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式地理教学例子
⑴ 如何选择和编写地理教学案例
你可以到我的文库里下载,我写过http://wenku..com/p/毅忱
⑵ 急求初中地理教学小故事
“老师,你看我画的图怎样?”
我从另一个班级下课回来,刚把书放到自己的桌子上,手还没来得及洗,七三班一个很内向的女孩子随后就到了我身边。以至于把我吓了一跳,还以为仙女从天而降了呢。
“爱学地理的女孩子会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我先是表扬了她的学习积极性,随后对她所画的欧洲西部版图给予了肯定,又指出比斯开湾和伊比利亚半岛轮廓的不符实。
第七节课间,我正坐在电脑前修改课件内容,她再次来到我旁边:“老师,我填完了,你帮我看看。”
我接过她的作业纸,看了看她填的地理名称。确实按照我的要求填写的:1.纬度位置:画出两条纬线。2.海陆位置:填出海洋、海峡、海湾、岛屿、半岛名称。3.地形:填出平原和山脉名称。4.气候:用适当的图例表示气候类型,并在所画图中表示出来。只是山脉的位置没有表示出来。
于是,我和她交流:在地图中,山脉不能只写文字注记,而要同时用符号表示出山脉的位置和大致走向。你想想老师上课时在版图中是用什么符号表示山脉的?
她会意:老师,我知道了。然后又悄无声息地走了。
她走后,一边的同事和我说:“她很爱学地理,那次听你课时,她虽然没有起立回答问题,但你所有的问题她都在小声回答,而且听讲非常专心。”听了同事这样的话,我很感动。感动于一个小女孩的用心和用功。我相信,她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画图这个作业是我给四个班级布置的周末作业。本学期,周末作业如果不是很多,我就给学生布置画图。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科的核心,让学生自己亲手画图,他们会对所学的自然环境有较深刻的印象。
因为这节课的地理作业处理的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下午预备时,我给各班课代表布置周末作业,两个班画非洲图,两个班画欧洲图,(因为教学内容的顺序不同)第六节的课间,三班的这个小女孩就已经完成了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的勾画,她的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让我很是感动。毕竟,地理是非中考学科,学生不怎么重视,为此,地理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没少费脑筋。
这学期地理学习的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关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其实是地理学科原理性知识在世界不同区域的一个综合运用。所以,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把学生原理性知识(也就是第一册教材)的缺陷再进行一次弥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每节课我都会利用课间的两三分钟时间提前画好版图,讲新课时,边带着学生识图边让学生填图。考虑到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表现,但他们可以很好地自主学习。于是,就让他们自己做填充图册。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外向,喜欢张扬,所以,我就给他们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让他们到黑板的版图中填不同的地理名称,在他们埋头动笔的时候,我在学生中间边巡视边判定他们填图的正确与错误。尽管老师累些,我觉得这种方式给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了更符合他们自身个性的学习兴趣。而私下里的个别指导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让学生有了深刻的印象。我自信:一个学期的坚持总会有所改变。
但还不到一个学期,我就已经看到了好景象:一半学生在读图、指图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四分之一的学生识图、析图能力有所改善。更让我欣喜的是,三班女孩子地理学习兴趣在提高,比如于悦冉、程秋霞等。一班史立承等男同学的地理学习劲头有了明显提高。从他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考试三班女生成绩较差,一班男生成绩最差)
以前,我一直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影响更多的学生才有意义。看了一些教育书籍后,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张文质所言,教育是慢的艺术,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影响一个也是有效的。只要坚持,我们总会看到我们想看到的。
⑶ 地理教学故事(2个)地理教学案例(2个)急需!!!!!!!
地理教学案例
巴基斯坦:http://www.teachercn.com/zk/2004/9-20/214331.htm
印度:
http://www.teachercn.com/zk/2004/9-20/214010.htm
地理教学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⑷ 怎样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内教案(教学设计容)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⑸ 浅议几种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中用最具体的教学方法把地理学科的一些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理解、识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问、讨论、归纳法
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启发式谈话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观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三、列表对比法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许多中学生来说,很少见过或者根本没有见过我国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且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需要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这就涉及到我国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性,难以接触农作物的城市中学生对农作物的地区分布这方面的地理知识感性较差,很容易把我国南北方农作物混淆,指鹿为马,闹成笑话。
四、举例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认知规律,把一些抽象的理性知识用简单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述。
五、示图、析图、绘图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特殊工具,而中学生的阅图、析图、绘图能力较弱,平时各科的作业较多,对地理这一学科又不够重视。因此,大部分学生不会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的阅图、析图、绘图能力,为克服这个弊端,笔者在教学中对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地理知识分布图化繁为简在黑板上绘图,并让学生跟着练习,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养成学生勤动手的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准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⑹ 急求:地理教学法中的谈话法可以分成几大类它与讲述法,讲解法有什么区别谢谢!
讲述法:是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事实材料,交待问题的产生发展经过,以阐明回某个理论观点和答概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从感性材料入手进行生动形象的叙述描绘,富思想教育于生动形象的描述之中。
讲解法:是教师用精确的语言阐释、分析、论证基本概念和原理,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教学方法。
它的特点在于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它是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⑺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新教材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能够反映地球运动的自然现象有很多,例如:昼夜现象、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等。我选择了地球的公转知识加以介绍。该部分知识的难度较大,同学们难以理解,但同学们很感兴趣。
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