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应用
1. 哪位大仙有《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技能知识测试标准题库》,需要专业检修、试验、运维、变压器
地理科学专业01033001高等数学AdvancedMathematics内容提要: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基本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各院校的教材。《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辅导及教材习题解析》,海洋出版社。《高等数学附册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数学习题集》,机械工业出版社。01033002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72—4—3】内容概要:本课程包括线性代数与概率论两部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随机事件及概率、随机变量及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数学—概率论》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01033003地球概论FundamentalAstronomy【42—2—1】内容提要:《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行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科学,是介于天文学和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并为学生继续学习地理科学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基础。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地球概论》,金祖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参考书目:《简明天文学教程》,余明,科学出版社,2001年。《地球概论》,徐庆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01033004自然地理学ⅠPhysicalGeography(Ⅰ)【86—4—2】先修课程:地球概论内容提要:本课程是在阐述地球表层的水、岩石和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形成过程以及动态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地球表层系统学地角度,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影响。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地质学基础》,宋春青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地貌学》,严钦尚,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水文学》,黄锡荃,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01033005测量地图学SurveyingandMapping【54—3—3】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Ⅰ内容提要:《测量地图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技能课程。通过教学可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的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制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读图、测绘、用图和绘制教学地图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学科专业其他课程的必备基础。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地图学》,张力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琢耀,测绘出版社,1996年。《地图学》,许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01033006自然地理学ⅡPhysicalGeography(Ⅱ)【86—4—3】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Ⅰ内容提要:自然地理学Ⅱ主要研究气候、植物与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形成、演变以及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内容为大气的基本性状、气候的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生物圈的形成、生物与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土壤的组成、性状、形成及分类与分布规律等。这些要素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生态部分,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景观部分以及地域分异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自然资源。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现代自然地理学》,王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01033007综合自然地理学IntegratedPhysicalGeography【44—2—4】先修课程:地球概论,自然地理学内容提要:本教材以地理环境整体性为基础,分别介绍了地理环境空间上的差异性,时间演化的规律性。以及自然区划及土地分级和评价的有关理论,最后阐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综合自然地理学》,陈传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参考书目:《综合自然地理学》,景贵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现代自然地理》,赵松乔等,科学出版社,1998年。01033008计量地理学QuantitativeGeography【44—2—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自然地理学内容提要: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方法论学科,研究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地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地理要素统计分析、预测和地理决策的数量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本课程主要讲述地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系统要素的统计方法,空间分布的测度,地理系统要素的预测,地理系统多要素关系的分析与预测,地理系统要素最优分析与预测模型,地理类型的划分和地理区界线的确定,地理系统模拟与地理系统规划。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计量地理学基础》,张超,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参考书目:《计量地理学基础实习与计算程序》,张超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计量地理学导论》,张超等编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01033009人文地理学HumanGeography【44—2—4】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内容提要:“人文地理学”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主要讲授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科体系、研究对象,以及其分支学科,如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行为地理、政治地理,使学生了解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生态伦理观、可持续发展观。该课程重点在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研究与讲授,运用理论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合理进行区域规划,达到为政府决策服务的目的。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人文地理学》,王恩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新概念人文地理学》,韩永学等,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0年。《人文地理学》,【美】谢觉民,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年。01033010经济地理学EconomicGeography【44—2—4】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内容提要:本课程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为脉络,首先沿着单区位企业——多区位企业——跨国企业进行企业区位及空间组织分析;之后,从单一企业跳出,研究区域内、区域间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再后,又从一国内的区域跳出,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最后,介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近理论研究上的一些观点。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经济地理学》,李小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目:《经济地理学原理》,陈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经济地理学导论》,杨万忠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0103301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36—2—5】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内容提要:本课程主要学习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原理和数据库应用,从数据库基础入手,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结构、关系型数据库的建立、SQL数据库查询语言的使用以及数据安全的机制,从而达到能应用数据库的目的。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李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网络数据库实用教程—SQLServer2000》,王恩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01033017世界地理WorldGeography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内容提要:论述各大洲、大洋以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它们间的相互联系、制约、互为条件的角度去揭示世界区域的人地关系。它以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规律作为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从整个大洲论述自然地理环境区域特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突出全洲的整体性,同时强调各个国家的独特性和在大洲内部的差异性。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世界地理》,杨青山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世界自然地理》,刘德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世界地理》,韩中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01033018中国地理GeographyofChina【90—5—5】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内容提要:《中国地理》是研究中国及各地理分区包括自然和人文的地理环境结构的科学,分为总论和区域分析两篇:总论部分系统论述了全国性的主要地理问题,包括自然结构及其评价,海域与岛屿,人口与经济规律,景观与区划,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战略等;区域分析部分将全国分为8个综合区,分区阐述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区域发展方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中国地理》,赵济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参考书目:《中国经济地理》李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自然地理》赵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01035014欧洲一体化研究StudiesofEuropeanIntegration【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内容提要:世界范围的经济协调往往首先从区域一体化。一个地区中若干国家通过条约组成集团,建立一系列国际或超国家的组织机构,实行一定程度的政策协调和紧密合作,甚至制订和执行共同政策,这就是经济一体化的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知识。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白英瑞等,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欧共体的历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之路》,黄嘉敏等,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3年。《国家与超国家:欧洲一体化理论比较研究》,陈玉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01035015经济全球化与【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内容提要:本课程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等进行研究,对世贸组织本身的规则变迁及其时代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把对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的研究和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总结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中发展经济的经验与教训,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与中国》,张汉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中国经济安全——融入WTO和全球化的战略思考》,柴尚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WTO与中国经济发展》,李永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01035016美国研究AnalysisoftheUSA【36—2—7】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内容提要:在整个二十世纪,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强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所占据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至少可以再保持二三十年。今天,美国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对手,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最大外部力量;同时,美国又是中国事实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第一大投资国,是同中国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交往最多的国家。无论是总结二十世纪的历史经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未来,还是分析我国的国际环境,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都必须全面了解美国,深入研究美国。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当代美国经济》,陈宝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繁荣与泡沫:全球视角中的美国经济》,(美)罗伯特·布伦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01035017文献与信息检索【36—2—7】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内容提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在科学的发展中,信息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检索工具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的检索和利用能力。修读对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教材:《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宋如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科技信息检索》,邓要武等,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计量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怎样
在中国,地理学者应用统计方法和线性规划方法研究某些地理问题,是从60年代版开始的。权但是,地理数量方法的真正发展是在80年代。地理学界普遍重视数量方法的应用,大专院校理系开设数量地理学课程,训练并建立了一批研究队伍,开展了国际交流。
3. 求计量地理学关于某个地区的应用的论文
城市方面 旅游地理 经济分析等方面
4. 计量地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地理数量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 in geography)指的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数量地理学,曾被称为称计量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前主要是一般的数理统计,60年代起迅速发展,发展了地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模拟技术,应用计算机和多元分析方法等 。
地理数量方法的主要方法和模型包括:
概率分布
应用于城市与人口分布以及商业设施分布的研究。其中,以正态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的应用较常见。
一般统计特征
如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等用于各种地理要素时间与空间差异的分析,专门构造的统计指数用于各专门分析领域(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指数用于专业化程度的分析等)。
空间类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针对地理要素的点状、线状和面状(区域的)分布的特点,设计各种统计特征参数,如最近邻点指数、区域形状指数等。
回归分析
。简单回归分析,应用于两个地理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持析与预测;多元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应用于被誀测的地理要素受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影响下地理系统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与预测。
趋势面分析
它是多元回归技术的特殊应用,把地理要素数值视为地理坐标的函数,用于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各种趋势面图的制作。
主坐标分析
利用坐标的正交变换,对多指标测度的地理要素进行分类。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利用多维空间坐标轴的旋转,计算地理要素的主成分载荷、因子载荷和得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从而达到简化系统的表示,对地理系统进行数值分类。
5. 试列举几个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计量地理学方法是把数学方法(统计学、多元统计学、随机过程、运筹学、系统控制论)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研究的方法群,是地理科学与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6. 什么是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 说明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这个问题是在《计量地理学》中讲的。时间序列也叫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是要素的数据内按照时容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就是通过分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历史过程,揭示其发展变化规律,并对其未来状态进行预测。
7. 计量地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这个内容其实是有很多的,我们只需要正常就可以了。
8. 计量地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数量地理学来研究的内容主要有源:
1、研究地理要素的描述统计和数量分析技术;
2、研究地理系统的分析方法、数学模型的构造和应用,以及数学模拟(仿真)技术;
3、研究地理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4、研究地理预测和决策的方法、程序和模型;
5、研究地理学理论表述的数学形式。
(8)计量地理学应用扩展阅读:
发展趋势:
在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中,数量地理学和地理学的理论研究有进一步汇合的趋势,这一趋势是以地理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实证分析方法的发展为背景,也与世界各国20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潮流相一致。
数量地理学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结合,其具体方法和模型也在不断更新,在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各类专题性地理数学模型(如住宅政策与住宅选择模型、大城市区内与区际人口迁移模型)正成为数量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一些地理学者已开始研究建立数量地理学的系统理论。
9. 计量地理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名词解释
计量地理学一般指数量地理学
地理数量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 in geography)指的是应用数学方回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答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数量地理学,曾被称为称计量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前主要是一般的数理统计,60年代起迅速发展,发展了地理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模拟技术,应用计算机和多元分析方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