to Plato to be forever titled toward chaos.)。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关于这个方案付诸实施的机械过程,则是一种想当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多面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体,气微粒是正八面体,水微粒是正二十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多面体是由正五边形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以太。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宇宙也是活的,运动的,有一个灵魂充溢全部空间。宇宙的运动是一种环行运动,因为圆周运动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脚来推动。四大元素中每一种元素在宇宙内的数量是这样的:火对气的比例等于气对水的比例和水对土的比例。万物都可以用一个数目来定名,这个数目就是表现它们所含元素的比例。

政治思想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3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理想政体由于婚配的不善引起3个等级的混杂,导致争斗,军人政体(Timocracy)随之兴起。军人政体中少数握有权势者聚敛财富形成寡头政体(Oligarchy)。贫富矛盾的尖锐化导致民众的革命,产生民主政体(Democracy)。民主政体发展到极端时又会被僭主政体(Tyranny)所取代。

《政治家篇》约作于柏拉图后两次去叙拉古之间(公元前367~前361),这是他在叙拉古的政治实践受到挫折,思想发生变化的时期。《政治家篇》主旨是讨论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义。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确论述了法律的作用并以法律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他认为,真政治家(哲学王)无需用法律统治,但现实中真政治家极为罕见,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还有一定的作用。因为政治不仅是一种艺术,亦是一门科学。法律对于政治家,犹如教练和医生的训练方案和处方一样,法律虽然在理论上是荒谬的,在实践中却是必要的。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设计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环境、疆域大小、人口规模与来源、国家经济生活、阶级结构、政治制度、法律等细则。由于指导思想的变化,第二等好的城邦与《理想国》中的正义之邦相比,在具体措施上有很大区别。主要有:政治制度由哲学王执政的贤人政体转为混合政体,以防止个人专权。《理想国》主张统治者实行公产、公妻、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则恢复了私有财产和家庭。《理想国》中划分公民等级是依照其先天禀赋的优劣,而《法律篇》则是按照后天财产的多寡。

经济思想

(1)关于社会分工和国家产生的学说。从个人需要的多样性、个人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个人能力的差异性这三个方面来阐述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进而以分工为基础描述了国家的产生。

(2)关于交换、市场、货币、商业和高利贷的观点。柏拉图在分工的基础上阐述国家产生的同时,提出了分工与交换、市场与货币、商业与商人产生的因果联系。他认为,城邦之间和城邦内部既然存在着分工,那么就必须有商业和商人,有了商业就有市场,就需要货币。他认为货币是为日常交换服务的,意识到货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柏拉图既肯定了商业的重要性,但又对商人持鄙夷态度,认为雅典人不应该从事这种不体面的事业,而应该让住在雅典的野蛮人去从事。他攻击商人唯利是图,认为国家应该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适当的利润。他更反对高利贷,主张禁止放款取利和抵押放债。

(3)关于理想国和所谓“共产”的观点。柏拉图认为,在社会分工中每个人所从事的行业和担任的职务,由天生的秉性决定。他所描述的理想国,按照严格的社会分工原则,由三个等级组成。第一个等级是执政者等级,即富有理性和知识的哲学家,负责制定法律、教育人民和治理国家。他特别强调贤人治国的极端重要性。第二个等级是保卫者等级,即军人,负责执行法律、保卫国家和打仗。第三个等级是供应产品者等级,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服从统治者的命令、负责生产和供应生活资料。在理想国里,哲学家和军人都被取消私有财产和个人家庭,实行共产、共妻、共子。在柏拉图看来,实行共产制将有助于优生优育并防止出现腐败和内部冲突。柏拉图关于统治者阶级实行共产主义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古希腊斯巴达的实践,对于后来的各种公有制思想具有重要影响。这种思想可以说是当代经济体制理论的先驱。[3]

教育观

建立完整教育体系

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柏拉图认为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7岁以后,儿童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唯心教学

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同时他又指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别强调早期教育和环境对儿童的作用。在幼年时期儿童所接触到的事物对他有着永久的影响,教学过程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引起学生的回忆,经过反省和思维,再现出灵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识。就此而言,柏拉图的教学认识是一种先验论。

阶段施教

柏拉图的教学体系是金字塔形。为了发展理性,他设立了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他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划分了几个年龄阶段,并分别授以不同的教学科目。0-3岁的幼儿在育儿所里受到照顾。3-6岁的儿童在游乐场内进行故事、游戏、唱歌等活动。6岁以后,儿童进入初等学校接受初级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柏拉图接受了雅典以体操锻炼身体,以音乐陶冶心灵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为儿童安排了简单的读、写、算、唱歌一系列活动,同时还十分重视体操等体育训练项目。17-20岁的青年升入国立的“埃弗比”接受军事教育,并结合军事需要学习文化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20-30岁,经过严格挑选,进行10年科学教育,着重发展青年的思维能力,继续学习“四科”,懂得自然科学间的联系。30岁以后,经过进一步挑选,学习5年,主要研究哲学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图相对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学体系。

提出四科

根据其教学目的,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教学观点

每门学科均有其独特的功能,凡有所学,皆会促成性格的发展。在17岁之前,广泛而全面的学科内容是为了培养公民的一般素养,而对于未来的哲学家来讲,前面所述的各门学科都是学习辩证法必不可少的知识准备。文法和修辞是研究哲学的基础;算术是为了锻炼人的分析与思考能力:学习几何、天文,对于航海、行军作战、观测气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学习音乐则是为了培养军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他还很重视选择和净化各种教材,如语言、故事、神话、史诗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进儿童心智之发展。

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5. 世界上较著名的地理学家有哪些

瓦格纳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哥白尼
迪亚士
僧一行
王凡
黄凯
徐霞客
顾祖禹
张相文
胡兆量
王恢
吴尚时
侯仁之
赵其国
国际著名旅美地理学家谢觉民
林超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地理学家,珠穆朗玛峰的正名,就是他的功劳。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古都学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士光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
任美锷,著名地理学家和海洋学家
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院士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人文地理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原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
西晋时,中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周振鹤教授、满志敏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李长傅先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谘询委员,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王育民先生
沙学浚,著名地理学家
李旭旦教授(1911-1985)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
著名人文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恩涌老先生
蒋君章毕生从事教育、新闻工作,是著名的地理学家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邹逸麟
著名地理学家刘胤汉先生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黄盛璋
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罗洪先

6. 地理学家的外国地理学家

毕达哥拉斯(约前572-约前497)
柏拉图(前428-前348)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
埃拉托色尼(前273-前192)
哥伦布(1451-1506)
亚美利加·韦斯普奇
达·伽马
费南多·麦哲伦
库克
托勒密 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德国
李特尔(Carl Ritter,1779-1859),德国
阿·彭克,德国
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德国
柯本(Wladimir Peter Kppen,1846-1940),德国
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1844-1904),德国
赫特纳(Alfred Hettner,1859-1941),德国
特罗尔,德国
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英国
齐泽姆,英国
赫伯森,英国
维达尔·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1845—1918),法国
让·白吕纳(Brunhes,1869~1930),法国
德·马东南(de Martonne),法国
戴维斯,美国
哈特向(Hartshorne),美国
巴罗斯(H. H. Barrows),美国
鲍曼(Bowman),美国
索尔(Sauer),美国
雅·皮叶克尼斯,挪威
贝吉隆,挪威
道库恰耶夫,俄国
巴朗斯基,俄国
苏卡乔夫,俄国
伊萨钦科,俄国
贝尔格,俄国
波雷诺夫,俄国
格拉西莫夫,俄国
维尔纳茨基,俄国
谢费尔(F. K. Schaefer),德国
W. L. 加里森,美国
E. L. 厄尔曼,美国
R. J. 乔利,英国
P. 哈格特,英国
T. 哈格斯特朗(T. Hagerstrand),瑞典
奥尔逊(G. Olssion),美国
哈维(D. W. Harvey),美国
沃尔帕特(J. Wolpert),美国
段义孚,美国
阿努钦,前苏联
汤姆林森(R. F. Tomlinson),加拿大
马伯(D. F. Marble)美国
杜能,德国
韦伯,德国
克里斯泰勒,德国
廖什,德国
艾萨德(W. Isard)

7. 求十个最具影响力的地理学家名字

埃拉托斯特尼 (276BC - 194BC) - 计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 (c.90–c.168) - 编译希腊及罗马知识而成著作《地理学》(Geographia)。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s Mercator) (1512-1594) - 创新的地图学家制作了麦卡托投影法。
亚历山大·冯·洪堡 (176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出版了《宇宙》(Kosmos)及创立了地理学的分支。
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 (177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稳占柏林洪堡大学第一把交椅。
阿诺德·亨利·盖奥特(Arnold Henry Guyot) (1807-1884) - 在冰川结构、冰川运动,特别是快速冰流(ice flow)的高度认识享誉盛名。
威廉·莫里斯·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 (1850-1934) - 美国地理学之父及侵蚀循环(cycle of erosion)的发展者。
韦达‧白兰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 - 法国地质政治学学校创办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学原则。
麦金德爵士 (1861-1947)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共同创办人,之后帮助创立了英国地理协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并成为英国地理协会会长,《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及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作者。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 (1893-1969) - 人文地理学家及中心地理论发明者。
段义孚(Yi-Fu Tuan) (1930-) - 美籍华人学者,开展人性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作为一个学科。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1935-) -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Marxist geography)家,空间及城市地理学理论作者。
迈克尔·弗兰克斯·古特柴尔德(Michael Frank Goodchild) (1944-) - 著名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及在2003年获颁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创会奖项。
奈杰尔‧思瑞夫特(Nigel Thrift) (1949-) - 非表象理论(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发起人。

8.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都有谁

1西汉司马迁(公元前来145--约前自87?)字子长。
《史记》
2班固,字孟坚,《汉书》
3司马光(资治通鉴)
4谈迁
5陈寿(三国志)
地理学家
朱谋玮著有《水经注笺
郦道元(水经注)
班固是历史地理学家
罗洪先
杨守敬
清末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