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洲地理学概念
A. 七大洲地理
亚洲
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 ASIA,陆地面积占全球三分之一,
地理分区(西亚的分区是本网站创作的)
东亚 : 中国、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 文莱、柬埔寨王国、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印度共和国尼西亚共和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联邦、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共和国、泰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南亚: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不丹王国、印度共和国、马尔代夫共和国、尼泊尔、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斯里兰卡
中亚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西亚 阿拉伯半岛 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地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西亚低地国 塞普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
西亚山国 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朗、土耳其
北亚 西伯利亚地区(即俄罗斯东部)
欧美国家将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外及高加索等地称为近东 Near East;将阿拉伯半岛、波斯湾沿岸称为中东 Middle East;将东亚、东南亚及西伯利亚等地称为远东 Far East。
OCEANIA 太平洋上的两万多个岛屿。
三大岛群∶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美拉尼西亚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横穿大陆。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总人口约为八亿。
非洲现有53个独立国。 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圣海伦娜为英国「直属殖民地」。
非洲是热带大陆,气候高温、少雨、干燥。但少数地区,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区等,气候凉爽,甚至四季如春。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frica4.gif
非洲海岸线平直(海岸线还不及欧洲的海岸线长),半岛及海湾极少。
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海参拔5895米。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横盘整个非洲大陆北部,面积92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南部还有纳米比亚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长的裂谷,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过红海至死海北部,全长约6400公里。河流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流入大西洋的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等;流入印度共和国洋的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东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区伯特湖、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等。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又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最高的湖。乍得湖则是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钴、镍、钒、铜、铝、锌、锡、铀和磷酸盐都有可观的储量,黄金和钻石更是久负盛名。
非洲的植物达40000种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1%,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乌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黄漆木、栓枝栎等贵重木材应有尽有,而且储量丰富。非洲草原辽阔,占总面积的27%,畜牧潜力巨大。非洲的渔业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有许多地区已被开辟为动物保卫区。
非洲经济落后,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陆。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工业基础薄弱,管理和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也处于落后状态。
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辉煌的古代文明。近代开始,非洲国家一个个被欧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数国家都是1960年之后独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处于部族状态,部族数量极多,部分矛盾根源很深,时常引起战争。
南/北美洲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跨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北美洲地区又可细分出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以南地区,亦因其语言而常称为拉丁美洲 Latin America。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links/americas_map.gif
欧洲
欧洲是欧罗巴洲 EUROPE 的简称,位于东半球,亚洲的西面。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过7亿,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欧洲有46个独立国家,另有多处属地。
欧洲多半岛、多岛屿和多海湾,海岸线长达3.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洲。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东至乌拉尔山(Ural, 欧亚分界),横贯欧洲大陆,绵延数千里。
阿尔卑斯山脉 Alps 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东南部有高加索山脉 Caucasus,其主峰厄尔布鲁士山 Elbrus 海拔5642米,是欧洲最高峰。
欧洲河流网稠密。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 Volga、多瑙河 Danube、乌拉尔河 Ural、第聂伯河 Dnieper、顿河 Don、莱茵河 Rhine、罗纳河 Rhone 和泰晤士河 Thames 等。湖泊众多,多小湖群。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湿润温,自然资源丰富。
南极洲
共同保护土地。地理坐标∶90 00 S 0 00 E
面积约 140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没有常住居民。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亚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3/4;第二,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集中在中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第三,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既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又有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400米)和辽阔的平原。
非洲地形基本特征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起伏不大,被称为“高原大陆”。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北部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东南部有德拉肯斯山脉。
非洲地形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高原。自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位于东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非洲东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断层陷落带——东非大裂谷带,长6000多千米,谷底有一连串狭长水深的湖泊;第二,盆地。中部是广大的刚果盆地,原为广阔的内陆湖,后因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第三,沙漠。北部是撒哈拉沙漠,面积77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欧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3,主要平原有东欧平原、中欧平原(波德平原)、西欧平原;第二,地势起伏不大,平均海拔在300米左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洲;第三,冰川地形广布,第四纪冰川对欧洲广大地区影响显著,东欧平原和中欧平原部分地区呈波状起伏的地形;北欧地区的峡湾海岸和众多的湖泊;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宽谷和尖峰等,都是冰川作用的结果。第四,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
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北美洲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即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为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
西部高大的山系属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及落基山脉等几列平行山脉组成,山间分布着高原和盆地。
中部广阔的平原分布在西部山地和东部高地之间,北起北冰洋,南抵墨西哥湾,是一片纵贯北美大陆中部的广阔平原,平原上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东部低缓的高地由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拉布拉多高原构成,因久经侵蚀成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地。
南美洲地形基本特征
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也可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为高大山系,东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呈相间交错分布)。
西部高大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在南美的延伸部分,叫安第斯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全长9000多千米,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东部有三大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约500万平方千米)。这些高原由于久经侵蚀,起伏和缓。
东部有三大平原:自北向南有奥里诺科平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面积约56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大洋洲地形基本特征
澳大利亚大陆也可分为三个地形区:第一,东部山地。大分水岭纵贯南北,海拔约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平缓;第二,西部高原。是一片低矮广阔的高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1/2以上,沙漠和半沙漠面积很大;第三,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最低处是埃尔湖(—12米)。地面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大自流井盆地。
南极洲地形基本特征
第一,南极洲是世界上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第二,地表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层平均厚度有2000多米;第三,冰层下面有各种不同地形,在罗斯海与威德尔海之间有一条低地,把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
总的是
1. 地势和地形特征
地势: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例如,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
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一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
地面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来说明。
2. 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势低平,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一洲。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称为“高原大陆”。
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雪,平均海拔超过了2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洲。
南北美洲:地形由山地,高原和平原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高大的山地,中部有广阔的平原,东部是高原。
大洋洲:大洋洲的地形也是由三大地形区组成,西部是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
亚洲:亚洲的地形比较复杂,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原分布在大陆的周围地区。
海底地形
1. 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部分,大陆架上的海区靠近大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有一个巨大的陡坡,叫大陆坡,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
2. 大陆坡以外是大洋底部,靠近大陆坡的海底往往分布着很深的海沟,洋底大部分区域是广阔的洋盆,大洋中央有绵延很长的海岭。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2.29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6.6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3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2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7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名称的来历
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为世界七大洲取下了现在的名字。然而其中的任何一个洲,都是根据它所处的位置而定的。
亚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细亚(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位于地球的东方。亚洲即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欧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欧洲即欧罗巴洲的简称。
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美洲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现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北美洲以南的地区,过去曾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故称为拉丁美洲。
大洋洲:17世纪欧洲人发现了它,因其处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围之中,游离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纪被发现时,人们误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
南极洲:即南极所在的大陆。这才是地球上真正的南端大陆。
七大洲的划分
1.亚洲 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欧洲 与亚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3.非洲 与亚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欧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4.北美洲 与亚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5.南美洲 与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6.大洋洲 与亚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7,南极洲 与南美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七大洲名字的由来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意译则为“西方日落之洲。”关于其名的由来,有一些传说 。 在希腊神话中,德米特(Demeter)是专管农事活动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 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作为大洲的名字。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 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在,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认为机会难得,连忙变成一匹 雄健、温顺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国王的牛群中。变成公牛的宙斯来到欧罗巴的身边蹲下来, 脉脉含情地望着她。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 ,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欧罗巴了。
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为古老。亚洲是亚细亚洲 的简称,意思是“东方日出处”。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 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具有精 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驶入茫茫的大洋中。他们发展 了 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为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字发展做出了贡献。频繁的海上活动 ,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一律称之为“Asu”,意即 “东方日出处”。“Asia”是从腓尼基语“Asu”演化而来,音译为“亚细亚洲”。 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作为两洲的界限,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称为亚细亚洲 简称亚洲;以西的地区则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著名航 海家。尽管哥伦布早在1492年就已“发现”了美洲,然而他却误认为这块大陆是亚洲的一部 分 。7年之后的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 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经过对南美洲东北 部沿岸详细考察,确信这块大陆是世界上另一个大洲,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 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的叙述了发现新 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 ,一下子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 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 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 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亚美利哥” 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
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 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为什 么把美洲这一大片地区与拉丁二字联系起来?原来,从15世纪末,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 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拥而入。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 独 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它们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 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 对于阿非利加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 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 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 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 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 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传说,侵入迦太甚地区(今突尼斯) 的罗马征服者西皮翁的别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罗马统治者就 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干”。以后,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那时,这 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 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做阿非利 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以后又泛指非洲大陆。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陆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数岛屿,但狭义上也指澳大利亚和新 西兰,太平洋东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群岛。 过去 ,大洋洲也曾被称为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因为澳大利亚的面积占了大洋洲面积的85%。 大洋洲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12年前后,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
南极洲,被称为“世界第七大洲”,英文名为Ant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 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 南极洲是1738-1739年由法国人布维发现的,他航海时发现了南极大陆附近的一个岛(今布维 岛)。英国人库克曾于1772-1775年到达过南极大陆周围许多岛屿。但是,现在一般认为南极 大陆是19世纪被发现的。据说,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因该大陆处在地球的最 南端南极的周围,因此被称为“南极“
回答者: 林添耀5240 - 魔法师 四级 11-16 11:53
我来评论>>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好
100% (2) 不好
0% (0)
相关内容
• 七大洲五大洋
• 七大洲四大洋的资料,急需
• 七大洲的特征?
• 七大洲的世界之最
• 七大洲的环境分别是怎么样的
查看同主题问题:地理位置 七大洲 自然 特征 分区
其他回答 共 2 条
我估计你是高考生吧,你们的复习资料早就帮你们整理好了,到哪里去查吧
回答者: 3千尺 - 经理 五级 11-16 09:32
七大洲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一个洲;南极洲暂时还没人在上面定居;非洲人口增长率最大;亚洲人口最多;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南美洲有足球王国巴西;大洋州有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具体下面:
亚洲(亚细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非洲(阿非利加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
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
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
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
欧洲(欧罗巴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
大洋州: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在说说四大洋吧,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具体的大西洋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因为荷兰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就以此为其航道,在就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港纽约也在这儿啊,所以大西洋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世界上最忙碌的海域。 [AF] AFRICA 非洲:非洲大陆
[EU] EUROPE 欧洲:亚欧大陆西部
[AS] ASIA 亚洲:亚欧大陆东部
[OA] OCEANIA 大洋洲:太平洋上的澳大利亚大陆和一些岛屿
[NA] NORTH AMERICA 北美洲:美洲北部
[SA] SOUTH AMERICA 南美洲:美洲南部
[AN] ANTARCTICA 南极洲:南极圈内
B. 七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欧洲:
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与我国面积差不多
国家:多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意大利……欧洲共45个国家和地区
人种:白色人种
地理环境:位于东半球,西临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 ,东与亚洲大陆相连。大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一小部分为地中海气候,这里夏天比较凉爽,冬天不冷,全年降雨较多,比较潮湿。约7.28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
地理集锦
多瑙河——流经9个国家,是世界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亚速海——最深处14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
埃特纳火山——世界有记录的喷发次数最多的火山。
俄罗斯——世界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达1707万平方千米。
梵蒂冈——世界陆地面积最小的国家,面积仅0.44平方千米。
摩纳哥——人口密度约为16 000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
自然资源: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波兰的西里西亚、德国的鲁尔和萨尔、法国的洛林和北部、英国的英格兰中部等地,这些地方均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石油主要分布在喀尔巴阡山脉山麓地区、北海及其沿岸地区。其它比较重要的还有天然气、钾盐、铜、铬、褐煤、铅、锌、汞和硫磺等。阿尔巴尼亚的天然沥青世界著名。欧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总面积的3 9 % ( 包括俄罗斯全部) 。占世界总面积的23 % 。西部沿海为世界著名渔场,主要有挪威海、北海、巴伦支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等渔场。
亚洲: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
人种:黄色人种
地理环境:亚洲(Asia)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洲。其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亚欧大陆的一部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自然资源:
矿物资源: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
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用材林2/3以上已开发利用。人工造林有一定的发展。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著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亚洲草原总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5%。
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26 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
海洋渔业: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盛产鲑、鳟、鳕、鲣、鲭、小黄鱼、大黄鱼、带鱼、乌贼、沙丁鱼、金枪鱼、马鲛鱼以及鲸等,著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以及鄂霍次克海等。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1/4。
非洲:
面积: 3020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
人种:黑色人种
自然环境: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度24分,北纬10度27分),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02分,南纬34度51分),西至佛得角(西经17度33分、北纬34度45分),北部至吉兰角(东经9度50分、北纬37度21分)。南北约长8,000公里,东西约长7,403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
自然资源:非洲矿物资源丰富,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大。目前已知的石油、铜、金、金刚石、铝土矿、磷酸盐、铌和钴的储量在世界上均占有很大比重。石油主要分布在北非和大西洋沿岸各国,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尼日利亚是非洲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估计占世界总储量12%左右。铜主要分布在赞比亚与扎伊尔的沙巴区。非洲南部的黄金和金刚石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首位。金主要分布在南非、加纳、津巴布韦和扎伊尔,金刚石主要分布在扎伊尔、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纳米比亚等地。此外还有锰、锑、铬、钒、铀、铂、锂、铁、锡、石棉等。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21%。
北美洲:
面积:2422.8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
人种:白色和黄色人种混居
自然环境:北亚美利加洲,简称北美洲(North America)位于西半球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分。
自然资源: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过勘查。主要矿物是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镍、铀、铅、锌等。北美洲的森林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30%,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8%。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盛产达格拉斯黄杉、巨型金针柏、奴特卡花柏、糖槭、松、红杉、铁杉等林木。草原面积占全洲面积14.5%,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1%。北美洲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蕴藏量约为24 800万千瓦,占世界水利资源蕴藏量的8.9%,已开发的水利资源为5 360万千瓦,占世界的34.7%。
北美洲沿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20%,西部和加拿大东部的边缘海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鲑、鲽、鳕、鲭、鳗、鲱、沙丁、比目、萨门等鱼类,在加拿大东部边缘海区还产鲸。北部沿海有海象、海豹以及北极熊等。
南美洲:
面积: 约1797万平方千米
人口: 32 500万
人种:白色和黄色人种混居
自然环境: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部,东面是大西洋,西为太平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公里(含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南美洲海岸线长28700公里。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
气候: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则有呈带状分布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安第斯山脉则为高山气候,在南美洲东南部则有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像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由于安第斯山脉影响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现代化工业中所需要的20多种最重要的矿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储量丰富。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伦比亚和巴西;铝土矿主要分布在苏里南;铜矿的金属储量在1亿吨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铜的储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鲁居第四位;铋、锑、银、硝石、铍和硫磺储量均居各洲前列;锡、锰、汞、铂、锂、铀、钒、锆、钍、金刚石等矿物也很丰富。
森林资源:森林面积约92 000万公顷,占全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3%,盛产红木、檀香木、铁树、木棉树、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贵重林木。草原面积约44 000万公顷,约占全洲总面积的25%,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4%多。
水力资源:水力蕴藏量估计为46 70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蕴藏量的16.9%;已开 发的水力资源为560万千瓦,约占世界水力资源总开发量的3.6%。
渔业资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东南部沿海盛产金枪鱼,秘鲁沿海盛产鱼,智利沿海盛产沙丁鱼,鳕和鲸。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还盛产鲈、鲻、鳀、鲭、鳕等鱼类。秘鲁沿海、巴西沿海为南美洲两大渔场。
大洋洲:
面积: 89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
人口: 2900万人,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
人种:黑色和白色人种混居
自然环境: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其狭义的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成为亚非之间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大洋洲有14个独立国家,其余十几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在地理上划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六区。
自然资源:
矿物:矿物以镍、铝土矿、金、铬、磷酸盐、铁、银、铅、锌、煤、石油、天然气、铀、钛和鸟粪石等较丰富。镍储量约4 600万吨,居各洲前列;铝土矿储量46.2亿吨,居各洲第二位。
森林与草原:森林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2%,产松树、山毛榉、棕榈树、桉树、杉树、白檀木和红木等多种珍贵木材。草原占大洋洲总面积的50%以上,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6%。
水利:水力蕴藏量约为13 500万千瓦,占世界水力总蕴藏量的4.9%;已开发水力280万千瓦,占世界总开发量的1.8%。估计年可发电2 000亿度,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的2%。
渔业:美拉尼西亚附近海域、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及新西兰附近海域为主要渔场,盛产沙丁鱼、鳕、鳗、鲭和鲸等。
南极洲:
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
自然环境:由围绕南极的大陆、陆缘冰和岛屿组成,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千米,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千米,岛屿面积7.6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分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两部分。东南极洲从西经太空中观看白天的南极洲30°向东延伸到东经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后地、恩德比地、威尔克斯地、乔治五世海岸、维多利亚地、南极高原和南极点。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西南极洲位于西经50°-160之间,包括南极半岛、亚历山大岛、埃尔斯沃思地以及玛丽·伯德地等,面积229万平方千米。
南极大陆98%的地域终年为冰雪所覆盖。冰盖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米—2500米,最大厚度为4800米,它的淡水储量约占世界总淡水量的90%,在世界总水量中约占2%。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60米,我国东部的经济特区将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极洲距离南美洲最近,中间隔着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峡。 距离澳大利亚约有3500公里;距离非洲约有4000公里;与中国北京的距离约有12000公里。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横贯南极山脉 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南极洲冰山世界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几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南极点,从任何海边到南极点的距离都很远。 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个喷火口。
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是个群岛,其中有些小岛位于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较古老的部分(包 括有玛丽.伯德地南部、埃尔斯沃思地、罗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冈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山系。该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极半岛的中部。西南极洲的北部,即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纪地质时 期的火山运动所造成的。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位于西南极洲。
南极洲分布有众多的淡水和咸水湖池,最有名的是唐胡安池,其湖水含盐度极高,每升 湖水含盐量可达270多克,即使是在-70℃,湖 水也不结冰。南极洲还有一种表面结冰、湖底 高温高盐的湖,如较有名的万达湖和邦尼湖。 这种湖,表面结着2?3米厚的冰,冰下湖水清澈,浮游生物极少,湖水的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湖底水的含盐量往往可以高出海水的10倍。湖水的温度亦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全年平均气温-20℃的环境中,湖底水温可高达25℃南极洲冰山。
自然资源:矿物 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铂、铀、铁、锰、铜、镍、钴、铬、铅、锡、锌、金、铜、铝、锑、石墨、银、金刚石等。 南极洲干谷
主要分布在东南极洲、南极半岛和沿海岛屿地区。如维多利亚地有大面积煤田,南部有金、银和石墨矿,整个西部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均很丰富,查尔斯王子山发现巨大铁矿带,乔治五世海岸蕴藏有锡、铅、锑、钼、锌、铜等,南极半岛中央部分有锰和铜矿,沿海的阿斯普兰岛 有镍、钴、铬等矿,桑威奇岛和埃里伯斯火山储有硫磺。根据南极洲有大煤田的事实,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于温暖的纬度地带,才能有茂密森林经地质作用而形成煤田,后来经过长途漂移,才来到现今的位置。 生物 南极洲腹地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里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简单的植物和一两种昆虫。但是,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大海里还有许许多多叫做磷虾的微小生物,磷虾为南极南极洲水下的企鹅
洲众多的鱼类、海鸟、海豹、企鹅以及鲸提供了食物来源。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夏天,企鹅常聚集在沿海一带,构成有代表性的南极景象。海兽主要有海豹、海狮和海豚等。大陆周围的海洋,鲸成群,为世界重要的捕鲸区。由于捕杀过甚,鲸的数量大为减少,海豹等海兽也几乎绝迹。南极附近的海洋中还有极多营养丰富的小磷虾。南极周围海洋中还盛产磷虾,估计年捕获量可达10.5亿吨,可供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 后经植物学家考察,发现南极洲仅有850多种植物,且多数为低等植物,只有3种开花植物属于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种,苔藓370多种,藻类130多种。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不仅不能与其他大陆相比,就是同北极地区相比也相差甚远。北极地区虽然也是寒风凛冽,最低气温在-60℃以下,大部分南极磷虾地区属于永久冻土带,但那里生长的植物品种及数量都比南极洲多,仅开花植物就有100多种,地衣达2000多种,苔藓500多种,还有一些南极洲没有的植物。
在南极大陆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发现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们面北朝着太阳生长。生物 学家在大陆的边缘及附近的岛屿,已经发现约400种不同的苔藓植物。在南极洲最温暖的南设得兰群岛以外和南极半岛的北部,也发现了两种粉红色的显花植物。在夏天解冻的池塘里,还发现了200种淡水藻类。在雪地上也有藻类生长。
水资源;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储藏地。
根据近30多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资源主要存在于南极横断山脉,为二叠纪煤,贮相较浅,煤块呈凹凸状。铁矿贮存于东南极的因德比地到威尔科斯地之间的地区,但是最大的铁矿在查尔斯王子山脉,其范围绵延数十千米 ,此外,南极洲还有金、银、铂、铬、锡、铅等多种金属矿藏。
南极洲原是古冈瓦那大陆的核心部分。大约在1.85亿年前古冈瓦那大陆先后分裂为非洲南美洲板块、印度板块、澳洲板块并相继与之脱离。大约在1.35亿年前非洲南美板块一分为二,形成了非洲板块与南美板块。大约在5500万年前澳洲板块最后从古冈瓦那大陆上断裂下来飘然北上,于是只剩下了南极洲。东南极与西南极在地质上截然不同。东南极是一个古老的地盾,距今约30亿年。而西南极是由若干板块组成,在地质年龄上远比东南极年轻。
C. 五关于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五大洲)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东经66度10分,北纬67度46分),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度36分,北纬36度) ,西至罗卡角(西经9度31分,北纬38度47分),北至诺尔辰角(东经27度4
2分,北纬71度08分)。东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同亚洲分界;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西北隔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对。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 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亦最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西南部、亚洲西南面和欧洲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滨大西洋属海地中海。大陆东至索马里的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西至塞内加尔的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南至南非的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北至突尼斯的本塞卡角(东经9°51’,北纬37°21’)。南北约跨纬度72度,最大长度约8100公里。东西约占经度69度,最大宽度为7500公里。东北部隔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与亚洲相望,北隔地中海和欧洲相对。面积3029万平方公里(包括亚洲部分埃及领土的西奈半岛),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仅次于亚洲。赤道横贯大陆中部,有3/4以上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95%以上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美洲这个词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美洲的命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队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地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跨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列米的名著《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表彰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依照其他大洲的名称构词形式,“亚美利哥”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其狭义的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广义的范围是指除上述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等。成为亚非之间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D. 洲的来历(五大洲是怎么来的谁给划分的)
五大洲自古就有各自的称谓,是古人约定俗成的。但理论上认为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划分了五个大洲。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15世纪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动。曾向葡王建议向西航行以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未被采纳。
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与斐迪南之命,携带东方君主的图书,率船3只,水手90名,从巴罗斯港出航,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以后又三次西航(公元1493年、1498年、1502年),抵牙买加、波多黎哥诸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
1、亚洲:在古代人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叫做亚细亚(意思是“日出之地”)。这里位于地球的东方。亚洲即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2、欧洲:古代人把地中海以西的地方叫欧罗巴(意思是“日落之地”)。它位于地球的西面,欧洲即欧罗巴洲的简称。
3、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拉丁文的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非洲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4、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总称。美洲是意大利人亚美利哥航海时发现的一块所谓的“新大陆”,欧洲人为了纪念这位“新大陆”的发现者,便用亚美利哥的名字称它为亚美利加洲,简称美洲。
5、大洋洲:17世纪欧洲人发现了它,因其处于世界各大洋的包围之中,游离于其它大洲之外而得名。17世纪被发现时,人们误为它是地球最南端的大陆,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称为澳大利亚(即南端大陆之意)。
(4)大洲地理学概念扩展阅读:
亚洲代表性国家:中国,日本,印度。
欧洲代表性国家: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
非洲代表性国家:埃及,南非,刚果。
美洲代表性国家: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
大洋洲代表性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
E. 怎样划分5大洲的为什么是横跨2个洲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地球表面71%是大洋和海,29%是陆地。海洋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水面,把陆地分为几个大板块和无数的小块。为方便起见,人们通常把海洋和陆地都区分为几大部分,并给予不同的名称。最大的陆地单位有二,一个是“大陆”,另一个是“洲”。 所谓“大陆”,是和“大洋”相对而言的,“大陆”的四面完全或几乎完全为大洋所包围;所谓“洲”,是以大陆为划分基础。比如欧亚大陆,分为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其他每个大陆构成一个大洲,唯一的例外是大洋州,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主要是中部)很多岛屿的总称。这样,就有了六个大陆和七个大洲。 大陆和大洲的主要区别在于,大陆一般指整个大陆板块本身,大洲习惯上把大陆附近的各个岛屿都囊括其中;此外,大陆都有天然界限,如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完全为大洋包围,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南、北美洲大陆之间,过去虽然有非常狭窄的地峡相连,但自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后,连这种细小的联系也被切断,可视同于四面环水了。 由于以上的原因,大陆的划分向来都很简单,大洲的范围和界线在有些场合(如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大洋州之间),界线就不那么明确,划分细则在专业领域内长期存在争议。 为什么既有“大陆”又有“洲”呢?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是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上的概念,单纯从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因素出发,不考虑任何社会因素。洲的划分则受人类发展历史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亚欧大陆,原本是一个巨大陆块,而且从地质构造和平面形态上看,欧洲好比是这块巨陆的一个半岛。但从古希腊甚至更早的时代起,人们就把这块大陆区分为二,各有名称。当时也许是因为古人地理知识的局限所导致,后来由于习惯沿革的关系,加之两边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有很多方面差异显著,人们就仍然沿袭这样的划分。又如大洋州,它的众多岛屿与澳大利亚大陆相距甚远,地质构造上也很难说有什么联系,但为方便起见,同时考虑到大洋州居民彼此间的历史关系,还是把它们划作了一个大洲单元。 不仅如此,象南、北美大陆除了南、北美洲的区分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划分方式。那就是把北美洲的南半部,即墨西哥和有时被人们称为“中美洲”的那一部分、连同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并为一个大洲,即拉丁美洲。这虽然不是按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因素划分,但从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广大地区的人文历史发展、经济文化特点看,同北美洲的其余地区的关系比较疏远,而同南美洲的关系却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并广泛使用“拉丁美洲”这一概念。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亚)。他在昔勒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位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过他的成就则主要表现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埃拉托色尼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居住适应地带学说,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三大洲和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等五个温度带。他改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分带法,对五个地带的南北界线,均给予纬度的严格划分。埃拉托色尼的区域和地带的划分,与前辈学者相比,科学性和系统都要强得多。他的地球分带已同现代地理学的“地带”概念相当接近。他确定的回归线位置,与其实际位置(2330′)仅差半度,其精确性令人为之赞叹!不过,埃拉托色尼关于世界陆地三大洲的划分,与实际情况相差甚大,显然这是受到当时认识论和科学水平的局限 另外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亚两洲紧紧连在一起,两洲的划分是根据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决定的。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 附各大洲名字由来 亚洲:亚洲的全称是“亚细亚洲”。该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详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欧洲:全称为“欧罗巴洲”。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的一个洲。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不少国家已进入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帝国主阶段。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直表现得很剧烈,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在欧洲发生的。 欧、亚两洲紧紧连在一起,两洲的划分是根据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决定的。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 美洲:美洲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也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称新大陆。从公元1492年开始,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三次西航。他到达了现在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自己以为到了印度,就把自己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群岛,并把那里的土著居民叫印第安,意即印度人。“亚美利加”是由一位探险者的名字演变而来的。公元1499年至1504年间,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到美洲探险,到达了南美洲北部地区。他证明1492年哥伦布发现的这块地方只是欧洲人所不知道的“新大陆”,而不是印度。后来意大利历史学家彼得·马尔太尔在他的著作中首先用新大陆称呼美洲。德国地理学家华尔西穆勒在他的著作中以亚美利加的名字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洲,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非洲:非洲是阿非利加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赤道横贯非洲的中部,非洲3/4的土地受到太阳的垂直照射,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以上的热带占全洲的95%,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区终年炎热,故称为“阿非利加”。 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亚洲的简称。“澳大利亚”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陆地”。人们在南半球发现这块大陆时,以为这是一块一直通到南极洲的陆地,便取名“澳大利亚”。后来才知道,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还隔着辽阔的海洋。澳洲又称为大洋洲。大洋洲是指太平洋中的三大群岛 —— 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 南极洲:南极洲因为地处地球南端而得名。它还有不少别名:因为它最后被人发现,所以也称为“第七大陆”;因为它在地球上的酷寒地区、终年冰雪覆盖,一片白皑皑的景象,所以又叫“冰雪大陆”、“白色大陆”。
F. 任选一个大洲,采用地理学的描述方法描述出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
亚细亚洲(字源古希腊语:Ασία;拉丁语:Asia),简称亚洲, 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
亚洲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其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欧亚大陆的一部分。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裏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度30分,南纬11度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最高峰为圣母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山脉、乌拉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及爱琴海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细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名称,希腊人称呼他们的东方(一说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亚细亚,可能是来源於亚述人的名称,亚述一词在亚述的语言中也代表东方,原来只指希腊东方的小亚细亚半岛,后来扩展到包括所有东方地区。
洲名释义: 古代闪米特语,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与欧洲“西方日落之地”相反。
面 积: 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人 口: 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种 族: 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语 言: 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
宗 教: 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气 候: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自然资源: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经 济: 除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为除南极洲外最广的洲,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东西时差达11小时。
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 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 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亚洲名称的由来
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它的名字也最古老。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相传亚细亚的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洲名。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亚细亚洲”该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亚细亚的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亚洲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的所在地,又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详地,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第二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亦最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你可以点击http://ke..com/view/2918.htm看看具体内容 当然还有其他几个大洲
G. 世界各个大洲按什么划分的政治还是单纯的地理求大神帮助
地球表面71%是大洋和海,29%是陆地。海洋形成一个不间断的水面,把陆地分为几个大板块和无数的小块。为方便起见,人们通常把海洋和陆地都区分为几大部分,并给予不同的名称。最大的陆地单位有二,一个是“大陆”,另一个是“洲”。 所谓“大陆”,是和“大洋”相对而言的,“大陆”的四面完全或几乎完全为大洋所包围;所谓“洲”,是以大陆为划分基础。比如欧亚大陆,分为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其他每个大陆构成一个大洲,唯一的例外是大洋州,它是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主要是中部)很多岛屿的总称。这样,就有了六个大陆和七个大洲。 大陆和大洲的主要区别在于,大陆一般指整个大陆板块本身,大洲习惯上把大陆附近的各个岛屿都囊括其中;此外,大陆都有天然界限,如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完全为大洋包围,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南、北美洲大陆之间,过去虽然有非常狭窄的地峡相连,但自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开通之后,连这种细小的联系也被切断,可视同于四面环水了。 由于以上的原因,大陆的划分向来都很简单,大洲的范围和界线在有些场合(如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大洋州之间),界线就不那么明确,划分细则在专业领域内长期存在争议。 为什么既有“大陆”又有“洲”呢?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是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上的概念,单纯从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因素出发,不考虑任何社会因素。洲的划分则受人类发展历史的影响。最明显的是亚欧大陆,原本是一个巨大陆块,而且从地质构造和平面形态上看,欧洲好比是这块巨陆的一个半岛。但从古希腊甚至更早的时代起,人们就把这块大陆区分为二,各有名称。当时也许是因为古人地理知识的局限所导致,后来由于习惯沿革的关系,加之两边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有很多方面差异显著,人们就仍然沿袭这样的划分。又如大洋州,它的众多岛屿与澳大利亚大陆相距甚远,地质构造上也很难说有什么联系,但为方便起见,同时考虑到大洋州居民彼此间的历史关系,还是把它们划作了一个大洲单元。 不仅如此,象南、北美大陆除了南、北美洲的区分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划分方式。那就是把北美洲的南半部,即墨西哥和有时被人们称为“中美洲”的那一部分、连同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并为一个大洲,即拉丁美洲。这虽然不是按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因素划分,但从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广大地区的人文历史发展、经济文化特点看,同北美洲的其余地区的关系比较疏远,而同南美洲的关系却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的地理单元,并广泛使用“拉丁美洲”这一概念。 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一前193)生于希腊在非洲北部的殖民地昔勒尼(cyrene,在今利比亚)。他在昔勒尼和雅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位博学的哲学家、诗人、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不过他的成就则主要表现在地理学和天文学方面。 埃拉托色尼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居住适应地带学说,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三大洲和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等五个温度带。他改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分带法,对五个地带的南北界线,均给予纬度的严格划分。埃拉托色尼的区域和地带的划分,与前辈学者相比,科学性和系统都要强得多。他的地球分带已同现代地理学的“地带”概念相当接近。他确定的回归线位置,与其实际位置(2330′)仅差半度,其精确性令人为之赞叹!不过,埃拉托色尼关于世界陆地三大洲的划分,与实际情况相差甚大,显然这是受到当时认识论和科学水平的局限 另外古代的闪米特人将西方日落处叫“欧罗巴”。以后在传播过程中略有发展,他们逐步把居住地的东部地区叫“亚细亚”、西部地区叫“欧罗巴”。欧、亚两洲紧紧连在一起,两洲的划分是根据两地不同的自然条件来决定的。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作为其分界线。
H. 采用地理学的描述方法描述七大洲
亚洲: 亚洲绝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其传统上被定义为非洲-欧亚大陆的一部分。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高加索山脉、裏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度30分,南纬11度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最高峰为圣母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亚洲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西面以乌拉山脉、乌拉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及爱琴海与欧洲分界,西南面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面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面 积: 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人 口: 2000年人口达36.72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5%。
种 族: 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语 言: 分属于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系、日本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
宗 教: 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
气 候: 亚洲大陆地跨寒、温、热三个气候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影响范围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自然资源: 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石油、铁、锡等储量居各洲首位;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可开发森林总面积的13%;可开发水力资源年可发电量达26000亿千瓦时,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
经 济: 除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外,亚洲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以农业、矿业为主。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农产品加工业及经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欧洲:
西临大西洋 北靠北冰洋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 ,东与亚洲大陆连成一块。
欧洲面积为1016万平方公里,共45个国家和地区。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4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
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语言:
主要语言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等
人口: 7.28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
欧洲居民中的99%属欧罗巴人种(白种人),是种族构成比较单一的洲。
宗教: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另有少数信伊斯兰教。气候主要以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非洲:
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 0 . 2 %,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人口7 2 3 0 0 万(1 9 9 4 年中),约占世界总人口1 2 .8 %。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2 6 %。人口分布以尼罗河中下游河谷、西北非沿海、儿内亚湾北部沿岸、东非高原和沿海、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南非的东南部比较密集,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还下到一人,是世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居民主要分属于黑种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和白种人(欧罗巴人种)。非洲居民多信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少数信天主教和基督教。全洲分为8个气候区。它们是∶热沙漠区、半乾旱区、热带乾湿季区、赤道区(热带潮湿区)、地中海区、副热带湿润海洋区、暖温带高原区和山区。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的北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南美洲分开。世界七大洲之一。北美洲还包括加勒比海中众多岛屿。北美洲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45422.5万(2001年),居世界第4位。有23个独立国家和十几个地区,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以盎格鲁萨克逊人最多。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
南美洲:
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同北美洲相分约1 797万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人口 32 5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 语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语,巴西的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法属圭亚那官方语言为法语,圭亚那官方语言为英语,苏里南官方语言为荷兰语,其它国家均以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宗教:居民绝大多数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 地形 南美洲大陆地形可分为三个南北向纵列带:西部为狭长的安第斯山,东部为波状起伏的高原,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低地。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
大洋洲:
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人口2900万。约占世界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绝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语,三大岛群上的当地居民分别使用美拉尼西亚语、密克罗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绝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少数信奉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
南极洲:
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查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I. 大洲大洋的概念
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名字也最为古老。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英文为Asia,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
欧洲:全称是欧罗巴洲,英文为Europe。相传,宙斯看中了腓尼基的公主欧罗巴,于是变成一头公牛诱使欧罗巴骑上,然后带她来到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便由此得名。
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其英文为Africa,意思是“阳光灼热”。因为非洲被赤道横穿中部,多处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美洲:英文名为America。哥伦布最早发现美洲,但他至死都以为那是印度。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证实了哥伦布所到过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后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并沿用至今。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直到1541年,在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才算是美洲的一部分。由于南美洲过去曾是拉丁语系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也称为拉丁美洲。
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英文为Oceania,意即“大洋中的陆地”。1812年前后,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大洋洲包括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几内亚岛,共约1万多个岛屿。大洋洲又称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
南极洲:英文名为Ant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据说,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因该大陆处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周围,因此被称为“南极洲”。
太平洋:世界上最大的海洋。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斯科·巴尔沃亚将其命名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经过四个多月的艰难航程,来到一个新的大洋。骤然风平浪静,因此把这个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称为“太平洋”。
大西洋:源于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普罗米修斯因盗取天火而犯了天条,株连到他的兄弟阿特拉斯。宙斯便让阿特拉斯支撑石柱使天地分开,于是阿特拉斯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英雄。最初希腊人以阿特拉斯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土地,后因传说阿特拉斯住在遥远的地方,人们认为一望无际的大西洋就是阿特拉斯的栖身地,故有此称。
印度洋:最早见于1515年中欧地图学家舍尔编绘的地图上,标注为“东方的印度洋”,“东方的”一词是和大西洋相对而言。奥特利乌斯编绘的世界地图集里正式称之为“印度洋”。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东航寻找印度,便将沿途所经过的洋面统称之为印度洋。
北冰洋:是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深度最浅的洋。由于终年气候严寒,绝大部分被冰层覆盖,因此一度曾经被称为“北极海”、“北冰海”,现在称之为“北冰洋”。
J. 世界大洲划分的原则基础是什么
世界大洲划分是当年欧洲人划分的,其原则当然是欧洲本位主义内
欧洲人按照自然地理特容征,将一个大陆划分为一个洲,这是基本的,但是他们又根据文化上的差异,将亚欧大陆与他们文化不同的人所在地区和他们自己分开来,他们自己叫欧洲,其余部分叫亚洲。
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我回答别人的一个问题:
待解决
为何亚欧同在一个大陆,却分两个洲?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7 天 23 小时
若是人种、文化原因,亚洲东西部的人种、文化差别也大
确实是因为人种和文化的原因。
洲这个概念是欧洲人发明的,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划分了洲,因为西亚在民族和文化上与他们自己差别很大,所以把西亚与他们自己所在地方分为不同的洲。
虽然东亚和西亚差别也很大,但这对欧洲人来说不重要,对欧洲人来说,东亚和西亚都是与他们不同的民族。
这就象我们看待动物,尽管猪和蚂蚁的差别极大,但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与我们不同,所以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动物,而把我们自己称为人。
回答者:小杞人 - 助理 三级 8-17 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