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地理学
『壹』 1、gis与地理学之间有何关系2、GIS在现代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或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各门涉及空间数据分析的学科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而这些学科又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一些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方法。因此,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这些相关学科的关系,对准确地定义和深刻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帮助。GIS与地理学及地学数据处理系统地理学为GIS提供了有关空间分析的基本观点与方法,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依托。而GIS的发展也为地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并使地理学研究的数学传统得到充分发挥。地学数据处理系统是以地学数据的收集、存贮、加工、集成、再生成等数据处理为目标,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符合一定标准和格式数据的信息系统。⑴作为GIS的外部数据处理,为GIS准备数据,如遥感校正。⑵作为GIS内部数据处理,已成为GIS空间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GIS与地图学及电子地图GIS脱胎于地图,并成为地图信息的又一种新的载体形式。地图是GIS重要数据来源之一。地图学理论与方法对GIS有重要的影响。地图强调的是数据分析、符号化与显示,而地理信息系统则注重于信息分析。 与传统地图集相比,电子地图(EMS)有许多新的特征:⒈声、图文、多媒体集成。⒉查询检索和分析决策功能。⒊图形动态变化功能。⒋良好用户界面、读者可以介入地图生成。⒌多级比例尺的相互转换。 一个好的电子制图系统应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的所有功能,且其拥有更强的空间信息表达与显示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科学 1、桌面制图桌面制图系统用地图来组织数据和用户交互。这种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产生地图:地图就是数据库。大多数桌面制图系统只有及其有限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以及个性化能力。桌面制图系统在桌面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例如PC机,Macintosh以及小型UNIX工作站。 2、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促进了产生建筑物和基本建设的设计和规划。这种设计需要装配固有特征的组件来产生整个结构。这些系统需要一些规则来指明如何装配这些部件,并具有非常有限的分析能力。CAD系统已经扩展可以支持地图设计,但管理和分析大型的地理数据库的工具很有限。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专门研究如何存储和管理所有类型的数据,其中包括地理数据。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许多GIS为此而依靠它。相对于GIS而言,它们没有分析和可视化的工具。遥感和GPS遥感是一门使用传感器对地球进行测量的科学和技术,例如,飞机上的照相机,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或其他设备。这些传感器以图象的格式收集数据,并为利用、分析和可视化这些图象提供专门的功能。由于它缺乏强大的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作用,所以不能叫作真正的GIS
『贰』 裴秀在地图地理学方面有哪些重要成就
在地图地理学方面,抄三国后期在晋朝当过司空的裴秀(223~271)编了一本历史地图集。该图集称为《禹贡地理图》(共18篇,现已不存)。另外,裴秀还绘制了《方丈图》,图长宽各一丈,“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从率数计里。备载各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也”(《北堂书钞》)。尽管在裴秀去世时晋朝还没有把江南东吴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但这位作为司空的地理学者,热心地搜集编绘了显一统的天下于方寸之中的图形。他还根据自己的测绘制图经验建立了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这是把数学比例和计算应用到测绘中去的绘图基本原则,它直至清代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的平面地图测绘工作。但是当西晋的一统山河四分五裂之后,再一次绘制这样全国性的地图便不可能了。
『叁』 地图地理学领域有哪些重要书籍
北魏的郦道元(465或472~527),在研究过前代地理学典籍和做过大量地理考察后,写回了一本内容丰富庞答杂的地理学著作《水经注》。由于作者为北魏人,且当时南北分立,《水经注》描述的内容南略北详,但描述的地域范围远远超出了作者足迹所到之地,笔锋甚至大大越出了今日中国的疆界。南朝梁代的佚名学者则写了一部《地镜图》,作者显然读过《管子》和晋代张华(232~300)的著作《博物志》,并对找矿很关心。根据书中的说法,可以由山上草木的种类和各个季节的长势判断出山中是否埋藏着美玉、银、铅和铜等。
『肆』 如何运用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地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立地理空间的概念。
『伍』 为什么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GIS是地理学第三语言
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说明看地图对于学习地理很重要,GIS是地球信息系统,是近年兴起的研究地理的高技术手段。你可以从传统的地图和现代的GIS的特点着手,讲讲他们跟地理学习的密切关系,就可以了。
『陆』 如何看地图学地理
看地图,背各个地复方的地名,制地形,水系,地理位置。
记住主要经纬线经过的城市,地形区。
要在脑中植入地图概念,能回忆出地图轮廓和各个地方的大致位置就可以了。
买本地图册。推荐《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图文并茂,内容新,质量好,可以在卓越或当当上订购。
『柒』 学好地理看地图的方法!
看地图要注意将地图量化,比如世界各个地区的东西南北分界线的经纬度数,可以找到一下规律:
各主要地区东西以30个纬度为一个界限,30E是亚非和亚欧分界,60E是乌拉尔山脉,以及西亚和南亚分界线,90E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分界线,如此等等
找到主要地理事物,如城市、河流、山脉的经纬度,但只需要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参照物,根据这些最主要的地理物的精确位置推测出其他地理事物,例如:
开罗经纬度是30E,30N,这样可以猜出以色列的经度是30出头
通过地形图了解一些地理现象的深层原因,例如河流走向可以从地势特征中看出来,洋流分布可以从海陆分布特征和纬度中看出来,欧洲的隙缝气候为什么深入欧洲大陆(欧洲山脉多东西横贯大陆,对风基本无阻挡),美国气候的大陆性为什么那么强(山脉南北纵贯利于季风吹过),东非高原为什么不是雨林气候而是草原气候(地势高,、气候退化),四川为什么多阴雨(盆地容易形成阴天),北疆为什么比南疆多雨(天山阻挡水汽)
以上这些都是从地形图中看出来的
除了地形图之外还要接触一些专门地图,如气候类型分布图、洋流分布图、资源能源的分布图、交通图等
这些图往往要熟记
高考题大多都要有图作依据,因此看图相当重要
有时还要出现一些很特殊的图,平时没看见过或不常用,需要临场学会看图,例如太阳高度角分布图、气候玫瑰图、微笑曲线图等
还有一些等值线图格外需要注意,这些都会是复习的重点,如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这些图都有专门的方法来分析,高三会进行专门的训练
有的题需要你猜出图中的具体位置或所处地区,这种题首先看轮廓,像山东半岛、日本四岛、台湾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意大利、阿拉斯加、澳大利亚等地区或国家一眼就能看出来
看不出来的就要用经纬度来猜,具体参见上文
4.2. 等温线:
4.2.1. 等温线图判读要点:
4.2.1.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大势: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大势,可以看出某地处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一般说来,气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果越向北温度越高,说明向北是低纬,该地处于南半球;反之则为北半球。
4.2.1.2. 判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图表显示不出来,按等温线变化 解说 影响因素的顺序排列)
(1)等温线平直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能量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纬度)
(2)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3)夏季:内陆向高纬凸 冬季:内陆向低纬凸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
(4)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山地垂直高度)
(5)暖流:向高纬凸 寒流:向低纬凸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洋流
(6)盆地闭合曲线 夏季炎热中心 冬季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 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 四周山岭屏障
(7)山地闭合曲线 冬夏均为低温 气温垂直递减 地势高
(8)锯齿状分布 (南美洲7月气温图) 河谷、平原与高原、山地相间分布,气温高低不同 地势高低起伏大°
4.2.1.3.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
向高纬凸出则较相邻地区温度也较高。
4.2.1.4. 判断等温线的疏密程度:
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4.2.1.5. 读出温度最值:
通过分析图中气温的最高、最低值可以看出温度差异的大小。
4.2.1.6. 几条主要的等温线:
一些特殊的等温线往往是气候区的大致界线,例如0℃、20℃等温线。
4.2.1.7. 找出图中特殊形状等温线所在的地区:
有的等温线图上,有一些等温线形状特殊的地区,为气温状况特殊的地区。(如2003年高考题中等温线沿太行山向南急转)
4.2.1.8. 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的温度:
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低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温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高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总值也遵循“高高低低”的规律。例如图中A的温度低于12℃,B的温度高于15℃。
4.2.1.9.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海陆或季节:
几个原则: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北半球的低纬在南方,南半球的低纬在北方。
(3)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则该半球为夏季,反之则为冬季。
(4)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则温度相对于附近同纬度较高,反之则较低。
(5)北半球为夏季是南半球为冬季,北半球为冬季是南半球为夏季。
几个结论:
(1)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北方则该半球为北半球;
若几条等温线在同一半球上,且高温在南方则该半球为南半球。
(2)1月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向北凸出;
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向北凸出。
(3)冬季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向高纬凸出;
冬季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夏季向低纬凸出。
4.2.1.10. 根据等温线分布状况判断地形:
4.2.1.10.1. 根据等温线判断地貌:
闭合等温线分布区域中如果等温线数值从里向外递减,即内高外低,一般为盆地地形,反之则为山地。
4.2.1.10.2.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
若两条等温线的温差为A,则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A/6)米。
4.2.2. 我国等温线分布规律:
4.2.2.1. 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1月份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的排列密集。
(2)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黑龙江省北部,温度最高的是南海诸岛。
(3)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在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祁连山地等地区,出现了封闭状的等温线;4℃等 温线经过四川盆地时明显向北弯曲,这些地区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不同。
4.2.2.2.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漠河一带。
4.2.2.3. 我国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1)等温线排列稀疏,东部大致与海岸平行。
(2)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部分地区气温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还超过了28℃。
(3)东北北部与南海诸岛的7月份温差仅8℃左右。
4.2.2.4.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
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2.3. 世界等温线分布规律:
根据1月份和7月份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可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1)从全国气温分布大势看:
无论冬季或夏季,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并不完全与纬线平行,因为气温还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2)从南北半球对比看:
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而且稀疏,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而且密集,北半球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要比南半球复杂。这是因为南半球陆地面积比较小,表面性质比较均一的海洋比北半球广阔的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比较小,因此气温的变化比较简单。
(3)从北半球的冬夏气温看:
北半球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向北弯曲;夏季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向南弯曲。
(4)从气温极端值出现的地区看:
全球的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出现在大陆上,夏季的炎热中心出现在北纬20~30度的沙漠地区,如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冬季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出现在西伯利亚,而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大陆。
4.3. 等降水量线:
(1)判断降水地区分布差异的大小:
密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
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小
(2)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
多雨——迎风坡;少雨——背风坡。
(3)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如辽宁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捌』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与区别
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理论、编制技术与应用方法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以地图内图形反映与揭示各种自然和社容会现象空间分布、相互联系及动态变化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呵呵,抛砖引玉
『玖』 在地图地理学方面,裴秀编了哪本图集
在地图地理学方抄面,三国后期在晋朝当过司空的裴秀(223~271)编了一本历史地图集。该图集称为《禹贡地理图》(共18篇,现已不存)。另外,裴秀还绘制了《方丈图》,图长宽各一丈,“以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从率数计里。备载各山都邑,王者可不下堂而知四方也”(《北堂书钞》)。
『拾』 地理学是什么!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在现代地理学中,“地”是指地球或者是地球表面,或者是地球表层,或者是指一个区域。“理”是指事理、规律,或者是事物规律性的内在联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
地理要素通常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和人类活动,简称水土气生人五大要素。地理综合体由地理要素组成。
(10)地图在地理学扩展阅读
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体现为地理学研究具有多维、动态的视角。以人地关系作为主线来开展地理学综合研究,其综合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以地表环境、地球环境动态变化为主的动态研究,即环境动态研究;
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为主体的人类社会动态研究,聚焦环境和社会动态之间的关系;
三是对区域、流域等研究区域的综合分析。例如在城市化研究中,需要明晰中心城市和其他卫星城市之间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布局、人口分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
地理学的空间表达也是多元、多样的。除语言、数字等基本表达方式外,图形往往是地理学表达的主要形式,如通过研究地图可以分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对比不同时期的地图可以为地理空间演变研究提供直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