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Ⅰ 求八年级上册政史地生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 )1、鱼获得氧气的身体结构是 A口 B鳃盖面性 C鳃丝 D鳞片
( )2、将蚯蚓放在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 蚯蚓是穴居动物,怕光 B 神经系统受到刺激
C 体表水分散失,失水过多 D 蚯蚓刚毛不能协调运动
( )3、鱼类身体两侧的侧线的主要作用是
A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B感知水温,测定环境
C感知环境,平衡身体 D维持平衡,感受刺激
( )4、下列生物不是脊椎动物的是 A华南虎 B家鸽 C蛇 D蚯蚓
( )5、家兔是食草动物,其消化管的特点是
A盲肠发达 B消化腺发达 C消化管较短D小肠较短
( )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外形特点 A 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 B 全身被覆羽毛
C 前肢变成翼,生有大型正羽 D 身体呈流线型
( )7、呼吸系统最为发达的动物是 A家兔 B家鸽 C鱼类 D青蛙
( )8、家鸽飞行时的呼吸特点是
A 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 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C 呼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D 吸气呼气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
( )9、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雄鸟占领巢区、建造鸟巢是防御行为
B 紧急情况下蜥蜴自动断尾是攻击行为
C 公鸡报晓、北燕南飞都属于节律行为
D 只有脊椎动物才具有学习行为
( )10、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采蜜 B公鸡啼鸣 C母鸡产卵 D狗认识主人
( )11、鱼不断的用口吞水,再从鳃盖后缘排水,这样做的意义是
A 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 B 完成呼吸和摄食
C 散发体内的热量 D 交换体内多余的水
( )12、下列哪项属于动物的攻击行为
A 两只海豹为占据“领域”而争斗 B 老虎向野猪发起攻击
C 乌鸦聚众鸣叫 D 蚂蚁储藏麦粒
( )13、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蛇捕食青蛙 D兔吃草
( )14、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属 B目 C纲 D种
( )15、下列动物中能在空中飞行的无脊椎动物是
A蝙蝠 B大雁 C大山雀 D蝴蝶
( )16、当你直臂提起一桶水时,你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A 同时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同时舒张 D 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17、哺乳动物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 C心脏四腔 D体腔内有膈
( )18、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
A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 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 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特征是完全相同的项
D 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种类越多
( )19、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于()
A.陆地和水中 B.潮湿陆地和水中
C.水中和潮湿陆地 D.都生活于水中
( )20、当鹿发现有敌情时,为首的鹿尾巴向后呈水平方向伸展开来,肛门后面白色部分显露出来,告知同伴,这种行为是
A.防御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鲫鱼的体表覆盖着 ,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
2、兔有发达的______及遍布全身的______,而且有发达的______,因此它们能够敏锐地感知______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
4、.动物的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的控制与调节.此外,还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为动作的完成提供 。
5、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运动系统的支配下,由于 的收缩,并且牵引着所附着的骨绕着 活动而完成的。
6、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表面坚韧的外壳叫__ 具有__ ___的作用。
三、资料分析题 (每空1分,共15分)
1、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序号,在“ ”填结构名称)
⑴填写下列各部分结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⑵运动时能减少两骨间摩擦的是[ ] ,把两骨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我们通常说的脱臼是指[ ] 从[ ]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⑶在你身上有哪些关节,试着说出三个 、 、 。
2、下图是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⑵如果将该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大的应该是 。
⑶该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间,具有竞争关系的是 和 。
Ⅱ 谁有八年级生物,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满意的有加分(200)
上课好好听讲,作业好好思考,考试好好答题.
这个生物网站不错哦!^_^
http://www.siqi.name/
很多题型,实回验,很不错答!
Ⅲ 初二地理第一次月考
DCACBC
Ⅳ 求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要复习的知识点,我是个好学生,只是不知
1、我国的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大洲、大洋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
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大陆海岸线从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我国的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6、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渤海近岸);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东海)。
7、我国领土东西相距5000千米,南北相距5500千米。
8、我国领土的最北端:黑龙江漠河县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端:海南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9、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Ⅳ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卷急求啊!!
我有,但是我不我现在放哪里了
Ⅵ 谁有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这个问题怕只有你们学校出题的老师才知道了
Ⅶ 八年级下册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一选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珊瑚 C、蘑菇 D、恐龙骨骼化石
2、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蛇和青蛙 B、猫头鹰和田鼠
C、蜜蜂和花 D、一块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3、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藻类为真菌提供有机养料,真菌为藻类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地衣中真菌和藻类的关系是( )
A、互助 B、捕食 C、对一方有害 D、竞争
4、显微镜的目镜为5倍,物镜为10倍,那么物镜的放大倍数为( )
A、5 B、15 C、50 D、2
5、阴雨天实验室光线较暗,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操作为( )
A、用大光圈,凹面镜 B、用小光圈,凹面镜
C、用大光圈,平面镜 D、用小光圈,平面镜
6、为便于观察,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的位置应是( )
A、略偏左的地方 B、略偏右的地方
C、略偏前的地方 D、略偏后的地方
7、设计探究实验时,对照组的实验( )
A、为了简化实验,提高效率,一定不要设置
B、与实验组所有的条件都一样
C、一般只有一个条件与实验组不同
D、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多设置几组无关变量的对照实验
8、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草和高大的植物 B、蝴蝶和小鸟 C、猴子和老鼠 D、细菌
9、被称为是“地球的肾”的生态系统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10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是( )
A、生物圈 B、生物圈Ⅱ号 C、生态系统 D、陆地生态系统
1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草原上的羊群 B、一个湖泊 C、一片森林 D、一块草地
12、下列哪一种现象不能体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A、家鸽用翼飞行 B、蝉的保护色
C、鱼用鳃呼吸 D、猫捉老鼠
二、请你来判断
1、人类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生物( )
2、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上。这主要是受光照因素的影响。( )
3、狼、兔等生活在冷暖交替的地方,身上的体毛在冬季长得比夏季厚实;而生活在非洲等热带地区的河马身上几乎没有毛。这些都是一种保护色。( )
4、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看到的物像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位置,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 )
6、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
三、请你填一填
1、在稻田里养鱼会使稻壮鱼肥。稻和鱼的关系是 关系。
2、在显微镜的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像,如果观察的是“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则是 。
3、科学探究的三个要素:要有明确的 ,要有探究的
,还要有 。
4、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空气、阳光、水、土壤等 ,也有许多
,例如 、 等。
四、探究题
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甲放在 地方培养,把乙放在 地方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或“不变”)
(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赞同4| 评论