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2010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

2010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

发布时间: 2021-02-17 21:04:34

❶ 2010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地理,政治试卷及答案

地理试卷做的答案:1~10:BBACD,ABCBD。版11~20:BBDDC,CABCC。权21~30:ADBCD,DDDCA。31~40:CBBAA,DCAAD。41~50:ABDAD,ACCDB。51~60:BACCD,CBCDB。61:AD。62:CD。63:AC。64:AC。65:BD。66:AD。67:BC。68:BC。69:AB。70:BD。

❷ 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及答案,可下载的!

1. 解析: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2. 解析:甲乙两地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均温高于25°,最冷月均温约为8°C,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3. 解析:色林错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故选A.
4.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而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而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故选A.
5.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6.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7. 解析: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相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速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颗粒较小的泥沙沉积.故选B.
8. 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同一海拔,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太阳高度较低);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
9. 解析:本题考查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尘"导致土地沙化.故选B.
10. 解析:观察图中箭头和读取数据,估算出净迁入或迁出的人口数量.选D.
11. 解析:本题反映的应是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而不是"郊区城市化"现象.后者指郊区的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地域城市化,城市中心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城市外迁移出现"空心化".选C.

❸ 求2010年广东省初中二年级(八年级)学业考试生物、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1年地理中考会考专题复习系列资料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理界线中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接近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的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7月0℃等温线
2.下列描述中,表示北方地区的是 ( )
A. 四序有花常见雨 B. 旱地麦浪泛金黄
C. 大漠黄沙驼铃响 D. 青稞美酒锅庄舞
3.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形条件 B. 水源条件 C. 光照条件 D. 科技条件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与①、④两大地理区域分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分界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5.关于四大地理区域优势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①主要是煤炭和石油 B.区域②主要是石油和水能
C.区域③主要是地热能和核能 D.区域④主要是水能和石油
6.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引用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
B.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油气田是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
C.三河牛、三河马是内蒙古草原著名的优质畜种
D.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小
7.干旱是新疆突出的区域特征。下列与该特征无关的是( )
A.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B.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
C.植被稀少,荒漠广布 D.油气资源丰富
8.读下面三幅景观图片,从景观的特征分析,我国西北地区自西向东依次表示
的是( )
A.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C.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结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据此回答9~11题。
9.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与其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高温多雨 B.南方地区——四季分明
C.西北地区——干旱 D.青藏地区——冰川纵横
10.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
A.热带和亚热带 B.亚热带和暖温带 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
11.导致我国南北耕作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候 D.土壤
12.下列各组省区中,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甘肃、宁夏、安徽、江苏 B.江苏、安徽、河南、辽宁
C.陕西、甘肃、山东、广东 D.山东、北京、天津、黑龙江
13.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沙尘暴与人们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有关,能够有效减轻这种灾害性天气的人类活动是( )
A.在农业中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B.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
C.适当增加草场载畜量,提高草场利用率 D.不断开垦草场,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
14.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 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
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小华在暑假游记中写道: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长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
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读图完成16~18题
16.图中数码代表不同的山脉,其中属于地势阶梯分界线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图中某山脉,其南边的河流正常年份不结冰,它是( )
A.①B.②C.③D.④
18.关于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南侧是青藏高原B.②的东侧是华北平原
C.③的南侧是云贵高原D.④的北侧是四川盆地
这里有湛蓝的天空,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虔诚的喇嘛,同时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 )
A.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 B.土壤肥沃的山间盆地
C.水源较好的绿洲地区 D.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20.该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自然原因是( )
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
二、综合题
1.读下面两幅民居图及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现在我国 地区,乙图所表示的房屋多出现在我国 地区。(填写区域序号)
(2)比较甲、乙两图所表示的屋顶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

(3)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名称:
① ② ③ ④
(4)图中界线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界线Ⅱ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5)区域①中,由A→B→C的景观变化依次是:
→ → 。
(6) 区域③中,有我国著名的 工业基地和 工业基地。
2.读“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
(1)西北、青藏地区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图中反映出在经济发展中所具备的优势是 。
(2)从空中俯瞰A→B→C的地表植被依次是
(3)西部地区草原退化、沙化导致沙漠面积不断扩大,重建西部生态环境,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至少答出2条)
(4)西气东输是我国“十五”计划四大重点工程之一,其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 )
A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格尔盆地 D河西走廊
(5)青藏铁路现已通车,请思考青藏铁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多次去过西藏的朋友介绍他的旅游经验:最好的时节是每年的8月到10月;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和防水服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不宜进入高原;最好携带吸氧用具等。
(1)下列甲、乙、丙、丁四幅图展示的景观,游客有可能在青藏高原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
(2)针对这位朋友的下列建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加以解释说明。
①“携带物品的原则是轻便、实用”,“最好携带吸氧用具”是因为

②“防护用品最好带上墨镜、遮阳帽和防晒霜等物品”是因为

③“衣物中,最好带上鸭绒服” 是因为

4.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我国耕地、水资源南北分布的差异。

(2)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地区匹配是否合理
。北方在农业发展中会遇到
问题。
(3)由图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
地区。
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A C D A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B A B A B D C
二、综合题
1. (1)④① (2)甲图屋顶坡度大,因为该地降水多,这样有利于排水;乙图为平顶房房,因为这里降水少,风沙大,房顶平不易被风损坏 。 (3)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4)秦岭-淮河 400 (5)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6)辽中南 京津唐
2. (1)资源丰富,地域辽阔 (2)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退耕还林还草、发展人工草场、推广拦养、建设生态林等 (4)B (5)加快青藏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
3. (1)乙 (2)①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造成游客体力消耗大 ②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③高原上气温日较差大,早晚气温较低
4. 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南方地区耕地少,水资源丰富 (2)不合理 水资源缺乏(灌溉水源不足) (3)南方

这是套比较经典的卷子了,做到各八九十分考试不用怕了

❹ 2010年广东省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听力复bcaab BACBB ACCAB CBACA 21 This sunday 22some of her friends 23 Dance
24in her garden 25 10 80 park 81beside 82 sit83talked 84hungry 85friends 86 never 87hand 88 jumped 89 Mine
单项制:BBCCD DABAB CCACA DDBAD
完形:CDDBA BCAAD
阅读:BDACA DABDC FGBCD

❺ 广东省2010地理、生物中考模拟试卷。

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仅次于尼罗河,居世界第二。有“河海”之称。墨西哥的银、巴西的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闹前列。秘鲁附近的海洋,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阿根毛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南美大陆还有一些独特的动物,如哺乳类的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鸟类中的巨嘴

❻ 2010广东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191403.html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共8页,7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选择题
1.亚运会期间一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D)
A.北京 B.沈阳 C.广州 D.海口
2.亚运会期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是(C)
A.北半球,向南运动 B.北半球,向北运动
C.南半球,向南运动 D.南半球,向北运动
3.检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A)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人工实地调查

4.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B)
A.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 B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C.从西半球到东半球 D.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5.移民外迁的最主要目的是寻求(B)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高的经济收入
C.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有的自然环境
6.下列自然景观中能够反映非地带性的是(D)
A.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B.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
C广东的亚热带常率阔叶林
D 塔里木盆地中的绿
7.下列自然景观只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B
A 黄河壶口瀑布
B.华山西峰绝壁
C.广西桂林芦苗岩溶洞
D.海南天涯海角沙滩
8.季风气候最经典的地区是 A
A.亚洲东部 B.北美洲东部 C.欧洲西部 D.澳大利亚西部

9.图1为城市各功能区付租能力与距城市中心距离关系示意图。与线段a.b.c付租能力相对应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C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10.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植被茂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C
A.差异性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均衡性
11.据报道,2009年10月岛国马尔代夫内阁成员身穿潜水服,在水下6米深处举行了特别会议,讨论海平面上升对该国的影响。此举旨在呼吁全球各国重视的环境问题是 D
A.臭氧层空洞 B.地面沉降 C.海啸问题 D.全球变暖
12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D
A.铁路运输业
B.信息服务业
C.服装加工业
D.水稻种植业
13.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C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人口素质不断下降
C.人口基数大
D.人口流动性小
14下列日照图中(图二,箭头表示太阳光线),能正确反映春分日日照状况的是 D

A ① B ② C.③ D.④
15.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
A.横断山区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珠江三角洲
16.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 C
A.珠江正值枯水期
B.黄河出现冰情
C.长江正值汛期
D.澳大利亚正值一年最热时期
17.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主要原因是B
A.社会经济落后 B.自然条件恶劣
C.开发历史较短 D.矿产资源贫乏
18.最终决定各地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社会经济因素是C
A.国家政策 B.科技水平 C.视场需求 D.交通条件
19.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表现最典型、尺度最 大的地区是B
A.北美大陆低纬地区 B.亚欧大陆中纬地区
C.南美大陆中纬地区 D.非洲大陆低纬地区
读“1800-200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由图可知(D)
A.1800年前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差距大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始终少于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
21.有关城市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城市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加
B.城市化改变了居民就业机构
C.城市化改变了人口空间分布
D.城市建筑物的高度改变了太阳高角度
22.下列有关南亚季风叙述正确的是(A)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南亚季风的原因之一
B.南亚夏季风主要受亚洲高压影响
C.受南亚夏季风影响时,印度西南部温和少雨
D.手青藏高原阻拦,我国不受南亚季风影响
23.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B)
A.终年高温少雨 B.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终年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4.下列地理现象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的是)(B)
A.我国东部自南向北出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景观
B.非洲从赤道向北依次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景观
C.珠穆朗玛峰北坡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草原--荒漠--冰川景观
D.我国中纬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景观
25.某城镇盛行东南风,拟建一化工厂(如图4示意),下列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26.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
A.城市化推进速度快,人均耕地减少 B.珠江口咸潮加剧,影响粮食生产 C.夏秋季节多台风,粮食生产不稳定 D.工业污染严重,粮食产量下降
27.低碳经济谋求低能耗,低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D)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太阳能

28.图中说示的环境问题是(C)
A.荒漠化 B.臭氧层空洞 C.水土流失 D. 全球变暖
29.图示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A)
A.黄土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东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30.地中海沿岸地区所属的自然带主要是(B)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31.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A.太阳活动引发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变化

读图6,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2-34题。
32.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B)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33.如果该图表示海路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B)
A.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环节②为径流
C.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环节④为降水
34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大气环流,则(C)
A.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丁处为晴朗天气
C.丙处为高压 D.丙处温度较丁处高
35.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对此进行动态监测,
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A)
A.3S(RS.GIS.GPS)技术 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测
C.实时录像监控 D.实地调查
36.下列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小的是(D)
A.武汉 B.广州 C.西安 D.井冈山
读“珠三角与周边地区区域合作示意图”(图7),完成37-39题

37.关于图中箭头代表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是(B)
A.实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B.实线箭头代表技术和资金
C.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技术 D.虚线箭头代表资源和能源
38.珠三角石化企业向粤西转移带来的可能影响有(C)
A.大量公司总部向粤西地区转移 B.不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
C.减轻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 D.大量廉价劳动力向珠三角转移
39.为缓解我过西北地区农业用水不足问题,最可行的措施是(C)
A.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冰雪融水量 B.限制畜牧业发展,大力大战林业
C.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D.人工降雨,增加地表径流
40.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有(D)
A.气象灾害减少 B.南极冰川面积扩大
C.全球温度带北移 D.海平面上升
41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图8,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A)(图8)
A.① B.② C.③ D.④
42.下列关于广东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扩大温带水果种植面积 B.大力发展陡坡地种植业
C.进一步扩大商品粮基地规模 D.重点发展水产品养殖与加工业
43.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A.GIS B.GPS C.RS D.RS和GPS
44.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域类型是(C)
A.海洋 B.乡村 C.城市 D.草原
45.下列岩石中,最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B)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46 下列货物运输与所选择的运输方式对应最合理的是(B)
A 50万吨煤炭从山西运往天津----水路运输
B 从北京运往美洲海地的救援物质-----航空运输
C 北京郊区水库的活鱼运往城内市场-----铁路运输
D 20万吨粮食从大连运往广州-----公路运输
47.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A)
A 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山东丘陵
B 长江流域 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 干旱地区
C 亚热带 中纬度 亚欧大陆 东北平原
D 广东省 湖南省 广州市 湿润地区
48.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人地矛盾最剧烈的时期是(C)
A采猎时期 B农业时代 C工业时代 D后工业时代

49.图9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
A滑坡 B修建大坝 C 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50.应对淹塞湖危害最佳措施是(C)
A撤离淹塞户上游居民 B加固淹塞体 C开挖泄洪通道 D一次性摧毁
二.单选选择题

51 图10为城市某功能区一天内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示意图 由图可知该功能区功能是(B)
A 商业区 B 住宅 C工业 D行政
52.城市中心商务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C)
A气候因素 B宗教因素 C经济因素 D地形因素

53.图11为海陆风示意图,此图表示的昼夜状况和风向是(C)
A.白天,海风 B.夜晚,海风
C.夜晚,陆风 D.白天,陆风
54.下列解决青藏高原牧区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B)
A.樵采天然植被 B.开发利用太阳能
C.大力发展薪炭林 D.加大煤炭的开采
55.我国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热量
读“甲、乙两类工业生产成本构成示意图”(图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57题。
56.甲类工业生产成本比重最大的是(D)
A.原料运费 B.产品运费 C.工资投入 D.科技投入
57.乙类工艺部门最可能是(A)
A.制糖工业 B.印刷工业 C.航天工业 D.电子装配工业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西藏墨脱县,是我国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正在建设中的墨脱公路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8-60题。
58.墨脱公路建设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C)
A.终年多雨 B.植被茂密 C.地质条件复杂 D.公路设计等级高
59.该县境内雅鲁藏布江河段航运价值低,起主要原因是(B)
A.封冻期长 B.落差大 C.流量小 D.含沙量大
60.墨脱公路建成后有利于(B)
A.发挥该县的交通优势 B.加强对外物资和文化的交流
C.改善生态环境 D.将经济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三、双项选择题:
61.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此时BD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C.是每年的一月初 D.是每年的七月初
62.下列地理过程属于分化作用的是AB
A.植物根系撑大岩石裂隙 B 烈日暴晒岩石破碎
C 风力侵蚀星辰风蚀蘑菇 D 暴雨冲刷形成冲沟
63、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C
A 诚实化水平是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比值
B 城市化过程中,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用地
C 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
D 城市化影响工业化,工业化对城市化不产生影响
64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是CD
A 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
B 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制冷物质
C 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
D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65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有利于AD
A 航运、发电和灌溉
B 防治水污染,净化水源
C 鱼类洄游产卵,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D 调节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抵御洪水
66 城市中大面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AD
A 净化城市空气 B 减轻酸雨危害
C 防治水土流失 D 减轻“热岛效应”强度

67 图13为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力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BD
A 甲表示劳动力数量因素
B 乙表示原料因素
C 乙表示信息因素
D 甲表示市场因素
68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是CD
A 人口压力大 B 人口分布不均
C 经济技术水平低 D 环保法规不完善
69 近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快,主要表现在BC
A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 城市规模扩大
C 城镇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
70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合理的是BD
A 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 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C 长江三角洲----大牧场放牧业 D 洞庭湖平原----水稻种植业

地理试卷(B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A B B D B A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A C B C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B D A D C A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B C A D B C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A D A C B B A C A C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C C B A D A C B B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BD AB BC CD AD AD BD AC BC BD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