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经济地理学相关的学科
① 经济地理学有哪些经典理论学说
1950-60年代的计量革命来的新自古典经济学模型解释
197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剖析(社会-空间辩证法)
1980年代以来的新区域主义区域发展独特性和创新能力的分析。
1980年代以来基于“生物学”类比而兴起的“演化经济学”
1990年代以来文化和制度转向
2000“年代以来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学术思潮
②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定义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内容
2.经济活动区位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存在3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观点二: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具体地说是生产力的地域组合。
观点三: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经济3者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这3方面的因素所制约。多数学者同意第3种观点。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地域性 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性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3层涵义:
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
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
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1.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地域(人地关系)复杂系统的研究(可持续发展)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劳动就业)
4.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权力结构,产业集群)
③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它的学科特性体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性: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三层涵义,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④ 经济地理学考研排名,最好的学校是什么求赐教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国内经济地理学属于人文地理学下属子学科,加上经济地理学与其它子学科的界限并不那么分明(因为国内经济地理学对城市经济研究的热衷和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再加上硕士研究生阶段招生是以人文地理学招生的。所以读研的话在选择院校时应选择人文地理学好的院校,再在当中选择经济地理学好的老师(当然,如果你坚定地要从事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可以直接找做这研究这方面的老师,不考虑院校)
人文地理学目前最好的学校应该是北京大学(有一定名校情结加成),其城环院院长贺灿飞老师就是做经济地理研究的,近年来他们团队主要在做环境经济地理学,环境管制对企业影响这方面,发了不少文章。此外,北京大学因为周一星等老师,有做城市地理学的传统,在城市地理学这方面也蛮厉害的。
接下来应该是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在上个世纪因为许学强等老师,也有城市地理学的传统,甚至人文地理学风头一度压过北京大学。但中大人文地理学并没有团队,个人工作较多,在人文地理学下面有很多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经济地理学的老师相对较少,侧重也各有不同,你可以去官网看看各个老师的研究方向。
再下来是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人文地理有宁越敏、杜德斌等老师在,人文地理学也很厉害,具体经济地理学也是各个老师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南京大学的人文地理学声誉也非常好,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第一位杰青顾朝林老师以前就是南京大学的(现在在清华大学)。但相对其人文地理学,其规划发展得更好,有张京祥老师等非常出名的老师。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南大的人文地理在地海院,其规划单独设院,是分开的。
上面有人提到北师大和武大,北师大的人文地理有一段时间也很厉害,但现在有所式微,它的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得相对人文地理更好。而武大,武大的测绘在国内是无可置疑的第一名,有5还是6个院士在那边,但它的人文地理一直以来都不怎么发展(我印象里没有听说过武大的人文地理)。
最后是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与地理有关的研究所有很多,在北京、南京、福州、广州、成都、新疆都有,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是说地理所的话,一般是指北京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地理所因为更侧重科研,特别是团队合作接大项目,所以各个研究室会有大牛博导,还有一些硕导,水平有所差别。值得注意的是,中科院地理所的博导只能招收博士生,硕导只能招收硕士生,而且没有普通高校对于统考生比例的要求,所以统考招生的往往只有未曾招到推免生的一两个老师,考不上和踩雷的风险比较大。就读地理所博士的话会更好,像人文地理学目前唯一一个院士陆大道院士、承担一带一路研究的刘卫东老师,主持全国主体功能区的樊杰老师等等,有很多牛人大神。
⑤ 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有什么具体的异同点,两个专业研究的侧重各在哪方面考研的话各有哪些好学校
楼主也应该抄是学习经济学的袭,那我先说一下概念吧:
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综合方法和区域观点,从自然、技术、经济的相互联系中,研究生产力布局和地区生产综合体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
区域经济学:一门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对资源不均质分布且不完全能自由流动的社会经济空间中多种区域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经济科学。
所以简单说: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包括微观、中观和宏观的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而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中观尺度的空间)的经济活动,因而侧重是中观经济学。
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目前,主有三种观点:
(1)区域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3)区域经济学为交叉学科,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
⑥ 经济地理学有哪些就业方向
经济地理学,一般偏向研究中国或世界的产业布局,经济宏观的规划和资源利用回等.由于跟经济学紧密答联系起来,所以该专业通过对地理的研究来为经济服务.现在常用的是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非常广.政府机关,城市规划部门,设计研究院,社会科学院都是非常好的选择.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是由物质流、商品流、人口流和信息流把乡村和城镇居民点、交通运输站点、商业服务设施以及金融等经济中心连结在一起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活动系统。这一系列经济活动都是在具体的地域内进行的,因此,以地域为单元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系统和它的发展过程,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特殊领域。
⑦ 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此外,部门经济地理学也可根据第一产业(采矿、农业、森林采伐、水产捕捞、能源开发)、第二产业(加工制造)、第三产业(运输、商业、旅游、服务等)和第四产业(包括金融、保险、新闻出版、科技研究和情报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划分而进行研究。此外,历史经济地理、旅游经济地理、经济地图等也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区域经济地理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在20世纪50~60年代,地理学的发展着眼于专业分化,区域地理学一度式微,到了70年代,地理学开始强调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紧密联系进行研究,使区域经济地理学日益受到重视。区域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地区综合开发问题,是现代各国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经济活动在地球表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造成经济空间分布有疏有密的根本动力是自然环境本底的非均匀分布以及经济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力量。
基于这种研究议题,经济地理学显示出典型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学科特点。一方面,影响经济集聚和扩散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各种自然要素以及经济、社会、文化、制度等人文要素;另一方面,人类在地表的经济活动已经并且正在强烈地改变着自然格局,造成了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空间尺度的环境变化和环境问题,成为改变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动力。
这种学科特性使经济地理学最有资格成为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的纽带和各类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应该承认,离开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的认识,也就无法正确透视各种空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在摆脱单纯追求经济(GDP)增长的发展观之后,经济地理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具有重大价值的研究视角,可以为塑造新的发展观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由于经济地理学长期以来对区域问题的综合性研究,这门学科也在社会经济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国土开发、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等领域。
经济地理学也是一门非常活跃的学科,发展演化很快;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畴呈现多元化。这个特点与其研究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活动本身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展现出巨大的与发展水平和制度环境相关的空间差异。在欧美国家,经济地理学界几乎每十多年就出现一轮新的理论思潮,来思索和解释社会经济变革的空间内涵和过程。
另外,参加国际会议的经济地理学者经常会感受到来自不同国家学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之间的微妙差异。而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因素都会导致这种差异。承认这种活跃性和多元性并不损害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因为核心问题一直是经济集聚和扩散的动力);了解这个特性有助于进行更有效的学术交流。在这一点上经济地理学与其他地学分支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地球表层,除了大气圈外的其他自然圈层的自然变化的时间尺度都是以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十万年计,而且以往的研究大多忽略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这些学科相对稳定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
如今,随着人们认识到人类活动是改变自然环境最主要的动力,经济地理学的活跃性将为地球表层综合研究带来生机勃勃的力量。正如克拉克、费尔德曼和格特勒在《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中指出的,“经济地理学正处于思维变革和快速成长时期的一个充满未来的时刻……充满着各种具有深远现实意义的思维争辩。”这些思辩将使人们进一步理解、同时也将塑造社会经济的空间过程,因而将直接促进人类影响下的地表过程研究的发展。
⑧ 经济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包括了以下哪些
经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它是人文地内理学的容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组合类型和发展过程等内容。 以生产为主体的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