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案本
① 高一地理 。。学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② 介绍一本地理书。
图文详解是必须的,或者一本新课标地理知识五百问,每天看下,总会有提高的,最主要是看懂书本上的知识,方能得分哈,望采纳……
③ 初一地理学案
初一地理学案
④ 怎么在手机上看地理绩优学案
在手机上看地理的成绩学案可以到一些相关的网站上才能看到,也可以到一些官网上。输入你的学号,等一下来查询一下。
⑤ 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
七年级下册好像讲的世界地理吧
讲的世界各大洲还有几个重要国家的地理常识就来总结一下
1.1 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亚细亚: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大特征:1.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亚洲
1.2 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它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国家。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
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面积的。
炎热的气候: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非洲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气候特点:气温高;干旱地区广;气候类型成南北对称分布。
丰饶的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
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亟待发展的经济:
1.3 美洲: “新大陆”: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北美洲平均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移民与经济:
第二章 了解地区
2.1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西洋、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富饶的矿产: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泰国天然橡胶和棕榄油的产量、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菲律宾是世界上出产椰子、出口椰油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锡都居世界第一位。
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2.2 南亚
南亚次大陆:南亚指位于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的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千米。
三大地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一年分三季:三季分为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至次年2月为凉季
宗教与社会:佛教;印度教;巴基斯坦伊斯兰教。
人口与经济: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2.3 西亚
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宗教: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世界石油宝库:占世界总产量的25%。通过波斯湾运出。石油输出路线:
2.4 欧洲西部
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包括30多个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雄厚的经济实力: 繁荣的旅游业:
2.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冰雪世界: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 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原、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 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在北极圈内,长期居住的人口已接近300万。当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和拉普人。南极洲则没有国家和定居人口。 极地科学考察:中国的长城站(6213′S;5858′W)中国的中山站(6925′S;7610′E)
第三章 走进国家
3.1 日本(Japan):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首都东京。通用语言:日语。 多山的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名,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西融合的文化:在古代,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日本人的衣服:和服;日本人最喜爱的传统食品:寿司
发达的经济: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运输也相当发达。主要城市:东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人口达1200多万。
3.3 俄罗斯(Russia):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幅员辽阔,令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平原广大: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呈伟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旷阔的平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丰富的资源:西伯利亚的贝加尔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改革中的经济: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西伯利亚的开发:
3.5 美国(United States):美国的领土:组成:阿拉斯加州、“本土”、夏威夷州。国旗:星条旗。 高度发达地经济: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他的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美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
人口与城市:人口在2000年为2.82亿;人种绝大多数为欧洲迁移的白种人,也有美国原来的少部分黑人。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由名旧金山、三藩市,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3.6 巴西(Brazil):亚马逊(孙)平原与亚马孙(逊)河: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国家,国土面积854.7万平方千米。巴西的地形主要是平原和高原,亚马逊平原部分约占全境的1/3,其余部分基本上属巴西高原。这里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林中幽暗湿润,人烟稀少,通行苦难。亚马逊河支流众多、水流平缓,航运便利。河口为喇叭形海湾,宽达300多千米,洪水季节一片汪洋,号称“河海”。 发展迅速的经济:巴西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巴西拥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巴西农业机械化程序较高,是世界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的铁矿储量大,且大部分是富铁矿。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国内供电量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人口与城市:巴西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总人口达1.70亿人。巴西的最大城市圣保罗城市。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第二大城市。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
3.7 澳大利亚(Australia):拥有一个大陆: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通用语言是英语。
低平的地形: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近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西部是宽广平坦的高原;中部平原区面积约占大陆总面积的25%;东部山地北起的约克角半岛。 古老的动物:
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和适宜发展农牧业。由“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许多矿产储量居世界前列。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美誉。
⑥ 高一地理王后雄什么什么学案。一本资料书。谁可以给我拍几张
你说的就应该是《教材完全解读》,就是封面上有把钥匙的,因为它封专面上面有一句“王属后雄学案”,所以也被叫做“学案”,其实“王后雄学案”是王后雄系列教辅的意思,我知道的就有:
一、同步类(和各地不同版本的教材课程一一对应的)
《教材完全解读》(讲练比7比3)、《教材完全学案》(讲练比3比7)、《课堂完全解读》(讲练比5比5)
二、总复习类
初中:《中考完全解读》《中考完全学案》
高中:《高考完全解读》《高考完全学案》《高考完全测评》《高考1对1》、《高考12卷》
三、其他
《600分专题》(专题类学习训练)、《600分解题大全》(高中各年级的,以解题方法为主)、《考试必记》(知识点汇编的小册子,初高中都有)等。
⑦ 地理学案如何用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地理导学案,初中地理教学导学案,地理集体备课记录的文章。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1.自主探究。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帮助学生真正理
地理“导学案”就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利用学案导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遇到问题而自己又不能解决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导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也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巩固复习、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为此,“导学案”的科学、恰当的编制,显的极为重要。
一、“导学案”的编制思路及框架
我们对“导学案”设计和编写提出如下的要求:
紧扣新课标:遵循《地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
思路与要求: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与探索,要以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为中心。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景中,反复考查;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地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有层次,各种难度的问题都要有,但要严格控制难度。
1.每一章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分为若干课题;
2.每个课题的栏目设置及说明如下:
【学习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明确教学及学习目标;
【引入导学】导入新课:或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结构。总之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预习掌握】学生看完书后,对基本知识、方法进行填空;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或其根源的重要栏目,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
【双基训练】设计1—2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题目让学生解答,检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思路归纳】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对教法、学法及易错、易混点进行反思;
【双基测评】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能力培养】设计2—3个综合题供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走进中考】找出近三年学业水平考试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题目,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导学案”形成过程
①在集体备课时(单独分配任务、大体研讨内容)[第一次集体备课]
②第一次个性化备课:
主备人在平时认真备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然后交给备课组长、学科负责人检查。
③第二次集体备课和第二次个性化备课:
在集体备课活动时,集体讨论并修改完善通案和个案。
④第三次个性化备课:
上课应用前,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通案和个案,在上课后进行课后反馈的书写。
每周五按上课次序装订,由备课组长上交到年级或课改办。
由备课组长检查通案的数量、个案的质量,并写好检查记录和总结。
形成个人管理档案袋(将个人备课归入个人档案袋)和教务管理档案袋(将集体备课记录、通案备课检查、评比记录等归入教务管理档案袋)
三、“导学案”的使用要求
由于“导学案”的编制还不是很完善,并且课堂态势也不断变化,因此在使用中要因材施教,合理运用,灵活对待。
1.自主探究。依据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预习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2. 合作交流。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基础内容,但“导学案”中问题不一定全部解决,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针对“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
3. 巩固练习。“导学案”中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应注意多做案例、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评讲时教师围绕学生疑难点、重点、关键点提问、追问、反问。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课后反思包括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是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学生是对学生思维和探索过程进行整合的一个环节,突出重点内容,归纳多种思维过程,完善知识结构。另一个方面,教学反思有利于对学案的修改和完善,能较好的体现教师集体和学生群体的智慧。
望采纳
⑧ 谁有这本高中地理新学案的答案啊
没有,不过可以私聊噢,我看看会不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