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教学原则定义

地理教学原则定义

发布时间: 2021-02-11 05:54:21

『壹』 地理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所谓系统抄性原则,是指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规律进行教学的原则。地理教学中,很好地贯彻这一原则,可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否则,学生获得的知识将是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如何贯彻这一原则呢? 一、剖析教材系统,研究教材整体功能教材的系统性,是把教材内容组织的符合逻辑顺序。例如,高中地理是以人地关系为线索,按照环境结构与人类在利用环境中存在

『贰』 什么是教学原则,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专作的基本要求。属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教学原则对教学规律的反映不同于教学原理。这种反映不是对教学客观规律的直接反映,这种反映取决于人们对教学客观规律主观认识的深刻程度,从而对教学原则的研究表现出了一种“众说纷纭”的现象:
第一,在同样的教学规律面前,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原则。
第二,由于对同一客观的教学规律认识不同,因而提出的教学原则也不相同。
第三,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彼此之间不一定是单义的联系。

【参考资料:网络“教学原则”】

『叁』 教学原则包括哪些

『肆』 简述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
第三条基本理念是“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第四条基本理念是“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伍』 地理教学指图

①挂图应挂在抄光线充足的一边,②如果两边步解均较暗,或攀亮,挂图最好挂在教师的左手边(即讲台的左边),③挂图不宜太高和太低,④挂图不宜太偏.⑤指图时,时间不宜太早和太迟,⑥指图时,教鞭位置应准确无误,不要“声东指西,⑦指图时,教师应站在侧面,并紧贴着墙壁,⑧指河流由上游到下游,指城市指在城市的图例上,指地区先指出它的大致范围,再指在中心位置,指山脉则指出它的走向.如何挂图与如何指图@周文敏$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 在小学(其实也包括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学挂图的挂法和指法虽不一样,各据其理.但总的应该遵循下列原则:①挂图应挂在光线充足的一边; ②如果两边光线均较暗,或较亮,挂图最好挂在教师的左手边(即讲台的左边);

『陆』 如何理解教学最优化原则是地理教学媒体的根本原则

要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现代教学媒体。比如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目标版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权听说能力,就应考虑选用录音媒体;如果教学目标是通过看图让学生造句或作文,提高观察能力,那就应选择投影或幻灯。不管选用哪种教学媒体,都是为达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都是服从于教学任务这个大局,决不能想用哪种媒体就用哪种媒体。

『柒』 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则原则的定义,注意事项

1、定义: 趣味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技回巧、 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答富有感染力的激情等来最大限度的增加课堂活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 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枯燥、难懂的汉语课堂变 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2、趣味性的定义:某件事或者物的内容能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就是趣味性。

『捌』 环境教育原则

环境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简而言之,环境教育就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它也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环境问题是由于人口增长、现代科技和现代生产力迅猛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人类对生存环境恶化的担扰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应运而生,其原始的动机还是来自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关爱和珍惜。
1. 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自然和人工环境,技术和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道德、美学都属于社会环境)均属于一个整体;

2. 环境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从学龄前开始,一直持续到所有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方式当中;

3. 在教学方式上为综合学科形式,从每个学科中提取出特定的内容以形成整体和平衡的观点;

4. 从当地、国家、区域和国际的观点来分析环境问题,这样学生才可以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环境状况;

5. 在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本地、国家和国际合作的价值和必要性;

6. 在发展和经济增长过程中,明确地考虑环境因素;

7. 使学习者能够计划自己的学习经历,并给予他们机会以做出决定并接受该决定带来的结果;

8. 环境意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观是对每个年龄的学习者都应该教授的,但对于较年幼的学生,应对其更加强调有关当地社区的环境意识;

9. 帮助学习者发现环境问题的症状和根本原因;

10. 强调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

11. 利用多样的学习环境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学习有关环境的知识、在环境中学习,并强调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