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妈一同走进地理教学设计
① 《走进对联》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让小学生从小了解、欣赏、创作对联,体现了“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的精神与要求。
《走进对联》从“感知对联”、“认识对联”、“挑战对联”三个环节,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进而尝试简单的对联创作,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
教学充分体现生本理念,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感知对联的形式美。
(3)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2、能力目标:(1)尝试创作对联。 (2)学习欣赏对联。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对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对联的形式美,感受对联的内涵美。
难点:学习欣赏对联,尝试创作对联。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对联 激发学习兴趣
1、“爹满门”故事
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对联已入寻常百姓家,过年尤其要贴对联。有句俗话,“有钱没钱,贴个对子过年”说的就是贴对联的重要。今天我们就“走进对联”!
师介绍对联:对联又叫对子、“桃符”;对联,在古代特别崇尚。才子佳人碰在一块,少不了对对子.
二、认识对联 了解对联特点
云白山青万余里 江深竹静两三家
1、学生自由发言,谈对联的特点(学生发言后,自主板书)
① 字数相等
② 词性相对
③ 平仄zè相合:
师释:(平:一二声;仄zè:三四声)这就如同走路,手脚相对才自然,有韵味(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了解“平仄”,
④ 内容相关(关联)
牛刀小试
如何区分上联与下联?(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
1、区分上下联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 ( ) 立志读尽人间书 ( )
②腊梅吐芳迎红日 ( ) 绿柳展枝舞春风 ( )
③雨滋春树碧连天 ( ) 风送花香红满地 ( )
④春入鸟能言 ( ) 风来花自舞 ( )
2.对联寻亲
1.旧岁又添几个喜 4.平安二字值千金
2.和顺一门有百福 5.雨润百花香
3.风和千树茂 6.新年更上一层楼
(1 6 2 4 3 5 )
3.对联找搭档
1.芳草连天碧 春花—— (遍地红 满地开)
2.冬去——— 春来鸟语花香(山明水秀 雪花飘扬)
3.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 (随风飘 舞春风)
4、考试对对子:1932年,清华大学新生入学考试,教授陈寅恪别出心裁地出了一道“对联题”,上联“孙行者”,要求学子按照对联的格式,答出下联。
(出示课件) 孙行者——( )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一个。
(1)猪八戒 (2)沙和尚 (3)祖冲之 (4)牛魔王 (5)王八蛋
三、挑战对联 尝试创作对
点击课件对对子:
①对一字联:海对( ) 松对( ) 雨对( ) 车对( )
②对二字联:大海对( ) 青松对( ) 春雨对( )
名车( )
③对三字联:讲故事——鲁迅对“独角兽”对(比目鱼)
水中鱼(山上虎 笼里鸟 田间蛇……)
④对四字联:连线
白驹过隙 狐假虎威
引狼入室 鸿雁传书
泥牛入海 放虎归山
狗仗人势 天马行空
⑤重组对联: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蝴蝶有花皆入梦”,请从下面的字中选择七个组成下联。
芦苇 香 心 鸳鸯 无 魂 水 不 掉 成 家 蚱蜢
( )
⑥特殊的对联:
析字对(填空):闲看门中木思耕心上田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3、挑战难度对对联:
04年高考试题
荔枝龙眼木瓜皆为岭南佳果。
这幅对联是由三个名词加一个地名词再加一个前面三个名词的属类名词组成的。其实可以有好多种对法,比如:
1、 奔驰宝马丰田都是世界名车。
2、 黄山泰山华山都是中国名山。
3、 赵微周讯许晴都是影坛名人。
4、 香港澳门台北都是中国名城。
四、布置作业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为学校图书馆写一副对联。
② 走进地理,放眼世界
六分仪 确定位置
若干太平洋海区图 告诉你方向
一桶五升淡水 喝
小型半导体收音机 拆开 可以用里面的半导体发射信号
一箱压缩饼干 吃
钓鱼具 没东西吃了的时候用
我会选择 自己逃生 因为我不是安于现状的人,也不喜欢把自己的命运期望在别人手中.
应该可以的救 这个要看当时的情况
不过我这种人喜欢拼一拼,就算自己没有成功,但是却尽力了,人嘛活着也就几十年,至少我经历过了,也就不遗憾了.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
请勿见笑
③ 如何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过去,我们称之为“备课”,而如今叫“教学设计”。它们之间不仅是名称的变换,而其本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么,如何为初中地理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地理教学设计的课程理念 过去,我们教学地理紧紧围绕教材知识、地图表格、地球仪等,以及几年来电子信息、电子备课等多种手段。在地理课上,老师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夺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一点,人人皆知,不可否认。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新课程.新课改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大大促进了地理教育者进行地理改革的积极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一心一意地投身到地理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来。他们对地理的教育教学探讨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他们一致认为:地理的教育教学要开启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对这些有着强烈的时代感、责任感、急迫感的教育新理念,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2、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科学方法。(3)教学设计是操作和规划教学活动的程序和过程。(4)教学设计是以反馈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价值判断。(5)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备的应用性学科。 3、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它先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等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恰当的媒体,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以确保教学和学习获得成功。 二、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过程 1、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1)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设计。 (2)设计教学策略,即教学策略设计。(3)进行教学评价,即教学评价设计。 2、地理教学的设计过程(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的分析是进行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直接影响对学习水平的确定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陈述,以及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效果等等以后各个环节。(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与学活动的依据。教与学的目标是影响教学策略的制定和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教学策略是否有效,一般是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标准的。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 教学策略的设计、选择与实施的各个阶段,不可能离开理论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的背后,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或原则作为指导,有时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发生的。(四)了解实际环境条件 为了使教学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案的制定应以一定的因素为基本依据,其中包括三个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作为教师在这里应该深入全面地把握这三个因素。(五)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学策略解决战略问题,而教学方法解决战术问题,教学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确定 所谓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定义为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七)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传递策略重要的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面对众多的可供使用的媒体,我们需要回答怎样选择,为什么这样选择,依据什么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媒体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媒体观是教师的当务之急。(八)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 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九)形成可操作性教学设计方案 需要将前面各部分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落实,要充分考虑前面各项研究,汇集各种研究内容,将其综合化、系统化和具体化,最后产生一个由一系列表格组成的,具有真正可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策略方案。 总之,我们教学的一切是为了学生。只有你设计的空间越大,学生思考的面就越广,学生的思维更容易发展。如果你的设计很死板,是固定的模式,是无懈可击的真理,那么说明你并没有真正懂得地理教学设计的含义。
④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购房者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运用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课堂。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现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到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收集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然后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海啸、地震等。由于资料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如在生活中,为避免“白色污染”应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生活垃圾应分类进行回收利用;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应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用利于环保的再生纸。在生产活动中,不能以损害环境的方式去谋利,应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总之,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⑤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家乡在哪里,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县市。 难点:如探寻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动机。 1.课前听春锣《赞萍城》。 2.问: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听导言:萍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今天我们要了解、认识我们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我们的家乡是江西萍乡。 二、识看地图,寻找家乡 听导言:想知道萍乡在哪儿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去看看吧! 1、 识看地图 展示给学生一张中国地图,提问:你从地图上知道了什么? (祖国版图的形状犹如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2.小组合作,了解方位 学生分学习小组学习要求如下: 认知方向图标,正确感知各个方位。 查看地图,尝试找一找祖国的东西南北分别有哪些城市? 我再补充讲解: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 3、寻找家乡 导言:我们祖国有23个省,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呢?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请学生找找江西省在哪,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他是怎么找的。告诉学生,江西地图像一个妇女的头。 3.打开江西省地图让孩子们找到萍乡。 4.找邻居。 课件出示:萍乡在江西省的什么位置?形状像什么?他的邻居都有谁?他们分别在萍乡市的哪个方位?学生分小组讨论。 5、画一画 找到了家乡,让我们把它样子画一画吧! 三、赞美家乡。 (1)导言:萍乡是我们的家乡,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的名人和特产。同学们在课前进行了搜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3)教师补充: 萍乡名人: 浩气长存的文廷式,萍乡市人;抵御外侮的吴希,莲花县人;勤勉治学的李有棠,上栗县人;黄海怀,萍乡市人,刘凤诰(1760-1830),萍乡市人;张国焘,萍乡上栗人;柳斌,萍乡上栗人;凯丰,萍乡湘东人等。 萍乡特产: 1、花果(用水果作为原料,味道比较甜,现在基本只有外地人买,本地人一般都不吃) 2、烟花爆竹(以所辖的上栗县产量为最大,但这个特产属危险品,携带不便) 3、腊肉(萍乡人很喜欢吃,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生产,但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少,在市内一村、福林两个牌子的腊肉算是比较好的) 4、盐果子(味道还可以,但多在街头小贩摊上卖,卫生状况不理想) 5、工业陶瓷(工业用品,萍乡产量全国第一) 6、煤炭(萍乡有江南煤都之称,是长江以南的重要煤炭产地) 7、玻璃(萍乡有多家浮法玻璃和工程玻璃工厂,在全国有着重要地位) 8、电瓷(不是电池,也是工业用品,所辖的芦溪县是全国最大的电瓷产地) 四、课后延伸、热爱家乡。 1.以"我为家乡建设出力"为主题,自己能为家乡做的事情写在心愿卡上。 2.继续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县市 萍乡市 上栗县 称号 赣萍 名人 特产 反思:《我的家乡在哪里》情感线在于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为此,我在上课伊始便让学生先观看萍乡春锣(这是萍乡的一个文化特色),使学生在欣赏萍乡风光的同时,了解家乡的风俗,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然后通过“找家乡”、“画家乡”、“赞家乡”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为自己是一个萍乡人而骄傲。在上完这课之后,我觉得自己有点偏重于上地理课了,位置的认识花的时间多了一些。
⑥ 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