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学院机构设置

地理学院机构设置

发布时间: 2021-02-19 19:50:33

1. 东华理工学院行知分院的机构设置

姓名 职务 学科 姓名 职务 学科
章良生 院长 中文 何华兴 副院长 中文
刘明标 副院长 政治 彭远明 副院长 数学
姜强华 纪委书记 中文 杨福毅 工会主席 政治
汪伟跃 办公室处长 政治 徐武生教务处处长 中文
张志扬教研处处长 化学 朱彦保 总务处处长 数学
魏小文 学生处副处长 体育 许细华 招就办处长 政治
高新庚 工会副主席 数学 李友明教务处副处长 心理学
刘小红中文 姚萍 中文
何泉清 数学 周柳根 化学
余振民 中文 罗芳 数学
周秀斌 政治 洪连清 体育
邓宇星 政治 许彪吉 化学 姓名 职务 学科 姓名 职务 学科
柴中华 中文系主任 中文 吴志强总务处副处长
杨美余 历史 吴新蓉 化学
徐帅田 校医 黄巩江 书法
周龙霞 物理 费春如 化学
熊红萍 图书馆 解小平美术
胥吉祥 美术 吴辉兴 数学
钟世萍 中文 谢丹计算机 姓名 职务 学科 姓名 职务 学科
张志扬 教研处处长 化学 李友明 教务处副处长 心理学
柴中华 中文系主任 中文 何泉清 数学
洪连清 体育 许彪吉 化学
陈忠平地理 邓宇星 政治
杨志红英语 尧新远 计算机
邓敏计算机 姓名 职务 学科 姓名 职务 学科
章良生 院长 中文 何华兴 副院长 中文
刘明标 副院长 政治 彭远明 副院长 数学
姜强华 纪委书记 中文 杨福毅 工会主席 政治
汪伟跃 办公室处长 政治 徐武生 教务处处长 中文
张志扬 教研处处长 化学 朱彦保 总务处处长 数学
魏小文 学生处副处长 体育 许细华 招就办处长 政治
高新庚 工会副主席 数学 李友明 教务处副处长 心理学
章凌 团委书记 音乐 廖燕萍学生处副处长 数学
周军团委副书记 音乐 柴中华 中文系主任 中文
姚萍中文 刘小红 中文
何泉清 数学 周柳根 化学
余振民 中文 罗芳 数学
周秀斌 政治 周龙霞 物理
黄巩江 书法 吴新蓉 化学
黄晓霞 音乐 杨志红 英语
尧新远 计算机 汤 彬 1963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博士
生导师 。1994年成为计算机应用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于成都理
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副导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
津贴和核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一项,
同时获十余项省部级以上其它奖励。出版著作与国家行业标准3部,发表论
文40余篇,主持并参与科研课题15项,其中2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
陆 玲 1962.10出生,湖南人。1984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物探系,现任东华理工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
数据库。 主讲本科、研究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据库及应用、
计算机图形学、 C语言、三维动画制作技术、 数据结构、数字
图象处理等多门课程。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出版教材一部,出版
国家核行业标准一部,主持省部级项目《计算机图形学CAI开发》
《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两项,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
进步二等奖一项。
饶运涛 团结协作、学术思想活跃、整体力量较强的硕士生导师,与周航慈主编
《单片机程序设计基础》;与邹继军郑勇芸编著《现场总线CAN原理与
应用技术》等著作。 Tessie G. Pontino(中文名:苔丝) 菲律宾人,研究生毕业,于2003年受骋于我校
任英语教师。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机构设置

国家级重点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
虚拟地理环境国家重点版实验室江权苏省培育点
省属重点学科与研究机构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江苏省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江苏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
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博士后流动站
地理学
二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自然地理学博士点
海洋地理学博士点
环境地理学博士点
人文地理学博士点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点
遥感技术与应用博士点
第四纪地质学博士点
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
自然地理学硕士点
人文地理学硕士点
第四纪地质学硕士点
遥感技术与应用硕士点
环境地理学硕士点
海洋地理学硕士点
旅游管理硕士点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
院属系所中心
地理科学系
旅游管理系
土地资源与管理系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海洋资源系
地理信息工程所
滩涂研究所
人文地理与区域规划研究所
环境科学研究所
地政地籍研究所
海岸与第四纪研究所
地图学与遥感研究所
城镇规划与景观设计中心
旅游管理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心
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环境-生态-气候研究中心
南京师大地科院教材研究与发展中心

3.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的历史沿革

图,竖立在校门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了于1996年,其前身为地理系和环境科学系。地理系建立于1949年,最初为东北师范大学史地系的一部分,也是新中国在东北根据地最早建立的地理系。环境科学系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是1978年建立的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创办的培养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和环境保护人才基地之一。
第一部分 建院前的地理学系(1948—1995)一、创建与快速成长时期(1948—1965)
(一)地理系的创建
东北大学于1946年创立后,学校教学单位设立了三个系,十科,其中史地科隶属社会科学系。
1948年底,经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学校将系改为学院,科改为系。由于师资队伍匮乏,地理学科还没有独立建系。
1949年2月,东北局大学委员会和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发布文件决定将原沈阳的东北大学、长春的长春大学、吉林的长白师范学院的教职员和学生并入东北大学,其中包括原来的教师和部分学生。至此,史地科的地理师资队伍已有一定基础,形成了地理教学组,为后期地理系的建立打下一定的基础。
1949年7月,东北大学对现行教育制度和学校机构进行了全面整顿。8月,社会科学院所属的史地系分开,分别设立了历史系和地理系。由于师资短缺,社会科学院院长智建中亲自到关内招聘地理教师。9月,张子桢、张恩护、魏文泽受聘到系工作。李振泉和刘培新从北平师院(今北京师大)地理系毕业,被分配到地理系。智建中院长主持召开了地理系的第一次会议,正式宣布地理系成立,任命孙亚明(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地理系主任,张子桢任副系主任,张力果以研究生身份承担地理系的行政秘书工作。10月,丁锡祉从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受聘来系任教。1949年11月6日,学校召开“中共东北大学总支委员会公开大会”,宣布了党的组织,公布了党员名单,张力果是地理系教职员中唯一的中共党员。11月8日,任命张子桢为代理系主任。
1954年,景贵和、陈鹏、陈祥林等毕业后留系任教。陈亚子1952年随成仿吾校长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经济地理教研室调入东北师大,先在师大附中任校长,1954年调入地理系工作。杨美华分配到大连师专,工作一年,1955年调回地理系。
1958年,新建的地理楼启用,地理系由和平西楼迁入新楼。楼内设有当时国内少见的傅科摆演示室和多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实验室。
1959年开始招收地貌学和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导师分别为丁锡祉和陈亚子,首届研究生共9人。
1960年,为发展独具特色的科学研究方向,填补我国沼泽学研究空白,成立水文沼泽研究室。陈才自列宁格勒大学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副博士毕业回国,充实了经济地理教学与科研力量。
1961年,周占鳌、苏懋德等毕业留系。徐效坡、郭以良从中山大学地理系毕业分配到系任教。
1964年招收第二期地貌学研究生2人。
二、冲击与动荡徘徊时期(1966—1977)三、恢复与蓬勃发展时期(1978—1995)
从1977年起,陆续成立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地学三个研究室,抽出部分专业教师,参加研究室工作。借着吉林省召开环境保护会议的东风,在金岚、郭勇闻等的提议和努力下,1978年3月10日我校通过吉林省教育局向中央教育部递呈了《关于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的报告》(吉师革[78]13号),拟在三个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
1978年9月23日国家教育部科技局下发文件(78教科便字033号),同意我校建立环境科学研究所。吉林省编委(吉编字[78]202号)下发批准文件为标志,环境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
1985年12月17日在环境科学研究所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获得吉林省环境保护局发放的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这是国内最早获得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及认证单位。据此,环境科学研究所可以在国内开展各类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祖国北疆的黑龙江到辽东半岛的大连、直至祖国南疆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各大电厂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都出自环境科学研究所创业的老教师。这为环境科学研究所荣获国家第一批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创造前提条件。
1982年,由于国外已有温排水的标准,而我国火电厂温排水标准方面尚是空白。受水电部委托,环科所与上海水产研究所、海河大学、华北电力设计院、陡河水库等单位开展了联合攻关。为提出温排水热影响排放标准提供了系统的科学依据,填补了我国此领域的空白。火电厂温排水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该方面的研究获得国家能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在环境科学研究迅速发展的当前,审视历史,当再次肯定当时环科所研究工作的超前性、科学性和应用性。老先生们的前期研究工作为以后20年间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专著的出版和成功申报国家重大课题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年到1986年间,研究所完成了国家科委、国家环保总局、水利水电部、吉林省科委、吉林省环保局等科研项目38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1项,校级奖励1项。搞好科研的同时,所内成员亦重视理论成果的积累,曾发表多篇科技论文。1982年完成的《图们江水系污染与水资源保护研究》成果汇编,标志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及综合性研究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这个时期理论成果的积累为进入90年代后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专著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 建院前的环境科学系(1978—1995)一、奠基与起步时期(1978—1985)二、发展与壮大时期(1986—1995)
第三部分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建设与发展(1996—2006)
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发展特色荣誉成就

4.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系所设置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设有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国土资源与环专境学系、水资源与环境系属、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系和旅游与休闲学系5个系以及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河口海岸研究所、土地研究中心、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应用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规划设计研究院等7个研究开发机构。目前,学院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岸海洋地理学等4个博士点;拥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水文学及水资源、海岸海洋地理学等5个硕士点,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及旅游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人文地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全国2个人文地理学重点学科之一。截止2004年9月底,学院拥有全日制在读学生共116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7人、硕士研究生197人、本科生853人。

5.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组织机构

【党政领导】
龚常智,党委书记,副院长
王建力,院长
何凯,党委副书记
谢世友,副院长
杨庆媛,副院长
【院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科研秘书:陈晓红
行政、研究生秘书:张小兰
教学秘书:李元庆
【下设各系】
地理科学系
城乡规划系
GIS与工程系
教师教育系
【实验室】
自然地理实验室
机构功能:本室主要为土壤、地质、天文、植物、气象等自然地理学相关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设备情况:本室的地质、植物、土壤等标本较为齐全,并配备自然地理学科的常规教学仪器、科研所需的NIKON偏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分光广度计、紫外分光广度计、天文望远镜、总有机碳测定仪器、自动元素分析仪等大型设备,还有本科教学和科普兼顾的天文馆、地质标本展览馆等实验场所。
实验室主任: 谢世友教授(正) 邹小红高级实验师(副)
GIS实验室
机构功能:本室具有采集、处理地理信息的研究手段和仪器设备,供学生学习地图、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与计算机有关课程,能够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等工作。
设备情况: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有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静态GPS、激光测距仪、观摩航片的立体镜、地物光谱测定仪等地测遥感仪器,有计算机200余台,以及A3、B0彩色扫描仪、 B0幅面彩色喷绘、A3彩色激光打印机等一系列先进的输入输出设备,此外,还配有最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大大改善了教学手段。
实验室主任: 谢世友教授(正) 邹小红高级实验师(副)
岩溶环境实验室
实验室主任: 谢世友教授(正) 邹小红高级实验师(副)
【其他机构】
资料室
资料室分为教师阅览室、期刊阅览室和内部资料室三大部。有工作人员二人。共藏图书8324册、期刊200多种、5500多册、外文期刊20多种,100多册。大比例尺地图和其它地图共5580多幅。
教师阅览室以图书为主,对象是教师和研究生。2003年底已完成图书的进网工作、已发送到校图书馆网页上。室内藏有一定数量的、种类比较齐全的地图集和具有一些地理专业各方向的工具书,还有大量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专业书,内容丰富,常常吸引外单位高层人员前来查阅。期刊室的主要期刊全部精装成册,其余简装成册、部分期刊从50年代至今。资料完整,并具有连续性。内部资料室收藏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地质图,用于野外考察。我院资料室已具有重点高校资料室的规模,管理规范,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起到了辅助作用。
工作人员:熊至康、龙 建
继续教育办公室
继续教育办公室主要负责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同等学学力学位申请、短训班培训等招生宣传;计划申报、教学计划制定、调整;大纲制定和修改;教材选定和组织;课程安排和协调;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师的聘请;学生的学籍管理等以及校际间的交流。
主管院长:谢世友院长
办公室主任:邹国华

6.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的系部设置

下设地理科学、旅游学、地理信息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教师教育五专个系;旅游规划研究、区属域规划与西部发展研究、“3S”技术应用研究、环境教育研究、东南亚南亚研究、旅游教育培训、实验教学等七个中心;国土开发与整治、区域经济与人口、艾滋病与社会发展、水土资源与山地灾害等四个研究所。建有“地理科学与技术”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旅游、教学技能、规划设计、测量等实验室。拥有“地理科学类专业”云南省教学团队。有国家旅游局批准的旅游规划等资质,是云南省旅游导游、旅游景区管理等的培训单位。
与国外十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资料室藏书10万余册,专业期刊100余种,外文期刊近20种 。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省级、校级竞赛中获奖220余项。

7. 全国那些高校设有地理专业的

绝大来多数综合高校都有地理方面专源业。但不同的学校设置的具体专业不同,名称也有所不同,单纯的叫地理系或地理专业的已经很少了。如北大人文地理专业属于环境科学类(城市与环境学院),不招文科生,该系有16个主要方向:城市与理论地理、城市研究、经济地理、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房地产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设计、旅游与城市游憩空间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户外环境教育与旅游解说、世界遗产研究、国家风景名胜区研究、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空间结构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总之,地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若干专业。如果你是一名考生。注意,大多数专业只招理科生,不同专业有较大的差异。 南京气象学院这几年找的文科生较多斌且就业率还蛮高的

8.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的机构设置

经济管理学部 会计系会计学经济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管理系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系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艺法学部 文学与新闻系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法学系法学音乐舞蹈系音乐学舞蹈学外语系日语英语理工农学部规划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土木工程园林系园林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学部护理系护理学通识教育部 经济管理学部是在原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经济系的基础上,按照学院确立的“通识素养宽厚、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专业打通的办学思想组建而成的,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的学部,下设经济系、管理学、会计学及旅游系共4个学系,开设有经济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等9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
学部拥有一支业务能力过硬、教学水平较高、治学严谨、情绪饱满的师资队伍。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形成了专职教师近50人,兼职教师20余人的学历、职称及年喴结构日趋完善的教学、科研团队,拥有省级、院级教学能手多名,并常年聘用资深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学部坚持“教学、科研两手抓”的指导方针,目前建有ERP实验室、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及上海昌硕科技股份公司、圣美达国际度假酒店等多个实践教学基地,服务于教学;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申报省级教改、科研课题,累计立项的课题20余项;
学部共有在校本科生1800余人,为全院之首。在学部分团总支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经济协会、旅游协会等学生团体组织,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平台。
办学以来,在学部所有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管理类本科专门人才,数十名毕业生考入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吉首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文艺法学部(文法学部))涵盖文学、法学两大一级学科门类,下设法学系、外语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设计系、音乐舞蹈系五大系八大专业(法学、英语、日语、汉语言文学、新闻学、艺术设计、音乐学、舞蹈学),是依托学院综合办学优势,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教育品牌战略,走特色教学之路的教学部。现有专职教师82名,在籍学生1586名,常年聘请资深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硕士以上学历52人、硕士生导师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湖南省教学能手3人,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梯队明显,能持续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科研教改,近三年来争取国家、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荣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发表高质量论文120余篇。
学部现有艺术设计、英语两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设施喀备。拥有仪器设备185台件,总价值385万元,实验室总面积580平方米。其中先进设备语音室3间、电脑图形设计室2间、动漫专业实验室1间、摄影、陶艺、雕塑、漆画、书画、设计工作室6间及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
办学八年来,学部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数十名学生考取了英国阿斯顿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研究生,多次荣获湖南省大学生英语比赛个人、团体奖,在历届文艺汇演、演讲辩论比赛中夺冠。为社会培养了大批3通识素养深厚、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的优秀人才。 理工农学部下属三个系部,共9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园林、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土木工程四个专业在学院本部培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在吉首校区委托培养。 学部现有教职员工67人,其中专业教师58人。
学部公共计算机教研室于2009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研室,近年来,学部在学院本部的教师主持、参与省及院级教改、科研项目13项,参编教材3部,公共发表教改、科研论文34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奖。 学院为了适应社会新的发展形势,结合学院目前实际情况,在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总体要求下,于2010年7月成立通识教育部,这是我院教育教学改革中又一大亮点。通识教育是侩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所有当代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主要使学生拓宽视野、避免褊狭,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通识素养宽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熟练”的应用性侩级专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通识教育部现有专职教师40余人,下设六个教研室:公体教研室、公外教研室、才艺教研室、两课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综合教研室(国防安全教育、写作、公计、公数)。主要负责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身体健康教育、文学、艺术特长教育、国防安全教育、语言、计算机和实用写作教育以及课外文体活动指导等等。通识教育部认真贯彻“以生为本、学风为重、厚德载物、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倡导和践行“弘扬文化、艺术,追求卓越”的学部工作理念,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发展”四位一体,通过“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途径,强化学院建设的“特色意识”、“创新意识”,全面服务学院学生的成长成才。
学院设立了党总支、团总支和工会组织。设立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教学科研部、学生工作部、图书馆、后勤基建部、财务部等行政管理部门。设立了理工农学部、经济管理学部、文艺法学部、医学部,通识教育部等教学机构。机构健全,队伍稳定。人员业务熟悉、分工明确、结构合理。

9.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分别设立有那些机构

具体抄的我也不清楚,请你自己去未来北大人的论坛询问吧。
www.gotopku.cn/forum
:)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