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2016桐城中考地理试卷

2016桐城中考地理试卷

发布时间: 2021-02-15 22:49:07

㈠ 桐城市2016年地理生物小中考分数

未知数!。。。

㈡ 中考生物地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生物地理模拟试卷,
网上资源很多的,
因你没告诉我们你的省市、地区和所学的版本,
我们真的无法帮你的。

㈢ 2016中考总复习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10°
20°
180°
10°
20°
180°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10°
10°
20°
20°
90°
90°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⑵方向:自西向东。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热 带
北温带动
南 温 带
北 寒 带
南 寒 带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阳光直射
无极昼极夜、直射
无极昼极夜、直射
90°
90°
(北极圈)66.5°
(南极圈)66.5°
(北回归线)23.5°
(南回归线)23.5°

(赤道)0°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学说名称 学说内容 主要证据
大陆漂移学说 ①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②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①大陆轮廓的吻合性
②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
③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板块构造学说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边缘交界处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①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②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
③大西洋的扩张。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P37中的图2.19)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
1、天气及其影响
⑴含义: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⑵特点:短时间(时间)、相差大(空间)、变化大(变化)
⑶影响:天气对交通、生活、农业生产、军事等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⑴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⑵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世界各地获取气象信息→卫星传输接收→对信息加工处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预报
⑶天气预报的形式: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手机短信、打电话
⑷天气预报的内容:
①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②城市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常规情况,另外还有沙尘暴、空气质量、海浪、冰雹、大雾等特殊预报。
⑸常用的天气符号(P46中的图3.6)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一级 1~50 优
二级 51~100 良
三级 100~200 轻度污染
四级 200~300 中度污染
五级 >300 重度污染

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与生活
⑴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⑴日变化(P51中的图3.12)
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⑵年变化(P51中的图3.13)
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⑴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规律:
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P53中的图3.17)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⑹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三、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P55中的图3.19)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P56中的图3.21)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的气候
1、气候的地区差异
⑴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⑵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⑶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 间 变 化 情 况
天气 短时间 时刻在变
气候 长时间 相对稳定,一般变化不大

㈣ 2014桐城中考

语文: 115.5
数学: 121
英语: 65
物理: 65
化学: 50.5
政治: 68.5
历史: 53
地理: 21
生物: 20
体育: 23
实验: 6
政策分:
总分: 608.5

㈤ 生物地理小中考的往年试卷

、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中。每题1分, 共45分)

1.都起源于森林古猿的是

A、人和古代鱼类 B、人和原始的节肢动物 C、人和古代的两栖动物 D、人和类人猿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A、睾丸 B、输精管 C、附睾 D、精囊

3.胎儿与母体靠-----------进行物质交换

A、胎盘 B、母体血液 C、卵黄 D、子宫内膜

4.胚胎在母体子宫里一般发育成熟的时间是

A、260天 B、280天 C、270天 D、290天

5. 周胚胎开始具有人的形状

A、第四 B、第五 C、第六 D、第八

6.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A、优生 B、少生 C、早婚 D、快生

7.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开发资源 B、发展农村 C、计划生育 D、婚前体检

8.生命活动中,不能供给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是

A、脂肪 B、蛋白质 C、水 D、糖类

9.能够分泌胆汁的是

A、小肠 B、胃 C、肝脏 D、食道口

10.在一天摄入的总热量中,早餐的热量约占

A、50% B、40% C 、20% D、30%

11.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只有溶解在--------中才能 运输。

A、酒精 B、水 C、油脂 D、二氧化碳

12.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水

13.消化道内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胃液 B、肠液 C、胆汁 D、胰液

14.下列活动不属排泄的是

A、排出尿液 B、呼出二氧化碳 C、排出汗液 D、排出粪便

15.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构成。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毛细血管 D、上皮细胞

16、--------是人体内主要的呼吸肌之一,它收缩时,将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外界空气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A、肋间外肌 B、膈肌 C、胸肌 D、腹肌

17、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

A、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B、肺的通气 C、体内的气体交换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8、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一段时间后可以看见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氢气

19、下列营养物质中,可以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的是

A、脂肪 B、淀粉 C、蛋白质 D、无机盐

20、一个人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是

A少年时期 B壮年时期 C老年时期 D青春时期

21、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容易患病是

A坏血病 B脚气病 C脚癣病 D佝偻病

22、血液中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是

A静脉血 B小静脉血 C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多的血

23、心脏主要是由--------构成

A膈肌 B心肌 C肋间外肌 D斜纹肌

24、血细胞数量最多是

A白细胞 B血小板 C红细胞 D血浆

25、心脏的左侧收集来自----------的血液

A小肠 B大肠 C肺 D肝脏

26、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应包括

A体循环 B肺循环 C体循环和肺循环 D不含体循环

27、人体的血液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下列哪种血细胞中含有哪种物质所致

A白细胞中含有纤维蛋白原 B红细胞中含纤维蛋白原

C血小板中含血红蛋白 D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

28、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向是

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29、血液流经下列哪一器官时,会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含营养物质多的静脉血

A、脑 B、肺 C、肾 D、小肠

30、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若做跟踪检查,则最先应从心脏的哪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31、动脉的管壁

A、较厚、弹性大 B、较薄、弹性小

C、较厚、弹性小 D、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32、人体循环系统中,不存在瓣膜的是

A、动脉血管 B、静脉血管

C、心房与心室之间 D、心室与动脉之间

33、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是

A、口腔 B、肝脏 C、食道 D、小肠

34、食物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淀粉、蛋白质、脂肪

C、蛋白质、脂肪、淀粉 D、淀粉、脂肪、蛋白质

35、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

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红蛋白

36、血液分层后,处于两层交界处的是

A、红细胞和血小板 B、红细胞和白细胞

C、血浆和白细胞 D、白细胞和血小板

37、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

A、贫血 B、血栓 C、血友病 D、心脏病

38、心脏的腔内,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c

A、壁 B、活塞 C、瓣膜 D、毛细血管

39、动脉血变成静及血的部位是

A、左心室 B、肺动脉

C、主动脉 D、手部毛细血管

40、健康小肾小囊液中几乎不含有的物质是

A、水 B、尿素 C、蛋白质 D、无机盐

41、沼气池中产生的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是

A、氢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甲烷

42、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全部的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葡萄糖

43、从肾小球内滤出的液体是

A、静脉血 B、动脉血 C、原尿 D、终尿

44、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45、将血液从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

A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动脉和静脉都可以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

2、人的一切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于蛋白质。( )

3、病人几天吃不下饭,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的脂肪等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

4、呼吸时,空气通过喉进入食道,食物进入气管。( )

5、房间装修后,过一段时间搬进去住比较好。( )

6、喉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

7、手臂上常常能看见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动脉血管。( )

8、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

9、一个人因失血危及生命是,输入任何血型的血都能获救。( )

10、体循环是先进行,然后再进行肺循环,最后在心脏汇( )

三、 填空(每空0.5分)

1、呼气时, 和 舒张使得胸腔容积 ,肺便收缩,肺内气体压力相应 ,于是气体被排出。

2、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 的作用,而且能调节体内_________ 的平衡,维持__________的正常生理功能。

3、在肾单位中,血液流经 ,经过滤进入 ,形成 ,再经过肾小管的 ,流出,形成 。

4、农家肥具有 、 、 、 和 _________等优点。

5、人体呼吸系统由 和 组成,其中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6、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肺泡壁和 壁都是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7、 是人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气体的共同通道。

四、识图分析题。

1、仔细观察下图,分辨一下哪个是动脉血管,哪个是静脉血管?为什么?(3分)

A为 因为

B为 因为 。

2、下图是李刚同学进行血液实验时出现的情况,根据图回答问题。(5分)

(1)填写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① ② 和 ③ ④ ⑤

(2)、A试管内显示的是 ,B试管内显示的是 。

(3)试管A和试管B内均加入的是新鲜血液,而试验结果不同,其原因是:A试管内 ,而B试管内 。

3、下图是心脏结构图,据图回答问题。(7.5分)

(1)图中①~⑤所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① ②

③ ④



(2)图中一、二、三、四

分别代表心脏的那个腔:

一 二

三 四

(3)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是因为 只能朝向心室开。

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是因

为 只能朝向动脉开。

(4)当图中一和三收缩,分别

将血液泵压至图中

和 所示结构。当图中

二和四收缩,分别将血液泵压

至图中 和 所示结构。

4、(8分)(1)若B为

体循环某处毛细血管,则

A为 ,C为 。

B处进行气体交换时,

血红蛋白与氧 ,血液成分由 血变成 血,经各级静脉回到 心房。

(2)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为 ,C为 。B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血红蛋白与氧 ,血液成分由 血变成 血,血液经 静脉送回 心房。

(3)若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则A为 ,C为 。B处进行了 作用。

5、下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蛋白质、淀粉、脂肪在消化道中的化学性消化过程,据图回答问题。(5.5分)

(1)淀粉从消化道中的[ ]

开始被消化。(2)蛋白质从消化道中的[ ]

开始被消化。(3)脂肪从消化道中的[ ]

开始被消化。

(4)甲、乙、丙三种有机物都

是在 (选填字母)内消化,E是 。

曲线甲是 的消化,

曲线乙是 的消化,

曲线丙是 的消化。

6、右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用图中序号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血液的颜色主要决定于图中的 。

(2)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的数目会明显增加。

(3)当图中 数目

明显下降时,血友病患者的伤口会流血不止。

(4)当图中 的数目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5)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细菌的是 。

(6)担负运输氧功能的是 。

(7)人从平原到高海拔地区时,血液中 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8)图中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在低倍镜下一般不易看到的是 。

㈥ 2011安徽桐城中考地理,生物按比例计入总分吗

yes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