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理学
『壹』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所形成的四大学派及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是我们期末人文地理考试题目啊,求解答呀
环境学派
(1)代表人物是德国拉采尔。拉氏的《人类地理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分布和迁徙的作用;
(2)拉采尔的学生、美国森普尔女士在20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环境对人类的支配作用;
(3)另一个美国地理学者亨廷顿著《文明与气候》和《人文地理学》,详述了气候决定论。
人地相关学派
(1)法国维达尔·白兰士,维达尔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和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2)白吕纳 白吕纳的观点更为明确,说“环境虽足以影响人类之活动,人类亦有操纵与征服环境之能力” ,代表作《人地学原理》。
(3)美国巴罗斯,他认为地理学应该人文化,形成人类生态学。他同时也是地理学用生态方法参与实际工作的开创者。
区域学派
(1)地理学区域学派的首倡者是德国的赫特纳, 20世纪初李希霍芬及其弟子赫特纳提出了地理学的核心应是区域研究,赫特纳的代表作是《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2)继承者是美国哈特向,他认为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域分异特征,部门地理学是起点、区域地理学是终结。根据赫氏观点,哈特向分别于20世纪30年代末和50年代写了《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两本专著。
景观学派
(1)用发生学观点和综合方法划分地表类型。
(2)德国施吕特尔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景观学说,认为地理学的中心是对可见景观的研究。
(3)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索尔发表著名论文《景观的形态》,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位。
『贰』 急求:近代地理学的发展进程。二百字以内。
近代地理学是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知识形态,它的特点是以地球表面各种现象及其关系的解释性描述为主体;其逻辑推理及概念体系渐趋完善;学派日益分化,学派林立。德国为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较早受其影响的是法、英、俄、美等发达国家,然后受影响的不发达国家,包括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为洪堡(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创始人)、李特尔(人文地理学创始人)。1874年,德国首先在大学里设立具有教授头衔的学者领导的地理学系,标志新地理学的开创。 近代地理学是继地质学、人类学之后,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开始发展的。19世纪的亚、非大陆内部勘测美国的西部大考察,澳大利亚的沿岸开发以及南、北极的探险,均为地理学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并结合测绘技术的进步,出现了一批较精确的国家和世界地图或图集。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大量设立地理系,使地理学开始成为一个职业领域。随着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分支的分化,在气象学、海洋学、土壤学等独立发展后,一些地理学家强调区域或景观的方向,另一些学者则推行了人文化运动,使地理学的人文分支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理学逐渐向参与经济工作过渡,西方的应用地理学和苏联的建设地理学应运而生。
『叁』 近代地理学的特点是什么
地理抄不再注重自然地理研究,对人文地理也有更多关注.
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时期。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洪堡德的《宇宙》和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
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起来的。这一时期,各种学说分起、学派林立。地理学的各部门学科几乎都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洪堡德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的李希霍芬、法国的德马东为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的戴维斯和德国的彭克分别创立了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沃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德国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的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学说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的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等等。
『肆』 近代地理学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洪堡,李特尔是它的奠基 人
A.von洪堡和C.李特尔是德国人,他们不仅是德国,也是全世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洪堡将毕生贡献于考察自然界,足迹遍欧洲和南北美洲。他的报告《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30卷),是新大陆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第一部网络全书和拉美北部的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他提出世界年均温等值线图和大陆性概念、以及植物纬向水平地带学说,是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从而公认他为自然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的创始人。洪氏代表作《宇宙》,解决了近代地理学的三大问题:①认为地球是统一整体,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②主要探讨地表各区域相互关联现象的差异性;③研究特定自然要素,应注意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在柏林大学任教的李特尔是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的创建人。他的名言是“土地影响着人类,而人类亦影响着土地”,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最早阐发者和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他对区域的开创性见解,集中于19卷的《地学通论》中,该书确定了区域的概念和层次。他还认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差异性中的一致性,从而导出这门学科的两个基本部分:系统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
洪、李二氏分别在地文和人文两大方面对地理学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均重视对区域的分析。但前者将重点放在地表自然要素的地域结合、包括其对人文现象的影响,而后者则认为人是地理研究的顶点。
『伍』 近代地理学时期地理文献的六大倾向是什么
近代地理学时期地理文献的六大倾向(弗里曼)
地理学文献中的六大倾向。
1.网络全书倾向 此倾向与收集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欧、北美居民知之甚少的地区的新资料有关。虽然大发现时代早已过去,而且到19世纪末叶,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已为盎格鲁—撒克逊探险家所涉足,但仍有不少地带——尤其在非洲,即使不是未知地域,在当今地图上也是一片空白。实际上,在地理学的近代时期之初,北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出现永久性的农场。
2.教育倾向 如詹姆斯所强调的,此倾向标志一门学科需要传播知识,证明其有用性,并确保其可以再生产。为了在学校、学院和大学奠定地理教学的坚实基础,课程的改革者和设计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弗里曼,1980a,1980b;斯托达特,1986)。
3.殖民倾向 此倾向反映出在近代时期前几十年的环境形势,英国尤其如此。其殖民帝国正日渐巩固,劳动力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空间划分并覆盖地球表面相当大的部分正逐步形成,商界组织要求提供有关各国的大量信息,于是提供信息成为地理研究的一项主要任务,而信息传播则是地理教育的基石。
4.概括倾向 此倾向说明了按网络全书传统和殖民传统收集起来的资料的运用日益增长。学术研究不仅包括收集与核实事实,并且要对事实予以解释,而解释所用的方法和目的决定了地理学发展的早期范式。
5.政治倾向 此倾向体现在当代对地理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划分世界版图会议上,I.鲍曼曾是美国总统W.威尔逊的首席顾问,像豪斯霍费尔这样的地缘政治学家对纳粹德国的生存空间观念是有影响的(詹姆斯和马丁,1981;帕克,1985)。
6.专门化倾向 此倾向是对知识不断增长,因而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掌握全部知识即使在地理学一个学科内——的反应。在近代时期以前,科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兴趣和专长可以非常广泛,但是后来由于研究文献的数量不断增加,研究方法要求更长、更严格的培训,地理工作者必须专门化,即首先成为一名地理学家,尔后在地理学范围内选定并专攻一个基础领域或地球表面一个特定区域。
『陆』 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的发生中心是哪个国家
德国,近代无论自然还是人文地理学都起源于德国。
亚历山大.冯.洪堡和李希霍芬是奠基人。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德国科学家,与李特尔同为近代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生于德国柏林,亦逝于德国柏林,是世界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的哥哥是柏林洪堡大学创立者威廉·冯·洪堡。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中国地学研究先行者之一。1833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他曾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及柏林洪堡大学,1856年毕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奥地利的提罗尔(Tyrol)和罗马尼亚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进行地质研究;在1860年到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参与普鲁士政府组织的东亚远征队[Preussische Expedition],前往亚洲的许多地方,例如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暹逻和缅甸等地旅行。1863年到1868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发现了金矿,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这段时期中,他正式地指出罗布泊的位置(新疆已干涸的咸水湖,旁边有古楼兰遗址)。
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年10月6日在柏林逝世。
现在德国就有洪堡大学。
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以下简称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
『柒』 近代地理学的科学范式是什么
当前主流地理学史研究可归结为两种互补性范式.一种是科学地理学史回:① 从近现代地理学形象出发答,遵循"自上而下"的叙事模式,选择性地建构切合当前地理学的历史;②主张一元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导致了不同传统的对立;③ 其性质是建构性的、抽象性的,造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分裂;④ 强纲领的叙事模式不仅造成了"古代思想的现代解读",且挣扎于科学分化的大潮中.另一种是在批判科学地理学史基础上兴起的知识地理学史:① 从地理实践本身出发,遵循"自下而上"的叙事模式,从地理学知识体系的底层诠释历史;② 主张多元论传统的科学史观,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地理学传统之间的对立,为多样的地理学传统纳入叙事框架奠定了基础;③ 其历史的性质是实践论的或语境论的,旨在阐发不同地理学知识形态的意义;④ 表现为对称性原则的叙事纲领,大大扩展了地理学史研究的视野,为理解作为地理学与自然并社会统一的实践统一体提供了可能.科学地理学史和知识地理学史当前表现为一种批评性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制造更多的二元论对立,相反,整体的方向应当是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的相互对话.
『捌』 美国地理学史的近代地理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地理学的各自然分科在加速了独立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被相邻地学学科吸引
的趋势。气候学、地貌学和生物地理学逐渐相应地归入气象学、地质学和生物学。30年代初,I.鲍曼写了《地理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一书后,地理学在美国社会科学界取得应有的地位,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两栖学科。人文地理学分支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农业部出版了V.C.芬奇和O.E.贝克的《世界农业地理》。1925年,克拉克大学创办《经济地理》杂志,从20年代到40年代登载了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农业地理论著。20年代起,城市地理学开始发展,先后出现研究城市结构的同心带学说、扇形学说和多核心学说(见城市地域结构),这些学说成为建立地理空间模式的第一步。 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地理学的另一重大变化是激进地理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出现和发展。这主要是西方世界的阶级矛盾和种族矛盾突出,以及第三世界民族斗争激烈所促成的。1969年克拉克大学创办了激进地理学刊物《对立面》。一部分地理学者主张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地理现象,并重建地理学思想和实践。R.皮特在其编辑的《激进地理学》一书中指出“作为一门完整的革命科学,马克思主义为地理学的激进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74年美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地理学家联合会(USG),并发展有广泛的国际联系。
由于地理学人文化倾向的加强和地理学思想的不断变化,美国地理学的自然的和人文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为数众多,区域地理研究涉及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思想流派虽然在美国地理学发展史上发生兴衰变化,但彼此也并未完全取代。现代美国地理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 普雷斯顿·詹姆斯著,李旭旦译:《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北京,1982
『玖』 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关于什么是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
李特尔(Ritter,Carl,1779~1859),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创建人之一。生于奎德林堡,卒内于柏林。曾任法兰容克福大学、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第一个地理学讲座教授和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最早阐述了人地关系和地理学的综合性、统一性,奠定了人文地理学的基础。认为地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人是整个地理研究的核心和顶点。创用“地学”一词。主张地理学和历史学结合。坚持目的论的哲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