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七年级地理期末测试卷
❶ 初一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1年初一地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试卷满分5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题,计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表示内容最详细的是
A.宿迁市地图 B.江苏省地图
C.中国地图 D.世界地图
2.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赤道是最长的经线
B.本初子午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C.20ºW、160ºE经线圈是东西半球分界线
D.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比例可以粗略描述为
A. 各占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二海洋
C.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 四分之一陆地
4.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
A.巴西高原 B.伊朗高原
C.东非高原 D.青藏高原
5.在分层设色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绿色区域表示的地形常常是
A.高原 B.平原 C.丘陵 D.山地
6.大陆漂移假说是由
A. 哥伦布提出的 B. 加加林提出的
C. 魏格纳提出的 D. 我们的祖先提出的
7.下列地区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A. 寒带气候区 B.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地区
C.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 D. 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8.关于目前人口的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过快,是每个国家都存在的问题
B. 人口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C. 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
D. 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全部集中在发达国家
9.关于人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洲只有黑种人分布
B.白种人是“高等”人种,黑种人是“低等”人种
C.黄种人都分布在亚洲
D.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10.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广学习英语活动,其原因是
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C.英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
11.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12.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的是
A. 四季如春 B. 终年炎热
C. 暴风骤雨 D. 四季分明
13.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低
B.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越来越高
C. 纬度相同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一定也相同
D. 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也随着升高
14.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属于哪种降水类型
A. 对流雨 B.地形雨
C. 锋面雨 D. 台风雨
1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四季的变化 B. 昼夜长短的变化
C.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D. 昼夜交替
16.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过后,家住宿迁的玲玲感觉
A.白天越来越长了 B.黑夜越来越长了
C.天黑的时刻越来越早了 D.天亮的时刻越来越迟了
17. 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会议指出:近年来,全球气温明显变暖,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 B.空气中氯氟化合物增多
C.太阳辐射加强 D.降水增加
18.宿迁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19.当今世界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A.巴以冲突
B.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C.经济贸易摩擦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20.规模最大与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
A. 红十字会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 )
2.纬线的形状是半圆 ( )
3.近来,菲律宾马荣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该国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 ( )
4.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 ( )
5.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主要形式 ( )
6.在卫星云图上,白色区域通常表示云雨区 ( )
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 )
8.在地球五带中,有太阳光线直射的是热带 ( )
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划分的 ( )10.国际合作只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
三. 读图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A 2、C 3、C 4、D 5、B
6、C 7、A 8、B 9、D 10、B
11、A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B 19、D 20、C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读图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南美洲
(2)①太平洋 ②印度洋 ③北冰洋
(3)亚洲 太平洋
(4)苏伊士
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气温 降水
(2)A B
(3)少(较少、极少、干燥、干旱) 多(较多、湿润、多雨) 地中海
(4)高温(全年高温) 多雨(全年多雨、多、多且均匀) B
❷ 初一地理期末测试卷
2013-2014学年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模拟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以下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30小题,共30分)
1.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球形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D.地面高低起伏
2.读右面经纬网示意图1,图中的字母代表经线或纬线,全部都是纬线的一组是( )
A. abc B. aDE C.DEF D. cEF
3.关于地球的自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B.从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C.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
D.地球绕地轴自转,且每小时自转15°
4.地球公转产生了( )
A. 昼夜交替 B. 昼夜现象 C. 太阳东升西落 D. 四季变化5.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晓红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两地季节不同 B.两地远隔重洋 C.两地存在时差 D.两地习俗不同
某学校初一(2)班准备搞一次登山活动,活动地点选在当地的朝阳公园(如图),据此回答6~9题。
6.为了登山方便,需要了解朝阳公园的地形分布和地势起伏状况。下列地图最符合要求的是
A.电子地图 B.遥感地图 C.地形剖面图 D.等高线地形图
7.朝阳公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A.北面 B.东北 C.西南 D.南面
8.登山前,同学们查看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如图),根据预报和活动需要,下列物品不需随身携带的是
A.指南针 B.遮阳伞 C.防晒霜 D.防寒服
9.同学们在山上选择了一处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观察点,这个观察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西埠顶与白头山相比
①西埠顶更陡峻 ②白头山更陡峻 ③西埠顶更高 ④白头山更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1.初一(2)班分两个小组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攀登白头山。出发时,同学们测量了两村的气温,竟发现两村气温相同。对此现象原因进行解释,最可能是两村的
A.海拔相同 B.纬度相同 C.坡向不同 D.经度不同
12.大自然有许多地理现象,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四季更替 B.地震频发 C.人口变化 D.海陆变迁
13.以下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的是
A.相似的古生物化石 B.基本吻合的大陆轮廓
C.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D.北美洲也有黑种人的分布
14.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长夏无冬,鲜花盛开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右图是某市气象站11月30日测得的气温数值,据图回答15~16题。
15.该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大约是
A.8时左右 B.14点左右
C.20时左右 D.2时左右
16.该日气温的日较差大约是
A.38℃ B.15℃ C.10℃ D.5℃
17.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西岸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18.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却比较湿润,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经度位置不同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地形不同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某地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19~20题。
19.从某地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气候特点是
A.全年高温,各月降水非常均匀
B.全年高温,各月降水并不均匀
C.冬季高温多雨,夏季凉爽少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20.气候资料所属的地区位于左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 丙地 D.丁地
下表是“金砖五国”有关数据,据此完成21~22题。
国家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南非
面积(万km2)
960
1707
298
851
122
人口(亿)
13.4
1.4
11.7
1.9
0.5
2010年国民经济增速
9.6%
4.8%
8.2%
4.5%
3.5%
21.以下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 俄罗斯 B.印度 C.巴西 D.南非 22.2010年,巴西的经济增速是 A.9.6% B.8.2% C.4.8% D.4.5%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首要问题,请同学们多关心。据此回答23~24题。
23.图甲反映的人口现象可能是
A.数量过多
B.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多
C.增长过快
D.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24.图乙反映近20年来我国人口
A.增长速度较缓
B.增长速度很快 C.总量不断减少 D.总量翻了一番
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历史发展等的影响,世界各地人种、语言、宗教具有一定差异。据此回答25~26题。
25.小丽被派往国外某地担任翻译。她发现当地居民皮肤白晰,头发多呈波状、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这些人经常到尖顶的“教堂”里做“礼拜”。据此推断小丽最有可能被派往
A.英国 B.印度 C.日本 D.巴西
26.根据当地居民的体貌特征,可知该地主要是 人种分布区
A.黑色 B.黄色 C.白色 D.混血
27.“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A.农村 B.牧村 C.林场 D. 渔村
聚落是反映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文化的一面镜子。据此完成28~29题。
28.下列聚落景观反映我国云南傣族传统民居的是
29.这种聚落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宗教信仰 B.风俗习惯
C.湿热气候 D.崎岖地形
30.新疆的村落多沿天山山麓和绿洲呈带状或点状分布,主要是受以下哪个因素影响?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资源
选择题答案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综合题得分栏:
题号
31
32
33
34
35
总分
得分
第Ⅱ卷
友情提示:仔细审题,沉着应答,相信你会成功!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座号和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共20分)
3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图中地轴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填代码)
(2)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正值深夜酣睡的是 。
(3)图中小山所处的经纬度是 、 ;所在的大洋是 。
(4)当太阳直射A点所在的纬线时,这一天,A地产生的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正午不见物体的影子 B.昼最短,夜最长
C.太阳西升东落 D.昼最长,夜最短
32.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该地形素描图,回答问题。(6分)
(1)写出甲图中相应的地形部位的名称:
A. ;B 。
(2)甲图中两座山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水平距离是 米;乙图中C、D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3)甲图中EF段河流的流向是 。
(4)乙图中山峰C的南、北坡,较陡的是 坡。
33.某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的四名同学,在对亚欧大陆气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8分)
(1)菲菲发现甲图中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①、②、③三地的气候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晶晶也发现一奇特现象,⑤地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雪峰连绵。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团团需要了解莱州市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乙图A、B、C、D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有一幅能说明莱州的气候状况,这幅图是________。请你尝试从这幅图的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莱州市的气候特点。
(3)圆圆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图中④地)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 ,说明理由。
❸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测试卷
07—08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得分______
一、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佳的答案(每小题分,共40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 )
A、地势平坦 B、地势陡峭 C、山顶 D、洼地
2、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 )
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
C、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D、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
3、于亚洲和南极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洲是……………………………………( )
A、非洲 B、大洋洲 C、欧洲 D、南美洲
4、被称为“大地的骨架”的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高原
5、下列各组国家中,与我国云南省相邻的一组是………………………………………( )
A、蒙古、俄罗斯 B、越南、老挝
C、尼泊尔、锡金 D、阿富汗、巴基斯坦
6、有人描述他家乡的气候: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他的家乡在……(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7、在炎热的赤道附近,有一座终年覆盖着冰雪的山峰,它是…………………………( )
A、安弟斯山脉 B、乞力马扎罗山 C、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8、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 )
A、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B、非洲、南美洲、北美洲
C、大洋洲、亚洲、南美洲 D、亚洲、非洲、欧洲
9、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密度与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相当
B、中国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C、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
D、目前我国人口密度约为134人/平方千米,东密西疏,分布不均
10、我国的各种气候类型中,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山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季风气候
11、长江上游是从源头到………………………………………………………………( )
A、宜宾 B、宜昌 C、河口 D、湖口
12、下列世界性或地区性组织中,属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是……………………………( )
A、欧洲联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绿色和平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3、美国中部平原的农业是商品性农业,体现在………………………………………( )
①、产量高 ②、剩余多 ③、自给自足 ④、输出便利 ⑤、贮存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4、法国的卢卡索发展经济主要是开发当地的…………………………………………( )
A、耕作业 B、矿产资源 C、旅游业 D、畜牧业
15、在新疆绿洲上居住的人们利用的一种古老的灌溉设施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自流井 D、间歇喷井
16、下列国际大都市,位于欧洲的是……………………………………………………( )
A、上海 B、东京 C、纽约 D、伦敦
17、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的最好办法是……( )
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止水污染
18、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于……………………( )
A、公元前六世纪 B、公元前五世纪 C、公元六世纪 D、公元五世纪
19、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
A、隶书 B、小篆 C、甲骨文 D、金文
20、下列人类早期文明中心中,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 )
A、尼罗河下游 B、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长江流域
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2分)
21、巴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 和 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建筑杰作。
22、 是我国的第一大岛, 是我国的第二大岛。
23、在我国云南省的元阳县境内,你可见到层层的梯田,这是 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24、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它们是北京市、 、上海市和 。
25、1917年,俄国爆发了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在它的影响下,中国 于1921年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三、读图填图题(每空1分,共30分)
26、读下列《中国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完成相关题目。(15分)
(1)、邻国:A__________,B___________
(2)、隔海相望的国家:
C__________,D__________。
(3)、岛屿:E__________,F__________。
(4)、海域:G__________,H__________。
(5)、海峡:I__________,J__________。
(6)、大洋:K__________,L__________。
(7)、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陆地面积
约为______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___
位,与______洲的面积大体相等。
27、读《世界地图》,完成相关题目。(15分)
(1)、七大洲:
A__________,B__________,
C__________,D__________,
E__________,F __________,
G__________。
(2)、大洲分界线:
H__________,I__________,
J__________。
(3)、有一艘3万吨级货船从中国
广州港驶往美国纽约港。试在图中
画出其所走的恰当的海上航线,并依次列举途经的海域、海峡或运河。
四、连线题(7分)
1.将下列历史事件与其相对应的意义用线连接起来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连接起来。
a.虎门硝烟 A.辛亥革命的序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b.五四运动 B.中华民族的复兴将成现实
c.武昌起义 C.中国进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d.渡江战役 D.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e.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E.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f.改革开放新时代 F.近代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g.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G.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6分)
28、我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和北方的界线,南方与北方的人们生活习惯明显不同。如:
民 居:北方人住的房子注意防寒,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
南方人住的房子很注重通风、防雨,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泄雨水。
饮食习惯:北方人以面食为主食;
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
交通工具:北方以陆路交通为主,基本没有水运;
南方不仅有陆路交通,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北方、南方这些差异的形成,有着当地自然环境的烙印。
试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自然环境的作用。
五、活动探究(本题共5分)
29、无论生活在平原还是了山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请你根据以下两个提示,描述自己的家乡和区域生活。
提示1、自然环境描述: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物产等
提示2、人文环境描述:名胜古迹、文化遗址、风俗习惯、家乡名人等。
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B C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B D B A C A
二、填空题(请在下划线上填写恰当的答案。每空格1分,共12分)
21、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 22、台湾岛、海南岛 23、哈尼、水资源
24、天津市、重庆市 25、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共产党
三、读图填图题(每空1分,共30分)
26、读下列《中国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相关题目。(每空1分,共15分)
(1)、邻国:A、俄罗斯 B、印度 (2)、隔海相望的国家:C、韩国 D、日本
(3)、岛屿:E、台湾岛 F、海南岛 (4)、海域:G、渤海 H、南海
(5)、海峡:I、台湾海峡 J、马六甲海峡 (6)、大洋:K、太平洋 L、印度洋
(7)、960、三、欧
27、读《世界地图》,完成相关题目。(15分)
(1)、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大洋洲 E、北美洲 F、南美洲 G、南极洲
(2)、大洲分界线:H、白令海峡 I、巴拿马运河 J、苏伊士运河
(3)、注:由于巴拿马运河可通过的船舶吨位为4.5万~6.5万吨,因此,可通经过巴拿马运河到美国纽约港。具体线路为:广州港—南海—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太平洋—美国纽约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12分)
28、答题要点:主要原因为秦淮线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主要差异为:
秦淮线 气 温 带 1月均温 年 降 水 量 作 物
以北 温带 低于0℃ 少于800毫米 旱作(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以南 亚热带、热带 高于0℃ 大于800毫米 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五、活动探究(本题共8分)
29、根据学生所在的区域作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❹ 七年级地理神龙海淀测试卷答案
去老师办公室“偷”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