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试卷地理
㈠ 2010年高考全国2卷地理
练习册答案是正确的。
【解析】 根据材料“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专78°55‘N,11°56’E)观属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说明由黄河站由极夜转为有昼夜交替现象,即昼由0小时逐渐增加,根据材料“首个日出”,说明是太阳刚好升起,就得落下,应该为当地地方时的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的经度相差约为108°,时间差约为7小时12分,即北京时间约为19:12,故9题选项D最接近;而太阳刚好升起,就马上落下,当地时间为12:00,此时太阳正好位于黄河站的正南方,故10题选C;根据太阳回归运动黄河站刚好出现昼(即极夜现象结束)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有12天。根据对称原理,也就是说到了秋分日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日期为10月2日以后。故11选题选B。
㈡ 2010高考上海卷地理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理综试卷下载大全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2409026-1-1.html
各省历年高考真题都有,可以免专费下载。
http://club.topsage.com/forum-177-1.html
Good
luck~
祝你能步属入自己理想的高校~
㈢ 2010年全国高考试题地理
中国校长网可以免费下载所有的高考试题及答案,网络搜索就有链接,如果需要你可以去下载。如果需要具体地理试题,给个邮箱发你。
㈣ 2010高考文综地理真题
我空间里有。
http://hi..com/%B8%DF%B8%DF%CA%F7%C9%CF%BF%B4%CC%EC%CC%C3
㈤ 2010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文科综合
第一卷(必做,共100分)
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图2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4.当地该日
A. 日落时间为7时
B. 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
C. 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
D.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图3是某地地质地貌示意 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 ④②① D. 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严重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图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7-8题。
7.比较两幅影像,可判断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向由东北该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增加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8.该河口海 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其他的我都有~!要的话联系我[email protected]
㈥ 2010高考地理试题
选择题比较简单,和去年比难度差不多。
㈦ 2010年一道较难的高考地理题(图见2010年全国卷)
其实喜欢地理的人会对这道题非常感兴趣,图看起来很简单,不过平版时要是图看的少了,权或者对地理兴趣不大的话就很头大了。
我也是刚搜到了这个图,N是晨昏线,从N和M相交的位置,可以看出这是北半球,而且说N看到太阳正在下落,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N是昏线,北极有极昼,北半球现在是夏天。另外就是R点看M已经是直线了,那么R点所处的纬度应该很高,由题可知S是R和地心连线在地面的点。
现在看第十题,答案A可以直接无视,因为N是昏线。答案B,此时正是北半球夏天加利福尼亚火险等级高 正确。答案C巴西此时是冬季,东南部雨量很少。答案D夏天雨水较多所以长江口海水盐度比较低。
第十一题,R点上升或下降M和N交点间的距离是不会变的,因为纬线和晨昏线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交点距离是固定的。由此可以排除A和B,答案C 如果R点上升那么会渐渐看到纬线弧度越来越大,那么就会看到M和N呈现相反的相交曲线,由此得出C是正确答案。
其实,做这种题会感觉很过瘾,不知道答案对不对,我想看答案结果有A卷和B卷之分所以不知道这份是哪个卷子。
㈧ 2010年全国各地地理高考题
留下邮箱啊,大哥
㈨ 2010年四川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答案:1.C 2.D
解析:根据四川的能源生产结构判断①天然气比重在四省中突出,同时拥有煤炭和水电判断为四川,②原油比重占主导地位判断为黑龙江,③煤炭虽占主导地位,但是水电比重在四省中最大判断为甘肃,④原煤占比重最大为河北。
1.原煤、原油、天然气都是非可再生资源A错,只有水电是清洁能源,比重很小B错,原煤、原油、天然气矿物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C对,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会增加酸雨的危害D错
2.根据判断结论①为四川,综合比较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是正确的。
图2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3~4题。
答案:3.C 4.B
解析:关键是抓住图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维度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由此判断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看以借鉴处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4.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
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答案:5.D 6.A 7.B
解析:5.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为台湾,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活跃,地震频繁,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属于地震造成的断层谷。
6.根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以判断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因为西侧河流较长,东侧河流短促。
7.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台湾河流众多,但是比较短促,不便于发展内河航运;海岸线曲折。利于建港口;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光照差,不利于晒盐。
答案:8.B 9.C
解析:8.据图分析图示气温最低在0以上不具备凌汛条件,一般少受寒潮影响,降水主要集
中在6-9月份,雨水比较充足少受沙尘影响,最容易诱发的是泥石流(降水集中时若地形较陡地表松散就容易发生)。
9.以温定带,最低温0以上为亚热带气候,锁定昆明和新奥尔良(天津是温带季风气候,加尔各答是热带季风气候),两城市不同的是潜水水位。图示潜水水位在5米左右,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新奥尔良在墨西哥沿岸,潜水水位浅说明是新奥尔良。
答案:10.A 11.D
解析10:若图所示6月22日状况,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北纬40°-50°昼长大约为15小时-16小时20分,而南北半球则关于赤道对称,即北半球的昼长就是南半球的夜长。所以A正确。11.若图表示南半球的状况,根据曲线随纬度变化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当北京时间12点时,30°E为6点,150°W为18点,所以根据判断D是正确的。
36.(36分)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答案:(1)①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②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优势: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大。
(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5)见图的箭头
解析:(1)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根据两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右图为中亚地区。①河流为松花江,②河流为锡尔河。①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由于②河地处内陆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
(2)根据图中等温线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出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可以看出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根据闭合等温线的位置,可以看出,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等温线之所以发生弯曲是因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使得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
(3)乙地为三江平原,有我国最大的沼泽区。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加之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致使地表长期有积水。
湿地是“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作用。
(4)丙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由于纬度较高,多沼泽,且地势平坦,分布有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5)丙地的河流属于外河流,因此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包括海洋水的蒸发、大气的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
39.(60分)
答案:(1)(10分)
都城的区位优势:位于太湖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2 分);位于京杭运河南端,水运方便,利于对外联系;北部大江(或长江)天堑,有利于安全防卫(2分)。
旅游资源集群状况:西湖山水,钱塘江大潮、古运河(或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现代都市风光(2分),构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的景观群,集群状况好(2分)
铁路交通条件: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2分)
(2)(10分)
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成、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2分);上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2分),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2分)
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2分),提高郊区绿化率(2分)
解析:(1)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和区域地理特征。杭州作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等优势。
杭州拥有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的西湖,有举世瞩目的钱塘江大潮,同时还位于京杭大运河上,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很好。加之位于沪杭、浙赣铁路交汇处,交通便捷,旅游通达性好。所以杭州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2)从表1中可以看出城市比郊区气温高,成为一个热岛,与郊区间形成城乡风。由于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污染物也随之到达城市上空,并向郊区扩散,到达郊区,并随着热力环流由郊区流向城市。如果要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就需要郊区把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同时提高郊区绿化率。
㈩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很难吗
我就是当年考生,用的全国卷2,是比平时难了点,地理平时最拿手,结果打开试卷前几道选择题就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