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地理学
Ⅰ 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生物地理学抄于19世纪早期袭产生并迅速发展。达尔文关于物种形成和生物演化的理论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洪堡被誉为植物地理学的创建人,华莱斯用自然选择和演化的理论,综合了动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出了著名的“华莱斯线”。孟德尔、摩尔根学派的新达尔文主义者认为,“突变”是生物种内遗传变异的基本来源,导致形成亚种和新的物种,而且生理学和细胞学的差异与自然条件有关,说明了物种形成、系统发育和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板块构造、海底扩张理论的兴起和魏格纳大陆漂移说的复活,促进了生物地理学的发展。麦克阿瑟和威尔逊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说明了岛屿生物群落的平衡点与拓殖和灭绝速度的关系。
Ⅱ 动物地理学是职高专业么
中文名称:动物地理学 英文名称:zoogeography 定义:研究现代动物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生物地理学(二级学科)
Ⅲ 动物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很重要,主要研究什么地方的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对生态的影响和对生态的作用。
动物在地理上的行动和迁徙对当地的物种的影响和环境的影响。
属于跨学科的研究。
Ⅳ 什么 动物理学
我回答好了~~~~
Ⅳ 动物地理学的研究简史
动物地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记述阶段
中国公元前11至前6世纪的《诗经》,记载有100多种动物的分布。公元前6世纪《考工记》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动物南北分布的界线。公元前5~前3世纪的《尚书·禹贡》篇中也有对中国九州经济动物的记载。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志》记述有 500多种动物的分布。公元初古罗马普林尼(老)的《自然历史志》、16世纪末中国明朝屠本畯的《闽中海错疏》(1596)等,都记述有各类动物的分布。 从18~19世纪。此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为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C.von 林奈《自然系统》的问世,建立了动物分类学的系统,科学的动物地理学开始出现,在欧洲出现了专门叙述动物分布的著作,主要的动物地理学文献有:《哺乳动物分布》(1777)、《昆虫区系》(1778)、《俄罗斯-亚洲动物区系》(1811)、《鸟类分布及决定其分布的自然环境》(1818)等。
第二个时期自19世纪中至末期,动物地理学在C.R.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发展,他的《物种起源》(1859)第一次用进化论观点阐述了动物的分布及其成因。与达尔文同时代的英国进化论者A.R.华莱士,系统地探讨了动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对P.L.斯克莱特所划分的世界陆栖动物的分布区(界)进行了补充修正,成为现代陆栖动物地理区划的基础。他于1860年提出的华莱士线,近几十年引起了板块学说支持者的重视;他的名著《动物的地理分布》(1876)是历史动物地理学的最重要文献;他创立了物种的产生和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关连而一致的理论,被推崇为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人。 20世纪初至今。由于生态学的发展,对动物分布的探讨逐步转向对生态因素的分析、动物群的结构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逐步形成生态动物地理学。较有影响的著作有R.黑塞的《生态动物地理学》(第1版,1937;第2版,1951)。此阶段海洋动物地理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代表著作有:瑞典S.埃克曼的《海洋动物地理学》(1935、1953),美国J.C.布里格斯的《海洋动物地理学》(1974)。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全国自然区划工作的推动,动物地理区划研究首先得到发展,一些学者对陆栖脊椎动物、海洋动物和昆虫区划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奠定了中国动物地理研究的基础。
代表性著作有:
《中国鸟类分布名录》(郑作新,第1版,1955、1958;第2版,1976)、
《中国昆虫生态地理概述》(马世骏,1959)、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与中国昆虫地理区划》(郑作新、张荣祖、马世骏,1959)、
《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张荣祖、1979)、
《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李思忠,1981)等。
Ⅵ 为什么南美的猴子和非洲的猴子不一样请用动物地理学解释
南美以雨林气候为主,树木茂盛,故猴子主要攀援生活树上;而非洲以热带草原气候居多,草多木稀,猴子多在地上奔走。因地理环境不到导致了今天的物种不同。
Ⅶ 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这两个学科有交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简单地说生态学侧重生物,生物地理学侧重地理。
生态学不能说是生物学和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生态学是综合了多种学科,而且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生态学(Ecology),是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于1866年定义的一个概念: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目前已经发展为“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概念和方法的引入,促进了生态学理论的发展。
生物地理学(biogeography),是生物学和地理学间的边缘学科。研究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一门学科。即生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它们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形成原因。研究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和它相关的各种问题的科学。
按其性质可分为描述生物地理学和解释生物地理学,其中,解释地理学可分为生态生物地理学和历史生物地理学。
按其问题和方法分,有生物区系地理学、生物系统地理学、历史生物地理学等涉及植物相和动物相的分布,即生物的区系分布及生物生态地理学这两大分支。此外根据作为对象的生物群来划分,有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昆虫地理学等。
(7)动物地理学扩展阅读:
“生态学”(Ökologie)一词在1865年由勒特(Reiter)合并两个希腊词logos (意即:研究)和oikos (意即:房屋、住所)构成。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Ernst Heinrich Haeckel)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有机及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特别是动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有益和有害关系。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
在1935年英国的Tansley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之后,美国的年轻学者Lindeman在对Mondota湖生态系统详细考察之后提出了生态金字塔能量转换的“十分之一定律”。由此,生态学成为一门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
Ⅷ 动物地理界什么意思
研究对象是动物分布区和动物区系。
动物地理学 研究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专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属学科。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动物学的重要研究领域。通常分为生态动物地理学和历史动物地理学。前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动物生态地理群(即与现代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动物整体)。后者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动物分布区和动物区系。动物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阐明地球上动物分布的基本规律,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牛动物资源、恢复与定向改变动物群提供科学依据。
Ⅸ 动物地理学的介绍
动物地理学 研究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及其生态地理规律的学科。
Ⅹ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10)动物地理学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