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试卷 » 地理必修一教学目标设计

地理必修一教学目标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07 23:09:07

A. 以高中必修1第四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例,说明学情分析对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

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本章内容在于向学生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方向上发生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本章的理论性较强,教学时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录像等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和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还应使学生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课时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课时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课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容说课

要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要先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教学中可通过一段录像来引出这一问题,选取的地区应具有典型性和鲜明性(如西双版纳或内蒙古草原),引导学生分析景观录像中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就是地理要素间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教材P93活动,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要素通过与其他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从而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在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之后,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能把地理要素彼此割裂开来,而应充分认识到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考虑,避免不合理的利用给生态带来不良的后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B. 谈谈如何制定地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我觉得我们理解课程标准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事什么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技能;通过什么活动的过程,学生从中获得什么学习的方法;通过什么活动学生体验、感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相应的要求,明确哪些是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哪些是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每一课时的教学实现的,因此在制定好单元目标之后必须把单元目标分解和落实为课时目标.课时目标的设计是完成单元目标的关键.课时目标相对于单元目标要更具体,具体到可操作,可测量 .课时目标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如何确定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至少要包括学段,单元,课时三个不同的层次级别.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系统,全面,完整,有效地按着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结果性目标”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例如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首先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课时目标时,教师往往容易照抄单元目标,而实际上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教学目标,下面以“亚洲复杂的气候(第六章七年级下册)这一课为例,如果把具体内容标准中的“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河流相互关系,存在的环境,发展问题”直接作为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综合相关因素,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并能归纳出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气候面积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阅读亚洲气候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亚洲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亚洲不同地区主要的气候差异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分组收集,整理其他大洲的景观资料,并与亚洲进行对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资料分析亚洲由于气候差异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减少自然灾害应采取的措施方案,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本节课的目标侧重于“运用地图和数据分析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的特点及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总之,我们在充分吃透“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任务的预期结果的表述,是一个可供测定的指标体系,是对“课程标准”内容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确定对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C.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内容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惠来一中地理科组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今年我校高一级有22个班级,高二有7个文科班11个理科班,高三有9个文科班。学生人数较多,但是学生的基础较差,不同年级存在不同的学习问题。特别是区域地理方面,很多学生对于各大洲的轮廓和我国的行政区划都不了解。高三学生对备考的理念和要求也较低。

二、教学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打造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计划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考要求,以让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地理;以倡导学生主动参加参与,乐于探究,勤劳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为目标。

1、 学生能主动学习地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习地理的习惯

2、 学生能对各地理区域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详细认识重点区域的地理条件,能对世界个区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3、 学会通过所学原理分析地理现象,具备分析区域条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制设备验证地理原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对地理终身学习的兴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生活中感受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实施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在教学中,第一,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 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和选修六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应以系统性的知识为基础,着重于知识结构及联系的理解和掌握,读图解图能力的提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等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同时掌握好审题答题的技巧与方法,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使学生整体得到成长。

总之,我们要努力创设适于学生的学习情境,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围绕地理教学三个领域的目标,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时段内,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地理素养都有所发展。

D. 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分项目标是如何构成的

地理课程目标和地理教学目标的分项目标是如何构成的

E.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

1、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学生预期的学习成果上;

2、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完整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尽量可操作化。

课堂目标的设计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必不可少但又经常忽视的一个环节,掌握一定的思路和方法,这对于我们的教学效果的提升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决定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要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拓展资料: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分解、细化了的一小部分。当完成和落实了每一个课堂小教学目标的同时,课程需要关注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课堂教学目标在45分钟之内,是可以达到的。不是理想目标那样的遥远,可望不可及。

平时人们常说的教学目标,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实际上指的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常常被人们简化为:“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双基”。那就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后来,又勉强地加上了一个学科情感。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的三个方面:①知识。②技能。③情感。

有了课堂教学目标,教案中的教学过程的撰写,就可以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了。

教学目标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即:一对一的关系。

教学目标也可以对应着教学过程的某几个教学环节,即:一对多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隐含目标的内容就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将隐含目标在教案中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容易使得本学科的课堂教学目标产生混乱,以至于不知道是哪一个学科了。

如果写出来,每一节课都差不多一样,不但是违反了教学目标的唯一性原则,还会写大了、写多了、写偏了、写远了。有可能就成了是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了,如:政治学科、哲学学科等。

隐含的教学目标不但要有,更重要的是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出来,又不能影响教学主线。还要能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隐含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教案中的活动主题、活动任务、列举的案例等来实现。如:

①图形图像课中,对比今昔天安门广场全景图的技术实现。

②电子表格课中,判断刚刚设计、输入的公式对错与否,不是某一个,某几个学生、老师的判定的,也不是什么民主投票决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行一下,就知道了!

③声音信息感觉媒体课上,举例音乐的曲调和歌词的传播信息的特点和效果时,举例“日本鬼子投降后,曾克林帅部入关,在沈阳火车站唱《国际歌》”“抗日时期,冀中平原夜间老百姓让门外来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还要设计有对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等的评价分数,如:百分制的5分。

教学又是借助不同的形式实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运用教学这一途径时可供我们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教学的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教学的电化形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概念是从教学现象和教学实践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教学的内涵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厘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人类对教学的认识是有连续性的。回顾历史上对教学这一概念的解释对我们正确认识教学这一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出现了“个性化教学”一说,即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制定特有的学习方案,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学习难点。课外教学出现很多这样的机构,像至善教育等一些教育机构的出现也在逐渐影响学校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教学出现以来渐次形成的特殊作用是:

(1)教学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形式进行人类经验的传授,使教学活动有着良好的秩序和节奏,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各种教学规章制度的形成更规范了师生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免除了随意性和零散性,从而变成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特殊活动。

(2)教学将传授的内容,经科学的选择,依据知识构成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认知规律编成教材,作为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这比起学生自己选择,自发学习社会上散在的经验,无论其目标、内容、时间、效果都要优越得多。

(3)教学又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精心安排的过程中进行的。它可以避免自学上的困难和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而且,教师又总是试图选择最优的方法去完成教育的任务,这就保证了学习者学习上的每一步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教学所要实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要完成的任务始终是全方面的,既有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有思想品德的完善、基本技能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等等,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只有教学才能做到。

参考资料:网络-教学目标

F. 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必修一集
第一章 第一节 行星地球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 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 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 “上 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 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 (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 (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 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 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 2 页,看图 1.1 中的四幅图片。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 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 12 光年×7 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1-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土 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 740 倍之多,质量约是地球的 95 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 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 子座流星雨,是 1998 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 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 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 76 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 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 (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 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1 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 38.4 万千米。 2 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 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 1.5 亿千米。太阳是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99.86%。 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它的轨道直径约为 120 亿千米。 3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 2000 多 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 8 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 2.7 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 间距离的单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 94605 亿千米。 4 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 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 150 亿~200 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 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师:根据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大家一起来看教材第 4 页的活动。 (合作探究) 师: (学生填写后)哪位同学说说你是怎么填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1 课时完)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在宇宙中可能显得太渺小,在银河系中想发现它的身 影也比较困难,在太阳系中虽无法与太阳齐肩,但也算是九大骨干之一了,特别是太阳对地球的关照很多,使 地球在平凡之中作出了特别的表现。我们就到太阳系中了解一下地球。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投影图片:太阳系模式图) 师:太阳系中有哪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请一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师:回答正确!九大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我们常用运动方向、轨道平面和运动轨迹等来描述九大行 星围绕太阳公转运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活动,了解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请大家继续看投影,仔细观察表示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九大行星公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呢? 生:方向相同。 -2- 师:大家观察得很准确,回答得非常好 A 九大行星公转具有同向性的特点。大家再看表 1.1——九大行星 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然后回答: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分别是大还是小? 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都较小。 师:很好!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 4°,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稍大一些,最大也不过 17°。因此, 九大行星的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说明它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的特点。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 0, 只有水星和冥王星较大,分别为 0.21 和 0.25。它们的公转轨道同圆相当接近,有近圆性的特点。 哪一位同学来总结一下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 师:非常正确!地球具有的运动特征,其他八大行星也有。下面再请大家看投影。 (投影: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见下表)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 行星 水星 类地 行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巨行 星 远日 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质量 (地球为 1) 0.05 0.82 1.00 0.11 317.94 95.18 14.63 17.22 0.0024 体积 (地球为 1) 0.056 0.856 1.000 0.150 1316.000 745.000 65.200 57.100 0.009 平均密度 (g/cm2) 5.46 5.26 5.52 3.96 1.33 0.70 1.24 1.66 1.50 公转周期 87.9d 224.7d 1a 19a 11.8a 29.5a 84.0a 164.8a 247.9a 自转周期 58.6d 243d 23h56min 24h37min 9h50 min 10h14min 约 16h 约 18h 6d9h 师: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结构特征,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大类。请你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生: (可以让不同的同学进行补充) 师: (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多鼓励)根据表中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三类行星分别有以下特征: 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距离太阳近,表面温度较高,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 另外,类地行星中心有铁核,金属元素含量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距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表面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都很小。 它们的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都在-200 ℃以下,平均密度 大体上介于前两类之间。远日行星表层气体以氢和甲烷为主,冥王星有无大气还不清楚。远日行星都有卫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有光环。 师: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生:没有。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 特点,但并不特殊。因此,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师: (过渡)然而,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上会出现生物?这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本身的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大家看书 P6 内容,讨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哪些。 生: (读书,讨论,总结) 师:温度和水分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496 亿千米) ,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 ℃,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 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 -3- 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 了以氢、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海洋的形成:首先,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 汽化;其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例如火山爆发,加速了水汽从地球内部逸出的过程;再次,地表温度的逐 渐降低,使水汽经过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原始大洋的出现,孕育了原始的单细胞 生物,并逐渐向高级生物进化。 师: (设问)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请大家阅读教材 P6:探索地外文明。我们要找地外生命,应该考虑哪 些因素? 生:应该参照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条件来寻找。 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在再做一个活动,主题是: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提示: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 行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合作探究) 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宇宙的范围是非常之大,随着人类探测手段的发展,人们观测到的宇宙 范围还会扩大,人们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认识也就会越准确和全面。我们还学习并知道了地球的普通性与 特殊性,以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这就为同学们将来寻找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指明了方向。 布置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4-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具准备 书本插图和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 ,知道宇宙中有各种天体,那么什么叫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 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论述太阳系的概括。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板书) 师: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 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 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地球。 我们把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据计算, 每分钟太阳辐射向地球输送的能量,大约相当于燃烧 4 亿吨烟煤产生的热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 ,靠的就是太 阳能够为地球提供能量,这是太阳对地球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贡献。 下面请大家看教材 P8 的四幅图,根据你自己的亲身体会,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 的重要影响。 (合作探究) 师:刚才几个同学回答的比较全面,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虽然太阳辐射能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 地球,但是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 和变化的重要因素,即太阳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板书)1.太阳辐射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投影照片) (简单介绍水循环、洋流、大气环流、生物活动等知识)例如,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面不同纬 度获得热量的差异。对于整个地球表层来说,热量应该是平衡的,因而热量多余和热量不足的地方,要发生热 输送。地球上的热量,主要依靠大气和水体运动来传递。大气和水体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对地理环境 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其次,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板书)2.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一是人们可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人们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是可利用地质历史 时期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即由太阳能转化形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我国是世界上利用太阳能较早的国 家之一。在一些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农牧区,人们用太阳灶做饭,用太阳能干燥器加工农副产品,还用太阳能发 电,看上了电视。 师:太阳这么巨大的能量又是从哪儿来的呢?请大家看书 P9“阅读”部分——太阳能量的来源。 师:哪一位同学能讲一讲太阳能量是从哪儿来的? 生: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4 个氢原子核 经过一连串的聚变,变成 1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亏损,其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 量。太阳每秒钟由于核聚变而损耗的质量,大约为 400 万吨。按照这样的消耗速度,太阳在 50 亿年的漫长时间 中,只消耗了 0.03%的质量。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教材 P9 的“活动”要求,并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师: (总结讲解) 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 1 和 2 的结论有相关性。因为低纬度的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 -5- 高纬度的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 一定情况下决定了植被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师: (过渡)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 的重要能源,但有时太阳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会给地球带来麻烦。例如,2003 年 10 月 23~11 月 5 日,太阳风 暴连续多次袭击地球,亚洲、欧洲、美洲的许多国家的短波通信受到干扰,通信设施受损,日本的一颗通信卫 星信号中断, 一颗环境监测卫星已经无法恢复使用。 那么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板书)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投影)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师:同学们看太阳大气结构图。太阳外部结构分为哪几层? 生:分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师: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分别位于太阳大气层的什么位置呢?请 3 位同学看图回答。 生: 位学生分别回答)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呈玫瑰色;日冕是太 (3 阳大气的最外层。 师:很好。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就称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类型(板书)有哪些呢?主要 有太阳黑子、光斑、耀斑、谱斑、日珥、射电等的变化,我们这里主要介绍黑子和耀斑。 (投影)太阳黑子 太阳光球常出现一些暗黑的斑点,叫做黑子。黑子实际上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太阳表面其他地方 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根据长期的观察和记录,太阳黑子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11 年。 (投影)太阳耀斑 太阳色球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作耀斑。耀斑爆发从开始到高潮,大约只需要几分钟 至几十分钟。然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释放出相当于 100 亿颗百万吨级氢弹的能量,其中包括很强的无线电波, 大量的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以及高能带电粒子。耀斑活动的周期大约也是 11 年。通常,黑子数目最多的 地方和时期,也是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出现频繁的地方和时期。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 阳活动的整体性。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太阳活动的类型。 (过渡)太阳活动改变了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因此,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接 下来我们就了解这些影响。 (板书)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师:大家看教材 P11 第 2、3 段内容,看看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生:扰动地球电离层;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 师:很好!主要是这三大影响: (1)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会引 起电离层的扰动。此时在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例如, 1989 年 3 月发生的几十个强烈耀斑活动,引起短波通讯 15 次突然中断,24 次全部中断。 (2)对地球磁场的影 响。地球上存在着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 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的高空 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另外,近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等。 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报,以便有关部门及早作好 准备,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太阳辐射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板书设计 -6- 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有关 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 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投影展示) 经线与纬线的比较表 经线 定 义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线,也叫子午线 特 点 形状 方向 长度 半个圆,且都不平行 指示南北方向 都相等(约 2 万千米) 纬线 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与赤道平行的线) 一个圆,且都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都不等,自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投影展示) 起点线 度数划分 向南、向 纬度 赤道 北各分作 度数含义 当地纬线上的点 与地心的连线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 代号 常用划分界线 北纬(N) 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 南纬(S) 半球。以 300、600 把 地球划分为低、 中、 高 纬度 (00 纬线) 900 本初子午 经度 0 向东、向 西各分作 0 当地经线所在平 面与本初子午平 面的二面角 东经(E) 200W、1600E 经线圈 、 西经(W) 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线 (0 经线) 180 东西经度区分: 很重要 (很重要 很重要)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经度递增的是东经,递减的是西经。 5 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 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③按经线确定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的地点,它的四面八方都是南方,南极则相反;按纬 线确定东西方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判定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 劣弧段(两点间的差值小于1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6 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①同一经线上,跨纬度 10 的弧长约是 111km。 ②赤道上,跨经度 10 的弧长约是 111km;任一纬线上,跨经度 10 的弧长约是 111km×cos 该地纬度 -7- 讲解习题。从 A 地(60°N,90°E)到 B 地(60°N,140°E)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 A.一直向东走 B.一直向西走 C.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 D.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走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 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 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 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 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板书) 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 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8- (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 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生:地轴 师:很好。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有这么一根轴吗? 生:没有。 师:正确。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地球的内部实际上没有这么一根轴。我们把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 动叫做——地球自转。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 生:自西向东旋转。 师:所以,我们看到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下面从不同的角度看地球自转。 (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仪的自转)请同学描述地球自西向东转。 生: (学生观察、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动。 侧面北极在上,自西向东旋转。 师: (投影练习) 甲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乙图中心是北极还是南极? 生:甲图中心是北极,乙图中心是南极。 师:非常

G. 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H.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几种问题表现及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测评等功能。
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并最终落实课程目标的第一保障。
但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然”状态和教学实践结果的“实然”状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科价值也因此得不到体现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