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考试
A. 高中地理会考考些什么,
你好,我是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一下是考点,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日地关系
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赤道。纬线。纬度。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4)宇宙探测
宇宙探测的意义。宇宙探测的现状。
2.大气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对流层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
降水的时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
锋面、低压、高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5)气压、气温、降水等值线图、柱状图等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用。
3.海洋
(1)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洋表层平均盐度、温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洋流。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海洋空间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
中国邻近海域,主要渔场和海洋水产,主要盐场。
(3)海洋环境保护
主要的海洋环境问题。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4.陆地
(1)陆地的组成要素和地壳变动
主要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地壳物质循环的组成、过程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生物在陆地环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土壤的形成及其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域分异规律。
(3)陆地资源和地质灾害
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陆地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资源问题。
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主要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5.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2)工业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和形成条件。
2.人口与环境
(1)人口的再生产
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市。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环境承载力。合理容量。控制人口数量的意义。
(3)人口素质与环境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聚落的形成
乡村、城市的起源及发展。
(2)城市的区位
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城市化
城市化及其进程。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4)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不同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
城市的合理规划。
4.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务业等)及作用。
(2)交通运输和通信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
现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网络的作用。
(3)商业贸易
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商业网点的布局。
中国主要商业中心,主要进出口商品,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
当代金融、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
5.文化景观
(1)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的形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
(2)文化源地与文化传播
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扩散的主要途径。
6.旅游活动与环境
(1)旅游活动及其作用
旅游活动的特点。旅游活动的作用。
(2)地理环境与旅游
旅游资源及其特性。旅游资源的价值。
中国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要求。
(3)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7.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与冲突。
(2)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与竞争。
(3)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影响因素。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8.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
人地关系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 世界地理
1.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2.世界地理分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欧洲西部,欧洲东部和北亚,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3.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第四部分 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中国的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3.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4.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的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京杭运河概况。
6.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7.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8.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9.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10.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1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12.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
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山区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农业低产区存在的原因及综合治理。
商品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及发展趋势。
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措施。
海岛、海域开发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及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城市新区发展的模式。
B. 高中地理要怎么考高分
这是回答另一位网友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地理知识还是比较散的,其实地理难就难在选择版题上,与政治历史相比灵权活性强。这些知识主要靠平时做题积累,做题时没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图就要翻地图册,可以在地图册上画出或者标上出题的地方;选择题还有就是图表,根据图表和所学来判断答案的题,这种就决不能死记硬背,一定要培养看图能力,主要就是多做题,过程中多翻书。时间计算我觉得现补是来不及的,况且这种题难度大,可以视情况而定,时间来及建议不要太集中复习这一部分。地理大题还是比较好拿分的,抓住要点,不用写多少字。答大题能分点一定要分要点,没明确要求一般都要从自然(气候、土壤、水分、天然资源、地顶地势等)和社会(交通、市场、劳动力等)、优点和缺点考虑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相比之下大题还是容易拿分,选择则要硬功夫,靠积累,一般不能投机。
C. 高中地理考试前要做哪些准备
把最来宏观的东西 再掌握一源遍 然后注意 专有名词 和 解题思路
地理 有些东西很细的 不要纠结 找 大地图 大规律 大概念
解题思路 要有 比如 自然条件 有哪一些 人文优势 有哪一些 如果解决 相应问题 等等
题目你不可能猜到 但是问法 和 里面的思路是不变的 所以 记住 找宏观核心概念的东西就好
最后注意一下 专有名词 不要写错 就OK了
D. 高中地理考试有哪些技巧
哥们儿,高中地理真没啥好学的。你没事的时候看看学校发的地图册就好了,上课要尽量认真听版。
另外,地理这东西权要么是记忆,要么是简单的计算。记忆的话都是些能让你联系实际的东西,很容易记,计算也就是算算太阳高度角,经纬度,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的关系,等高线等等,都有公式,狠好算。
说句不中听的话,就算你平时不学,考试前看看参考资料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E.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如下:
1.参加普通话证书考试,一般在3月至6月,专9月至12月,每月测试一次。属
2.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考试(该考试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有效期应按照自己省份的规定,所以最好通过一次海关)。
3.拿上你的以上三个证外加毕业证、身份证、体检,就可以去报名试讲——也就是“说课”,这时,你需要选择一个好的科目,也就是地理。一般来说,说课15分钟。在每年6月和11月,通过说课就可以拿证了。
(5)地理高中考试扩展阅读
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符合申请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教育要求。
5.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6.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7.初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8.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9.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教师资格,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同等助理工程专业技术岗位或中级以上职工技术水平。
F. 高中地理考试的题型
高考试题:来
选择题11道,每一道分源值为4分,共44分,
综合题:含读图填空、分析简答、绘图等类型,共56分;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单科综合,题号为第36题(此部分有时分为两个大题即36、37两题,分值合为36分),另一部分与政治、历史部分组合成一个大题,其中地理部分分值为20分。
单科试题:
选择题:20--25道
综合题:主要是读图与材料分析题,不排除其中夹杂一些填绘图表、推理计算、归纳总结、实验分析等题型
G. 高中地理考试一般考什么内容
你现在是高二,在学区域地理吧
我觉得你要是选择文科,最好的学习是从现在开始只要有时内间容就看地图,世界地形图,每天一次的沿重要的经纬线看一遍它穿过的地形区,一直到熟悉得闭上眼,脑子里都能清晰的浮现出各地的地形。然后再每天看气候图,洋流图,直到,说到一个地点,你都能说出这个地点的地形,气候,如果是海洋,还能说出流经的洋流。再后来就是看分大洲的地图,熟悉各地的矿产,气候,冬夏风向,城市,工业农业分布,这些东西不是说要你每天去背它,只要你能坚持每天去看一遍,专心的看,我敢保证,半年后,你听地理课时会很轻松。
H. 高中地理考哪些内容
高中地理主要分抄为三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一般认为自然地理较难学,涉及到一些数学换算,如区时,太阳高度角,时差等。另外有的还涉及到一些地球大气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和第三章的水循环。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很浅,只要你发挥一点数学(物理,化学)思维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地球很奇妙,很好玩。
有些内容可能不好记,像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旋反气旋,洋流等,你可以画图记忆,对比记忆,比如说气旋和反气旋我就记一个气旋,冷锋和暖锋就记冷锋。
高中地理对图的要求很高,要学好地不仅要会画简图帮助记忆和解题,还要有目标的记忆一些重要的地图信息,尤其是中国地理部分的地形(山脉)和政区分布。
至于另外两部分,理解第一,掌握方法,一通百通。
I.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怎么考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流程如下:
1、参加普通话证书考试,一般在3月至6月,9月至12月,每月测试一次。
2、参加心理学和教育学考试(该考试半年一次,通常在3月和10月,有效期应按照自己省份的规定,所以最好通过一次海关)。
3、参加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报考资格: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标准。
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者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
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说课(说课分为: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如能提供3个月或以上的教学证明,可免于面试、试讲)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按《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
5、报名需要学历证、身份证、照片。
(9)地理高中考试扩展阅读
学历要求:
1、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3、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4、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5、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