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地理学
1. 体育地理学的体育
体育与地理从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川湖泊、平原旷野都为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冷暖寒暑、春夏秋冬也影响到运动项目的季节性。但是地理与体育长期以来对此熟视无睹,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国人才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近年来,随着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体育越来越受到包括地理学在内的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以地理视角,观察体育文化也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
体育,历来是热门话题。从全国体育报刊发行种类和数量看,体育领域所具有的庞大程度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即使是一些综合性的全国和地方性报刊也都专辟体育版面,尽管如此,纯粹的体育研究并不多见,应该说,体育科学的生命力就在于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目前,体育院校和高师体育系所开设的不少课程(如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等)就是与其它学科相互融合的产物。
实际上, 无论从历史起源和演变看,还是从现实发展来看,体育都是洋溢着浓重社会气息的流行文化。体育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空间环境成为联系体育和地理的纽带。
地理学从根本上讲关注3方面问题,即地球上各种现象的区位和空间秩序、人地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因此,地理学的任何一门分支学科所重视的两个概念是“空间”(space)和“地方”(place)。种种关于地理的研究中必须保留空间和地方这一焦点问题。
近几年来,“某某地理学”已不断增生蔓延成为一个巨大分支体系,地理学家已把视野投向了广大的领域。地理学注重地球表层现象的记录、描述和分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体育文化现象,理所当然属于地理研究的范畴。
一般认为,在传统上,地理一向忽视体育,而体育又一向忽视地理。然而,体育与地理的融合机会是完全存在的。这是因为:体育产业化使体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因此,它是经济地理学的合理内容;同时,体育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也是合情合理的。此外,自然环境也不可否认地影响运动成绩的差异,这使得体育也渗透了体育环境学研究。
体育和地理都关注空间以及占据空间的方式;同时它们两者也关注地理空间内人与物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区域构成了体育组织(团体)的中心特征;地方是许多体育运动队命名的方式;体育时常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体育是一定区域和等级的组合。体育的种种特点表明,体育和地理一样,都是一门空间科学。地理学中的空间和区位概念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定义体育和理解体育重要性的中心问题。 有关体育的地理学特征的讨论会的召开以及学术期刊的出版。70年代以来,美国每年都会召开一次有关体育地理的学术会议,美国的文化地理课本中也有体育地理的章节。进入80年代,美国出版了贝勒的两本堪称体育地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即《体育与地点》(1982)和《体育地理学》(1989)。1986年在美国开始发行由罗雷(Rooney)主编的刊物《体育场所:一本国际性的体育地理杂志》(Sports Pla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Geography),这一刊物的出版标志着体育地理学的正式诞生。
可以说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体育地理学发展最快的10年。从已有的体育地理学的文献可以看出,体育地理学中成功地使用了许多地理学中常用的经典理论和概念,如空间扩散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心地方理论、空间边际收益理论、区域多样化理论、距离衰减规律等,这些理论提供了以地理学观点解析体育文化的基本的思路和框架。这一时期,我们明显看到,体育地理所使用的概念、理论正在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
尽管体育地理趣味盎然,但是现有的水平仅仅停留在以有限的实例去解释体育文化中所包含的地理要素,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地理学的发展。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近几年国外体育地理学的发展相对缓慢,Sports Place期刊也因稿源不足面临停刊的尴尬。但是,体育文化(包括体育产业)的生命力,就是体育地理的生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体育地理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以及体育地理研究在更多国家的广泛开展,体育地理学将迎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目前体育文化的地理学解析的概念框架几乎都是以美国俄科拉哈马州立大学罗雷(John Rooney)1975年提出的概念体系为基础的(如图)。由于这些概念体系首先在美国提出,而且多以美国的案例为研究背景,相比较而言,其他国家的体育研究发展较慢。
体育地理往往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讨论体育的原型、起源、扩散、体育的革新等内容,这需要以体育的空间组织和体育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基础。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以一定的理论规则为依据的,以科学的方法寻求体育空间组织的规律性和模式。体育地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育的区域差异。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体育区域,并且一些体育项目有不同程度的地方化倾向。在时间上体育文化的起源、扩散和体育区域化形成,以及在空间上空间组织的形成和优化、体育空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等核心内容共同构成了体育地理的概念体系。 贝勒在其《体育地理学》前言中说:“当我开始研究体育时,我习惯于用体育现象来讲解地理,我发现,这样将地理与体育融合;以此来揭示现代科学的综合趋向,能使学生思维开阔,并能使我的地理课堂兴趣盎然。”
的确,体育地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领域,它同时给体育和地理提供了独特的视野。与人文地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体育地理研究并不成熟,学科研究的法则、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体育的发展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从一地向另一地作等级扩散和(或)面状传播。现今所有的体育运动在时空上都有其原型和起源,其中大部分运动从起源地向各处扩散,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许多体育的历史研究,既具有大众性,也具有学术性,这其中隐含有地理的成分,尤其是早期具有明显地方性的体育运动更是如此。
体育文化的形成除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有关外,还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如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小镇伯明顿并盛行于丹麦和印尼,多少与那里多静风天气有关。体育文化一旦在某地发源,就会在空间传播。
对于体育文化的空间扩散也和其它流行文化(如服装、音乐、舞蹈)一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项体育运动起源的地理因素分析、传播的方向和路径的寻求,以及该项体育运动影响的地域范围的探讨,都是颇具意义的体育地理研究范畴。
以中华武术为例,它起源于中国,其传播方式可以是面状扩散,即以文化起源点为中心的面状连续空间的传播;也可以是等级扩散,即由高级中心向低级中心在空间作跳跃式的间断传播。如武术在日本、朝鲜、东南亚、法国甚至是欧洲可以寻找到新的传播中心,进行次级中心为基础的连续性面状扩散。等级扩散和面状扩散是渗透进行的。此外,对于体育文化的传播还能进行空间模拟,确定其空间扩散模型。 随着体育的传播和运用,体育的空间组织也将出现,体育设施的空间分布可以沿袭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方理论进行研究。体育设施也有一个等级序列,某一项运动应有一个最小的人口限度,即“门槛人口”,如果高于这一人口数就将普遍存在。对于承办奥运会需要有严格的区位要求,世界上只能有为数不多的城市能够达到这一要求,而另一方面,娱乐性的足球比赛,在英国1英里见方就有90%的足球人口进行足球运动。美国的职业棒球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球队主场每年一般必须要吸引100万人次观众观战。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大城市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某一体育项目运动队的数量与城市规模有关。实际上,体育的等级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也存在等级的缺失。许多地方根据其规模,按照一般规律应该有相应的体育设施,但实际上却没有。如在广东一度曾有宏远、深圳、松日、太阳神、佛山等5个甲级俱乐部,而人口最多的河南只有建业一家甲级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的区位类型来看,存在着足球市场供给(俱乐部数量)与需求(球迷规模)在空间分布上的非均衡布局。有些拥有足够球迷的城市,由于没有俱乐部,常常迫不及待地需要吸引一个足球俱乐部将全部或部分比赛安排到当地,以满足区域内的足球城市需求。如广东韶关(1998赛季广州松日主场)、广西柳州(1999赛季宏远主场、2000赛季八一队主场)、河北石家庄(1999赛季八一主场)、四川绵阳(2000赛季全兴队部分主场)等。到足球场观看比赛越来越象到剧院看演出一样,成为了人们的日常消费。所以利益最大化理所当然成为体育俱乐部经营运作的主要原则,球队主场的迁移就是为了寻求更为理想的区位。
目前体育运动商业化日盛,体育作为康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传统的第三产业,而被称为第四产业。体育的产业化或经济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确定体育活动的区位时,也应与农业、工业;商业等产业一样,必须考虑利益最大化原则,如何选择最佳的体育活动区位,而使投入最小、产出最大,也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如体育场馆的空间布局,是采取北京亚运场馆的分散式布局,还是采取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的集中式布局,要考虑运动员村、城市居民区分布与场馆的交通便捷性,还要考虑城市土地的征用、城市各功能区的协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城市地理学的内容息息相关。 体育空间相互作用是,体育场馆产生圈层影响,其影响大小受体育场所的规模、体育场馆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介入体育活动的机会(频度)等因素制约。受体育影响最明显的一个圈层称为“球迷区”,运动队的数量及分布和球迷集中区是基本一致的。有些区域可能很小,只包括数十人,而一些与职业俱乐部相联系的“球迷区”可能有数以万计的拥护者。球迷区的核心是主场区位,球迷规模受到距离衰减规律的影响。生活在“球迷区”之内的人可以利用接近体育结节点的优势获得利益。生活在体育结节点影响的第二圈层内的人,更多的是以某一特定的体育项目为娱乐方式,而不能象第一圈层作任意选择。
体育空间各圈层的经济地理效应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体育能够创造各种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当体育结节点为其周围的人们所厌恶时,产生的便是“负影响圈层”,体育迷也能制造一些“体育污染”,如一些噪音污染,甚至是体育骚乱,从而给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失。 体育景观是由纯自然的地理环境演化而来的,当体育运动在一定地理空间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一空间就可能出现或自然形成或人工促成的体育标志物(如水上运动基地或室内田径场),而成为一种暂时(或永久)的体育景观。
体育场所和人类活动的其它场所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更加追求休闲娱乐和体格完美。在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体育绿色革命”,以草地为场所的运动大量出现,如马术、足球等,被称为“绿色体育”;随着人类驾驭地理环境能力的增强,相继出现了以海洋和湖泊为运动场所的“蓝色体育”(如冲浪、帆板、赛艇等),以及以雪山冰面为运动场所的“白色体育”(如冬奥会项目)。
19世纪以前的体育景观以纯自然的为主,但是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开拓,自然的体育景观成分减少,地面变成了一种“合成地毯”,越来越多的体育景观以半自然和半人工的为主。尤其需要人为控制比赛的各种条件,以保证竞赛的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进行。
近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使越来越多不同规模和性质的运动场馆遍布城乡,并且逐渐成为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环境。这种环境使运动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助于不同性质的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交流。如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以通过室内冰场开展各类冰上运动。 对于不同区域内不同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不同的体育文化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特性的认识,是体育文化区域性的本质体现,它包括3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运动项目的区域性。如在阿尔卑斯山路附近的国家(瑞士、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雪上运动盛行且具有较高的运动水平;在具有辽阔海岸资源的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海洋性气候国家,热衷于在驾驭风帆中展示人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是体育迷分布的区域性。体育迷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是以一定的区域体育文化为背景的,如果没有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在巴西、意大利、英格兰就不会产生一批狂热的球迷;我国的成都、大连、北京等球迷集中区亦不例外。
第三是运动技术风格的区域性。如我国篮球南方队以广东队为代表,其特点是“小、快、灵”,而北方队以辽宁为代表,凭借身材和体力,发挥内线进攻的优势。足球也有类似的情况。
此外,体育文化的区域性有时也表现在某一运动项目在某一特定的地理空间内的集中程度,我们可以用反映这一地区内该体育项目的高竞技水平和高普及率两方面的指标表示。对于体育地理来说,也很难确定体育的区域差异,但是如果运用区位商来确定哪些区域更强调何种体育项目是可行的。 至少在以下方面大有用武之地。
1.博大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我们从文化地理的角度追根求源。
2.多民族的人口结构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和扩散规律进行研究。
3.辽阔的地域空间为体育景观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4.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需要从区位论角度研究体育场馆的区位选择。
5.体育的职业化和产业化需要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干差万别,不同的地貌区和气候区有不同的主要体育运动形式,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制约,各地区不可能全面发良各项体育运动。因此,研究体育项目的设置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行地理环境与体育项目的适应性评介,具有现实意义。
2. 体育地理学的其它地理学分支学科
地理复学概述、自然地理学制、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军事地理学
3. 大学地理都学什么,地理专业大学生请进
地球概论 3090201 3 54/3 秋
地图学 3090202 4 72/4 秋
地质学 3090203 4 72/4 秋
地貌学 3090204 3 54/3 春
水文学 3090205 3 54/3 春
气象与气候学 3090206 4 72/4 春
土壤地理 3090207 3 54/3 春
植物地理 3090208 3 54/3 春
环境学概论 3090209 3 54/3 秋
遥感概论 3090210 3 54/3 秋
人文地理概论 3090211 3 54/3 秋
经济地理导论 3090212 3 54/3 秋
中国地理(1) 3090213 2.5 108/2.5 秋
中国地理(2) 3090214 2.5 108/2.5 春
世界地理(1) 3090215 2.5 108/2.5 秋
世界地理(2) 3090216 2.5 108/2.5 春
地理信息系统 3090217 3 54/3 秋
综合自然地理 3090218 2 36/2 秋
2.专业选修课程(16学分)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周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生态地学 3090219 2 36/2 秋
气象观测与分析 3090234 2 36/2 秋
自然地理实验方法 3090220 2 36/2 秋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090221 2 36/2 春
城市规划基础 3090222 2 36/2 春
中国旅游地理 3090223 2 36/2 秋
专题地图编制 3090224 2 36/2 秋
国土开发整治 3090225 2 36/2 秋
地缘政治地理学 3090226 2 36/2 春
土地学导论 3090227 2 36/2 秋
广告地理学 3090228 2 36/2 春
遥感图像处理 3090229 2 36/2 秋
区域经济学 3090235 2 36/2 春
第四纪环境学 3090237 2 36/2 秋
北京地理 3090238 2 36/2 秋
体育地理学 3090242 2 36/2 秋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3090239 2 36/2 秋
环境质量评价 3090240 2 36/2 秋
全球变化研究 3090241 2 36/2 秋
环境监测 3090230 2 36/2 秋
物候学 3090231 2 36/2 秋
计量地理学 3090232 2 36/2 秋
动物地理学 3090233 2 36/2 秋
专业英语 3090243 2 36/2 秋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总/周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必修 高等数学A1 3050301 6 108/6 秋
高等数学A2 3050302 6 108/6 春
概率 3050306 3 54/3 秋
线性代数 3050305 3 54/3 秋
选修 现代生物科学导论 3085074 2 54/3 春
北京史 3020014 3 54/3 春
大学语文 2050013 3 54/3 秋
普通化学原理 3070150 3 54/3 春
大学物理A1 3065001 4 72/4 秋
大学物理A2 3065002 4 72/4 春
地学基础 3090800 2 72/4 春
4. 1802班英语语文数学体育生物地理物理
估计是上不了的,不过托托关系也许可以上得了一中的普通班
5. 我是体育专业本科生,想问下考研能否考地理科学专业另外,考这个专业需要做什么
可以考的,只是你要多了解一下,问问你的学长学姐吧。他们知道的更加具体
6. 《自然地理》体育,其实是一门很重要的科学实验,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一个临床经验,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体育(physical ecation,缩写PE或P.E.),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回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答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7. 体育地理学的介绍
体育地理学是来体育科学的学源科之一。研究体育运动与地理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体育运动与温度、湿度、日照等气候因素的关系;有关时差总是地理环境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及其合理利用;体育人才的项目的地域特征等。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研究地球表面地球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性及人际关系的科学。地理是按照汉语“指地表各种现象的分布和运动的道理”。中国最早见于战国的《周易》:“抑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国外最早使用“地理学”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前226~前194),认为地理是“科学地记述大地”。
8. 冬季参加体育运动为什么不宜在日出前后(从地理学角度回答,3Q)
这和气温还有空气质量有关把
9. 地理与体育有什么关系
不同的体育运动起源于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孕育不同的体育运动 以下按影响最广的说
山东的淄博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是齐文化的发祥地;而鸢都潍坊则自古为齐鲁交汇之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淄博的临淄有一座足球(搜吧)博物馆,因为这里被世界公认为足球的发源地;在潍坊有一座鲁能足球学校,为现代的足球职业联赛培养人才。从临淄到潍坊,好比中国足球的南北两极,百公里的距离却指向足球的两个方向,在这里,已经和正在进行着的,是足球古今两极的发掘。
按正式记载,16世纪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的球类,是篮球的前身。当实心橡皮球投入挂在运动场一边高处的石圈里面,赢队的球员就有资格获得全场观众的衣服;而输队的队长则要被砍头。
近代篮球是加拿大人奈斯密斯于189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春田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发明的。当时他想设计一种既能保持游戏技术又能在体育馆等特定场合进行的活动。刚开始此球被称为奈斯密斯球但他本人认为叫篮球更合适。因为这个运动是用桃枝编成篮子挂在墙上,把球投入篮中,“篮球”之名更形象些。
因为球篮挂在离地3米的高处,而篮底又是封闭的,所以每投进一球,就要由一个人爬上专设的梯子从篮筐里把球取出来。那时的遮板用铁丝网,球则用足球代替。到了1906年,篮筐才改成空心圈,并用金属筐代替枝筐。
参加篮球比赛的人数开始并不固定,通常是每队7人或9人,有时则多达50人。场地大小也不固定,也不设边界线,可以任意活动。
189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国际青年训练学校,有一个叫詹姆士·史密斯的体育教师,接受了体育系主任交给的一项任务,要他发明一种冬天能在室内比赛并能引起兴趣的团队运动任务。于是,史密斯融合了印第安人所玩的长曲棍球和英国人所玩的足球,设计了一种可以在室内进行的运动。
我国的气候与民居建筑
住房是人类生活与栖息的主要场所,为抵御自然界中的寒冷酷署、
风霜雨雪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而营造的人工环境。有了住房, 人们便
能生活在一个相对舒适,独立而安静的环境中,避免了风吹日晒, 洪
水猛兽的袭击,我国民居的分布,建筑设计与气候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合理的布局与设计,会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心情舒畅; 不合理的布局
与设计,因采光条件、通风性能差,室内阴暗潮湿,使人感到不舒服,
容易生病、心神不宁等。因此、要使我们人类都能安居乐业, 认识民
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气候与座北朝南的传统建筑布局
只要你留心地观察一下,我国的民居建筑大多是座北朝南, 门窗
朝南开放,阳台多设在南面, 这种布局有两个方面好处:一是南面阳
光充足,便于晒衣采光。二是朝南温暖舒适, 这种布局是由我国特定
的纬度位置与气候特点所决定。
首先,我国地处北半球, 而且绝大部分陆地处在北回归线以北的
北温带地区。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的北界, 由于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
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因而, 在北温带地区一年到头太
阳总是偏南,南面是向阳面,凡是座北朝南的房屋阳光充足; 同时气
温较高,冬季较温暖舒服。
其次,我国属东亚典型的季风气候。夏季、天气酷热之时, 有来
自南面海洋上的习习凉风,即夏季风;冬季、严寒之时, 有来自北方
的蒙古-西伯利亚寒流,即冬季风。在我国北方, 强劲的北方常带来
降温、霜冻等天气。采用座北朝南的建筑布局, 不仅夏季能够通风纳
凉,冬季还能躲避寒流袭击(见图1)
我国北方城市,凡房屋朝北朝西的门,都装“暖阁”(门斗)。
使门口向东向南开,以避免寒风直入室内。 北京四合院也是一种躲避
寒风的好建筑形式,紧凑的四合院中,尽管院外北风怒吼, 院内都有
风平浪静之感。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 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 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它的房顶呈“人”字型,西双版纳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一般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这一层是整个竹楼的中心,室内的布局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设有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这里也是傣家妇女做针线活的地方。堂屋内一般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了。整个竹楼非常宽敞,空间很大,也少遮挡物,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版纳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10. 地理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体育与地理从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山川湖泊、平原旷野都为体育回活动提供了场所,冷暖答寒暑、春夏秋冬也影响到运动项目的季节性。但是地理与体育长期以来对此熟视无睹,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美国人才开始涉足于这一领域。近年来,随着体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体育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体育越来越受到包括地理学在内的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以地理视角,观察体育文化也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
体育时常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体育是一定区域和等级的组合。体育的种种特点表明,体育和地理一样,都是一门空间科学。地理学中的空间和区位概念是体育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定义体育和理解体育重要性的中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