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头像
『壹』 青铜人头像位于哪里
四川省广汉市真武村村旁的河南岸上,有三个土包,由于它们的排列很像天上的星星,故而称三星堆。在三星堆的对岸还有一高地,两头尖中间弯,犹如一轮弯月,村民们将它称作“月亮湾”。由于它们隔岸相望,因而成为当地的一个自然景观——“三星伴月”。大概是这一优越的地理景观,早在3000年前就吸引古人在这里居住,并且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早在1929年,有一个姓燕的村民在挖水沟时,意外地挖到一堆玉器,总数约有400余件。消息传到成都市的华西大学,立刻引起了该校老师的重视,校方于1934年派人到三星堆作了一次发掘。根据出土的玉、石、陶器等遗物,初步推断这是一处“从铜石并用时代到周代初期”的遗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四川的考古人员多次派人到三星堆一带调查。1958年和1963年曾作了小规模发掘,根据当地遗址密集的特点,专家学者提出了该地“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的推断。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又一次进行发掘,并确认这是一处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商周时期遗存。
1986年,由四川大学和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三星堆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7月18日,砖瓦厂工人在挖土方时,意外地发现一根长40厘米的玉器。依据这一重要线索,考古队立刻对该处进行了抢救性发掘,7天后,一个巨大的器物坑被打开了,人们在惊喜中发现了5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这个长4.6米、宽3.5米、深1.64米的1号祭扫坑中堆满了400多件金、铜、玉、象牙等不同质地的珍贵文物。一个月之后,又一座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的土坑在1号坑附近被发现,在这个编号为2号的祭祀坑中发现了一尊高2.6米的青铜人像,周围是一大堆青铜器和玉器,珍贵文物多达1000多件。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大多被赋予神秘色彩,既令人回味无穷,又充满悬念。
祭祀坑出土的用纯金箔包木芯而成的金杖,长142厘米,表面有平雕纹样:上部为两背相对的鱼和鸟,下部是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耳坠的人头。这大概是象征权力的权杖,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出土的最大一株青铜神树,高390厘米,上有巨龙、禽鸟、花果等等。这是我国已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在一个神权国家里,巫师具有特殊的地位,最高统治者本身就是大巫师。三星堆祭祀坑发现的青铜大立人像,光足立在方座上。他头戴高冠、身着布袄长衣、脑后椎髻,双手作掘持状。由于它的形象近似《蜀王本纪》里所说的蜀人,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某个蜀王的塑像。
也有一些13.3厘米高的小人像,如有的头戴平顶双角冠,身穿对襟长服,腰部束带,双手扶腹,右腿蹲屈,左膝跪地,光脚。显然身份要低许多。
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头像,更以其形象之奇特、铸造工艺之精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他们或平顶、阔眉大眼、高鼻大嘴、长发梳向脑后;或头戴回字纹平顶冠,粗眉大眼、高鼻大耳、嘴角下勾;或回头顶、浓眉大眼、蒜头鼻,头后饰蝴蝶形花笄;或将发辫盘于头上,粗眉大眼。高鼻圆耳、嘴角下勾。有人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代表了不同身份和不同级别的巫师。
祭祀坑发现的人面像,形态也各具特色,极富神秘色彩。如有的阔眉大眼、眼球突出眼眶,鹰钩鼻、大嘴上翘耳际,双耳向斜上方伸出;有的做成方瓯宽面,粗眉大眼、鼻棱突出、阔嘴嘴角下勾;有的长脸,短眉、杏叶服、高鼻梁、嘴角上翘、长直耳。
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给人们提出了很多疑问,如既然这两个器物坑具有祭祀功能,那么祭祀的对象是什么呢?这外遗址究竟与巴蜀国有什么关系?等等。
为此,各科专家这者齐聚一堂,共同努力,正逐步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不少学者认为祭祀坑既祭祀日月星辰,也祭祀土地和祖先。
『贰』 什么是青铜人头像
四川省广汉市真武村村旁的河南岸上,有三个土包,由于它们的排列很像天上的星星,故而称三星堆。在三星堆的对岸还有一高地,两头尖中间弯,犹如一轮弯月,村民们将它称作“月亮湾”。由于它们隔岸相望,因而成为当地的一个自然景观——“三星伴月”。大概是这一优越的地理景观,早在3000年前就吸引古人在这里居住,并且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早在1929年,有一个姓燕的村民在挖水沟时,意外地挖到一堆玉器,总数约有400余件。消息传到成都市的华西大学,立刻引起了该校老师的重视,校方于1934年派人到三星堆作了一次发掘。根据出土的玉、石、陶器等遗物,初步推断这是一处“从铜石并用时代到周代初期”的遗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四川的考古人员多次派人到三星堆一带调查。1958年和1963年曾作了小规模发掘,根据当地遗址密集的特点,专家学者提出了该地“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的推断。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又一次进行发掘,并确认这是一处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商周时期遗存。
1986年,由四川大学和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三星堆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7月18日,砖瓦厂工人在挖土方时,意外地发现一根长40厘米的玉器。依据这一重要线索,考古队立刻对该处进行了抢救性发掘,7天后,一个巨大的器物坑被打开了,人们在惊喜中发现了5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这个长4.6米、宽3.5米、深1.64米的1号祭扫坑中堆满了400多件金、铜、玉、象牙等不同质地的珍贵文物。一个月之后,又一座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的土坑在1号坑附近被发现,在这个编号为2号的祭祀坑中发现了一尊高2.6米的青铜人像,周围是一大堆青铜器和玉器,珍贵文物多达1000多件。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大多被赋予神秘色彩,既令人回味无穷,又充满悬念。
祭祀坑出土的用纯金箔包木芯而成的金杖,长142厘米,表面有平雕纹样:上部为两背相对的鱼和鸟,下部是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耳坠的人头。这大概是象征权力的权杖,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出土的最大一株青铜神树,高390厘米,上有巨龙、禽鸟、花果等等。这是我国已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在一个神权国家里,巫师具有特殊的地位,最高统治者本身就是大巫师。三星堆祭祀坑发现的青铜大立人像,光足立在方座上。他头戴高冠、身着布袄长衣、脑后椎髻,双手作掘持状。由于它的形象近似《蜀王本纪》里所说的蜀人,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某个蜀王的塑像。
也有一些13.3厘米高的小人像,如有的头戴平顶双角冠,身穿对襟长服,腰部束带,双手扶腹,右腿蹲屈,左膝跪地,光脚。显然身份要低许多。
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头像,更以其形象之奇特、铸造工艺之精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他们或平顶、阔眉大眼、高鼻大嘴、长发梳向脑后;或头戴回字纹平顶冠,粗眉大眼、高鼻大耳、嘴角下勾;或回头顶、浓眉大眼、蒜头鼻,头后饰蝴蝶形花笄;或将发辫盘于头上,粗眉大眼。高鼻圆耳、嘴角下勾。有人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代表了不同身份和不同级别的巫师。
祭祀坑发现的人面像,形态也各具特色,极富神秘色彩。如有的阔眉大眼、眼球突出眼眶,鹰钩鼻、大嘴上翘耳际,双耳向斜上方伸出;有的做成方瓯宽面,粗眉大眼、鼻棱突出、阔嘴嘴角下勾;有的长脸,短眉、杏叶服、高鼻梁、嘴角上翘、长直耳。
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给人们提出了很多疑问,如既然这两个器物坑具有祭祀功能,那么祭祀的对象是什么呢?这外遗址究竟与巴蜀国有什么关系?等等。
为此,各科专家这者齐聚一堂,共同努力,正逐步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不少学者认为祭祀坑既祭祀日月星辰,也祭祀土地和祖先。
三星堆究竟与巴蜀古国有什么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一个重要统治中心。蜀国是川西平原的一个古国,但它的面貌一直不为人知。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了解,仅限于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残缺不全的记载。三星堆文化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学者们开始对历代发现于川西地区的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一些古器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肯定了巴蜀文化的存在,进而又勾画出古蜀国文明的初步轮廓。通过对遗址进行的深入调查表明,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在三星堆的东、西、南三面,还发现了巨大的城墙,证明它是一个古城。这个城东西长1800多米,南北宽1400米,总面积2.6平方公里。城墙始筑于商代前期。城内已发现房屋基址40多间和许多窖穴,祭祖坑和其他遗存分布于城内各个部位。从古城中的发现可以看出,蜀国是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古国。尤其对神权力量的信服程度高深。
据测定年代数据和考古工作者的推断,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分别为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1世纪左右。
尽管对三星堆祭祖坑乃至三星堆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要完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尚须作大量工作。随着成都平原及其附近地区的考古工作不断扩大,新资料不断出现,一些结论将会受到挑战,不少学术问题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但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也会不断趋于深入。
『叁』 QQ头像地理位置显示
这个地理位置是抄准确的。。袭。是根据你的所在城市的IP显示的。。。是可以设置的,可以到系统设置那的状态和提醒,即时共享,我的地理位置及天气,去掉前面的勾,确定,这样别人就看不到你所在的城市了。。。不过还有几版的qq 彩虹版QQ 等 是可以查的到你所在城市的IP 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肆』 求240*240的姐妹头像
黄山原来不叫黄山,叫黟山。黟这个字恐怕很多人不认识吧,读音跟“衣”同音!叫黟山的原由很简单,因为黄山脚下有一个县叫黟县,这个黟县非常古老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个县就叫这个名字了,并一直沿用至今!那这个县城为什么要见黟县呢?黟这个拆开来就是黑多,相传这个县城盛产一种黑色的大理石,黑色的多了,人们就把这个黑多这两个字组成一个字,叫“黟”!有些人也管这个县就黑多县,那么在黑多县的那坐大山就叫黑多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黄山。
唐明皇在747年农历6月17日下圣旨将黟山改为黄山!
唐明皇是谁?就是李隆基!说的再彻底明白一点,就是杨贵妃的老公!他给黄山改名是有一个故事的。那个时候,有一个臣子为了讨好皇上故意杜撰了一本叫《周书记异》的书,里面说古代轩辕黄帝曾经率领他的两位大臣容成子和浮丘公到黟山炼丹,炼成服下后成了仙!唐明皇本身自己信道,固然非常相信,就下了一道圣旨将黟山改为黄山来纪念黄帝。可怜的是,改名后他自己也一直没有去黄山达成炼丹成仙的愿望。这个黄山名称的由来也只是后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说法!
黄山所处的地方在4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2亿年前因为海水干涸,地表才渐渐露出水面!到了距今1亿4千万年前,侏罗纪和白垩纪期间,也就是恐龙称霸的那个时候,地理学的好的朋友都应该知道那个时候我国东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叫“燕山造山运动”,黄山就在这个造山运动期间形成的。运动期间,地壳内部深处的温度有几网络,使很多地壳的内部物质融化成花岗岩岩浆然后向上侵入,因此黄山整个山体都是花岗岩构成的。如果以后有人问你,黄山是什么地貌,你就跟他说是花岗岩地貌!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后人的说法,别以为这句话是徐霞客说的,老徐只说了“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是根据老徐这句话的语意而改为的谚语。
黄山有四绝,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最近大概是为了推广冬日游黄山,又多了一个第五绝,就是“冬雪”!不过四绝之一的温泉如今已是寿终正寝了,出水量很小。豆腐在很多年之前有幸泡了一次黄山的温泉,感觉非常差,一个大的破游泳池加上几个淋浴头。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来黄山是为了泡温泉的,偶尔有客栈的客人提出要去泡温泉的,我也不知道要带他去哪里泡。因为原先的温泉已关闭了很久,至今仍未开放!
黄山风景区(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黄山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气候温和,四季都有奇丽的景色。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黄山景观集中在东到黄狮党、西至小岭脚、北起二龙桥、南及汤口镇的面积154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著名胜景有七十二峰、二十四溪、三瀑、二湖。主要旅游区有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六个风景区。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黄山景点传说
1、猴子观海的传说:猴子观海也叫猴子望太平,猴子为何要望太平呢?这里面有个故事:原太平县城,叫仙源村,村中有一户叫赵德隆的书香人家。女儿名叫掌珠,生得聪明美丽。离仙源村不远的黄山北海深处有一个洞里,有个灵猴,在山中修炼了三千六百年,会三十六变。一天,灵猴见到掌珠生得俊俏,顿生爱慕之心。灵猴就变成一个白面书生,自称是黄山寨主孙广文的公子孙俊武,于傍晚来到赵家门前,以天色已晚为由,要求借宿一夜。赵家老夫妇见他长得俊秀,衣着华贵,斯文有礼,便信以为真,高兴地留他住宿,并设宴招待。酒饮三杯后,孙公子便向老夫妇陈述掌珠的爱慕之情,央求纳为婿,发誓侍奉二老颐养天年。老夫妇一听这甜言蜜语,心中非常喜悦。经与女儿商量,掌珠对才貌双全的孙公子也早八分欢喜。次日一早,老夫妇回了孙公子的话。孙公子听了欢喜若狂,差点露了原形。灵猴回洞,思念掌珠心切,急忙把大小猴子都变成人,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去仙源赵家迎亲。掌 珠被抬到洞府,只见陈设富丽,宾客满座。夜深宴席散,孙公子被宾客拥入了洞房。一觉醒来,掌珠发现孙公子长了一身绒毛,大吃一惊。原来,孙公子酒醉,现出了猴子原形。掌珠非常恼恨,乘灵猴烂醉熟睡之机,向外逃走,直奔家中。灵猴酒醒后,知道自己露出了原形,惊逃了掌珠,便喝令众猴出洞寻找,追到山下芙蓉岭,也不见新娘的影子。灵猴自从失去了掌珠,朝思暮想,但又没有妙法可想,只得每天攀上洞后的悬岩,坐在石上,朝着东北方向的太平县仙源村呆呆地望着。年深月久,便变成了黄山如今这一石景。
2、梦笔生花的传说: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急忙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 ,那手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梦笔生花”。
3、仙人晒鞋的传说:排云亭前右侧,有二石如一双鞋,整齐地放在小峰台上,似在晾晒,故名。“仙人晒鞋”和“仙人晒靴”,共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黄山左数峰的仙都观住着老道道玄和徒弟太清,松林峰上的紫霞宫里住着道姑炼玉和徒儿妙真。两座道 宫中间隔着一道 鸿沟-西海峡谷,加上道规森严,他们老不相往来。一年冬天,山中大雪,仙都观里断了火种,道玄只得叫太清到紫霞宫里去借火种。当太清来到紫霞宫里,就见到妙真,两人一见如故,谈起话来,非常亲热。从此,两人每天打柴、担水,便到一起谈心,渐渐地砍的柴就少了。 担的水也少了。这样,事情不久都 被双方师父发现,他俩都受到师父的严厉斥责。还规定今后打柴、担水,以两峰交界的沟涧为界,越界了,就用道鞭、神杖打杀。此后两人在一起说话就很困难了。 一次,趁双方师父都下了山,便偷偷见面,并商定今后;太清在山门前晒靴,晒鞋来幽会。一天,两人正甜蜜幽会,不料双方师父突然回来,事情败露,他俩将要受到严厉惩罚。他俩想来想去,最后横下了一条心:“生不能在一起,就死在一起吧!”两人携起手,从悬岩上纵身一跃,跳进了波浪滔天的云海。太清晒的靴子和妙真晒的一双鞋子都没有来得及收,日子久了,都变成了石靴,石鞋,就是如今黄山的“仙人晒靴”和“仙人晒鞋”。
4、飞来石的传说 :相传,宋代有个叫单福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成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小娇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 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他还把三个徒弟找来帮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 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的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跟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单福和三徒弟也被 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 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江边。只见底下尽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另外还有两处飞来石,一在翠微峰侧,一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5、仙人指路的传说:位于云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名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相传很前,有一位两岁能文 、四岁会武的神童,只因后来科场失意,擂台负伤,改行经商后又把老本蚀光,在走投无路的时就奔赴黄山来寻师访仙。哪知跑遍了千峰万壑,连一个药农、樵夫的踪影也没见到。干粮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烂了就披树皮、树叶。渐渐地变得骨瘦如柴,一天终于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过了多久,来了一位身背篾篓,脚着山袜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过来,问明情况后,老人哈哈一笑说:“你怎么聪明反被 聪明误呢?哪里有什么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气活干干,免得把一条命丢在这荒山野岭白白喂了豺狼虎豹。”说完还送些野果给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话是对的,就千恩万谢地辞别了老人。没走多远,猛一下醒悟过来,“我跑遍全山连个人影也没见过,那老汉分明就是仙人。”他回头就追,追上老人后就双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给指引一条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说::“我哪里是什么神仙。实有相瞒,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这才看破红尘,隐匿在此。”神童半信半 疑,但见老汉风度不凡,气宇若仙,决心拜老人为师,苦苦哀求不止。谁知等他抬头再看时,这老人却变成了一块高大魁伟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头前百拜千叩,忽然石头人肚里发出声音:“踏遍黄山没见仙,只怪名利藏心间,劝君改走勤奋路,包你余生赛神仙。”神童最终还是听信了仙人的话,后半生不但成家立业,而且日子过得很火红。难怪清人曹来复以诗记之:“世事多乖错,投足皆模糊。请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处指迷途。”在入胜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的形状又变成了喜鹊。旁有一棵青松,状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称 “喜鹊登梅”。今人有诗 曰:“摩崖千尺乱云堆,古杆苍松破石栽,喜鹊昂头迎过客,声声唱得老梅开。”
6、仙人翻桌的传说:从白鹅岭向右远眺,有峰如柱,峰顶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传古时,黄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黄、黑、白、青、赤五条龙,分别住在黄山的前海,后海、东海、后海、西海、和天海,号称“五海龙王”。一天,黄山东海龙王做寿,前海、后海、东第、后海、西海和天海的龙王、龙妃带着龙子、龙女、龙孙、一起到东海龙宫为东海龙王祝寿。一时间,东海龙宫里云腾雾涌,仙乐盈空,香烟缭绕,热闹非凡。隆重的祝寿仪式完毕后,一百多桌的御宴开始。御酒佳酿、珍肴美味,应有尽有。酒宴从午时三刻,一直延续到天黑。龙王们仍不肯散席,还在狂饮。后海和西海的两位龙王-黑龙和青龙,喝得酩酊大醉。醉后失态,青龙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脚,碗碟横飞,黑龙也不示弱,甩起一脚,干脆把一张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还高出四十八丈。八仙桌在空中翻了几个筋斗,打了几个转转,仍旧落在原来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只桌脚朝天。这一来,把宾客们吓得魂不附体,纷纷走散。有诗咏其事曰:“四海游龙聚一堂,为王庆寿喜飞觞。沉欢喝得酩酊醉,心血来潮闹一场。”这东海龙王做寿,龙王们酒醉闹事,不知已经过了几万载,可是当时被黑龙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脚朝天,它为黄山东海风景区增添了一处天然名胜。
7、蓬莱三岛的传说:相传,唐代玄宗爱妃杨玉环缢死于马嵬坡后,一缕芳魂即游到此处,岛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将她迎宫“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处寻觅贵妃阴魂的道士亦风尘仆仆地赶到,并受贵妃之托请玄宗早日来此聚会。玄宗得知杨贵妃的行踪后,很快一命归天,魂魄来到这“蓬莱三岛”。同贵妃相见如故。从此,两人又在此过上恩爱的夫妻生活,终于实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好愿望。今人有诗云:“传说神奇信有无,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遗使蓬莱境,钿盆情深盛泪珠。”
『伍』 狮身人面像的头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儿的吗
如果不游览一下金字塔[1],就不能说是到过了埃及.从开罗西行数公里,来到吉萨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东侧,便是狮身人面像,它以诱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来这里巡视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发现采石场上还留下一块巨石.胡夫当即命令石匠们,按照他的脸型,雕一座狮身人面像.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
尼罗河,红海,印度洋. 炎火之山即乞力马扎罗山. 从地理位置看只有位于非洲的肯尼亚以及埃塞额比亚一带符合条件,昆读音就是肯,仑指land也就是陆地,和尼亚同意. 西王母即西方称的示巴女王,西王母拜见过西巡的穆天子(即周穆王),而示巴女王也去觐见过所罗门,指的就是同一个事.近代埃塞额比亚最后的皇帝还自称是所罗门与示巴女王的血脉. 东非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于是人们又继续寻找,在古代的一片铭文里边,铭文就是刻在石头上,墙上 浮雕当中出现的古埃及的文字,那么这些文字里边人们真是找到了这样的一片铭文 ,铭文上写着,地上的荷鲁斯在夏至前的七十天,由弯弯曲曲河的东岸或者说另一面开始行走,向这一面开始行走,那么七十天之后,他与地面上的另外一个神奇结合,正好出现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于是人们就开始分析这段铭文,开始寻找它的真正的含义,那么这个荷鲁斯究竟从这一岸到这一岸是什么意思呢?人们也按照这个夏至的前七十天开始走.从这个岸走到这个岸充其量也就是走到了金字塔附近,没有找到有一个什么对他们理解这个问题很好的这样的一个答案.于是人们苦恼着,在思索着我们是不是对它理解的错误。
『陆』 请问 只拍摄人物头像的写实摄影 是属于什么摄影种类
人像摄影
『柒』 把自己头像放到水逆退散符上是什么意思
水逆,即水星逆行,根据地理知识解释:水星和地球一样是绕着太阳运行,但专当水星运行的轨道方属向与地球不同时,在地球上观看水星,就会产生水星在倒退行进的视觉效果。一年之中,每隔三到四个月左右水星会逆行一次,每次大约二十天。
水星逆行并非水星的实际运行方向反向,而是由于水星运行轨道与地球自转带来的黄道角度差而带来的视觉上的轨迹改变。据悉,在星座占卜中,水逆影响着记忆、沟通、交通、通讯等,会带来运气上的诸事不顺,让人心情上感到情绪低落,所以也有些人会用来形容星座运势里走霉运的意思,怪命不好。
不过水逆还不仅仅在占卜上有含义,在医学上也是有的,水逆也被作为病名和药方,作为病名的时候,指胃有停水,水气不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的病变;当作为药方,又被表示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
水逆退散是什么意思:撤退疏散的意思。
『捌』 青铜人头像有哪些神秘之处
四川省广汉市真武村村旁的河南岸上,有三个土包,由于它们的排列很像天上的星星,故而称三星堆。在三星堆的对岸还有一高地,两头尖中间弯,犹如一轮弯月,村民们将它称作“月亮湾”。由于它们隔岸相望,因而成为当地的一个自然景观——“三星伴月”。大概是这一优越的地理景观,早在3000年前就吸引古人在这里居住,并且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早在1929年,有一个姓燕的村民在挖水沟时,意外地挖到一堆玉器,总数约有400余件。消息传到成都市的华西大学,立刻引起了该校老师的重视,校方于1934年派人到三星堆作了一次发掘。根据出土的玉、石、陶器等遗物,初步推断这是一处“从铜石并用时代到周代初期”的遗存。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四川的考古人员多次派人到三星堆一带调查。1958年和1963年曾作了小规模发掘,根据当地遗址密集的特点,专家学者提出了该地“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的推断。1980年,考古工作者对三星堆遗址又一次进行发掘,并确认这是一处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商周时期遗存。
1986年,由四川大学和四川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三星堆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7月18日,砖瓦厂工人在挖土方时,意外地发现一根长40厘米的玉器。依据这一重要线索,考古队立刻对该处进行了抢救性发掘,7天后,一个巨大的器物坑被打开了,人们在惊喜中发现了50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在这个长4.6米、宽3.5米、深1.64米的1号祭扫坑中堆满了400多件金、铜、玉、象牙等不同质地的珍贵文物。一个月之后,又一座长5.3米、宽2.3米、深1.55米的土坑在1号坑附近被发现,在这个编号为2号的祭祀坑中发现了一尊高2.6米的青铜人像,周围是一大堆青铜器和玉器,珍贵文物多达1000多件。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大多被赋予神秘色彩,既令人回味无穷,又充满悬念。
祭祀坑出土的用纯金箔包木芯而成的金杖,长142厘米,表面有平雕纹样:上部为两背相对的鱼和鸟,下部是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耳坠的人头。这大概是象征权力的权杖,代表至高无上的王权。出土的最大一株青铜神树,高390厘米,上有巨龙、禽鸟、花果等等。这是我国已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在一个神权国家里,巫师具有特殊的地位,最高统治者本身就是大巫师。三星堆祭祀坑发现的青铜大立人像,光足立在方座上。他头戴高冠、身着布袄长衣、脑后椎髻,双手作掘持状。由于它的形象近似《蜀王本纪》里所说的蜀人,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很可能是某个蜀王的塑像。
也有一些13.3厘米高的小人像,如有的头戴平顶双角冠,身穿对襟长服,腰部束带,双手扶腹,右腿蹲屈,左膝跪地,光脚。显然身份要低许多。
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人头像,更以其形象之奇特、铸造工艺之精致,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他们或平顶、阔眉大眼、高鼻大嘴、长发梳向脑后;或头戴回字纹平顶冠,粗眉大眼、高鼻大耳、嘴角下勾;或回头顶、浓眉大眼、蒜头鼻,头后饰蝴蝶形花笄;或将发辫盘于头上,粗眉大眼。高鼻圆耳、嘴角下勾。有人认为,它们的形态差异,代表了不同身份和不同级别的巫师。
祭祀坑发现的人面像,形态也各具特色,极富神秘色彩。如有的阔眉大眼、眼球突出眼眶,鹰钩鼻、大嘴上翘耳际,双耳向斜上方伸出;有的做成方瓯宽面,粗眉大眼、鼻棱突出、阔嘴嘴角下勾;有的长脸,短眉、杏叶服、高鼻梁、嘴角上翘、长直耳。
三星堆祭祀坑的出土给人们提出了很多疑问,如既然这两个器物坑具有祭祀功能,那么祭祀的对象是什么呢?这外遗址究竟与巴蜀国有什么关系?等等。
为此,各科专家这者齐聚一堂,共同努力,正逐步揭开三星堆神秘的面纱。不少学者认为祭祀坑既祭祀日月星辰,也祭祀土地和祖先。
三星堆究竟与巴蜀古国有什么关系?学术界普遍认为,三星堆遗址是古蜀国的一个重要统治中心。蜀国是川西平原的一个古国,但它的面貌一直不为人知。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了解,仅限于西汉扬雄的《蜀王本纪》和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中残缺不全的记载。三星堆文化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学者们开始对历代发现于川西地区的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一些古器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肯定了巴蜀文化的存在,进而又勾画出古蜀国文明的初步轮廓。通过对遗址进行的深入调查表明,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在三星堆的东、西、南三面,还发现了巨大的城墙,证明它是一个古城。这个城东西长1800多米,南北宽1400米,总面积2.6平方公里。城墙始筑于商代前期。城内已发现房屋基址40多间和许多窖穴,祭祖坑和其他遗存分布于城内各个部位。从古城中的发现可以看出,蜀国是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古国。尤其对神权力量的信服程度高深。
据测定年代数据和考古工作者的推断,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分别为公元前14世纪和公元前11世纪左右。
尽管对三星堆祭祖坑乃至三星堆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要完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尚须作大量工作。随着成都平原及其附近地区的考古工作不断扩大,新资料不断出现,一些结论将会受到挑战,不少学术问题的讨论将继续进行,但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也会不断趋于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