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教学互联网

地理教学互联网

发布时间: 2021-02-13 10:29:43

⑴ 搜集最好的地理网站

1、中学地理://gzdl.2000y.net/
2、资源集锦之动画之高一篇http://lwl.czyz.com.cn/ziyuanjijing/donghua/gaoyi/
3、互联网上的地理教学资源http://www.nhyz.org/yxx/jxzy/jy/jy1.htm
4、网页素材联合国http://sosoo.cnnb.net/gifs/
5、中教育星多媒体教育资源库&平台 http://estar.rdfz.cn/
6、Flash作品http://www.hubce.e.cn/jwc/jwc5/flash/index.cgi
7、CCTV国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8、中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
9、地理教师网http://dljsw.myrice.com/
10、地理图库http://dili.cpe.net/tuku/tukukj.htm
11、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http://www.cng.com.cn/
12、中国地理教学资源网http://61.142.127.153:8081/
13、地理教育网http://geo.qde.net/
14、地理知识http://dlpy.myrice.com/adlzs.htm
15、中国科普博览之南极http://www.kepu.org.cn/gb/earth/antarctica/index.html
16、地理教与学http://210.39.136.105/Sites/dili/
17、地理E家http://www.dili.cn.gs/
18、三思科学网http://www.oursci.org/
19、北京地理教学资源网http://www.zxdl.bje.gov.cn/new/
20、马鞍山地理教学网http://www.zxdili.com/
21、新新地理课堂http://www.hsyfg.net/tl/xinxin/news/index.asp
22、http://www.hubce.e.cn/jwc/jwc5/flash/index.cgi
23、大连教育网http://www.fore.com.cn/subject/index.jsp?subjectid=118
24、中国科普博览http://www.kepu.com.cn/gb/index.html
25、水利人的网上家园http://video.waterinfo.net.cn/
26、http://www.ltyz.gx.cn/dljxzyw/bus/
27、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seniorgeo/
28、http://jy.nbe.net.cn:60003/xinjc/xjc-main.htm
29、地理课堂http://www.zydl.net/news/index.asp
30、多媒体课堂——慈溪电子备课系统http://beike.cixie.net/
31、地理柳州巴士站http://www.ltyz.gx.cn/dili/ffeeii/index.asp
32、http://www.iecn.cn/zgpd/ccdl.htm
33、爱好者http://61.184.119.196:8018/default.aspCAI
34、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网http://www.wwfchina.org/
35、大科普网http://www.ikepu.com.cn/
36、地理雪窗http://wujh.sosoo.net/
37、地理教师http://geoteach.jyjy.net.cn/
38、地理课http://www.qd65.qde.net/teacher/bbs/index.asp
39、地理课件积件库http://zjycy.myetang.com/kjzc/dlkjml.htm
40、地理频道http://www.dlpd.com/
41、地理纵横http://61.130.175.245/dl/index.htm
42、风水宝地http://61.177.236.130/1/index.asp
43、国家电力信息网http://www.sp.com.cn/default.htm
44、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http://nfgis.nsdi.gov.cn/
45、海洋科学http://www.bjkp.gov.cn/gkjqy/hykx/left.htm
46、华方教育软件园http://esoft.myrice.com/kj_dl.htm
47、地球村http://world99.myetang.com/index.html
48、中华地图网http://www.hua2.com/index.asp
49、中国地震科技信息网http://www.eq-csi.ac.cn/
50、人口世界http://www.shfpc.gov.cn/popinfo/pop_homepage.nsf/default
51、星空观测者http://vip.6to23.com/czast/
52、三农数据网http://www.sannong.gov.cn/tjsj/ndsj/1/default.htm
53、环保人之家http://www.epman.cn/
54、景观中国http://www.landscapecn.com/info/
55、课程研究http://www.pep.com.cn/kechengjcyjs/index.htm
56、http://www.pep.com.cn/zhxdl/index.htm
57、世界列国大观http://www.lidicity.com/lieguo/
58、气候统计资料http://www.hko.gov.hk/wxinfo/climat/world/chi/n_america/canada
/canada2_c.htm
59、人地网http://xiabing.sosoo.net/index1.htm
60、天地人和http://www.enviroinfo.org.cn/
61、天气在线http://extern.t7online.com/
62、天文知识http://rigel.y365.com/astronomy/index.htm
63、图行天下http://www.go2map.com/
64、网博国家馆http://www.efair.gov.cn/chinese/country/shuzi/G/
65、中国地震信息网http://www.csi.ac.cn/html/index.jsp
66、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http://www.cigem.gov.cn/jcy/homepage/html/default.asp
67、中国海洋信息网http://www.coi.gov.cn/
68、国家环保总局http://www.zhb.gov.cn/
69、中国矿业网http://www.chinamining.com.cn/index.asp
70、中国旅游网http://www.cnta.com/
71、中国煤炭资源网http://www.sxcoal.com/cn/
72、南水北调网http://www.nsbd.mwr.gov.cn/
73、中国沙尘暴网http://www.ststorm.com.cn/script/index.asp
74、中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网http://www.drccu.gov.cn/index.htm
75、中国科普展览 http://www.kepu.com.cn/
76、北京科普之窗 http://www.bjkp.gov.cn
77、天津科普网 http://www.tjkp.gov.cn
78、南京科普之窗 http://www.njkp.nj.gov.cn
79、地理博览 http://www.fslib.com.cn/fsbook/dili
80、古气候与古海洋研究网上资源 http://www.datasync.com
90、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www.cbe21.com/xueke/dili
91、水文资料库 http://ck2.oc.ntu.e.tw
92、国之源 http://www.gzy.com.cn
93、世界地理网 http://www.earth-world.com/
94、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http://nfgis.nsdi.gov.cn/
95、地理信息资源网 http://gis.cnroot.com/
96、地理信息系统信息源 http://tellgis.home.sohu.com/
97、国讯网校 http://www.chinaschool.net
98、大地生活网 http://www.e-earthgeo.com
99、中学地理教学资源网 http://www.yeschool.net/zhp/
100、气象万千 http://www.i121.net
101、中国气象局 http://www.cma.gov.cn
102、全球气象图 http://www.weatherimages.org
103、中国土地 http://www.webreso.com
104、亚太地区之海洋模式与资讯系统 http://sol.oc.ntu.e.tw
105、地球科学远距离教学 http://gis.geo.ncu.e.tw
106、中国水文大事记 http://www.chinawater.net.cn
107、中国水灾年表 http://www.cws.net.cn
108、华夏水网 http://www.e-water.com.cn
109、地球科学在线 http://www.earth-science.net
110、地球科学进展 http://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
111、地图通 http://210.71.181.205
112、香港太空馆 http://www.lcsd.gov.hk/hkspm
113、经纬地理:http://www.xcsf.com/xyt/gx
114、http://dili.fsjy.net/content_D.htm
115、中国公众科技网http://www.cpst.net.cn/
116、介绍望远镜的网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59&start=0
&rid=&S=
117、天文请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017&rid=643518&S=d3
&pl_view=&start=0#msg_187746
118、彗星的观测知识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9&rid=64351
8&S=&pl_view=&start=0#msg_183438
119、全年主要流星群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8&rid=643
518&S=&pl_view=&start=0#msg_183437
120、三垣二十宿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5&rid=643518&S=
&pl_view=&start=0#msg_183429
121、城市观星指南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3&rid=643518&
S=&pl_view=&start=0#msg_183426
122、如何认识星空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82&rid=643518&
S=&pl_view=&start=0#msg_183424
123、天文基础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68&start=0&rid=779
476&S=
124、天文酷站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26866&start=0&rid=&S=

125、天文学名词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3&start=0&rid=7
79476&S=
126、88星座总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7&start=0&rid=7
79476&S=
127、宇宙可能的结局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2&start=0&r
id=779476&S=
128、天文唯美图片系列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50&start=0
&rid=779476&S=
129、梅西耶星云星团表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6&start=0
&rid=779476&S=
130、四季星空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4&start=0&rid=779
476&S=
131、天文学和人类社会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1&start=0
&rid=779476&S=
132、天文学发展简史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1670&start=0&r
id=779476&S=
133、到月球上去开展天文观测和研究http://sq.k12.com.cn/bbs/index.php?t=msg&th=1
1667&start=0&rid=779476&S=
134、高中地理资源库http://gzdl.xkc.cn
135、初中地理资源库http://zxdl.xkc.cn
136、三万课件下载http://www.topcai.com
137、地图爱好者联盟http://www.sinomaps.com/cgi-bin/leoboard.cgi
138、地图之窗http://www.mapwindows.com
139、初中政史地http://www.e6e8.com/Index.asp
140、地球科学网站:http://www.nju.e.cn/njuc/dikexi/earthscience/index.htm

⑵ 如何在地理教学和地理学习中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地图要多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知道地图就等于知道了资源的位置,也知道了基础地理要素,相应的地理特征可以根据地理要素分布分析出来。

⑶ 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如何把地理教学生活化,成为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方面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搜集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要回归生活,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解读的基础上再进行大胆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多用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来引导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购房者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通过把生活实例适当的引入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运用生活经验,培养合作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构建开放式小组合作探究的地理新课堂。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或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成为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探究、创新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使生活地理化。
现在,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从接触地理到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媒体收集社会生活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然后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从地理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如海啸、地震等。由于资料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任务。因此,地理教学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并改变自己、影响他人的行为方式和道德观念。如在生活中,为避免“白色污染”应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生活垃圾应分类进行回收利用;为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应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用利于环保的再生纸。在生产活动中,不能以损害环境的方式去谋利,应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总之,以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给学生以生活的意义,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⑷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

在学习教材地理知识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收集地理信息﹑进行网络学习﹑网络版研究,将计算机的使权用作为主要处理信息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活动,基本掌握计算机的各项应用技术;通过网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多元化交流。最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学中许多概念﹑事物﹑现象﹑规律﹑本质以及它们由静态到动态﹑无声到有声﹑抽象到具体﹑复杂到简单﹑理念到实际﹑遥远到咫尺等方面,得以显现。从而更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⑸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网络教学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很大的飞跃,通过计算机我们能够查询到丰专富的网络资源属,将这些资源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网络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优势,也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伴随着很多问题的,网络资源也是如此,这些问题对教学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网络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

⑹ 备考高中地理教师有没有什么网络课程呢我有点想报班,但不知道报什么机构求各位大神推荐

你其实可以考虑我们挺好的

⑺ 哪些高校的远程教育有地理类专业(例如“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之类的)

1、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

⑻ 让现代信息技术怎样走进地理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高的速发展,要求我们要适时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于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地理学科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上同其它学科相比,有明显的特殊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的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地理课堂,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立足学生学习局限,拓展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平时忙于中考学科的学习,地理信息来源单调,运用网络学习的机会较少,多数学生缺乏对地理的感性认识,因此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我对学生经常性地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我们靖宇七中学媒体进教室的实际条件展开教学。我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我针对教材的单元设置,分为几个大的专题,如天气和大气运动、海洋和陆地的运动形式等等,充分利用央视十频道的《探索发现》、《网络探秘》等科教栏目的影视资源,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能力,选取和教材密切相关的片段整合,进行专题教学。根据学生反馈和学习检测,我发现,平行班学生学习兴趣较高,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地理学科的信息量,另外进行专题教学,加强和学生的学科专题意识,一则使学生有了直观的知识结构,二则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复习,这种由分散的知识点组合形成知识结构,通过教师引导,将内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声形并茂的逼真情境

利用影视资料、自制动画、景观图片、地图等手段,为地理教学营造声、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其效果是任何形式无法比拟的。营造地理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课件的片头加入视频影像歌曲等,当学生一进入教室,悠扬的音乐、悦耳的歌声、美丽的画面,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一首首熟悉的歌曲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一边欣赏一边还可以听到优美动听的解说,让学生处于一
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有了兴趣,才能品味地理、把握地理。有助于学生提高和巩固学习兴趣,因为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兴趣又是一种有积极作用的情绪,这种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中极易产生,因此,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应的情境气氛,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1)应采用适量的音频资料

要制成丰富多彩的课件,藉此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应采用适量的音频资料,因为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2)运用多媒体技术因材施教。

上课时可因班而异,除了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外,不同的班级做到因材施教。班级之间的学生能力有差别,教师可根据各班的认知结构水平,学生能力来设计运用教学课件。在同一班学生的教学中,也可针对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多媒体对个别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可照顾学生学习上的个别差异。这样,不但能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也有助尖子学生的培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二、改变传统的课件以文字主,努力构建以视频为主、图片为辅的课件

我回避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后教师容易陷入的误区和怪圈,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实际问
题,我研究探索,形成一些初步对策:

(一)努力构建以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课件
根据心理学和认识学理论,人对图片和视频接触最为敏感,记忆最为深刻。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这个规律。我结合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视频和图片为主要内容的课件,例如《地球的公转》一课,分为: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四个小栏目,我对每一个小栏目采用了一个视频加四张图片的组合制作了本课课件,对于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这个难点,我格外准备:包括什么叫直射点、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直射点季节运动的轨迹三个子栏目的视频设计和图片展示,同时附加两个拓展知识面的小知识:地球运动的近日点和远日点、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与地球公转的关系。文字大幅压缩,除了一个必须的归纳表格,全部字数仅
仅三十余字。并形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如:二分在赤道的路上飞,两至在回归道上奔等。

(二)制作朴素明快的课件
教学中根治课件制作过于花俏,以及以放代讲的“多媒体教学综合症”。根据教学观察,课件制作水平虽然较高,但是课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动画,本来卡通动画只需在导学部分应用,能调动课堂气氛即可,却一再使用,使得学生被和教学关联性不强的卡通动画干扰,极大的分散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据此,我制作课件本着朴 素明快的原则,对视频和图片是反复推敲,充分保证引用资料与教学的密切度。
此外,我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重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杜绝以放代讲,使学生与本人能够形成有效的双向互动——人人互动,而不是“人机互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教学口语表达将注意力放在学习内容上。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传统的一些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而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恰弥补了地图教学的不足之处,加大了课堂密度,又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学生即练就了读图能力的培养又获取了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旨在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区域性,它涵盖了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很多方面,兼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部分。而多媒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突破空间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加之它强大的处理、综合信息的功能,这一特点在和地理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地理知识、地形地貌、可以分专题到在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地理知识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四、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紧跟中考命题思想,摒弃题海战术
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地里教学有两个“极端现象”:其一是非中考学科,学生对此不够重视,其二该学科综合性大,许多知识点学生难以接受,导致的教学质量两极分化。有鉴于这个客观因素,我在进行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划分为三个层次,在习题练习上有不同程度的倾斜。

(一)制作课件时应仔细分析划分习题的难易程度
制作课件时将习题仔细分析难易程度,划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大胆的跳出习题册的拘泥,重视自主命题和交流命题,根据中考的命题动态进行试题研究,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交流命题,借鉴吸收其他教师的命题经验和成果,将这些习题应用在教学训练过程中。

(二)对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时,课件体现“标准化作业”教育
具体而言,就是根据教学、练习、讲评的各环节的需要,制定出一定步骤的课件,让学生再做练习时,按照步骤依次完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第一步课件出示材料,学生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语。”可有效防止学生看错题目和漏题现象;“第二步课件再次出示材料让学生阅读题支,作答并说明理由或解答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细节意识和对课本知识点分布的熟稔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分析学生的思路偏差以作为讲评的依据,例如在课件演示中,发现学生在比例尺换算和错别字等方面的问题,我在讲评中就有的放矢,极大的节约了教学课时,减轻了我与学生的负担。使节余下来的时间充分地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地理课外知识的拓展上面。 以上是我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让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地理课堂, 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加快兼容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知识的输入质量和输出质量,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也应注意到它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代信息技术仍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教学过程的诸环节仍需教师来组织实施,因此,教师只有应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⑼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人类要发展, 一方面要面向未来, 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 向我们的先辈吸取智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应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接轨, 使其融入现代教育的体系之中.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现有的学校教育系统中开辟中国优秀传统教育的通道: 在不影响原有课程和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在有关学科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通过报告、讲座, 或参观、旅游、表演、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陶冶. 显然, 这是各相关学科教师, 包括地理教师, 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1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 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地理学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所以, 地理学科易于同其他学科建立科际联系, 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产生和发展于中国特定的地理舞台, 存在于某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地理学科中多显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学, 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和农业地理等分科知识中. 例如, 物质文化层面的中国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园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 精神文化层面的宗教文化、风俗民情等.由此看来, 地理学科涵盖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内容, 借助于地理教学这一载体, 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现实、可行的。
2 、将中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
(1)努力挖掘知识元素, 精选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中, 有些内容在地理教材中显而易见. 诸如, 夏历中十九年七闰法比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发现这个周期早160 多年; 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 我国古代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等. 教授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达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 其中, 有些内容地理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关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之变, 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可进一步, 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引入: 沈括于公元1074 年到河北西路(约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区) 边防去察访时路过太行山麓, 发现“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 横亘石壁如带, 此乃昔之海滨”,便实现了渗透之功效.利用古代地理知识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要注意精选相关内容. 例如, 关于教材中的地图知识, 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显著的成就, 但是在教学时要有选择地介入. 关于经纬度制图, 清朝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最早采用经纬度制图法测绘的地图. 道光年间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采用经纬度制图法编绘的世界地图集. 该图集在地图投影的选择上, 与现代地图中根据区域位置和轮廓选择投影基本吻合,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现代地图也有类似之处, 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比例尺, 堪称为中国制图学史上一部关于世界地图集方面的开创性著作。
(2)以多元化途径营造教学氛围, 创设学习情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出现于地理教学中, 往往是作为一些支撑知识用来论证和说明问题的. 教师要深入探讨、精心设计, 采用灵活的方法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时限内既不喧宾夺主, 又能生动而鲜明地突出地理知识点, 同时起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之目的. 对于人文色彩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 居住文化的地域性, 教师可以准备图片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平原地区的口袋房、内蒙草原地区的帐幕(如蒙古毡包) 、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窑洞) 以及岭南地区的干阑(如吊脚楼) 等,从中体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关于风俗民情, 诸如民族服饰文化,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民族服装实物展示或让学生穿戴好模拟表演, 使教学更生动, 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性格.
③以构建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机制, 搭建互动平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 具有广阔的外延,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走出地理课堂, 利用互联网搜集或社会实践调查, 发掘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的报告、讲座、参观或旅游, 注意寻找切入点, 针对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激励他们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 甚至提出有价值的创见; 还可以组织学生竞赛、社团宣传活动等, 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中, 提高人文素养, 培养探索精神, 从而转化为一种文化能力和人生智慧。
总之, 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吸取和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中有地理学价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用历史和时代的眼光审视、甄别和探讨, 根据时代需要在地理教学中加以融入和渗透, 把地理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一起来, 从而实现现代教育的总体目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