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美洲教学设计
『壹』 拉丁美洲的教案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社会的发展;海地的独立、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葡属巴西的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概括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2)分析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殖民统治迟滞了拉丁美洲社会进步,违背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殖民枷锁被打破,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体现着时代的进步,落后的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的制度所替代。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过程的广泛性、多样性和曲折性。
2.难点分析: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的探讨和理解是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双重特点,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因带有外部条件引发的明显特征,革命带有早产的性质,因而独立运动的成果打上了很大折扣。
课堂教学设计
一、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师:(投影《独立前的拉丁美洲形势图》)讲解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及政治概念。这一地区长期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葡语言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系,所以这一地区叫拉丁美洲。
生:(读图,明确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残暴殖民统治的有关内容,并作简单归纳。
生:(阅读并归纳)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概括)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政治上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肆意掠夺财富,压榨印第安人和黑人是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我们还能找到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历史背景?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概括)相同之处有:随着拉美自身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不同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西、葡的衰落,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在咫尺的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
总之,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拉美独立运动一触即发。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1.海地独立
师:海地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被法国夺取。海地黑人曾多次发动反对法国殖民者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的起义,1791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再次起义。(指导学生了解海地独立的经过和结果)
生:(阅读)
师:1804年,也就是拿破仑在欧洲称皇帝的那一年,海地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海地独立宣言代表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心声。海地独立掀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丁美洲的独立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进程的有关内容,按人物归纳总结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重大事件。
生:(按教师要求阅读、归纳)
生:(列举重要人物及事件)
师:(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并板书)
伊达尔哥____
玻利瓦尔____
圣马丁____
师: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10年至1815年,除秘鲁外,西属拉美殖民地都发动起义,各地初步建立政权,中心在墨西哥。(指导学生了解墨西哥独立运动的特点(更具群众性)和性质)但由于没有提出人民迫切需要的政治经济改革纲领,也没有动员印第安人和黑人参加;各地斗争缺乏协作,力量分散。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和西班牙王室的复辟,各地独立政权大多被摧毁。
第二阶段从1816年至1826年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吸取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打破地区界限,相互配合支援,赢得最终胜利。中心在南美洲。(指导学生了解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北一南,最后联合的斗争的成果)
生:(阅读)
3.葡属巴西独立
师: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到1826年,拉丁美洲基本独立。(投影《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势图》和《拉丁美洲主要国家独立情况表》)
生:(读图、表)
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独立以后,除巴西外,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拉丁美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但独立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国,而西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发展程度很不一样,到今天也是大相径庭。为什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较感兴趣。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能结合美国和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有关知识,想想原因。
生:(按座位分成四组,分组讨论)
师:(巡回走动,听取意见,适时指导)
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讲评并小结)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时期,发展资本主义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却很高;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革命是水到渠成,进行彻底。美国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发展,但国内也存在问题。独立后的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政权,未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使美国南北两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为以后美国内战埋下伏笔。
西属拉美殖民地由封建的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没有统一的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各地是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有早产意味,独立运动的成果打了很大折扣,封建阻力大,发展资本主义受到很大阻碍。
『贰』 初中地理的教案有哪些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学习内容较多。因此,教学中注重教会学生利用地图、数据、图片等资料分析问题,并掌握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思。本节教材安排的特点是“学习亚洲,练习欧洲”,关于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关于“西欧气候的成因”,作为练习题,本节只要求了解,不要求掌握。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课时安排 4课时。
『叁』 如何对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教学设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难点,领会其思想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维束缚,要与时俱进。还应注意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以上就是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应多加注意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课也是这样。良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导入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这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导入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导入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还有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一堂完整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满翔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省、余味悠长或知识升华的结课。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定要对本堂课进行回顾总结,并突出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升华与迁移。
对于整个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并不断地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大方,符合规范。另外,不要有小动作,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要科学性、专业性,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切记口头语。声音要洪亮、清晰,有节奏,语气分明。教学过程要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逻辑起点。突出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自然流畅。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不断引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问题的设计也很关键。课堂教学提问应避免 “无效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的时机也应进行很好的把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且必要时还要进行导答。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让同学们思考。另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尽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学生回答后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说“很好,请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环节要合理有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关注学生,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别低着头只顾讲课。教学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另外,多媒体课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练,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颜色的搭配要符合学生的色彩习惯,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要大,确保文字能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