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单元考试卷
㈠ 求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试题!!!
一、 高中地理必修1 (第1章、第2章)
下图表示12月22日、b、c、d四城市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1—2题。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2.由南向北排出a、b、c、d四城市的顺序:
A.acbd B.acdb C.cadb D.dcab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3—6题。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4.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太阳直射点所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北半球,向南移动
C.南半球,向北移动 D.南半球,向南移动
5.当地球公转经过乙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B.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C.正是我国华北平原冬小麦播种季节
D.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呈扩大的趋势
6.当地球位于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两地A(36゜N,128゜E)和B(36゜S,128゜E)相比:
A.自转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B.地方时和日出时间都相同
C.日期相同,季节不同 D.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朝鲜于4月5日北京时间10时20分,发射了卫星,阅读朝鲜发射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运行示意图,回答7~8题。
7.当朝鲜发射卫星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华盛顿(西五区)居民晚饭后在电视前
关注朝鲜卫星发射状况
B.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上海
C.广州当天白昼长于卫星发射点
D.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8.卫星发射点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海洋性和大陆性的过渡地带的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2008年3月29 日,新西兰和斐济当地时间晚上8时率先开始“熄灯,让地球睡一小时”活动。随后世界上3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城市按照时区依次熄灭灯光,参与这一由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活动。据此回答9~10题。
9.新西兰开始此活动时,北京时间是:
A.4时 B.18时 C.16时 D.24时
10.全球开展“熄灯一小时”活动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光污染 C.能源紧张 D.土地沙漠化
11.读某日太阳光照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当天的白昼为10小时
B.B地的白昼长度大于C地
C.D地的太阳高度为90度
D.此时,洛杉矶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
12.读某区域部分地理信息图,甲区域气候
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读右图,回答13~15题。
13.如果图中的虚线为晨线,则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6时 B.15时20分
C.3时20分 D.12时
14.若从A点沿经线向B方向发射一颗射程为4000千米的
导弹,则关于导弹落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导弹将落在北半球、西半球
B.导弹落点所在地一年之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C.导弹落在低纬度地区
D.导弹落在B点的东南方向、A点的东北方向
15.若图中AB、BC的图上距离相等,则:
A.AB、BC的实地距离相等
B.从A点出发依次向正北、正东、正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刚好能回到A点
C.AB的实地距离大约是BC的两倍
D.BC的实地距离大约是6660千米
某同学在北半球某地利用日影测量当地的经纬度,当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点40分,日影与竹竿正好等长。右下图是这一天的光照图,据此回答16~18题。
16.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 , ) B.( , )
C.( , ) D.( , )
17.该同学所在的地理坐标为:
A.( , ) B.( , )
C.( , ) D.( , )
18.此时 的昼夜状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下图中横坐标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19~20题。
19.自转线速度相比:
A.d>b>a>c B.c>d>b>a
C.b>d>c>a D.a>d>b>c
20.图中a、b、c、d四个地点昼长时间相比:
A.b>c>d>a B.a>d>c>b
C.d>c>a>b D.a>b>c>d
21.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读下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22—24题。
22.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23.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4.①②③④处的气压比较:
A.③>①>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 ①②③④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 从气流运动看,该图表示的是:
A.北半球气旋 B.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7.若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以东的洋面上,则上海吹:
A.东南风 B.西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回答28~30题。
28.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9.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0.上图中四种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右图甲是地球公转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4个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图乙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8分)
(1)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浏阳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
(2)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处于图乙中的 阶段(从a、b、c、d中选择填空)。
(3)当地球运行到③位置这一天,北极圈的昼长比赤道 (多或少几)小时。从③到④期间,我国东部盛行 季风,亚欧大陆上 (填气压中心名称)强盛。
(4)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地球上 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
32.读右图“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时为 月 日前后,我国华北地区正盛行
风。
(2)此时A点太阳高度是 ,此日A点的昼长为
小时,此日A、B、D三地:按正午太阳高度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按昼长由长至短的顺序
是 。
(3)A、B、C三地的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
(4)AB线正处于 (晨、昏)线上。
33.读右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用斜线表示的两片区域均属
于 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
。(4分)
(2)该气候主要分布在 (2分)
A.低纬大陆西岸 B.中纬大陆西岸
C.低纬大陆东岸 D.中纬大陆东岸
(3)该气候在北美洲、欧洲的分布范围有明显的不同,表现在:(6分)
① ;主要原因是 。
② ;主要原因是 。
34.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
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2分)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分)
(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此季节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3分)
(4)D地7月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4分)
35.(6分)读“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示意图”(图中数字的单位为百帕),填写下表。
A图 B图
气流状况
气压状况
气流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天气状况
举 例 夏秋季节,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_______风 冬季,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填气压中心名称)
wenku..com/view/e9ad827a1711cc7931b716bb.html
㈡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2015地理第二单元答案
自己做啊。
㈢ 有关初一地理第二单元的题
1.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C
A.各占二分之一 B.四分之一是海洋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三分之二是陆地。
2.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A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大洋洲
3.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D
A.南美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极洲
4.以下叙述正确的是B
A.北极周围都是冰天雪地的陆地 B.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C.陆地主要集中于南半球 D.世界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5.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南极地区被三大陆包围 B.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
C.北极地区被三大洋包围 D.北极地区主要是陆地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
A.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B.各板块既包括陆地也包括海洋
C.板块碰撞地区都形成高山 D.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高山
7.六大板块中全部属于大洋板块的是B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
8.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魏格纳是C
A.法国人 B.美国人 C.德国人 D.英国人
9.荷兰“低地”产生的原因是B
A.海平面上升 B.陆地下沉 C.陆地上升 D.人类围海造陆
10.半岛是D
A.海洋伸进陆地的部分 B.陆地伸进海洋凸出的部分
C.陆地被海洋分割的部分 D.陆地被海洋包围的部分
11.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形状像“W”
C.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D.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小
12.促使阿尔卑斯山脉隆起成山的两个相互碰撞的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
C.亚洲板块和欧洲板块 D.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
1.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C.一个规则的球体. D.是一个平面
2.关于地球大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l亿平方千米 B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C.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D 地球的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
3.以下对地球仪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
A.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 B.地轴是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C.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D.凡穿过南北两极的都是经线
4.下列纬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A
A.300 S B.400N C.700 N D.800S
5.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C
A.200E、1600W B.00、1800 C .200W、1600E D900E、900W
6.某地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北侧是北球,南侧是南半球,该地点位置是C
A.西经200与赤道的交点 B.0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
C.东经1600与赤道的交点 D.1800经线与赤道的交点
7.有关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A.0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起点,向东向西各划分1800
B.0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起点,也是经度的终点
C.以00经度为起点,向东为西经,向西为东经
D.东经1000与西经800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但不能平分地球
8.本初子午线是指A
A. 00经线 B.00纬线 C.200W经线 D.1800经线
9.在右图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v 丁
10.(2003年桂林市)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11
A.29%B.71%C.31%D.69%
15.(2003年长沙市)欧洲地形是(C)
A.山地为主B.丘陵为主C.平原为主D.高原为主
16.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B)
A太平洋B.北冰洋 二.大西洋D.印度洋
17.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C)
A.海拔多在500米以上B.海拔都在200米以下C.地面崎岖不平D.坡度较陡
18.深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00米,是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被称为(C)
A.大洋中脊B.大陆坡C.大陆架D.海沟
19.极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是(B)
A.板块内部B.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C.大陆内部D.陆地与海洋交界的地带
20.四大洋中,按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D.北冰洋、大西洋、印度洋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地球上的火山与地震绝大数分布在海洋与陆地的交界线上。
B.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地震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C.由于大洋中脊的板块张裂作用,太平洋的面积正在逐渐扩大。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处,大陆板块俯冲到大洋板块之下,往往形成海沟。
23.乌拉尔山一乌拉尔河一大高加索山是(B)
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B.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C.非洲与欧洲的分界线D.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24.下列四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C)
A.北美洲B.非洲C.亚洲D.南极洲
题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答案 A D C C B D B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A B D A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B B A B D D D
01.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200W,1600E B.200E,1600W C.00,1800 D.900E,900W
02.下列节日中,北京的昼最长的是
A.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03.下列地点中符合热带、西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1800W,200N B.1650W,250S C.1550E,230S D.190W,500S
04.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A.4万米 B.8万千米 C.4万千米 D.8万米
05.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0千米 D.6378千米
06.关于经度、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0经线以东为西经 B.1800经线以东为东经
C.纬度越大,离赤道越近 D.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07.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A.12小时 B.24小时 C.l小时 D.l年
08.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总是保持
A.23.50 B.22.50 C.66.50 D.65.50
09.南北回归线是
A.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B.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
C.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分界线 D.有无极昼极夜的分界线
10.12月、1月、2月是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日月星辰西升东落
B.地球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一致,公转轨道为近似圆形的椭圆
C.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总是保持66.50的夹角
D.因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黑夜比白昼长,且黑夜一天比一天短的时期是
A.春分日—→夏至日 B.夏至日——→秋分日
C.秋分日—→冬至日 D.冬至日——→春分日
13.图上 l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A.1:10000000 B.一百万分之一 C.1:1 000000 D.十万分之一
14.在中国交通地图上,量得沈阳到西安的直线距离为5cm,两地实际的直线距离是1500Km,该图的比例尺是
A.l:30000000 B.l:3000000 C.l:300000 D.l:30000
15.如果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450千米,那么,在比例尺1:15,000,000地图上,两地间的直线距离应是
A.1.5厘米 B.3厘米 C.4.5厘米 D.6厘米
16.地图上泰山的标高是1524米,这个高度是指
A.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
17.画一张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当的是
A.l:l000 B.l厘米代表20千米 C.l:8000000 D.l:40000000
18.甲、乙两地海拔高度分别为1500米和500米,则它们的相对高度为
A.1000米 B.2000米 C.1500米 D.500米
19.以下关于等高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B.同一条等高线,海拔高度可以不同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D.等高线不能重合(表示断崖的等高线例外)
20.当一幅地图的图幅大小不变时,若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则
A.能画在图上的实际范围越小 B.能画在图上的实际范围不变
C.图上表示的内容比较详细 D.图上表达的内容比较简略
2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叫注记
B.地图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称为图例
C.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叫图例
D.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2.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一百万分之一 B.l:2000 C.1:1250 D.1:150
23.甲、乙两地实际距离为400千米,图上距离2厘米,则这幅地图比例尺是
A.1:20000000 B.1:5000000 C.1:2000000 D.1:500000
24.甲、乙两地实际距离为900千米,表示在1:30000000的地图上,则图上距离是
A.30厘米 B.3厘米 C.3.5米 D.2.7厘米
25.将数字式比例尺1:20000改写成文字是
A.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 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2千米
C.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0千米
26.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的是
A.武汉市地图 B.中国地图 C.湖北省地图 D.世界地图
27.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最好选用下列比例尺中的
A.1:10 B.1:1000 C.1:100000 D.1:10000000
28.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要在地图上查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最佳方法是
A.直接查世界地形图 B.直接查亚洲地形图
C.先查亚洲政区图,再查世界政区图,最后查伊拉克政区图
D.先查世界政区图,再查亚洲政区图,最后查伊拉克政区图
29.下列比例尺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1:1500000 B.百万分之一 C. D 1/150000
30.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旅游时,你应当选择什么作为导游图
A.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世界地图
C.中国地图 D.比例尽可能大的地图
㈣ 初一上学期地理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1课时 大洲和大洋
地球?水球?
1.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占71%。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是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是陆地。
3.古时交通工具不发达。人们观测的范围小,他们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陆地。人们就称为地球,从而流传下来。
七大洲四大洋
1.世界之最: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大洲——亚洲;最小的大洲——大洋洲;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最小的大洋——北冰洋;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2.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做半岛。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和半岛统称为大洲。
3.面积较大水域叫大洋。位于大陆边缘,有半岛和岛屿与大洋隔开的水域叫海。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
4.七大洲四大洋掌握。
5.东半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一部分。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欧洲和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6.北冰洋和南极洲分别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和大洲。
7.分界线:亚洲与非洲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是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是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是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是德雷克海峡。
第2课时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
1.海陆变迁原因:1.地壳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的活动(填海造陆)。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有趣的现象: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十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板块运动
1.20世纪60年代,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2.六大板块掌握。
3.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多发地震。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
4.张裂运动:地表逐渐形成裂谷带(东非大裂谷),进而解体,一步步被海水侵入形成新的海洋(红海)。
5.挤压碰撞:大洋面积缩小消失(地中海)或隆起形成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6.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㈤ 中国地图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的试卷
什么版本的?
㈥ 七年级地理第二单元测试卷答案是什么
好歹也拍个照上来啊,这没有问题怎么回答啊
㈦ 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题第二单元(人教版) 开始是:
D 半岛
㈧ 七年级上,历史,生物,地理的期中测试题。(地理讲到第二单元海陆的变迁)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00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正确答案下划横线
1、中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元谋人
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 B、会人工取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4、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5、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6.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禹
7.武王伐纣中的“纣王”指的是哪一王朝的君主: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
8.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家天下
C舜传位给禹 D启打败了有扈氏
9.商朝灭亡的原因是:
A纣王的残暴 B桀的残暴 C犬戎入侵 D奴隶起义
10.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
11.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12.春秋时期,周天子依附诸侯,主要是因为:
A.诸侯的强大 B.周天子不喜欢管理国家
C.周天子是由诸侯选举产生的 D.周天子喜欢依附诸侯
13.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
15.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A楚 B秦 C齐 D魏
16.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 B吴起变法 C管仲变法 D商鞅变法
17.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 B用牛耕作 C大兴水利 D青铜器的使用
18.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奖励耕战 B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奖励军功
19.甲骨文的书写方式是:
A用刀刻 B用毛笔写 C用铅笔写 D用碳笔写
20.下列哪一家的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1.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影响最大的是
A孔子的学说 B老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
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学说与商鞅思想相接近的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语出自
A孙武 B孙膑 C韩非子 D孟子
2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5.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广东省 B广西省 C四川省 D陕西省
26.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是:
A刀币 B铲形币 C蚁鼻钱 D圆形方孔钱
27.秦始皇统治时期,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的事件是: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统一度量衡 D修建长城
28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东西起止是:
A辽东----临洮 B辽东----陇西 C南海----陇西 D山东----临洮
29灵渠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A长江和黄河 B珠江和钱塘江 C长江和珠江 D黄河和淮河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_________。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教育家__________,他的言论收集在__________一书。
3.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商朝的_________发展而来的,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
青铜器是___________ 。
4.战国时期出现的大型乐器__________,表明二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已达到很高的
水平。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
三、列举题(13分)
1. 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三个建立者和三个暴君。(6分)
2、列举战国七雄。(7分)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1. 阅读下列材料(7分)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摘自《史记》
请回答
① 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分)
② 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的政治局势。(2分)
③ 平王东迁洛邑是在哪一年?洛邑是今天什么地方?(2分)
④ 平王为什么辟(避)戎寇?(2分)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阅读材料回答: (8分)
① 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 (1分)
② 这一作品是谁创作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3分)
③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
④我们应如何评价此人?(2分)
五、问答题(17分)
1.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如何。(9分)
2. 试简述孔子在思想、教育上的贡献。(8分)
3.简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上采取的措施
㈨ 我要人教版初一上学期地理的学习与评价的第二单元测试的答案
一.袭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C B D B A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D D C D D D C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B A
二.1. 地轴;北极;南极
2. 6371;4;5.1
3. 一年;自西向东;相同(一致)
4. 不透明;一半;白天;黑夜
5. 比例尺;方向;图例
6. 详;小
7. 荷兰
三.1.(1)A(20°E,70°S) B(170°E,40°N)
(2)东;北
(3)南寒;北温
2.(1)略
(2)略
(3)热带;温带;寒带
3.(1)东北;西南
(2)东;东南;西南
4.(1)300;100;南
(2)150;相对
(3)D
5.(1)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
(2)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亚洲
㈩ 谁有高一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不知道一单元和二单元的在一起的怎么样v?
高一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将第I卷上每小题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标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行星是 ( )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水星、木星 D.金星、火星
2.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条件是 (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自转方向适宜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迈出了中国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在距地球表面约343千米的近圆轨道上绕地飞行45圈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地面,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据此回答5-7题。
3.升空后的“神舟七号”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 )
A.总星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
4.远在美国纽约的华侨晓华看到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感到非常高兴。航天员顺利出舱时纽约(西五区)当地的区时是 ( )
A.28日5时43分 B.27日3时43分
C.27日19时43分 D.27日13时43分
5.在飞船飞行的这几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
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6.在飞船返回地面的这一天,温州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是 ( )
A.昼长夜短,白昼在变长 B.昼长夜短,白昼在变短
C.昼短夜长,白昼在变短 D.昼短夜长,白昼在变长
7.在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依次穿越哪几层大气层 ( )
A.平流层、对流层 B.对流层、平流层
C.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D.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8.“神舟七号”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太阳的太阳风、耀斑等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风、耀斑分别出现于太阳大气的哪一层 ( )
A.日冕层、色球层 B.日冕层、光球层
C.色球层、光球层 D.光球层、色球层
9.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其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 )
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10.夏至时,下列日照图中,错误的是 ( )
A B C D
11.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道面夹角变成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京与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
C.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高
D.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极昼、极夜的天数变长
根据美国地质测量局的检测,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当地时间2007年4月2日7时19分(北京时间4月2日4时39分),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山体滑坡和海啸,造成至少3人丧生,多人失踪。读下图,完成以下9-10题。
12.此时地球大致位于图中的 (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13.从该时刻开始到地球公转至丙点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可描述为 ( )
A.先变慢后变快 B.先变快后变慢
C.一直变快 D.一直变慢
14.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将在首都北京举行第26届奥运会,这时上届奥运会举办地雅典(东二区)是 ( )
A.8月8日2时 B.8月8日8时 C.8月8日12时 D.8月8日14时
15.春分日,当0°经线为0点时,某地北边是热带,南边是温带,西边是黑夜,东边是白昼,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
A.23°26ˊN,0° B.23°26ˊS,0°
C.23°26ˊN,90°W D.23°26ˊS,90°E
16.根据右图所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日,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B.此日,西宁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C.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D.此日正午时分,北京天安门五星红旗旗杆的影子,一年中最短
17.右图中从A→B,C→D是物体水平运动的原始方向,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则( )
A.都向东偏
B.A→B向西偏,C→D向东偏
C.都向西偏
D.A→B向东偏,C→D向西偏
18.岩石圈是指: ( )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19.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
20.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
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丙>丁>乙>甲
21.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
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
22.若该模式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示意图”,甲纬度大于乙,则甲处代表的气压带为(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
23.图1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4.读锋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水易发生在锋后
B.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
C.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
D.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
25.下列现象,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 (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C.城市比郊区的气温低
D.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多出现在多云的夜晚
26.下列实现着下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7.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A.蒸发和蒸腾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28.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澳大利亚东岸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寒流的显著影响
B.寒暖流交汇处,往往会很快产生暴雨
C.秘鲁附近寒暖流交汇处,成为世界著名渔场之一
D.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29.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内含有化石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的岩石是:
A.岩浆岩 B.火山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30.读“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图中各数字代表的地质作用,属于沉积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 )
A.⑤⑦和⑥⑧
B.⑥⑦和⑤⑧
C.③④和①②
D.⑤⑧和⑥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5小题,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
在夜半球一面打上斜线。
(2)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 面,目前
α角的度数是______。
(3)图中所示的日期是 月 日前后,这一天
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
(4)图中A点的昼长是 小时,B点的季节是 季。
(5)图中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32.读季风分布图,回答问题:(共10分)
甲图 乙图
(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 图,判定理由是 。
(2)东亚季风:该地冬季受 (填出大气活动中心具体名称)控制,盛行 季风;夏季受 (填出大气活动中心具体名称)控制,盛行 季风。
(3)南亚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 季风,其成因既与
有关,也与 有关。
(4)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典型地区是
3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分)
(1)从性质上看,甲图中B是_________气团。
(2)甲图为_______锋天气图。该锋面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过境后天气状况是 。
(3)乙图中天气系统位于_________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______天气。
34.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6分)
⑴图中C、D两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分别属于:C ,D 。
⑵华山西峰和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渭河谷地与图中字母 所代表的地质构造相同。
⑶D处的地形是 ,成因是 。
35.读“世界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在图中画出CD这支洋流的流向。
(2)图中中低纬度顺时针方向运动的洋流,
在 半球形成以 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3)若此图为太平洋洋流图,则图中洋流
名称是:② ,⑥ ,
⑧ 。图中字母A、B、C、D四处海域,能够形成渔场的是 处,
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