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㈠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题
珍贵
㈡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30%)
1. 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 纬线长度都相等
C. 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D、4万米 D、8万米
3. 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60°W B、60°E C、120°W D、120°E
4.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
A.180° B、0° C、160°E D、20°W
5. 赤道是 ( )
A. 划分经度的起点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自 转 公 转
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所需时间
旋转中心
产生的地理现象
C、 北半球的分界线 D、90°纬线
6.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 )
A. 他们不会相遇
B. 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 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7. 在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
A. 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8.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
A. 0°和180°之间 B、20°W以西到160°E
C、0°E和160°W之间 D、20°W以东到160°E
9. 关于地球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20°N未必位于北半球
B. 150°E经线未必位于东半球
C. 任何一个纬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D.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相等的半球
10. 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B. 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C. 最大的经度是360°
D. 180°经线以东经度越来越大的为东经
1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12.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
A、12小时 B、24小时 C、1小时 D、1年
13. 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 ( )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4. 我们每天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是因为 ( )
A、太阳和星星都绕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15. 南北回归线是 ( )
A、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B、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C、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 D、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二、非选择题 ( 70 %)
1、 根据表中内容,填写下表空格:(16%)
2、 根据四季变化的成因,在下面的关系式中填入适当的文字。(6%)
3、 读下图,回答问题:(13%)
(1)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
B( )
(2)在图中填注C、D两点
C(20°E 、16°N)
D (24°E 、20°N)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按南北半球划分,属于 半球。
(4)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B点位于A点的 。
4、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8%)
(1)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在地球所处的四个不同位置旁的方框里,分别填注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
(3) 在A位置,是 月 日前后;在B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在C位置,北京昼夜长短情况是 ;在D位置,北京是 季(节)。
5、 读“地球上五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7%)
(1) 根据图中数码号填写地球上的五带名称:
A
B
C
D
E
(2) 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注出各带的分界线名称,并写出纬度。
(3) 在A带内,一年中就太阳光照情况能够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4) 一年之内,在C带地面上都能够受到的 (太阳光照情况)。
㈢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一年级前三单元测验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 填空题(每空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
A.十堰市地图 B.江苏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2.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 B.本初子午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20ºW、160º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比例可以粗略描述为 C
A. 各占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海洋 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四分之一陆地
4. 青藏高原虽纬度低,但气候寒冷,这是因为:( A )
A 受地形因素影响 B 受季风影响 C 受海陆位置影响 D 受纬度位置影响
5.在分层设色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绿色区域表示的地形常常是 B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6.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C
A. 哥伦布提出的 B. 加加林提出的 C. 魏格纳提出的 D. 我们的祖先提出的
7.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C
A. 四季如春 B. 终年炎热 C. 暴风骤雨 D. 风调雨顺
8.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A.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B.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
C. 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定也相同
D.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9.下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 从赤道向两极降水越来越多 B. 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少
C. 山地的背风坡降水比较多
D. 中纬度地区,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10.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D
A. 四季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D. 昼夜交替
11.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过后,家住十堰的玲玲感觉 A
A.白天越来越长了 B.黑夜越来越长了
C.天黑的时刻越来越早了 D.天亮的时刻越来越迟了
12.近年来,全球气温明显变暖,主要原因是 B
A.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 B.空气中氯氟化合物增多
C.太阳辐射加强 D.降水增加
13.十堰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4、 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A )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 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 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16.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 )
A.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B.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污染
C.纬度位置,地形,森林面积减少 D. 海陆位置,地形,大气污染
17.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是因为:( A )
A 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 B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造成的
C 多次地震造成的 D 受高原山地气候影响
18.阿拉伯半岛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D )
A .全年高温炎热,湿润多雨 B .冬冷夏热,降水量均匀
C.冬冷夏热,降水量很少 D . 全年高温炎热,降水量很少
19.既属于低纬度又属于西半球的是( D )
A (1200 E , 650N) B (700w ,350N) C (900E ,250N ) D (1700E ,250N)
20. 一架飞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出发,分别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飞行100千米,这架飞机最终会到达出发点( A )
A以东 B 以南 C 以西 D以北 E原地
三. 综合题(共40分)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7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A B C D E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3)写出p 和 q的地理坐标,p( , );q( , );p在q的 方向。
(4)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4分)。
(5)A大洲东部分布着 气候;B大洲西部沿海主要分布着 气候和
气候。
2. 读下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A B C
(1)构成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和 。
(2)A地的气候类型是 ;特点是: ;
A地的气候类型是 ;特点是: ;
A地的气候类型是 ;特点是: ;
(3)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和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 。十堰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3.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题目。(7分)
(1)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
是 米;
(2)用刻度尺量出大青山和小青山两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算出两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 ____千米;
(3)甲、乙两处山坡相比, 处山坡较陡。大青河的流向是
向 流;
(4)沿AB一线附近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沿CD一线附近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
(5)按地形部位来说,丁处是 _____ 。
4.绘图题(4分)
根据气候资料,绘制该地的全年气温曲线图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3分)
该地属于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