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必修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必修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 2021-02-09 08:23:39

『壹』 高一地理必修二 试题及答案.doc

自己找的
人教网上: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802/t20080226_446586.htm
http://www.pep.com.cn/gzdl/jszx/kbjc/dlst/200712/t20071218_431946.htm
给你一个网站,在这里你应该可以找到你需要的:
http://www.dilifu.com/DatumList-100.aspx
呵呵,希望可以帮到你

『贰』 地理必修二复习试题(附答案)和复习提纲 速度啦 有加分的 直接把试题打上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Ⅱ期中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
A.40亿 B.50亿 C.60亿 D.70亿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 B.死亡率的高低
C.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D.出生率的高低
3.下列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C.由上海调往北京工作定居 D.农民利用农闲进城打工
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A.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5.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城市 B.由城市到农村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灾害因素
7.下列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歌剧 B.法律制度 C.万里长城 D.海南岛
8.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
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9.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乡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东南部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③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迁入城市 ④农村大量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的是
A.工作机会多 B.生活困难,质量低
C.公共设施不足 D.失业率、犯罪率高
11.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
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 ②人口数量减少 ③人口素质提高 ④初婚年龄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近年来,我国在生育方面的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人类作用于环境最深刻最集中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是
A.乡村 B.城市 C.海洋 D.大气
14.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兴起的是
A.张家界 B.大庆 C.株洲 D.麦加
15.下列内容中,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区位是
A.资源 B.地形 C.港口 D.交通
16.城市主要分布的气候区是
A.中低纬度的湿润地区 B.高纬度寒冷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干旱地区
17.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不适宜发展城市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世界上的大城市大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D.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18.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19.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市区交通拥挤 ④为了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
C.城市等级越低,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
21.下列国家中,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泰国 B.英国 C.印度 D.巴西
22. 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A.一般在中小城市表现最为突出 B.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C.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D.在发展中国家暴露的最早
23.下列大洲中,目前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
A.大洋洲 B.欧洲 C.北美洲 D.亚洲
2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A.阻止乡村人口进城 B.改善城市的交通和居住条件
C.丢弃旧城,建立高标准新城市 D.无限制扩大城市的占地面积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25-27题:

25.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面,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上海流往河南 C.从广东流往四川 D.从江苏流往重庆
27.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示意图,回答28-30题:
28.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若要在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超市,
最好选在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共27空,每空1.5分,共40分)
31. 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人口出生率最高的是
死亡率下降最快的是 (字母).
(2)图中处于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
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
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计算方法是 。
(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阶段(填字母)。
(5)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向图中代表的 (字母)模式转化。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
工作的而取得的。
32.右是某城市工业布局规划图,回答:
⑴计划在A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在B、C、D三处分别建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请合理安排:服装厂 ,
自来水厂 ,钢铁厂 。(均填字母)
⑶该城市布局形式为_______ __式。

33.读下表(单位:亿人),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
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任答2点得分)。
年份 发达国家人口 发展中国家人口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1920 1.1 5.6 0.8 10.7
1940 3.6 4.8 1.56 13.6
1960 4.8 6.1 3.6 15.6
1980 7.9 4.4 6.2 25.9
2000 11.1 4.4 20 24.4

3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分析回答:
(1)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 ;③交通 。
(2)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 ;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 __区。
(3)图中B区最适合城市功能用地是__ ___区,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 区。
(4)距离市中心是远近对于 业的影响最大。

参 考 答 案
选 择 题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A A B D C C A C A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C A B B B D B B A C A B A

31题:
(1) A B (2) C 发展中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4) D (5) D 计划生育

32题:
(1) 合理 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
(2) B C D
(3) 集中紧凑

33题:
(1) 晚 低 逆城市化
(2) 人口集中,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小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任答2点得分)

34题:
(1) 市中心的远近 通达度 (2) A 商业
(3) 住宅 工业 (4) 商业

『叁』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地理必修二卷(4)以及卷(3)答案

我们有2012年中学地理(7)部分答案开始两个,自然地理。第二个问题是,恐龙灭绝。内 。共22个选择题,老容师昨天卷子结果没有找到答案。只是部分。的答案如下
1A。 2C。 3D。 4C。 5C。图6B。 7B。 8B。 9C。 10C。 11C。 12B。 13C。 14A。 15C。 16A。 17A。 18D。 19D。 20D。图21B。 22C
23:底部下沉气流,降水少。北迎风面降水。性能林木苍翠,植被稀疏的南墙。

『肆』 急需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试卷 附详细答案!质量

期末评价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内2分,共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表中。 1、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 B急需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试卷 附详细答案!质量

『伍』 高一地理分层检测卷答案必修二

1.C 2.B 3.C 4.B 5.A 6.B 7.C 8.D 9.B 10.C 11.C 12.B 13.B 14.C 15.B 16.B 17.B
18.(1)横波 纵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3)纵波和横波的速度明显加快 完全消失 传播速度突然下降(4)地幔 外核 内核(5)液态 固态(6)软流 软流 地壳 上地幔顶部
19、(1)地面温度太高 (2)物理性质、对流层、平流层 (3)温度 (4)平流、增加(迅速上升)、臭氧 (5)对流、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 (6)对流、平流层、对流层

『陆』 高中高频考点测试卷地理同步测试卷 必修二答案

我觉得这个你应该上网络去查,或许能帮到你

『柒』 急需 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试卷 附详细答案!质量要好!!!

期末评价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表中。
1、对目前中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 B.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C.人口分布不平衡 D.人口素质水平高
2、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A.永久性移民明显增多 B.迁移形式多样化
C.移民的主要原因是战争 D.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4、关于人口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
B.气候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人口分布
C.土壤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往往是直接的
D.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5、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A.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从农村涌向城市的民工流 B.去美国学习一年
C.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定居 D.欧洲风情半月游
根据我国城市人口比重的有关数据,分析回答6-7题。

时间(年) 1955 1964 1969 1984 1989 1994
城市人口比重(%) 14.1 18.2 17.6 22 25.7 28
6、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比重一直在增加 B.城市人口比重曾一度减小
C.我国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目前城市化速度仍低于发达国家
7、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平较低
C.城市化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2004年10月4日是世界人居日,我国厦门市荣膺当年的“联合国人居奖”。当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城市——农村发展的动力”。
8、2004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说明
A.城市的服务范围远远大于农村
B.不同等级的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不同
C.在某一区域中,城市的发展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
D.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只有通过农村才能体现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城市洪水发生频率增加的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据此回答9-10题。
9、该研究小组对城市洪水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下列调查结果最不可信的是
A.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填埋了许多池塘和河道
B.大面积铺设水泥、沥青路面,影响了地表水的下渗
C.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D.城市居民不再使用井水,导致了地下水位升高
10、该研究小组提出在城市建设中减少城市洪水的措施最不可行的是
A.在老城区改造中,要留有一定水面以便蓄水
B.增加绿地面积,以利雨水下渗
C.完善道路排水管道设施,便于排水
D.提倡居民使用井水,降低地下水位,以利地表水下渗
11、《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市场
12、为了减少运费,最需接近市场的是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13、下列关于交通运输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建设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少
B.先进的科技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莱茵河航道是欧洲内河航道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D. 青藏铁路是世界最高、也是世界最长的铁路
14、关于上海港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海港,又可兼作河港,主要港区沿海岸分布
B.经济腹地限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
C.以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上海市为依托
D.该地区坡度平缓,水流分汊多,流量分散,非常利于通航
15、我国北方辽宁等省也可种植水稻,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夏季气温较高 B.增施化肥
C.培育优良品种 D.市场需求量大
16、辽宁省的西柳镇位于两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附近,全镇当地总人口才3.6万,但西柳服装市场年营业额超百亿元,为全国十大专业市场之一。形成该市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历史原因 B.自然条件好 C.国家政策 D.交通便利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对者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表中。
17、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表现在
A.促进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B.促进经济的发展
C.能够缓和移入国人口压力,应大力提倡 D.移出国人才外流,被明令禁止
18、特大城市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有
A.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B.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级住宅,建筑物高大且稠密
C.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加强园林绿地建设
D.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城区运行的机动车辆总数
19、下列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以农场经营为主
C.水利工程量大 D.单产高、商品率低
20、关于混合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也有此种农业类型
B.以水稻种植和养羊混合经营为特色的农业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类型
C.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是一种良性生态农业系统
D.混合农业的经济收入很不稳定
21、与美国“硅谷”相似的高技术工业区是
A.德国鲁尔区 B.印度班加罗尔
C.日本“硅岛” D.中国辽中南工业基地
22、下列关于旅游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人们的经济收入越高,旅游的路程会越远,时间会越长
B.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无论位于何地,其开发价值都高
C.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D.旅游区的接待容量应高于其环境承载量
23、有关城市道路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道路网
B.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C.不同城市的道路网都有统一的格局
D.在进行规划时应注意遵守“既满足当前需要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
2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下列地理事象影响深刻的是
A.行政区划调整 B.聚落空间形态 C.城市人口比重 D.商业网点分布

选择题答题表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题 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52分)
25、阅读表一,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表 一
1990年 1992年 1994年
出生率‰ 死亡
率‰ 自然增长 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
长 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
长 率‰
上海
山西
甘肃
匈牙利
韩国
尼日利亚 11.32
22.31
22.85
12.1
16.4
46.5 6.39
6.25
5.95
14.1
6.2
14.0 4.96
16.06
16.93
-2.0
10.2
32.5 7.28
19.59
19.37
12.2
15.4
43.0 6.74
6.94
6.64
14.4
5.8
14.0 0.54
12.65
12.73
-2.2
9.6
29.0 5.80
17.46
20.82
11.3
16.0
45.0 7.00
6.70
6.84
14.4
6.0
15.0 -1.20
10.76
13.98
-3.1
10.0
30.0
(1)选择合适的坐标统计图表示我国三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上海、山西两省市的人口增长分别属于哪个人口增长阶段、哪种增长模式?
上海:________________、 ;山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199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0‰,是全国第一个出现负增长的省级行政单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4)表一中的三个国家,_________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典型的“现代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人口增长处于加速增长阶段的是_________国,该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图一是“四个国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得出)水平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 2000年,四国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_,人均GDP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四国中城市化水平提高最快的国家是___________,人均G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____________。
(3)印度和中国相比,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是_________,目前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一般地说,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可以体现____________水平的高低,试简要说明原因。

27、图二表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1分)
(1)图二的①②③④四个地点中,地租最高的是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和④相比,地租是_____点更高一些,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在四点中选择一点建立仓储式超市,你认为应当选择在哪里?简要说明原因。

(4)分析该城市钢铁厂的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28、根据图三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我国内地某大型铁矿区附近有炼焦煤、石灰石、粘土矿和丰富的优质地下水资源。该地区附近有河流和铁路干线,周围是盛产小麦、棉花的农业区。
(1)随着大型铁矿的开采,该地将建立焦化厂、钢铁厂、发电厂和水泥厂。请在图三中填出A、B、C、D所代表的工厂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2)该地的主导工业部门是________工业。
(3)下面工厂中,在该地建厂条件较好并与主导工业联系密切的是( )
A.重型机械厂 B.精密仪表厂
C.造船厂 D.纯碱厂
(4)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该地适宜建立的轻工业企业有_______________(说出两个)。
29、图四是“宝山钢铁公司区位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宝钢位于__________河口,所需的富铁矿主要从印度、巴西和___________等国进口,运输方式是_______。所需煤炭来自安徽和山西等地,运输方式有_______、河运和________等。
(2)宝钢淡水资源充足,附近市场广大,产品可通过铁路、水运和_________等运输方式运往______________市和其他广大地区。
(3)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是地区与地区之间、生产与_______之间联系的纽带。
(4)上海港发展成为我国第一大港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______ 。

参考答案
期末评价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第1-16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7-24题为双项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C D B C C B B C
题 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 案 D D A C D C A D
题 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AB AD CD AC BC AC AD B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52分)
25、共12分。
(1)合适正确即可(2分) (2)上海:低速增长阶段、现代型(2分) 山西:增长减缓阶段 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中(2分) (3)上海率先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家庭观念开始变化,社会养老、医疗保险水平较高,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较高和社会生育观念的转变,同时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深入人心,措施落实有效(2分) (4)匈牙利(1分) 尼日利亚(1分) 高出生率,死亡率下降,高自然增长率(2分)
2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德国 日本 (2)日本 日本 (3)印度 中国 (4)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发展,而区域发展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3分)
27、共11分。
(1)③(1分) 位于市中心,多条主街交汇,交通通达度极好(1分) (2)①(1分) ①点尽管离市中心较远,但位于高速公路旁边,交通通达度好,故地租较高;④点离市中心稍近,但交通不便,地租较低(2分) (3)②(1分) 大型超市占地面积大,既要求地租便宜以降低成本,又要方便市民的来往。②点位于市区两主要居民区的中间、主干道的边缘,地租较低,交通也便利,故而最合适(2分) (4)不合理(1分) 我国华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该厂位于居民区夏季盛行风向的上风,又位于居民区河流的上游,对居民区有污染;同时钢铁厂运输量大,而该厂附近并没有主要交通干线,运输不便(2分)
2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
(1)发电厂 焦化厂 钢铁厂 水泥厂 (2)钢铁 ⑶AC(2分) ⑷面粉厂、棉纺厂、饮料厂等(1分)
2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
(1)长江口 澳大利亚 海运 铁路 海运 (2)公路 上海 (3)交通运输 消费 (3)上海本身发达的经济和面积广大、经济繁荣的港口腹地(2分)

『捌』 高中地理必修二测试题 详解

第一源题 D
A项可持续发展应该三个原则,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项限制消费当然是不可行的。。C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是不合理的发展。。。D项正确。发达国家消费的资源更多,排放的弃物更多,对环境影响更大,应负更大责任。
第二题 C
A项青藏高原上的应该是自然因素
B项市场因素
C项 商品粮基地建设是政策国素。
D项 自然因素。

有疑问欢迎各位大大指正。

『玖』 必修二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地理卷五 区域产业活动答案

选择
1~22ADDBBCBDADADACBDABBACD
非选择
23(1)B
(2)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图示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西北干旱、半干旱
影响:过度的人类活动会导致本来就很稀少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生态环境恶
化,土地退化,沙化,荒漠化加剧。
(4)
冻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
24(1)四川
岷江
减少成都平原的水患,灌溉农田
(2)修暗渠可减少水分蒸发,防止风沙掩埋水渠;修竖井便于施工、维护和使用;利用地势便于自流灌溉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差较大,全年降水稀少
大气降水
高山冰雪融水
水稻
小麦和玉米
25(1)C
(2)
A
(3)"数字中国"是将我国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国的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为
国土整治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础
26(1)1:50000000
(2)“二战”时的德军飞行员,依靠人眼的视力发现目标,一旦有低层云雾出现,人会看不清地面的物体。而第二次海湾战争中,因为美军采用全球定位系统,能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并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连续和实时性的特点,不受烟雾的影响
(3)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获取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及应用评价
你看一下是不是这个,学弟,学哥我只能帮你到这了,当年地理也是我的软肋,如今终于不用再受这苦了,加油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