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长江教学反思
『壹』 如何对初中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异常关键。教学设计首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难点,领会其思想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不要受以前的思维束缚,要与时俱进。还应注意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三维目标的确定。以上就是教学设计这个环节应多加注意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地理课也是这样。良好的导入,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教学上,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导入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这也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导入还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导入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是牵强附会,为了导入而导入。还有导入的时间不要过长。课堂教学导入要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一堂完整的课不仅应当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丰满翔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省、余味悠长或知识升华的结课。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一定要对本堂课进行回顾总结,并突出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升华与迁移。
对于整个教学,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并不断地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就一定要自信,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还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大方,符合规范。另外,不要有小动作,教态自然大方。教学语言要科学性、专业性,尽量使用专业术语,简洁明了。切记口头语。声音要洪亮、清晰,有节奏,语气分明。教学过程要再现知识的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关注学生的逻辑起点。突出重、难点。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要自然流畅。教学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不断引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问题的设计也很关键。课堂教学提问应避免 “无效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的时机也应进行很好的把握,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考性。并且必要时还要进行导答。提出问题后要留出时间让同学们思考。另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尽量做出完整的回答。学生回答后要及时做出适当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说“很好,请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环节要合理有效,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多关注学生,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别低着头只顾讲课。教学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只是发挥引导的作用。另外,多媒体课件方面,PPT上文字要精练,忌密密麻麻的全是文字,PPT颜色的搭配要符合学生的色彩习惯,文字与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要大,确保文字能清晰可见。
『贰』 我们怎样学地理 教学反思
学地理首先要学会看地图,并且要爱看地图,才能学好地理
『叁』 初中地理长江教学片段
多媒体放:近几年长江发生的洪水灾害
一、查原因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有哪些,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1. 自然原因:
读两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找出长江流域是什么气候,该气候的降水量如何?
读图:《长江流域水系图》,看长江的支流和流域面积有什么特点?
小结:长江流域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暴雨时各支流往往同时涨水,使长江水量暴涨,容易出现洪水灾害。
2. 人为原因
结合课本及以图,出长江洪涝灾害频繁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上游: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中游: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小,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
下游:水流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二、找措施
分组讨论: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归纳总结:
河段
原因
措施
上游
上中游乱砍滥伐,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支流多,水量大
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中游
河道弯曲,流水不畅,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
重点整治荆江河段,裁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流速变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三、 提倡议
针对长江灾害频繁的原因,我们就应该从自己做起,并倡导大家,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减少长江水患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四、反思;
『肆』 如何写好地理教学反思呢
真实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情况以及不足,或者就是亮点。初期的话,建议请有经验的老师来听听课,或者多听其他教师的课,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