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自考大纲江苏
① 如何购买江苏省自考历年试卷及课程考试大纲
广州路南京大学旁边的书店内有很多。
② 江苏省自学考试的详细步骤是什么
自学考试
报名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地等限制,均可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报考,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选择专业,能遵纪守法、接受改造、积极学习的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申请报考。
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允许18周岁以上外国公民报考。
报考人员可在本地区的开考专业范围内,自愿选择考试专业,但根据专业要求对报考对象作职业上必要限制的专业除外。
首次报名手续
首次报考的考生,要持本人身份证或乡以上政府证明(军人凭军人证或团以上单位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的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报名站)办理报名手续。
报名时须按规定缴报名费,填写《报考登记表》或《机读报考卡》,并交一寸同底免冠正面半身近照两张。
首次报考各专业本科的考生,须持相同专业或符合规定的同类专业专科毕业证书办理报名手续。
目前由于各个省市报名规定有所不同,新考生要注意,照片最好携带4 张。同时携带2B铅笔、橡皮,蓝黑色钢笔,签字笔等文具填涂机读报名卡。
注意:
1 、自考可在非户口所在地报考。在非户口所在地工作一年以上者,持本人身份证、原单位证明及工作证,经所在省(市)自学考试办公室审查同意后,可就地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 、首次报考不能托人代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殊性决定了自考工作在每个环节都要严厉杜绝" 冒名替考" 的可能性,特别对于自考新生首次报考,要求无论工作再忙、路途再远,都要亲自办理,不得由他人代办。
新生填写登记表,规定要本人的笔迹,以便今后与试卷的笔迹相核对。相片也要经考办人员核对后才能贴入表格。
为了给自考生一个直观认识,特举例说明:天津自考生自助报名程序。
新考生首次报名要建立考生考籍档案。考生报名时要领取"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登记表" 、" 制证袋" 、" 考籍档案袋".应按要求用钢笔认真、准确填写有关项目,不得涂改。填好后,将照片分别贴在" 登记表" 和" 制证袋" 指定位置上。其余的两张照片装入" 制证袋" 内。考生将报名材
料中有关信息输入计算机,建立自己的电子考籍档案。输入时屏幕上提示的准考证一项,可输入12个8字,计算机会自动赋予考生一个准考证号,然后按屏幕提示依次输入。同时将自己首次报考的科目输入微机。考生输入完毕,确认无误后,打印机立即打印出考试通知单和收费票据。考生将" 考籍档案袋" 、" 登记表" 、" 制证袋" 一起交报名处,交费后领取考试通知单和票据,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报名现场。
老考生报名,将自己的磁卡准考证在刷卡器上刷卡,屏幕上就会出现考生自己的档案信息,然后按提示依次输入。考生输入完毕,确认无误后,打印机立即打印出考试通知单和收费票据。考生交费后领取考试通知单和票据,核对无误后方可离开报名现场。
自学考试何时报名考试
自学考试全国每年举行两次考试,考试时间一般统一在4月份和l0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六、星期天,考场一般设在各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完全中学内。报名时间各省不尽一致,一般安排在每次考试前的两至三个月,报名地点是考生所在市、县自学考试办公室或报名站,具体报名时间由各省考委在当次考试的《报考简章》中提前公布。除每年两次考试外,近年来各省还在两次考试外适当安排了一些“小考”,以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增加考生应考机会。这些小考的报名、考试时间一般在各省自学考试报刊或当地报纸上公布。
去买一份当地的报考简章》
《报考简章》是考生报考的重要依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包括:(一)开考专业、科目和考试时间;(二)报名时间、地点;(三)报考对象和报考手续;(四)毕业及实践环节考核的报名及时间安排;(五)考生应知晓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考生通过仔细阅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可以了解每一次考试开设的专业,考试课程的时间安排,各项技能考试的时间安排,引导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参加考试,避免出现错报、漏报。同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是各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机构组织实施考试的依据,也是各种助学单位组织助学辅导的依据,因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简章》是考生报考的重要依据。
③ 江苏自考课程大纲与指定教材内容不一致,自学复习以什么为准
某一自学考试课程大纲与指定教材的内容出现不一致时,以自学考试课程大纲为准。内如教材提到的内容容,而大纲没有涉及,则不要求掌握;大纲提及的内容,指定教材没有涉及,仍要求掌握,对此,考生应参阅有关参考书籍。
④ 江苏自考论文申报有个1000字的提纲怎么写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版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权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⑤ 求江苏自考古代文论选读全国统考大纲
高纲0916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 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培养应考者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理论贡献,总结古代文学理论中值得借鉴的有益因素,争取古为今用,为繁荣当代文学创作、建设当代文学理论做贡献。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优秀作家作品层出不穷。同时,人们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文学的深刻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性质、作用、价值、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对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心态、创作技巧等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各种文体发生、发展、兴盛、衰落的过程与原因的了解不断加深,理论探索与文学创作交叉影响。考生通过《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课程的学习,应该能够系统掌握以上内容。
具体要求:首先是借助注释通读各篇选文,了解该篇产生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文学观点,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其次是认真阅读每篇选文后的说明,加深对本篇理论的来龙去脉、所涉及的理论范畴的理解,争取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第三,最好能精读文论中涉及的相关文学作品,结合作品进一步理解有关理论知识,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关系极为紧密,与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也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是历代文学批评家运用一定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讨论、评价的结晶,既有对文学本体的思考,也有对文学与社会、文学与自然等等关系的探询。因此,考生如果能认真学好上述有关课程,本课程的相关内容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并掌握。
二、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先秦部分
(一) 课程内容
本部分主要选录了《尚书·尧典》《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先秦典籍中关于文学的论述,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文学思想。
(二) 学习要求
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解这一时期人们对文学的起源、文学的作用与价值等的认识。
(三)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 领会:《尚书》《诗经》《论语》《墨子》《荀子》等书的性质及其有关对文学的论述。
2、 掌握:《尚书》中关于早期文学与乐、舞关系的论述;从《诗经》某些篇章看讽刺诗的产生原因;《论语》中关于文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论述;《墨子》中关于“尚用”与“尚质”的有关论述和“言有三表”的理论主张;《荀子》有关“言”与“乐”的主要观点。
3、 熟练掌握:诗言志;诗无邪;兴观群怨;绘事后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文质彬彬。
两汉部分
(一)课程内容
本部分主要选录了汉代对文学的有关论述,体现了汉代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的特征、诗歌与政治的关系、诗歌的美刺功能的新认识。
(二 )学习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毛诗序》等文选,掌握相关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理解《毛诗序》《史记·太史公自序》《论衡》《楚辞章句》等篇目所体现的主要思想。
2、掌握:《毛诗序》对诗歌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方式、社会作用的有关论述;司马迁《史记》一书的文学思想基础;《史记》对《春秋》的评价;《论衡》中的作家论,特别是品评作者的标准;汉代对屈原作品思想性的争论。
3、熟练掌握:诗有六义;发乎情,止乎礼义;发愤著书;露才扬己。
魏晋六朝部分
(一)课程内容
本时期是中国文学思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代之一,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批评巨著。
(二)学习要求
要求精读《典论·论文》等本时期的重要文选,理解、掌握相关理论体系、概念、观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理解《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诗品序》的主要观点。
2、掌握:曹丕对文学的价值、作者的个性与作品的风格、文学体裁的不同特征、文学的批评态度的问题的认识;陆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系统论述;陆机对独创的认识、对行文乐趣的分析;《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性质与地位;《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想象的有关论述;《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体现的文学史观;《诗品序》的主要内容。
3、熟练掌握:文以气为主;文人相轻;“朝华”“夕秀”;神与物游;“文变染乎世情”;“梗概而多气”;滋味说。
唐宋部分(附:金代部分)
(一) 课程内容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高度发展的时期,文学理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少理论思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文体意识继续加强,对诗、词、文等每一文体都有着全面细致的论述。
(二)学习要求
要求通读教材上所选各篇理论著作,精读《修竹篇序》《戏为六绝句》《诗式》《与元九书》《论词》《沧浪诗话》《论诗三十首》等代表作,基本了解这一时期对各体文学作品的系统论述和对前代相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教材中本时期所选各篇的代表性观点。
2、掌握:陈子昂诗文革新理论主张提出的背景、具体内容及其影响;杜甫《戏为六绝句》论诗的主要内容;《诗式》对诗歌的地位、取境、四声八病、用事、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的认识;白居易关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诗歌的作用等问题的阐述;韩愈《答李翊书》的主要内容;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体现的“文以明道”的文学思想;梅尧臣“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的艺术境界;欧阳修关于文与道的关系的论述;王安石关于文与辞的关系的论述;李清照对词的见解与要求;张戒关于诗歌艺术风格涵蓄蕴藉的主张;严羽《沧浪诗话》关于“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的论述;严羽“妙悟说”的内涵及其影响;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品评的人物及所体现的诗学主张。
3、熟练掌握:汉魏风骨;庾信文章老更成;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韵外之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发纤穠于简古”(苏轼);“无一字无来历”;“点铁成金”;“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词)“别是一家”;“琢琱自是文章病”(陆游);“工夫在诗外”;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元明清部分(附:近代部分)
(一)课程内容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继续深化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小说戏曲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进入近代以后,中西文学观念的冲突与融合,带来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新变。这些内容,都是本时期文学理论家关注的热点内容。
(二)学习要求
认真阅读有关文论篇目,注意本时期文学理论新的发展,特别是对小说戏曲的相关论述和中西文论相结合后的新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重点领会《词源》《录鬼簿序》《忠义水浒传序》《曲律》《序山歌》《西游记题词》《闲情偶记》《原诗》《论文偶记》《儒林外史序》《花部农谭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间词话》《摩罗诗力说》等篇章所论述的相关文学理论。
2、掌握:张炎《词源》的评词标准及其对贡献;钟嗣成《录鬼簿》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所提出的复古主张的内涵;李开先对民间歌谣的认识的意义;李贽《忠义水浒传序》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汤显祖《答吕姜山书》所体现的理论理论主张;袁宏道论诗“变”之内涵及其价值;王骥德《曲律》中表达的戏曲理论主张;钟惺《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竟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袁于令《西游记题词》中对小说虚构理论的阐述;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贡献;王夫之关于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分析;叶燮《原诗》中阐述的“理、事、情”与“才、胆、识、略”的主要艺术思想;刘大櫆《论文偶记》中阐述的有关古文理论;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小说艺术的分析;《红楼梦》第一回对小说创作的思考;袁枚性灵说的内涵及其对格调说的批评;龚自珍对封建思想叛逆在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刘毓崧《古谣谚序》中体现的民间文学思想;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中表达的诗歌改革主张的主要内容;梁启超对小说地位及其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分析;章炳麟《文学总略》中对“文学”一词的阐述;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理论体系;《摩罗诗力说》中体现的鲁迅的文学观。
3、熟练掌握:“词要清空,不要质实”;“真诗只在民间”;“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神韵说;花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附录 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出自
A、杜甫《戏为六绝句》 B、陆游《论诗》 C、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D、赵翼《论诗》
二、名词解释
1、境界说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表达的“文以明道”这一文学思想的内涵。
四、论述题
1、结合《儒林外史》试析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对小说主题与艺术的分析是否合理。
⑥ 00023 考纲 江苏自考本科
一、课程性质、目的
本课程是为物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内容涉及线性代数、矢量分析、场论、概率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如下目的和要求:
1.系统地讲授线性代数、矢量分析、场论、概率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物理专业课程提供扎实的数学基础
2.重视讲授内容与相关物理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分析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部分 《矢量分析与场论》
第一章 矢量分析
一. 要求:
1. 了解矢性函数的概念。
2. 熟练掌握矢性函数的求导、不定积分、定积分的基本运算规律。
3. 理解导矢的几何意义。
二. 考试内容
1. 矢性函数的导数。
2. 矢性函数的不定积分。
3. 矢性函数的定积分。
第二章 场论
一. 要求
1. 理解数量场的等值面概念,掌握求等值面方程的方法。
2. 理解矢量场的矢量线概念,掌握求矢量线方程的方法。
3. 理解方向导数的概念。
4. 理解梯度的概念,熟悉梯度的性质及基本公式。
5. 理解通量的概念,会求通量。
6. 理解散度的概念,熟练掌握散度运算的基本公式。
7. 理解环量的概念,会求环量。
8. 理解环量面密度的概念。
9. 理解旋度的概念,熟悉旋度与环量面密度之间的关系,掌握旋度运算的基本公式。
10. 熟悉有势场的性质,掌握求势函数的方法。
11. 熟悉管形场的性质,了解求矢势量的方法。
12. 熟悉调和场的性质。
二. 考试内容
1. 等值面方程、矢量线方程。
2. 方向导数与梯度。
3. 通量与散度。
4. 环量、环量面密度与旋度。
5. 有势场、管形场、调和场。
第三章 哈米尔顿算子
一、 要求
1 熟悉▽算子的性质(①算符性;②矢量性)
2 会用▽算子表示梯度、散度、旋度、调和量。
3 会利用▽算子导出公式。
二. 考试内容
1. 利用▽算子导出公式
第四章 梯度、散度、旋度与调和量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的表达式
一、 要求
1 知道什么是正交曲线坐标系。
2 知道拉梅系数的表达式。
3 知道在正交曲线坐标系中弧微分、面积元素、体积元素的表示式。
4 熟悉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中的拉梅系数。
5 知道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中梯度、散度、旋度、调和量的表示式。
二. 考试内容
1. 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中弧微分、面积元素、体积元素的表示式。
2. 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中梯度、散度、旋度、调和量的表示式。
第二部分 《线性代数》
第一章 行列式
一. 要求
1. 知道全排列的奇偶性及逆序数的定义。
2. 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
3. 能熟练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
4. 了解代数余子式概念,并能熟练按行(列)展开行列式。
5. 熟悉克莱姆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二. 考试内容
1. 求排列的逆序数,判断排列的奇偶性。
2. n阶行列式的运算(包括行列式计算、化简、降阶)。
3. 运用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
第二章 矩阵及其运算
一. 要求
1. 熟悉线性变换与矩阵的对应关系。
2. 熟练掌握矩阵运算(加法、数乘、矩阵相乘、转置、取共轭)的基本性质。
3. 熟悉逆矩阵的概念,逆矩阵存在的充要条件,能利用公式求方阵的逆矩阵。
4. 知道矩阵分块法,掌握分块矩阵的运算规则。
二. 考试内容
1. 矩阵运算(加法、数乘、矩阵相乘、转置、取共轭、分块矩阵运算)
2. 求逆阵。
3. 利用矩阵运算求线性变换,解线性方程组。
第三章 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
一. 要求
1 理解初等变换的概念
2 理解两矩阵等价的概念。
3 理解初等方阵的概念
4 了解初等变换与初等方阵的关系。
5 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知道等价矩阵的秩相等
6 掌握利用初等变换求逆阵的方法。
7 熟悉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要条件。
8 熟悉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
9 掌握利用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二. 考试内容
1 矩阵的秩
2 利用初等变换求逆阵。
3 利用初等变换求解线性方程组
第四章 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一. 要求
1. 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
2. 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概念。
3. 知道如何判断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4. 理解两向量组等价的概念,了解两者的联系。
5. 理解向量组的秩的概念
6. 掌握求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的方法。
7 了解什么是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维数、向量空间的基
8 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的概念。
9 熟悉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结构。
10 熟悉非齐次线性方程组通解的结构。
二. 考试内容
1. 判断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2. 向量组的秩。
3 求向量组最大无关组
4. 解齐次线性方程组。
5. 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第五章 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一. 要求
1. 了解向量内积的概念,掌握内积的运算规律。
2. 了解正交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 知道如何将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
4. 熟悉正交矩阵的性质,正交变换的特点。
5. 熟悉方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掌握求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方法。
6. 知道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是线性无关的。
7. 知道方阵与它的相似矩阵具有相同的特征值。
8. 知道方阵能对角化的充要条件。
9. 了解实对称方阵的性质。
10 知道什么是二次型的标准形,二次型总能化成标准形。
二. 考试内容
1. 向量的内积。
2. 将线性无关向量组正交规范化。
3. 正交阵和正交变换。
4. 方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
5. 实对称方阵的对角化。
第三部分 《概率论》
第一章 预备知识
一. 要求
1. 熟练掌握求排列、组合种数的公式。
2. 了解集合的概念。
3. 了解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
4. 知道集合中各种符号的含义。
二. 考试内容
1. 排列、组合问题的应用题。
2. 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
第二章 随机事件
一. 要求
1.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
2. 了解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3. 理解基本空间的概念。
二. 考试内容
1. 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第三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 要求
1. 熟悉古典概型事件的特征。
2. 熟悉概率的古典定义。
3. 了解几何概率的定义。
4. 能熟练求出古典概型事件的概率,会求事件的几何概率。
5. 了解有关概率的三条公理,了解概率的一般定义。
6. 熟悉概率的基本性质。
二. 考试内容
1. 求事件的概率。
第四章 条件概率、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及试验的相互独立性
一. 要求
1. 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
2. 熟悉概率的乘法定理。
3. 能熟练运用全概率公式。
4. 理解事件相互独立的含义。
5. 会用乘法定理判断两事件是否相互独立。
6. 能熟练运用乘法定理计算相互独立事件的积事件的概率。
7. 熟悉重复独立试验,熟练掌握二项概率公式。
二. 考试内容
1. 运用全概率公式求概率。
2. 求相互独立事件的积事件的概率。
3. 求重复独立试验中某试验结果发生的概率。
第五章 一维随机变量
一. 要求
1.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2. 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基本性质。
3. 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掌握由分布密度求事件概率的一般方法。
4. 熟悉二项分布,能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并能求出其分布密度。
5. 熟悉泊松分布,能判断随机变量是否服从泊松分布,并能求出其分布密度。
6. 知道二项式分布与泊松分布之间的联系。
7. 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掌握由分布密度求事件概率的一般方法。
8. 熟悉正态分布及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的形式和基本性质。
9. 熟悉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关系。能熟练求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某一区间上取值的概率。
二. 考试内容
1.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分布密度。
2.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在某区间上取值的概率。
3. 求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某区间上取值的概率。
第六章 二维随机变量
一. 要求
1. 了解什么是二维随机变量。
2. 了解二维分布密度(包括连续型和离散性)的基本性质。
3. 熟悉二维正态分布。
4. 了解什么是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掌握求随机变量(包括离散型和连续型)的边缘分布密度的方法。
5. 知道随机变量相互独立的含义。知道随机变量(离散型、连续型)是否相互独立的条件。
二. 考试内容
1. 求随机变量(包括离散型、连续型)的边缘分布密度。
2.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
3. 随机变量的相互独立性。
第七章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一. 要求
掌握求一维随机变量函数,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的方法。
二. 考试内容
1. 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密度。
第八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 要求
1. 知道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的作用。
2. 会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熟悉它们的基本性质。
3. 熟悉正态分布和泊松分布的数学期望、方差。
二. 考试内容
1. 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2. 求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
说 明
考试成绩每部分各占三分之一。
选用教材意见
1.《工程数学:矢量分析与场论》,谢树艺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第二版)
2.《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7月第四版)
3.《工程数学:概率论》,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2年10月第一版)
⑦ 江苏自考论文报考,报考时出现论文题目和提纲要填写吗
应该说是必须要填写这种论文的题目和提纲的,一般填写在这种a4纸上,一般是可以进行打印或者进行相应的处理,应该是非常好非常不错的
⑧ 江苏自考考试大纲,如何看懂自学考试考试大纲
你把历年的英语六级卷子从网上下载下载,不是让你做的 ,是让你背的,等你背了十套卷子,六级过根本没问题.
⑨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新修订的自考大纲在哪儿下载啊
到考试院网站上看,估计会有吧!!
⑩ 江苏自考课程大纲与指定教材内容不一致,自学复习以什么为准
数字考课程大纲与指定教材内容不一致,自学复习什么为准,这个主要是看自考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