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学课文

地理学课文

发布时间: 2021-02-08 19:22:00

Ⅰ 求上海的地理科学课本初中知识点汇总。【15号要会考】

上海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是:
六年级学《自然地理》,使学生了解全球的自然环境;
七年级学《世界地理》,使学生了解世界和各大地区的概貌;
八年级学《中国地理》,使学生认识自己的祖国和家乡。
《自然地理》课程内容可分五个部分:即引言、宇宙和地球、平面图和地图、自然环境的主要成分、人和自然环境。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引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习的内容、意义和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宇宙和地球”是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为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作准备;“平面图和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也是为学习后续内容打基础的的;“自然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让学生认识与人类密切有关的地形、大气、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初步了解人地关系;“人和自然环境”是让学生了解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世界地理》课程内容可分三个部分:即世界地理总论、分洲分国地理、世界的海洋。其中,“世界地理总论”包括海陆分布、气候和自然带、居民和国家等内容;“分洲分国地理”是教材的主体部分,由世界七大洲概述和主要国家地理概貌组成;“世界的海洋”主要介绍海底地形、海洋资源、海洋运输、海洋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内容。
《中国地理》课程内容分为总论和分区两大部分。总论主要讲述中国的位置、面积和政区、人口和民族、地形、气候和气候资源、陆地水和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旅游资源、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贸易、城市、环境保护和灾害防御等课题。分区将全国分为以省(区)组合的十个大区,突出区内自然、人文地理有特色的内容,以点带面进行介绍,主要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内蒙古、新疆、青藏十个大区。

Ⅱ 关于地理学习

书本的东西只是导航,总结书里面的关键可以答题的词就行!
才开始 急什么 慢慢学 谁能一下成才
留着吧 高三会用到了
高中地理答题思路集锦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六、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 ,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二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七、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一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冰期;二是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
二潜水等水位线的应用:
判断潜水的流向:垂直于潜水等水位线从高水位指向低水位的方向,即为潜水流向。
潜水面的坡度(潜水水力坡度):确定潜水流向之后,在流向上任取两点的水位高差,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潜水面的坡度。
潜水埋藏深度: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点,二者高程差即为潜水埋藏深度。若所求地点的位置不在等水位线与地形等高线交点处,则可用内插法求出该点地面与潜水面的高程,潜水的埋藏深度即可求得。
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关系:根据潜水流向来判定。
利用等水位图合理地布设取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水位线布设水井和排水沟。
三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
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入手: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加强用水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控制需水量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
八、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九、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海拔(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和阴坡)
十、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十一、开凿隧道问题:
开凿隧道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渗漏问题;二是塌方问题。因此,开凿隧道要选择在背斜处,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十二、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三、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
6、工业基础
十四、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十五、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六、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1: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①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②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③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④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①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②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③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④技术力量信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十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⑴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⑵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⑶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
⑵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十八、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⑵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⑶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⑷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⑴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⑵经济: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⑶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⑷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⑸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⑹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⑺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⑴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⑵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⑶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十九、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⑴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沿河,水深、流缓、河宽——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沿海,水深、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港湾
⑵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⑶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大小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
⑷城市依托:城市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有利于港口建设和发展。
⑸政策条件:
自由贸易港
对外开放港口
注;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决定港口的位置;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应用: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3、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4个因素:①路宽;②与市内交通联系;③与市外交通联系;④工程量。
4、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⑴自然条件:航空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
⑵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⑶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二十、交通运输中的点、线的典型案例与区位选择:
1、京九线、南昆线和青藏线区位选择的异同
⑴从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自然条件、科学技术5个方面加以比较。
⑵突出共同点: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
⑶不同地位:京九线是全国南北干线,南昆线是西南地区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有利于开发边疆,加强西藏和内地联系。
⑷不同的自然条件:京九线突出沟通五大水系,多穿山跨河;南昆铁路穿越喀斯特地形;青藏铁路需穿越高山高寒气候区,此处地质地貌复杂。
2、“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⑴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⑵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垮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Ⅲ 普通地理学是不是大学课本

各地大学不同、教材不同、地区不同、版本不同、专业不同有差异;

《地质学基础》高等教育

《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

《植物地理学》高等教育

《中国自然地理》

Ⅳ 大学地理课本有哪些

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环境学,地球概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导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经济地理,西方经济学,地图学,人文地理,水文学,气候气象等

Ⅳ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选修4的内容

高中地理选修4
1.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举例说明中外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城市的形成条件;城市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发展和特征;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发展和特征。
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意义。举例说明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对策。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及特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从工业化开始逐步扩展,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出现的问题(早期城市问题严重,城市空心化,老城区经济萧条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二次大战后加快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出现的问题(滞后城市化、过度城市化;新涌入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差,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质量较差等)
比较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村落的含义;村落分布的主要形态(集聚型:团状、带状、环状;散漫型);影响村落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
举例说明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乡村集市的分布特点(近人口密集区,近交通便捷的开阔地、道路两旁、特色物产的分布地等);乡村集市分布的因素(人口密度、交通、场地、物产等)。
2.城乡分布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或村镇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及其变化趋势。
从人口规模、建筑密度和高度、功能区、基础设施等方面比较城市与乡村的景观特色及差异;城市的空间形态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城市分布的类型:均匀型、集聚型、随机型;影响城镇密度的因素。
举例说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如何实现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含义);城镇体系的形成条件;构成城市间联系的城镇体系的形成条件(城镇间相互联系及其主要方式,距离邻近且交通便捷,城镇之间有稳定的社会经济联系,各城镇之间有主次、等级序列);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与城镇作用的关系;城镇体系职能的含义;城镇体系职能与各城镇性质、职能的关系;城镇体系合理布局应考虑的因素及意义。
举例说明在城乡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特色景观和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表现(文物古迹、自然环境、空间格局、边际轮廓、绿化空间形态、建筑风格、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特色);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保护城市景观特色的意义;保护城市景观特色的对策(保护建筑物、历史地段、整体环境、历史文化等)。
3.城乡规划
说明城乡规划对于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城乡规划的含义(是对今后一段时期内,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建设项目的综合部署);城市与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及异同点;城乡规划的特点(以城乡土地和空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城乡规划的意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保障城乡安全,有利于合理布局乡镇内部功能组织;有利于改善城乡环境;有利于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了解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项目选址、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
城市用地的构成(中心区、开发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仓库区等);城市用地的分类(我国分为10大类);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把握不同区域的主导因素,考虑与地形、地质、灾害、矿藏等关系,技术的可行性,建设的经济性等方面,分为适宜用地、基本适宜用地、不宜或需要大量工程才能使用的土地三类);城市建设项目选址的意义;城市建设项目选址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在城乡规划中,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等部门的一般布局原则。
城市总体布局的任务(确定城镇的性质、职能,人口、用地规模;对城镇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确定城镇不同功能区、建设项目用地的比例;对城镇用地统一安排、合理布局、留有余地);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性;城市总体布局涉及的领域(经济各产业部门,政治、文化、历史等领域;市政基础设施);城市中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的布局一般原则。
4.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
了解城乡人居环境的基本评价内容,分析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评价居住小区的环境特点与结构功能。
人居环境的构成;人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对人居环境评价的基本内容;房地产开发的作用和特点;适宜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条件(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适宜的自然环境,完善的社会环境,适应消费者区位选择的心理趋向);居住地的类型(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及规模;居住区规划的内容;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等);居住区各种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停车设施、绿地)的布局规划。评价居住区的环境特点(如居住环境、绿化环境、交通环境等是否完善)及结构与功能(住宅与公共服务设施、绿地、道路等的空间关系是否合理)。
说出商业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以及不同商业部门布局的特点与功能。
商业区的组成(各种商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包括零售业,零售与餐饮、旅店、娱乐相结合,以及金融、贸易、管理行业等);商业区的类型(中央商务区—CBD,出现在发达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属于一级商业中心;城区商业区,属于二级商业区,在中小城市为最高级,相当于大城市的次一级;街区商业区:是城市最低一级的商业中心,以经营市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为主);商业区的功能;零售商业网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零售商业网点的级别越高,消费者数量越少,消费者购买次数也越少)。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的城市交通网络的特点。
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化、大型化、远程化,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高速干道、街道、步行道不直接交叉,交通系统的立体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布局的原则(使城市通达便捷的原则、提高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的原则、满足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原则);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布局的形式(方格式、斜线式、放射环行式、自由式);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措施(搞好城市规划和路网规划,处理好盛行风与汽车尾气扩散的关系,控制道路两旁建筑物高度,有利于废气的扩散, 交叉口和尾气排放的集中地段不要建医院、学校、体育设施等;搞好绿地规划与建设;调整和开发污染少的机动车的燃料,发展尾气净化技术,推广道路清扫车和洒水车等)。
举例说明文化设施布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城市文化设施包含的基本类型;影响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使用频率、服务对象、城市交通的方便程度、人口密度、公共建筑本身的规模);城市文化设施的布局方式(集中布置,与商业设施相结合);决定城市文化设施布局方式考虑的因素(城市的规模、历史沿革、人口结构等)。

目录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三章:城乡规划
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
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

高考地理考哪几本书

必修三本书:

1、必修1自然地理。

2、必修2人文地理。

3、必修3区域地理。

选修六本书:

1、选修1宇宙与地球。

2、选修2海洋地理。

3、选修3旅游地理。

4、选修4城乡规划。

5、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6、选修6环境保护 。


(6)地理学课文扩展阅读:

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

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高中地理: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Ⅶ 人教版高中地理课本有几本书啊

一共有9本,分别是:

3本必修:

必修1自然地理、必修2人文地理、必修3区域地理

6本选专修:

选修1宇宙与地球、属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上册),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理解重于记忆,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7)地理学课文扩展阅读: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网络-高中地理

Ⅷ 课文选自水经注江水作者郦道元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三项式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

因为有了桂花,在树下洗衣服洗菜淘米等琐事也成了享受。枝叶披拂下来,像一柄撑开版的伞,迎着阳光仰视权,明艳夺目的绿色在枝头闪烁不定。一朵朵明亮的光圈颤动着洒下来,菜盆里明漪荡漾,不时有桂花落在洗菜盆里、落在洗好的菜蔬衣服上,人间烟火仿佛也沾染了世外天香。

Ⅸ 地理专业英语课文翻译

The earth revolves around the sun in the speed of 30 kilometers per second, around the sun takes 365 days to five forty-eight 46 seconds, there is just one year, called the tropical year on astronomy. The earth revolves around the sun's orbit is an ellipse, the long diameter and short diameter difference, can be approximated as a perfect circle. The sun was a focus of the ellipse, and the focus is not on the ellipse center, so the distance between earth and the sun is sometimes a bit closer, sometimes a little farth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January, the nearest to the earth, 147100000 kilometers, it is called perihelion. Seven early Earth farthest from the sun, is 152100000 kilometers, it is called aphelion. In fact, when the earth is at periheli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wint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ummer at aphelion; whe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inter. This shows, the changes of the seasons and the perihelion and aphelion independent

Ⅹ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都是用哪些课本

自然地理用的刘南威的!你跨专业考华南师大不理智!华南师大的考研题目这几年都很变态的,范围不明确,考题很灵活,跨考的难度很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