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地理学
❶ 近一两年人文地理学的热点有哪些
低碳城市是的啦复 还有控规
不知道制文化制度转向还算不算哈,呵呵呵。
全球化与地方化
最近在看哈维的书,设计城市与正义什么的
还有 包亚明的《现代性与空间的产生》
时间地理学也算一个吧应该,但是过内学者好像少有真正将时空联系起来的
好多啦……
还有城乡二元体制的破除
隐形城市化问题
全球人口增长不均衡与各国人口政策
够不够了?
❷ 时事地理、热点地理
1月5日14时3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历时117天,总航程23000余海里的远望五号测量船顺利抵达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港口。至此,顺利完成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的5艘远望号测量船全部胜利返回祖国,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最大规模的行动圆满结束。 北京时间1月7日,中国第二十五次南极考察内陆冰盖队抵达南极之巅冰穹A地区,动工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昆仑站。 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5日发表新闻公报称,该校科学家与瑞士苏黎世大学、德国鲁尔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绘制出银河系旋臂的完整图像。图像显示,银河系内部有两条明显对称的旋臂,它们向银河系外围延伸后分成四条旋臂。与银河系内部的两条主旋臂相比,外围旋臂较为黯淡。科学家表示,绘制的图像表明,银河系内部在结构上非常对称。 1月7日,俄罗斯经由乌克兰输往欧洲的天然气完全中断,新年伊始爆发的俄乌“斗气”风波全面升级。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发言人泽姆良斯基表示,俄罗斯已于7日上午完全停止向乌境内天然气管道送气,乌方“被迫完全停止向欧盟国家输送天然气”。俄乌“斗气”风波骤然升级使得此前“谨言慎行”的欧盟无法沉得住气。欧盟轮值主席国捷克和欧盟委员会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俄罗斯和乌克兰立即恢复对欧盟的天然气供应,并立即恢复谈判,以彻底解决两国间的商业纠纷。 以色列国防军7日表示,从当日起每天停火3小时,以便让加沙地带居民置备必需物品。以军一名发言人说,每天下午1时至4时,以军将停止在加沙地带的所有军事行动,除非遭到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袭击。消息称,当地时间7日下午4时左右,以色列军队准时结束了当天宣布的3小时停火,重新空袭和炮击加沙地带。
❸ 当下人文地理学热点问题有哪些
一是一带一路区位经济研究
二是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三是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
四是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❹ 地理教育现在的热点与前沿有哪些
1、大事件看祖国2017热点新闻年终
在玛雅人的纪年法中,2012年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在现实世界里,中国人的注意力被这一年里形形色色的新闻热点所吸引 他们或关注多国大选换届的结果,或为莫言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而激动,或为我国南。
2、陈志武2017,世界经济的变数
在2010年世界经济所有的热点当中,全球经济复苏应该说是最热的一个话题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大家都在关注这些刺激经济的政策,什么时候是一个终结?全球经济复苏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现在看的话,2011年。
3、五大集团亮相2017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
本刊记者朱彤10月21—24日,2014中国大连国际海事展览会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行 本届展会紧贴当下中国船舶工业热点,设立船舶与配套、海洋工程、海事服务、海洋开发、港口航运……五大展区同期举办的论。
4、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轨迹、特性趋势——基于1999~2017年优秀硕士学位文全文数据库的计量
(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要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1999 2011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的论文,分别从数量与时间分布、。
5、中国经济新常态经济学重点热点——2017年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经济学科工作会议综述
2014年全国行政学院系统经济学科工作会议于2014年11月8日在江苏行政学院举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办,江苏行政学院协办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陈立、江苏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军、副院长杨明出席并。
6、2017中国绿色碳汇十大事件
曹宇在刚刚过去的2014 年里,中国绿色碳汇事业风起云涌,热点、焦点事件频出,推动了绿色碳汇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新的长足进步 在北京林业大学绿色传播中心组织下,对全国2014 年绿色碳汇事业。
7、中美第三届再制造对话暨2017国际再制造产业高峰坛在上海举办
此次对话是在中美商贸联委会框架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美国商务部为主实施的再制造对话系列交流活动的一部分对话结合往届对话中双方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前组织部分中美再制造企业,立足于从宏观政策方向到。
8、2017中国丝网印刷行业协会热点事件大扫描
组团赴印尼国际纺织及服装机械展览会考察2014年4月23日-26日,2014印尼国际纺织及服装机械展览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展会共计展出面积2万余平方米,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家展商参。
9、2017ITMA涂料印花专题
顾春霞本次ITMA展,涂料印花成为展会热点之一各大设备商、墨水商,纷纷在展会推出各自的涂料印花方案 现场统计涂料印花设备如下说明涂料方案的喷头适应性目前已在京瓷、
10、2017年玉米市场展望
2009年玉米供需关系、市场热点因素分析1.东北干旱引发产量争议紧平衡VS供需总体宽裕2009年7月份东北地区伏旱导致玉米产量骤降,关于减产的幅度市场众说纷纭 根据大商所对产区所做的调查,与200。
❺ 2、 从地球表层系统角度说明当前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热点
地球表层系统(the earth surface system)是由岩土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自然社会综专合体,是人类圈与地属相互作用的复合物质系统,是地球圈层结构中的特定部分,与周围的地球圈层其他部分存在物质能量交换关系,是一个开放的复杂次级巨系统。钱学森教授于1983年倡议建立“地球表层学”,认为地球表层学是“跨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工农业生产技术、技术经济和国土经济的新学科”“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❻ 城市地理的研究热点有哪些
城市地理研究热点;城市地理学是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地理学科中发展速度最;1.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2.城市体系与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的研究;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镇体系研究在“三结构一网络;3.大城市空间扩展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是我国城市地理学应开拓;4.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研究;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城市地理研究热点
城市地理学是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地理学科中发展速度最快、应用性最强、学术思想最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城市地理学研究历来有两大走向:一是把城市作为“点”,研究区域的城镇体系;二是把城市作为“面”,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从应用角度看,两者均是为城市和区域规划发展服务。目前的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机制和体制创新研究。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研究历来都是城市地理学的重点,内容涉及全国及区域城市化的特征、地域类型、发展机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乡镇企业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小城镇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等方面。90年代后半期以来,开始对城市化研究进行理性思考与理论总结,并对城市化研究中的难点,即城市化机制进行深入探讨。1998年宁越敏的“新城市化进程----90年代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和特点探讨”,是对宏观城市化机制创新性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郑弘毅主编的《农村城市化研究》一书,是对乡村城市化的基本理论、小城镇扩散与集聚的机制,指标体系以及地域差异,的系统研究。90年代末,我国政府对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问题有了更为积极的认识,实施城市化战略被确定为我国“十五”
时期的一大重要任务,但城市和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如人口城乡转移渠道不畅、城市经济结构趋同、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衔接和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缺乏联合行动、统一规划缺乏实施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化的推进,这就要求从制度创新的角度、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研究城市化问题。因此,对城镇规划、人口管理、经济组织、土地流转、资金筹集等经济社会体制创新和对小城镇发展的地域模式的研究形成新的研究热点。
2.城市体系与城市群(都市区、都市连绵区)的研究。城市体系的传统研究领域主要是“三结构一网络”,即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联系网络。“三结构一网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类型的因地制宜的应用研究、二是用新的方法技术对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三是对联系城市的航空、信息等网络系统结构的研究。
90年代后半期以来,城镇体系研究在“三结构一网络”基础上,向更深层次研究推进,即对城市群、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等城市体系的特殊形态进行理论与实践(规划)两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沿海城镇密集地区经济、人口集聚与扩散的机制与调控研究”成果(2000),代表着国内研究的前沿;在应用研究方面,周一星主持的“济宁---曲阜都市区发展战略规划”(2001)、“南京都市圈规划”(2000)代表着国内研究的前沿。对城镇密集地区(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连绵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是今后城镇体系研究的前沿领域。
3.大城市空间扩展与社会空间、感应空间的研究。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主要包括CBD、边缘区、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市场空间、城市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5个方面。其中,最新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空间扩展研究领域,包括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和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土地利用空间扩展动态研究从土地利用角度对扩展规模、特征、动力和模式进行探讨;大城市郊区化研究主要对中国大城市郊区化的表现形式、动力机制和现象结果进行中西方、不同城市的比较研究。周一星的“北京的郊区化及其对策研究”(2000)代表了这方面的前沿。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研究是我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薄弱环节,研究成果相当有限,代表性成果有王兴中的“中国城市社会结构研究”(2000)和柴彦威的“中日城市结构比较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国外开展较多,并且对城镇规划和建设实践
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是我国城市地理学应开拓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4.信息化与城市发展研究。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新领域,研究面还较窄,成果数量还很少,代表性成果是阎小培的“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1999)。基于信息化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对中国传统的城市等级体系、经济活动区位决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化对城市与城镇体系的影响、信息网络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信息网络与大城市地域结构的互动关系是城市地理今后应开拓的新的研究领域。
5.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增长点”,相比之下城市地理学对这方面研究较少,仅有一些理论综述、评价指标和土地利用的文章。随着地理学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深化和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问题的日益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也会逐步深化。城市人居环境既包括人工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今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将侧重城市人工环境的研究。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的城市发展模式。
❼ 现代自然地理学 研究方法、内容、对象、热点
你好! 这里分项叙述如下:
1.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自然地理学注重定量分析,并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紧密结合。主要是通过建立综合性实验站和使用遥感技术,观测自然地理系统内的能量和物质的转换形式、动态过程,获取范围广和连续的各种自然地理信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各种信息,通过模拟实验建立系统结构模式和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式等,深入研究自然地理系统的结构特征,预测变化趋向( 注意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对自然地理系统进行研究,注重人类对环境作用的后果,并由此而发展了生态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等。)。
2.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内容:其研究内容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广泛,但主要还是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的特征、结构、成因、动态和发展规律;研究各自然地理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的动态过程;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各个区域的部门自然地理和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并进行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评价,为区域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受人类干扰、控制的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整治措施。
3.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只受到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天然环境,和长期受到人类直接影响而使原有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人为环境。
4.现代自然地理学的热点: 现代自然地理学不断加强定量分析、生态化和应用研究的同时,还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成就和研究方法,开始进行地理预测研究,并将更加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同时,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研究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望楼主采纳,谢谢!
❽ 地理专业近年考研热点方向自然和人文哪个更好考一些它们就业前景怎么样(请求有专业经验的前辈解答
地理专业考研热点一直是人文地理,但是就业最好的是GIS,毕业即能进企业也回能考公务答员事业编;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近年来就业都不行了,本身两个专业都是交叉学科,地位很尴尬,人文倾向于研究大的区域规划,但是现实情况是大区域已经基本规划完毕,剩下的最少也要博士才能参与,自然地理在中国已经是研究的很透彻的学科,更没什么研究前途,而且学得东西很枯燥;再说说就业情况,我是一所211大学的人文毕业生,发现毕业除了考地理教师,什么都干不了,公务员和事业编也基本每招收这个专业的,而且大部分地理类的学生,读研期间都已经考出了教师资格证,说明大家对就业去向也很明白了,所以建议你如果真的很喜欢的可以试着考个好点大学的GIS,如果真想学人文地理的话还是要三思
❾ 关注地理学发展以及与地理学相关的热点一般要看哪些报刊
关注地理学发展以及与地理学相关的热点,一般就是要看相关的学术期刊,如《地理学报》、《地理学报》(英文版)、《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等。
❿ 地理教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我国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地理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缺乏版有机权的联系,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改革观念处于表面状态,课程内容识记的知识点较多,对能力和情感态度培养显得不足,课程评价还是强调甄别、选拔功能,而没有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等。上述原因造成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扎实,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这一切都是有悖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未来社会对个人发展的要求。为了基础地理能更好的与地理科学发展接轨,与当代的教育思想一致,必须要对基础地理教育走过的改革之路有清楚的认识。因为她可以使我们联系历史更好的理解、更加理性的看待目前的教育改革。明白该继承些什么,应该改造些什么,怎么改造,从而最终走向一条科学合理、充满潜力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