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
1.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地理 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地理的答案的答案一般是很难找回到的,因为加上绝密的试答卷都是由各个高考研究室出的题目,他们基本上模拟高考的题目,高考题目的一大特点就是答案不是固定的。
多说几句,所有的试卷只有自己做过了才有意义,才不会浪费这张试卷作为试卷的基本功能,只有多练练手才会有经验。而简单地照搬照抄答案只会机械的记住答案,而不能够举一反三。
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地理一(衡水金卷)
网络网络网络 网络问度娘
3.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摸拟试题历史一,英语一,地理一
我知道有很多模拟试题的地方,你可以自己去下载,那里面的资料都是整套整套的,而且格式很完整,错误很少,针对性强。我去年考试就是在那里面下载的资料,是上学吧在线考试中心,你可以去看看的
4.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4 )文综地理
拍照发过来
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现行方案
“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即3+X)省级应用单位:大部分省区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考试具体时间:
6月7日 (上午) 09:00-11:30 语文 (下午)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上午) 09:00-11:3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下午)15:00-17:00 外语
“3+3”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浙江
必考学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这三门在原高考时间进行。
选考学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每年会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
“3+1”(2016年以及之前)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上海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12年起,上海市实行“3+1”高考方案。“3”—语文,数学,外语,“1”—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150分,总分600分。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 (上午) 09:00-11:30 语文 (下午)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上午) 09:00-11:00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下午)15:00-17:00 外语
3+3 2017年上海新高考方案 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 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 A+……比例给分。其中地理高考在高二,2017年加试地理考试将于2016年5月7日参加地理等级考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江苏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其中,“3”—“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160+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160+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科,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各科原始满分120分,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一门,普通类考生须全部达C等方可参加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A、B、C、D。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 (上午) 09:00-11:30 语文(文科加30分钟) (下午)15:00-17:00 数学(理科加30分钟)
6月8日 (上午) 无 (下午)15:00-17:00 外语
6月9日 (上午) 09:00-10:40 物理/历史 (下午)15:00-16:40 化学/政治/生物/地理
江苏省是全国高考持续时间最长、结束时间最晚的省份
“3+3”
省级应用行政单位:海南。
海南省高考考试共6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为公共科目,文科生单独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单独考物理、化学、生物。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 (上午) 09:00-11:30 语文 (下午)15:00-17:00 数学
6月8日 (上午) 09:00-10:30政治/物理 (下午)15:00-17:00 英语(含听力)
6月9日 (上午) 09:00-10:30 历史/化学 (下午)15:00-16:30 地理/生物
国家出台方案后,而且试点省份的试点办法出来之后,新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施。
6.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卷普查试卷地理(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读图1. 完成1~题。
1.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解析】本组题难度中等,1题对大纲版而言,有超纲的嫌疑,因为大纲版未涉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对课标版而言,则属于容易题。1题、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2题、抓住“表层”和“转化”,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地表)和变质岩(地下),这道题学生容易忽略“地球表层”而错选变质岩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喷发物应该形成喷出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图2。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析】本组题材料来自鲁教版教材,难度中等,主要考察学生提取、解读图文材料所显示信息的能力,答案基本都隐含在图文材料中。3题、从材料中“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得出早期以水运为主,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推知芝加哥位于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题,从文字材料中“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得出,此时芝加哥功能单一 、规模较小、辐射能力有限,应该主要辐射周边农村地区。 5题,从图上看,煤铁都离芝加哥较远,从文字材料来看,强调芝加哥的交通,故选择便捷的交通运输(美国中部水陆交通枢纽)
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7.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 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武汉-----广州 B杭州----上海
C成都----上海 D兰州-----北京
【解析】本组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容易题,但是8题有点模糊,另外对于山区孩子而言,难度自然较大,而对于东部平原平原的孩子而言,很简单。本组题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标理念。
6题、解题关键在于影响速度的因素,地形首当其冲,此题区分度非常小。
7题、模拟题中类似题目很多,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联系我国土地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应该都能选出答案,区分度小。
8题、高铁在中长途有优势,航空在长途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在短途有优势,还应该注意两地之间客流量,杭州----上海距离太短,冲击较小,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客运量较小距离较远,其中成都----上海是最难判断的。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解析】本组题较难,主要考察区域定位、等温线判读、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移动等知识。
9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上)温差越大,对流运动越强,温差差越小,气流越稳定。 由图可知甲垂直方向等温线最密集,肯定不稳定;乙地地面与高空温差不是最大,对流不是最旺盛;乙、丙比较当然是丙地等温线最平稳。
10题、正午前后应该指当地12点前后,图示甲地西侧高考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垂直温差大,而且空气中水汽丰富(湖泊、材料中“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均提示乙地水汽丰富),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
11题、图中地势起伏和缓、海拔多在250—500米之间,应为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纬,小部分在中纬(北到长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东临大海)解题关键是海拔。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8分)
(2)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6分)
(3) 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8分)
(4) 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4分)
39题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 1.D 2.C 3.D 4.A 5.B 6.A 7.B 8.A 9.D 10.B 11.D
7.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仿真试题 地理(一)求解
图片
8.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地理试题(一)答案
楼主你要到2013年山东省高考地理回答这个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