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直观教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21-02-10 16:20:42

❶ 如何将现在教育技术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中学地理是一门集天文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物产、民族、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无限性和知识要素间的相关性等特征。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这诸多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讲清楚、透彻。仅仅依靠传统的常规教学难以奏效,必须运用模型、标本、图表、录像、电视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地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一)运用现代科技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意味着人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地理学领域里出现了一系列重大问,例如:国土整治土地区划和合理利用、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合理配置、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重建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必然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能够得以普遍应用。例如,传统费时费力的地面测绘、航空摄影必须为速度快、信息密度高、时性强的卫星遥感、遥测、遥控等新技术所取代。
(二)现代科技教育原则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指教师以科学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概念,通过科学的传授过程,提高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能力。地理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根据地理学科的地位作用,结合相关内容的科技知识自然地渗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解释与检验能力。
2.兴趣性原则。
学生中存在着对科技爱好的潜在因素,只要适当引导,这种潜在因素就能被击活,使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更要注意及时引导他们从感性兴趣向理性兴趣发展,从而形成一种真正的理智型兴趣,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途径。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包括观察、想象、类比、推理等多种思维过程,还包含绘图、查阅地图、环境要素监测、气象观测等有型操作技术。大量的实践性学习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积极作用。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指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坚持全面、发展和联系的立场,使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获得较为全面的科学意识、知识、方法和技能,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地理学科本身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树立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利于教学过程各方因素的综合。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完善
构建以多媒体教学资源为中心、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灵活的形式和轻松的氛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当代地理教学改革的高层次追求。而技术的门槛效应、设备的价位效应和人员的观念效应一直是地理教学现代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从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的实践来看,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一)必须要有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及课件创作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紧密配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件的设计原理,熟练掌握课件的制作技术,在广泛搜集素材和精选课题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辅助教学软件。目前,教学软件开发方面个人实用性开发和集团商业性开发结合不紧密,教师间横向交流不畅通的现象较普遍。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的是,软件公司要为广大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具备二次开发条件的多媒体平台,使教师能够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大的开发成果,使课件的群众性开发推广和普及更具现实意义。

❷ 在小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充分使用直观教具

正确运用直观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知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直观教具的应用:

①选择和制作的教具,要能正确鲜明地反映事物实况和规律。

②教师在使用直观教具时,应与讲解结合起来,要指导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学生不能直接感受到的知识,分析现象的实质,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起来。

③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直观教具,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鲜明的感知印象,积极开展观察和思维活动,以形成科学概念。

④现代化直观设备不仅能反复呈现事物的外部形象,还可演示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过程;放大、缩小、对比各种事物,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直观教具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扩展阅读

教具作为教师辅助教学的用具,有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哪个科目,都可以有一定的教具作为辅助工具。教师根据需要把教具真正纳入教学过程,立足实际,选择并适时使用教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力,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形成知识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

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生中,建立概念光靠老师讲述是不行的,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都要靠一些具体直观的教具把它们演示出来。所以在现代教学中,用具体模型和直观教具进行说明与进行演示操作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尤其显得重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课程改革,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好像渐渐的淡出了历史舞台。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更习惯用幻灯片或flash等的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❸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较好的发挥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库

1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科,就会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和判读,根据等高线判断各种地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些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老师使尽浑身解数讲理论、举列子,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会觉得地理离自己更近。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恰当地应用自制的教具和学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地将教学难点破解。
笔者从教中学地理15年,每次讲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就能产生四季变化,老师告诉他们因为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就产生了四季变化,学生还是很茫然。即使放边放多媒体动画边解释四季形成的过程,还是有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不断地变化。后来我做了个太阳公转模型图,不用老是多费唇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这个困惑。这个模型由四个地球仪和一个红球组成。地球仪用水彩笔把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描粗,使它们变得比较醒目,四个地球仪分别放在地球公转轨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间的红球表示太阳,在太阳的四周插上铁丝,表示太阳直射点,转动红球就可以直观地看到铁丝表示的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个模型把抽象的四季变化的原因直观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转运动。
2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地理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生活发展及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能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使命。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组织学生自制学具,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制作学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或失败的经验,而从失误或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更为宝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会不断积累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开阔他们的思维。
比如笔者教学中,教到地球和地球仪这课时,都会布置学生制作地球仪,学生的制作热情很高,他们回家收集材料,观察地球仪的特点和经纬度分布的特点,一周后富有创意的各色地球仪在学生的巧手之下产生了。有的地球仪是用乒乓球制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制作的,有的是用气球制成的,不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都能把地球仪和经纬度分布特点表达出来了,这样对他们学习经纬线有很多的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体现,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化“动口”为“动手”,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根据教材自制教具是在教师不断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上课前选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非常强。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透彻,以便选择能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是教师自制教具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针对教学效果,不断地改进或者重新设计制作教具使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说,能大胆进行自制教具,就体现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学方法的探究广度。
比如地理教师在制作中国地形模型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山脉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积、海拔高度、特点,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积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准、形象地展现中国地形图,就要对这些地理事物的特点十分熟悉。自制教具是从不会到会,教具的设计,从不成熟到成熟,制作的教具,从粗糙到精美。这就是一个对教材研究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

❹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较好的发挥教具和模型的作用百度文库

民居与地理的关系复

纵观我国传制统民居住房的样式,修房造屋材料的选购,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影响深刻。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成有壁炉或火坑,窗户比较小,在冬天积雪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湿热地区性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小,并有完备的排水系统;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们,为了适应游牧这种特殊生活方式的需要,往往建造一种搭卸十分方便的民居—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花笭羔蝗薏豪割通公坤;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在当今商品房的开发热潮中,开发商也在时时考虑很多地!

❺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电教手段

简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正确应用电教手段
作者:Ada徐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果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

一、明确一般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要将图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而这往往导致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不仅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在地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教手段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地理教学采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切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激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的基础。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便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幻灯投影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由虚变实,由远到近,从无到有、从简到繁,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于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3.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要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高考取消了地理科,给培养地理人才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去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二节“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时,我充分发挥了幻灯的作用,制作了一个灯片,把城市周围的主体要素:资源、能源、交通、河流、农业生产等情况描绘出来,然后向学生提问:“假设建立某一工厂,应安置在何处,为什么”。这样既克服了照本宣科的弊端,又给学生带来了充分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把它用到实践中去。又如在复习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有关“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时,我通过投影,把黄赤交角变大或缩小,向学生提出问题:地球上新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气候的变迁、生物的迁移、农业生产的变化等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挥想象。有想象才有创造,有创造才有开拓。

4.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完成情况,是检查教学工作开展状况的重要依据。1991年国家颁布《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我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使得学生很容易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在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虽仅仅走过六十个春秋,但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我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更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样在谈到我国人口、资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时,我也选用一组合适的画面,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思考、去分析,使学生明确我国在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时,存在问题、有困难是难免的,但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建国后,我国在各行各业中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就是最好的见证。学习中展示一些具体真实的画面,既能让学生了解国情,深知目前国家还并不富裕,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又能让学生明确科学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总之,运用电教手段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地理教学中的一次改革,它能给地理教学带来生机、带来活力,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形式。

❻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使用直观教具

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直观教具,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使用直观教具,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结合起来使用。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